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9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 被引量:1423
1
作者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1-545,共25页
2018年,心血管病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 2018年,心血管病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由于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等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广泛流行,我国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的绝对人数还在不断攀升,这将进一步推高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此,我们要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从仅关注危险因素本身到关注危险因素形成和流行的环境,更加关注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危险因素形成的作用。在生命早期强调心血管健康,采取以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零级预防为主的策略,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环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 健康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社区防治 康复 基础研究 器械研发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 被引量:797
2
作者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3-578,共26页
2019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CVD)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推算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 2019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CVD)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推算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CVD负担仍将持续增加,这对我国CVD防治策略和医疗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需求,包括通过一级预防以减少发病人数,增加心血管急重症救治的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康复和二级预防的医疗服务以降低大量CVD存活患者复发、再住院和失能的风险。中国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多数情况下,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升高隐匿发生,常常在检出时已经导致血管病变,甚至已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事件,应加强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零级预防工作,也应加强心血管健康状态的评估和早期病理变化的防治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 健康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社区防治 康复 基础研究 器械研发
下载PDF
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461
3
作者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 武阳丰(整理) +1 位作者 周北凡(整理) 李莹(整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4-79,共6页
目的 研究我国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 ,并定量评估其从 80年代初至 90年代末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九五”横断面研究资料 ,并与“六五”和“八五”可比资料比较。结果 在 15组 35~ 5 9岁中年人群 :(1)各种危险因素... 目的 研究我国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 ,并定量评估其从 80年代初至 90年代末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九五”横断面研究资料 ,并与“六五”和“八五”可比资料比较。结果 在 15组 35~ 5 9岁中年人群 :(1)各种危险因素均存在极大的人群差异 ;(2 )高血压总体趋势明显呈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和男性高于女性的流行趋势 ,高发区患病率已超过 40 % ;(3)血脂异常患病率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 ,高发区患病率超过 30 % ;(4)超重率明显存在北方高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流行规律 ;部分人群超重率已超过 5 0 % ,有的甚至超过 6 0 % ;(5 )吸烟率和饮酒率均表现为男性主导行为。 9组可比性中年人群资料显示 ,从 80年代初至 90年代末超重率和高胆固醇现患率男性分别上升了 137%和 88% ,女性分别上升了 95 %和 6 5 % ;高血压患病率和饮酒率也有明显上升 ;吸烟率逐步有所下降 ,但男性仍在 6 0 %以上。结论 必须尽快加强针对上述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控制工作 ,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要点解读 被引量:402
4
作者 马丽媛 吴亚哲 +1 位作者 王文 陈伟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1期3-6,共4页
目前,中国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CVD死亡率居各病因之首,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特别是农村,近几年来CVD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与此同时,CVD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200... 目前,中国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CVD死亡率居各病因之首,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特别是农村,近几年来CVD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与此同时,CVD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至今,年均增速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述 被引量:377
5
作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582-590,共9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心血管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政府主导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要点解读 被引量:376
6
作者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编写组 王增武 胡盛寿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发病率仍持续增高。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发病率仍持续增高。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心血管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健康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1
7
作者 高晓津 杨进刚 +15 位作者 杨跃进 许海燕 吴元 李卫 王扬 唐欣然 孙毅 乔国芳 宋雷 伏蕊 孙慧 严欣欣 董秋婷 张璇 叶蕴青 金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选患者从发病至医院就诊的时间在7天之内。危险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缺乏运动、喜食肥腻食物;不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结果:该研究共收集17 773例AMI患者,在数据资料填写完整并纳入分析的15 998例(90%)患者中,71.1%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4.0%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8±15.0)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6±12.2)kg/m2。在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吸烟(54.4%)、超重/肥胖(53.9%)和高血压(51.2%)位居前三,其次为糖尿病(19.5%)和血脂代谢异常(7.7%)。26.6%的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危险因素,而8.7%的AMI患者没有任何可纠正的危险因素。3.6%的患者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6.2%的患者经常进食肥腻饮食,79.6%的患者缺乏运动。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年龄较高[(67.4±14.4)岁vs(59.8±14.8)岁],合并高血压(61.8%vs 47.5%)和糖尿病(25.5%vs 17.4%)的患者更多;而男性患者中正在吸烟/有吸烟史(69.2%vs 12.1%)和有血脂代谢异常病史的患者(8.1%vs 6.7%)显著多于女性(P均<0.05)。≤55岁的患者占27.9%,其中男性(88.9%vs 68.2%)、体重指数[(25.2±8.4)kg/m2 vs(24.4±13.3)kg/m2]、血脂代谢异常(10.0%vs 6.8%)、吸烟(70.1%vs 48.3%)、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6.6%vs 2.4%)和肥腻饮食(83.4%vs 73.4%)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P均<0.05);而>55岁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55.3%vs 40.7%)和糖尿病(21.1%vs 15.2%)的患者比例高于≤55岁患者(P均<0.05)。结论:超过1/4的中国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危险因素 吸烟 超重/肥胖 高血压
下载PDF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况及流行趋势 被引量:240
8
作者 张啸飞 胡大一 +2 位作者 丁荣晶 王卉呈 颜流霞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9-187,共9页
目的对全国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描述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2004年及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的资料。该资料来自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1个监测点,其中城市64个,农村97个。心血管疾... 目的对全国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描述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2004年及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的资料。该资料来自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1个监测点,其中城市64个,农村97个。心血管疾病ICD-10编码包括I05-I09、I11、I20-I27、I30-I52;脑血管疾病ICD-10编码包括I60-I69。通过按性别、年龄、城乡及地区叙述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同时将2008年和2004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进行对比来反映地区死亡的流行趋势。结果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分别为229/10万、128.3/10万、71/10万、45.7/10万。采用标化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008年脑血管和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均低于2004年。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与2004年相比,2008年脑血管疾病40—59岁、60~79岁及80岁以上各年龄别死亡率均有下降;而缺血性心脏病年龄别死亡率,40-59岁及60~79岁组呈现下降趋势,8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呈显著上升。心脑血管疾病总的粗死亡率上升了5.5/10万,缺血性心脏病总的粗死亡率上升了4.9/10万,脑血管总的粗死亡率下降了6.4/10万。这种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80岁以上的农村缺血性心脏病和农村脑卒中高死亡率所导致。结论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及急性心肌梗死总的粗死亡率分别为229/10万、128.3/10万、71/10万、45.7/10万,农村(除缺血性心脏病外)要高于城市。与2004年相比,我国2008年脑血管和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高水平或高比例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的普遍存在及上升趋势,预示着人群具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与下降的死亡率相结合,预示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 缺血性心脏病 危险因素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述 被引量:197
9
作者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7期577-596,共20页
为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方针,推动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防治主战场由医院逐步向社区转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1],以详实、科学的资料为卫... 为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方针,推动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防治主战场由医院逐步向社区转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1],以详实、科学的资料为卫生行政和专业人员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 被引量:196
10
作者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3-854,共22页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又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又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为此,为降低日益加重的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我们一方面仍强调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质量,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必须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控制行为危险因素,如避免不健康饮食,规律身体活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 健康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社区防治 康复 基础研究 器械研发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要点解读 被引量:174
11
作者 王增武 胡盛寿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5期401-410,共10页
为配合国家健康中国2030行动,促进由治疗疾病向维护健康转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也更名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1],增设了健康相关因素、康复、基础研究及创新等相关内容。整体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为配合国家健康中国2030行动,促进由治疗疾病向维护健康转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也更名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1],增设了健康相关因素、康复、基础研究及创新等相关内容。整体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控制状况仍不容乐观。心血管病死亡仍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疾病负担日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健康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 被引量:162
12
作者 马丽媛 王增武 +1 位作者 樊静 胡盛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7期3331-3346,共1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问题日益突出,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CVD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在持续增高。2019年农村和城市CVD死亡人数分别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问题日益突出,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CVD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在持续增高。2019年农村和城市CVD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CVD。推算中国CVD现患人数为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2019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总费用为3133.66亿元。CVD负担持续加重,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对疾病的认识较低及治疗的顺从性较差等原因,近几年农村地区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持续超过城市地区。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在CVD的防控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吸烟率下降,高血压控制率不断上升,临床诊疗水平和基础研究也有大幅进步,社区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疾病后的康复工作愈发受到重视,医疗器械研发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健康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社区防治 康复 基础研究 器械研发 费用 医疗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要点解读 被引量:136
13
作者 隋辉 陈伟伟 王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4期259-261,共3页
自2005年以来,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临床、防治、公卫、管理等领域专家编制每年一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年报),动态跟踪报道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综合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 自2005年以来,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临床、防治、公卫、管理等领域专家编制每年一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年报),动态跟踪报道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综合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年报搭建了学术界与政府、社会、媒体沟通的桥梁,成为心血管病科研转化的重要形式。2015年卫计委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列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域定期发布的五大重要卫生资讯信息之一。本文就《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的心血管病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部分作要点解读,供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我国中年人群向心性肥胖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 被引量:110
14
作者 周北凡 武阳丰 +3 位作者 赵连成 李莹 杨军 李贤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 分析在中国人群中 ,反映向心性肥胖的指标———腰围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的关系 ,并探讨中国人群适宜的腰围切点。方法 分析数据来自 1993~ 1994年对 14组中年(35~ 5 9岁 )人群进行的抽样调查 ,职业包括产业工人、农... 目的 分析在中国人群中 ,反映向心性肥胖的指标———腰围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的关系 ,并探讨中国人群适宜的腰围切点。方法 分析数据来自 1993~ 1994年对 14组中年(35~ 5 9岁 )人群进行的抽样调查 ,职业包括产业工人、农民、城市居民和渔民 ,地点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中部。调查项目均采用国际标准化方法 ,由合作中心进行统一培训、考核和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可供分析者 16 46 6人。结果 显示中国人群腰围均值男、女性均小于西方人群 ,北方高于南方 ,城市居民和工人高于农民。将腰围从 <6 5cm至≥ 10 0cm、每 5cm进行分层 ,可见无论男性或女性、高血压、高血清总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升高的检出率及具有 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聚集率均随腰围的增大而逐步上升。危险因素聚集的年龄调整比值比 (OR值 )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高 7.8倍和 8.5倍。以不同腰围切点计算对于检出危险因素聚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显示男性腰围≥ 85cm ,检出危险因素聚集的敏感度为 5 4.2 % ,特异度为 77.3% ;女性腰围≥ 80cm ,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 5 9.8%和 70 .3% ,较其他各切点为优。结论 研究表明 ,向心性肥胖的程度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升高及聚集密切相关 ,应重视对以腹部肥胖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要点解读 被引量:112
15
作者 马丽媛 王增武 +1 位作者 樊静 胡盛寿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3975-3994,共20页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存在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的人群巨大,中国CVD负担持续加重。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仍居首位。2020年,农村、城市CVD分别占死因的48.00%和45.86%,每5例死亡中就有...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存在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的人群巨大,中国CVD负担持续加重。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仍居首位。2020年,农村、城市CVD分别占死因的48.00%和45.8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推算我国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外周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2020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总费用合计为2709.01亿元。CVD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总的来说,我国应从“已病”和“未病”双重着手,既要做好CVD的二级预防治疗,还应进一步强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可调节危险因素的上游治疗,并注重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优先次序,以期更早地迎来CVD防治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健康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社区防治 康复 基础研究 器械研发 费用 医疗
下载PDF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分析 被引量:97
16
作者 赵冬 李翠芬 +5 位作者 王薇 刘静 曾哲淳 王文化 孙佳艺 吴兆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35-64岁人群正常高值血压(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新的定义)的分布特点、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研究共30378人基线时血压水... 目的探讨中国35-64岁人群正常高值血压(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新的定义)的分布特点、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研究共30378人基线时血压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及10年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危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中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的现患率为32.2%,其中男性为34.2%,女性为30.2%。(2)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正常高值范围者最多(45.0%),其次为仅收缩压在正常高值范围者(34.9%),舒张压在正常高值者最少(20.1%)。(3)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平均水平高于正常血压人群。(4)调整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与正常血压者相比,基线血压在正常高值范围者10年冠心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31%,脑卒中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49%,总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44%。结论正常高值血压者心血管病发病危险高于正常血压者,应加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高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的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发病率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要点解读 被引量:98
17
作者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编写组 王增武 胡盛寿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4期297-312,共16页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发病率仍持续增高。2020年,心血管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农村为48.00%,城市为45.86%。心血管病给居...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发病率仍持续增高。2020年,心血管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农村为48.00%,城市为45.86%。心血管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方针,真正实现将心血管病防治主战场由医院向社区逐步转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 健康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4
18
作者 杨光 吴云涛 +8 位作者 阮晓兰 董岩 陶杰 郑瑶 季春鹏 高新颖 陈朔华 吴寿岭 郑晓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2-1138,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开滦研究队列中,符合单纯糖尿病诊断的3173例,单纯高血压诊断的35 16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的5261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50 320人。随访研究对象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开滦研究队列中,符合单纯糖尿病诊断的3173例,单纯高血压诊断的35 16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的5261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50 320人。随访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或死亡。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因素。结果高血压组的男性比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平均随访48月,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863例。对照组总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和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病率分别为0.87%、0.19%、0.20%、0.49%、1.09%;糖尿病组分别为3.18%、0.88%、0.38%、1.95%、2.90%;高血压组分别为2.99%、0.55%、0.74%、1.77%、2.2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5.11%、1.27%、0.78%、3.19%、3.78%(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了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后,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发生总事件的RR值(95%CI)分别为2.773(2.225-3.455)、2.571(2.290-2.887)、3.975(3.390-4.662);发生心肌梗死的RR值(95%CI)分别为3.040(1.976-4.677)、1.965(1.528-2.528)、3.797(2.740-5.261);发生脑梗死的RR值(95%CI)分别为3.026(2.281-4.015)、2.629(2.256-3.063)、4.383(3.569-5.383);发生脑出血的RR值(95%CI)分别为1.927(1.058-3.508)、3.733(2.961-4.705)、3.977(2.763-5.723);发生全因死亡的RR值(95%CI)分别为1.988(1.584-2.494)、1.462(1.305-1.639)、2.411(2.035-2.856)(均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发病率高于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年龄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1
19
作者 高晓津 杨进刚 +6 位作者 杨跃进 李卫 许海燕 吴元 严若华 金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0期3251-3256,共6页
目的描述中国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共连续入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7家医院从发病至医院就诊时间在7d之内、并填... 目的描述中国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共连续入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7家医院从发病至医院就诊时间在7d之内、并填报了完整的危险因素信息的AMI患者24394例.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缺乏运动、喜肥腻饮食.将24394例患者分为〈45岁(2307例)、45-54岁(4448例)、55-64岁(7029例)、65-74岁(6147例)和≥75岁(4 463例)5个组进行比较.结果24394例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2.2士13.8)岁,男性18 162例(74.5%),18209例(74.6%)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4.7%的患者合并3个及以上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总体而言,随着年龄增加,女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逐渐升高;年轻患者中,吸烟、肥胖/超重、高脂血症比例较高.在〈55岁的AMI患者中,男性约占90%.按照年龄分组,从〈45岁组到≥75岁组,男性(从92.3%到58.0%)、肥胖/超重(从63.9%到37.4%)、目前吸烟率(从68.7%到19.8%)、合并血脂异常(从9.1%到4.5%)、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从6.2%到1.2%)以及喜肥腻饮食(从86.1%到66.2%)患者的比例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在男性患者中上述因素的年龄趋势尤为明显.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从34.3%到57.9%);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则呈现先升后降的曲线趋势(〈 45岁组最低,为11.1%;65-74岁组最高,为22.1%;≥75岁组则又有所下降,为19.3%).结论 不同年龄组的AMI患者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年轻AMI患者合并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的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年龄分布 吸烟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与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被引量:74
20
作者 董凤鸣 莫运政 +2 位作者 李国星 胥美美 潘小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4,共7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及PM2.5)污染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连续监测2007年至2008年北京市大气中PM2.5日均浓度,并收集同时期海淀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条件资料,应用双向对称性病...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及PM2.5)污染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连续监测2007年至2008年北京市大气中PM2.5日均浓度,并收集同时期海淀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条件资料,应用双向对称性病例交叉研究和条件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调整了性别、年龄及季节等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在控制当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气压、风速的影响后,PM2.5每升高10μg/m3,所关联的总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0.78%(95%CI:0.07%-1.49%)、0.85%(95%CI:-0.28%1.99%)和0.75%(95%CI:-0.17%1.68%);PM10每升高10μg/m3,所关联的总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0.36%(95%CI:-0.07%0.78%)、0.63%(95%CI:-0.02%1.28%)和0.33%(95%CI:-0.26%0.92%),其中PM2.5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物在温暖季节(4月至9月)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联比寒冷季节时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增加可能与颗粒物污染浓度的升高有关,该效应在温暖季节更强,大气PM2.5对健康的影响比PM10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空气污染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交叉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