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价值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71
1
作者 张秉宜 张郁林 +5 位作者 韩玲 高扬 王旭 平杰 张玲 李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经手术证实为乳腺原位癌共30例患者的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并作对照分析研究。结果:3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中,乳腺X...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经手术证实为乳腺原位癌共30例患者的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并作对照分析研究。结果:3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中,乳腺X线钼靶检查有乳腺癌征象共有21例,诊断正确率70%;乳腺高频彩超检查呈乳腺癌表现的有16例,诊断正确率53%。X线钼靶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正确率(70%)显著高于彩超(53%)。X线钼靶对肿瘤微钙化的正确识别率(66.7%)显著高于彩超(40%)。结论:对于乳腺原位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来说,乳腺X线钼靶优于高频彩超检查,但二者能取长补短,联合应用两种影像学方法能进一步提高乳腺原位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位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 被引量:52
2
作者 贾英 徐东梅 唐良萏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宫颈疾病门诊接受LEEP术的452例患者(CIN420例,原位癌32例)的相关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术前阴道镜定位活...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宫颈疾病门诊接受LEEP术的452例患者(CIN420例,原位癌32例)的相关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术前阴道镜定位活检、术中情况、术后病检结果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d手术,手术时间5~2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4.6mL,患者反应轻。(2)术前、术后宫颈环切组织病理结果比较:病变分级一致者270例(59.73%);级别下降者132例(29.20%);其余50例(11.06%)级别上升,其中5例术前为CINⅠ而术后证实为CINⅢ(不包括原位癌)。25例术后病检发现切缘有病变累及者(其中CIN18例,原位癌7例),8例随后行全子宫切除,3例行二次LEEP术。(3)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至2007年8月,CIN治愈387例(92.14%),病变残留33例(7.86%)。CIN中2例(0.48%)术后12个月复发,6~18个月后复发病变自然消退。(4)切缘无病变累及者术后CIN病变残留复发率为6.22%(25/402),切缘阳性者CIN术后病变残留复发率高达44.44%(8/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EEP术治疗CIN治愈率高,病变残留复发率低。术后切缘累及情况是CIN残留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切缘阳性者病变残留复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位癌
原文传递
钼靶X线及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2
3
作者 谢菲 周波 +1 位作者 杨德起 刘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钼靶X线和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乳腺DCIS患者的钼靶X线和超声特点,比较二者诊断DCIS的敏感度和对肿物及钙化的检出率。结果 16例钼靶X线片可见肿物,其中圆形8例(8/16,50.00%),分叶形6...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钼靶X线和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乳腺DCIS患者的钼靶X线和超声特点,比较二者诊断DCIS的敏感度和对肿物及钙化的检出率。结果 16例钼靶X线片可见肿物,其中圆形8例(8/16,50.00%),分叶形6例(6/16,37.50%),不规则形2例(2/16,12.50%)。边缘浸润10例(10/16,62.50%),边缘清楚6例(6/16,37.50%)。77例钼靶X线片中可见钙化,42例钙化呈细线状或细分支状(42/77,54.55%),35例表现为多形性(35/77,45.45%);钙化呈簇状分布44例(44/77,57.14%),区段分布25例(25/77,32.47%),线样分布8例(8/77,10.39%)。70例超声可见肿物,圆形38例(38/70,54.29%),分叶状29例(29/70,41.43%),不规则形3例(3/70,4.29%);肿物边缘不清楚53例(53/70,75.71%),边缘清楚17例(17/70,24.29%)。根据检出肿物和钙化,钼靶X线和超声诊断DCIS的敏感度分别为77.89%(74/95)和42.11%(40/95,P<0.001),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89.47%(85/95,P<0.05)。钼靶和超声对肿物的检出率分别为16.84%(16/95)和73.68%(70/95,P<0.001),对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81.05%(77/95)和12.63%(12/95,P<0.001)。结论钼靶X线对钙化的诊断较敏感,而超声对肿物的检出率更高,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诊断DCIS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癌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诊断 乳腺肿瘤
下载PDF
宫颈原位癌1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杨佳欣 沈铿 +3 位作者 郎景和 黄惠芳 吴鸣 潘凌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 了解宫颈原位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不同治疗方法对宫颈癌患者生存、复发、及妊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118例宫颈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患... 目的 了解宫颈原位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不同治疗方法对宫颈癌患者生存、复发、及妊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118例宫颈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患者的年龄24~77岁,平均38.8岁,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为主。118患者接受了阴道镜检查,以多象限的病变为主。全部的患者接受了宫颈锥切手术,手术方式有冷刀锥切和电刀锥切两种。结果 冷刀锥切64例,占54%;电刀锥切54例,占46%。两种方式在病理切净程度、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1例(60%)患者接受锥切手术后随诊,47例(40%)患者接受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手术。17例患者宫颈锥切手术后妊娠。随诊118例患者未见有肿瘤的复发。结论 宫颈原位癌的确诊应通过宫颈锥切手术,其中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均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年轻的宫颈原位癌可以行单纯的宫颈锥切手术治疗,以保留生育功能。对于随诊困难并已经绝经的妇女可以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原位癌 宫颈锥切手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镜 全子宫切除手术
原文传递
关于乳腺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相互关系及鉴别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24
5
作者 阚秀 沈丹华 +1 位作者 史斌 何京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特点、形态学分类、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不典型增生与乳腺原位癌的鉴别诊断标准。方法 (1)观察本院30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其病理形态改变。(2)观察86例大切片乳腺癌旁不...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特点、形态学分类、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不典型增生与乳腺原位癌的鉴别诊断标准。方法 (1)观察本院30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其病理形态改变。(2)观察86例大切片乳腺癌旁不典型增生病灶与癌灶的关系。结果 乳腺增生症中,纤维腺瘤为主型好发于21-30岁年龄组,而不典型增生病变则多见于40-60岁组。其中囊肿病仅占6.0%,而纤维腺瘤变达25.4%;癌旁组织中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65.1%,其中以导管原位癌发生率最高,达74.9%。结论 研究证实了1997年(舟山)“乳腺增生症的组织学分类”(推荐方案)的可行性。乳腺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乳腺增生症可归纳为普通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特殊增生细胞具有特别的诊断价值。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大部分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普通性增生 乳腺不典型增生 乳腺原位癌 相互关系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食管癌中Survivin基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钱志英 何流 +2 位作者 潘良熹 何晓松 张成阳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5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 R法,检测Survivin在78例食管病变患者胃镜标本中正常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组织的表达强度。结果Survivi... 目的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 R法,检测Survivin在78例食管病变患者胃镜标本中正常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组织的表达强度。结果Survivin在正常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组织中呈渐进性高表达。结论Survivin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 R法检测食管癌中Survivin基因,可作为食管肿瘤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不典型增生 原位癌 荧光定量PCR法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原文传递
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原位癌的钙化特点与组织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23
7
作者 蔡斌 汪湍 +3 位作者 李莉 张曦 冯成堂 刘文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检查中表现为单纯性钙化的浸润性导管癌(IDC)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钙化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参照BIRADS标准及2003年WHO关于乳腺癌的分类、分级标准,回顾性分析乳腺X线检查中表现为单纯性钙化、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乳腺X线检查中表现为单纯性钙化的浸润性导管癌(IDC)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钙化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参照BIRADS标准及2003年WHO关于乳腺癌的分类、分级标准,回顾性分析乳腺X线检查中表现为单纯性钙化、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4例IDC及68例DCIS患者的乳腺X线表现。结果乳腺X线片中IDC与DCIS的钙化形态及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多形不均质与线样分支状钙化,区域性钙化、成簇分布与节段性分布钙化在二者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8)。74例IDC中,35例合并DCIS,其中不同病理分级的DCIS所处位置不同,IDC病灶外周的DCIS多级别较低,中央的DCIS多级别较高(χ2=14.353,P<0.05)。结论 DCIS与IDC部分钙化的形态、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乳腺X线检查中全面、仔细分析其影像特征,对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X线摄影术 导管 乳腺 原位癌 钙化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p53在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罗克强 王直中 +2 位作者 王娜亚 张小伯 杨继生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05-408,共4页
目的:研究并回顾性分析喉鳞状细胞癌(LSCC)及癌旁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LSCC及癌旁组织中的p53表达。结果:LSCC组织中p53过表达47.4%(36/76),对应原位癌p53过表达为40.0%(4... 目的:研究并回顾性分析喉鳞状细胞癌(LSCC)及癌旁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LSCC及癌旁组织中的p53表达。结果:LSCC组织中p53过表达47.4%(36/76),对应原位癌p53过表达为40.0%(4/10);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53过表达22.2%(8/36);癌旁正常组织中p53无过表达(0/56);p53在LSCC实质及相应原位癌中的表达呈现完全一致性。p53在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和对应癌实质组织中的过表达呈现高度显著正相关性(P<0.01);p53在癌组织中的过表达显著高于非典型增生组织(P<0.01);p53过表达和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临床LSCC类型(LSCC位置)、肿瘤大小均无统计学意义,和病理分级(G1→G2+G3)有高度显著相关性(P<0.01)。p53在LSCC淋巴结转移组的过表达(68.8%)高于非转移组中的过表达(4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CC病理分级(G1→G2+G3)和淋巴结转移有高度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p53异常表达可出现于LSCC不同阶段及癌旁癌前病变组织中,并具有显著相关性,是LSCC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有意义的早期改变,并可反映喉癌组织细胞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喉肿瘤 鳞状细胞 原位癌 非典型增生 生物学行为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在肺内≤1cm纯磨玻璃结节浸润性腺癌与浸润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9
作者 南静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573-577,共5页
目的 分析≤1 cm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病灶的CT影像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1 cm肺pGGN浸润性腺癌与浸润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3例≤1 cm肺pGGN患者,手术后确认103例p... 目的 分析≤1 cm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病灶的CT影像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1 cm肺pGGN浸润性腺癌与浸润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3例≤1 cm肺pGGN患者,手术后确认103例pGGN病灶中浸润前病变67例(浸润前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28例、原位腺癌39例;浸润性病变36例(浸润组)包括微浸润腺癌21例、浸润性腺癌1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MSCT扫描,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部位、大小、CT值、内部密度、病灶边缘、周围血管情况和瘤肺界面,并绘制浸润性病变和浸润前病变大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鉴别两种性质pGGN大小的界值.结果 浸润前组与浸润组的病变部位(x2=0.529,P=0.746)、空泡征(x2=1.581,P=0.209)、支气管充气征(x2=1.639,P=0.201)、病灶边缘(x2=0.614,P=0.7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浸润组肺瘤界面清楚所占比例高于浸润前组(86.11%∶44.78%,x2=16.568,P<0.001).在病灶与肺内血管的关系分类中,浸润组Ⅰ型所占百分比低于浸润前组(5.56%∶41.79%,x2=14.894,P <0.001),Ⅲ型所占百分比高于浸润前组(38.89%∶1.49%,x2=26.320,P<0.001).浸润组病灶平均最大径[(0.85 ±0.17)cm]大于浸润前组[(0.76 ±0.16)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63,P=0.009).鉴别浸润前和浸润性病变大小的最大径界值为0.81 cm,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1%和63.5%,曲线下面积为0.622.结论 在≤1 cm肺pGGN中,浸润性病变病灶较大,肺瘤界面更为清楚,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型Ⅲ型所占比例较大,MSCT可呈现病灶的上述影像学特点在≤1 cm肺pGGN浸润性腺癌与浸润前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硬币病变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位 浸润
原文传递
Ⅰ期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患者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何玥 吴玉梅 +4 位作者 赵群 樊蓓 徐小红 朱力 张为远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6-521,共6页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患者在行子宫切除术前先行阴道镜下阴道壁活检病理检查的必要性。方法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5年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Ⅰ期子宫颈癌...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患者在行子宫切除术前先行阴道镜下阴道壁活检病理检查的必要性。方法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5年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Ⅰ期子宫颈癌或CINⅢ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669例,其中合并VAIN者99例,收集这9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69例Ⅰ期子宫颈癌或CINⅢ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合并VAIN者99例(14.8%,99/669),其中15例患者于子宫切除术前行阴道镜下阴道壁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VAIN,84例患者于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VAIN。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增高,CINⅢ及Ⅰa期、Ⅰb期子宫颈癌患者合并VAIN的比例(F=17.627,P=0.000)及级别明显增高(F=19.941,P=0.001),其合并VAIN的比例分别为10. %(35/349)、14.3%(16/112)、23.1%(48/208)。(2)I期子宫颈癌或CINⅢ患者合并VAIN的级别,与子宫颈病变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HPV感染状态、腹腔镜手术情况、手术范围、子宫颈病变程度以及子宫颈癌的病理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脉管癌栓状态、淋巴结转移状态均无明显关系(P〉0.05)。(3)99例Ⅰ期子宫颈癌或CINⅢ合并VAIN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术后随访1~5年发现残端VAIN12例(其中术后3年内发现11例);这12例残端VAIN患者中11例术前未行阴道镜下阴道壁活检,其中4例残端VAIN病变进展(指病变级别升高),总进展率为4.0%(4/99),这4例病变进展患者中2例为残端阴道癌,残端复发率为2.0%(2/99)。结论对于因Ⅰ期子宫颈癌或CINⅢ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建议术前常规行阴道镜下阴道壁活检病理检查,以决定手术中阴道切除的范围;且术后应对阴道残端定期随诊,尤其术后3年内,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肿瘤 原位癌
原文传递
乳腺X线和磁共振诊断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连臻强 张嫣 +4 位作者 王颀 谢四梅 张安秦 韩晓蓉 郜红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X线检查(MG)及磁共振检查(MRI)对导管原位癌(DCIS)及其微浸润癌(DCIS—MI)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_2013年11月我院72例DCIS及DCIS-MI的临床特点、MG和MRI的影像特征。结果MG诊断的敏感性... 目的比较乳腺X线检查(MG)及磁共振检查(MRI)对导管原位癌(DCIS)及其微浸润癌(DCIS—MI)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_2013年11月我院72例DCIS及DCIS-MI的临床特点、MG和MRI的影像特征。结果MG诊断的敏感性为52.8%(38/72),主要表现为恶性钙化伴或不伴肿块;MRI诊断的敏感性为87.5%(63/72),主要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占76.2%(48/63)。MRI对DICS和DCIS—MI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4.6%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有钙化灶(OR=23.785,P〈0.001)是影响MG诊断敏感性的重要因素。结论MRI对DCIS和DCIS—MI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MG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位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术
原文传递
从原位癌到微小浸润: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对外科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一澎 郭文青 +9 位作者 张丽华 马沛卿 张扬 王仲照 方仪 宣立学 高纪东 王靖 王翔 陈国际 《癌症进展》 2016年第5期423-428,共6页
背景对乳腺原位癌(CIS)是否应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目前仍处于争议中。临床诊疗中常遇到:一些在术前穿刺或术中活检被诊断为原位癌且未进行SLNB的患者,术后却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微小浸润性癌(MIBC)。此时,是否二次手术进行腋窝淋巴结... 背景对乳腺原位癌(CIS)是否应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目前仍处于争议中。临床诊疗中常遇到:一些在术前穿刺或术中活检被诊断为原位癌且未进行SLNB的患者,术后却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微小浸润性癌(MIBC)。此时,是否二次手术进行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困难的选择。一方面,MIBC淋巴结转移风险尚不明确;另一方面,再次手术时SLNB的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往往受到质疑,多数情况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成为唯一的选择。目的识别原位癌伴发微小浸润的危险因素;比较CIS和MIBC腋窝淋巴结的转移风险;探索选择合适的病例直接进行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以避免二次手术的合理性。方法对接受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乳腺原位癌(493例)及微小浸润癌(199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对;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识别原位癌伴发微小浸润的危险因素。结果原位癌组中出现4例小叶原位癌(LCIS),其余均为导管原位癌(DCIS),而MIBC所伴发的原位癌均以DCIS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X线片BI-RADS≥4级的钙化,肿瘤﹥2.5 cm,高级别DCIS,ER(-),PR(-),HER-2(+++)是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的危险因素(P均﹤0.05);Ki-67≥20%也可能与发生微小浸润有关(P=0.057)。使用Logistic回归将重要协变量(年龄)与上述危险因素一起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P=0.034),肿瘤﹥2.5 cm(P=0.033),高级别DCIS(P=0.011)等是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相对于2.0%的原位癌淋巴结转移概率,MIBC的淋巴结转移概率为5.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MIBC淋巴结转移风险为5.5%,多伴发于患者年龄超过50岁的较大范围的高级别DCIS中。目前来说,对合并这些高风险因素的原位癌患者直接进行SLNB是一种合理和稳妥的诊治手段,可以有效避免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 乳腺微小浸润癌 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碧黎 杨湘军 +2 位作者 王秋霞 李莎 林翠花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7期2527-2530,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湖里分院妇科门诊2002年9月至2012年8月10年间接受LEEP术的18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术前阴道镜...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湖里分院妇科门诊2002年9月至2012年8月10年间接受LEEP术的18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术前阴道镜定位活检、术中情况、术后病检结果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①宫颈环形电切手术时间2-8min,术中出血平均5ml。患者反应轻微;②术前、术后宫颈环切组织病理结果比较:病变分级一致者97例(52.15%),级别下降者61例(32.80%),级别上升者28例(15.05%);③术后发现6例切缘病变累及。所有患者随访至2012年12月,CIN中治愈171例(94.48%)、切缘无病变累及者术后6个月内病变残留10例(5.71%,10/175)、术后12个月病变复发3例(1.82%,3/165),此3例复发前病理均提示病变累及腺体。结论LEEP术治疗CIN治愈率高,病变残留及复发率低,腺体累及可能是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位癌
下载PDF
乳腺原位癌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强 徐兵河 +1 位作者 邵志敏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42-947,共6页
乳腺原位癌占所有新发乳腺癌的15%~30%。原位癌的概念尽管提出已久,但在筛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中国乳腺原位癌诊疗专家共识专家组就乳腺原位癌,其中包括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的定义与分类、自然病程与预后、... 乳腺原位癌占所有新发乳腺癌的15%~30%。原位癌的概念尽管提出已久,但在筛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中国乳腺原位癌诊疗专家共识专家组就乳腺原位癌,其中包括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的定义与分类、自然病程与预后、诊断、初诊时局部治疗与系统性治疗以及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达成一些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位癌 诊断 治疗 规范
原文传递
胃黏膜活检高度上皮内瘤变的手术病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吴巍 郭滟 +7 位作者 蔚青 叶敏 王晓颖 朱延波 袁平 胡伟国 郑民华 袁耀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05-508,共4页
目的比较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提示高度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灶形态及手术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对胃镜下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提示高度上皮内瘤变的38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内镜下病灶形态、活检数量、手术大体标本形态及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 目的比较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提示高度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灶形态及手术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对胃镜下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提示高度上皮内瘤变的38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内镜下病灶形态、活检数量、手术大体标本形态及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8例患者中仅6例(15.8%)经手术证实维持高度上皮内瘤变诊断。其余32例(84.2%)为胃癌,其中早期胃癌14例(36.8%),进展期胃癌18例(47.4%)。21例浅表病变患者中,6例(28.6%)手术亦证实为高度上皮内瘤变,13例(61.9%)为早期胃癌,2例(9.5%)为进展期癌。术后维持高度上皮内瘤变诊断的6例均形似良性或交界性浅表病灶,其中隆起型或平坦型病灶均小于20mm,浅表凹陷性病灶均小于12mm,质地较软,可随蠕动变形。结论胃镜下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为高度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存在胃癌的概率高,应积极随访复查甚至于术干预,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癌 胃黏膜 活组织检查 病理 手术
原文传递
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肿瘤性病变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红 王映梅 张静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对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MILE)和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癌(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19年3月16例具有SMILE/ISMC成分的宫颈肿瘤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 目的对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MILE)和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癌(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19年3月16例具有SMILE/ISMC成分的宫颈肿瘤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以及随访情况,同时行组织化学阿辛蓝和淀粉酶消化法过碘酸-雪夫(PAS-D)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K)7、p16、p63、p40、PAX8、MUC6、p53染色,此外结合宫颈腺癌浸润模式分类系统对12例浸润性腺癌成分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9.7岁(范围33~65岁),大多数患者(13/16)发生阴道出血。SMILE和ISMC形态学分别表现为非浸润性或浸润性复层上皮伴全层细胞,具有不等量的胞质内黏液。5例SMILE成分分别与原位腺癌(1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或浸润性腺癌(3例)共存;13例ISMC成分分别为单一型ISMC(3例)、合并普通型宫颈腺癌(8例)、合并鳞状细胞癌(2例)。所有单一型ISMC均具有脉管侵犯且浸润深度超过10 mm。11例具有ISMC成分的浸润性腺癌均为Pattern C肿瘤,组织学呈弥漫破坏性间质浸润、实性结构或低分化肿瘤。组织化学阿辛蓝和PAS-D染色证实SMILE/ISMC成分(7/7)细胞质内富含酸性和中性黏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MILE(4/4)和ISMC(8/8)成分CK7和p16均呈弥漫强阳性表达,p63和p40表达于SMILE(1/3)和ISMC(2/8)成分复层上皮细胞巢的周边细胞或仅少部分细胞,在ISMC成分中,部分瘤细胞MUC6(5/7)阳性表达、PAX8(2/8)局灶阳性表达、p53呈野生型表达模式(4/10)或完全阴性(6/10)。具有随访资料的13例患者目前均存活(平均随访时间50.5个月,范围4~140个月)。结论SMILE是一种少见、独特的宫颈上皮内病变,ISMC属于与其形态学相似的浸润性病变,具有ISMC成分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原位 免疫组织化学 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 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癌
原文传递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寒松 魏凤华 +2 位作者 申桂华 吕秋波 张毅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6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患者391例,其中197例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194例行宫颈冷刀锥切,61例CI...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患者391例,其中197例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194例行宫颈冷刀锥切,61例CINⅢ在锥切后半年内行全子宫切除,分析61例患者的年龄、产次、锥切标本切缘、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等与切除子宫标本中残留病变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8.6岁(26~63岁),平均产次3.1次。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内切缘阳性、多象限受累是与病变残留有显著关系的因素;绝经状态、产次≥3次、宫颈腺体受累与病变残留无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内切缘阳性与多象限受累是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结论内切缘阳性与多象限受累是预测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在治疗CINⅢ及其治疗后随访过程中,重视并合理利用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原位癌 宫颈早期浸润癌 冷刀锥形切除术 病变残留
下载PDF
Condyloma acuminatum of the anal canal,treated with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被引量:11
18
作者 Akiko Sasaki Takeshi Nakajima +10 位作者 Hideto Egashira Kotaro Takeda Shinnosuke Tokoro Chikamasa Ichita Sakue Masuda Haruki Uojima Kazuya Koizumi Takeshi Kinbara Taku Sakamoto Yutaka Saito Makoto Kak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8期2636-2641,共6页
Condyloma acuminatum(CA) is a commo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caused by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 Not all individuals develop persistent, progressive disease, but careful follow up is required with moderate... Condyloma acuminatum(CA) is a commo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caused by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 Not all individuals develop persistent, progressive disease, but careful follow up is required with moderate-to-severe dysplasia to prevent progression to malignancy. Standard therapies include surgical treatments(trans-anal resection and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and immunotherapeutic and topical methods(topical imiquimod); however, local recurrence remains a considerable problem. Here, we report a case with superficial CA of the anal canal,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A 28-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hematochezia. Digital exam did not detect a tumor. Screening colonoscopy revealed 10-mm long, whitish condyles extending from the anal canal to the lower rectum. The lesion covered almost the whole circumference, and only a small amount of normal mucosa remained. 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 showed brownish hairpin-shaped, coiled capillaries. Although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by biopsy revealed CA, accurate hist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A, papill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an be difficult with a small specimen. Therefore, weperformed diagnostic ESD, which provides a complete specimen for precise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CA, with moderate dysplasia(a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2).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at 16 mo after the initial ESD. Compared to surgical treatment,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resection could be performed simultaneously and the tumor margin observed clearly with a magnifying chromocolonoscopy, resulting in less recurrenc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ndoscopic resection may be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CA that prevents re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ylomata acuminate RECURRENCE ENDOSCOPY DISSECTION carcinoma in situ
下载PDF
白鹤冲剂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董智平 胡志前 +3 位作者 彭炜 舒志军 曹烨民 陆磊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观察白鹤冲剂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对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细胞BGC-823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 目的:观察白鹤冲剂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对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细胞BGC-823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白鹤冲剂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和模型组。白鹤冲剂组予含生药0.2g/mL的白鹤冲剂0.5mL灌胃,1次/d;5-FU组予5-FU稀释液0.2mL腹腔注射化疗;模型组予生理盐水0.5mL/d灌胃,1次/d。用药6周后,脱颈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荷瘤裸鼠原位移植瘤转移情况,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白鹤冲剂组和5-FU组抑瘤率分别为52.86%和42.87%。白鹤冲剂组与5-FU组裸鼠胃周、肝门淋巴结和肝脏、腹膜转移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3组转移率分别是33.33%、35.71%和80.00%(P<0.05)。白鹤冲剂组移植瘤组织VEGF与p5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和5-FU组降低(P<0.01,P<0.05)。结论:白鹤冲剂可以抑制裸鼠人胃癌BGC-823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降低移植瘤组织VEGF与p53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原位癌 白鹤冲剂 肿瘤转移 小鼠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思吟 张明帅 +2 位作者 王晓文 伊丽娜 欧江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000-1005,共6页
目的随着乳腺x射线摄影技术的进步及普及,使得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microinvasion, DCIS-MI)在乳腺癌中比例增高,但所占比例〈1.0%。由于DCIS-MI术前确诊困难,病理和预后不同,同时缺乏大规... 目的随着乳腺x射线摄影技术的进步及普及,使得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microinvasion, DCIS-MI)在乳腺癌中比例增高,但所占比例〈1.0%。由于DCIS-MI术前确诊困难,病理和预后不同,同时缺乏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并存在着诸多争议,现已成为临床医师及病理医师普遍关注的热点。本研究总结和分析DCIS-MI的临床病理特征,加深对DCIs-MI的认识并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14-12-3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乳腺导管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患者239例,DCISMI患者79例。结果DCIS与DCIs-MI在核分级(χ2=29.699,P〈0.001)、粉刺型(χ2=26.242,P〈0.001)、ER(χ2=11.807,P=0.001)、PR(χ2=7.623,P=0.006)、Ki-67阳性表达率(χ2=5.185,P=0.023)、分子分型(χ2=16.570.P〈0.001)和手术方式(χ2=29.713,P〈0.001)方面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χ2=4.563,P=0.102)、民族(χ2=2.102,P=0.147)、月经情况(χ2=0.455,P=0.500)、肿块位置(χ2=0.267,P=0.605)、临床表现[包括乳房肿块(χ2=1.393,P=0.238)、乳头改变(χ2=1.345,P=0.246)、无症状(χ2=3.077,P=0.079)]、钙化(χ2=0.010,P=0.920)、肿块的大小(χ2=3.370,P=0.066)和HER-2阳性表达率(χ2=0.317,P=0.574)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66个月,共有4例患者复发,其中DClS组有2例胸壁复发,复发率为0.8%(2/239);DCIS-MI组有2例胸壁复发,复发率为2.5%(2/79)。DCIS组和DCIS—MI组复发率(χ2=1.373,P=0.241)和总生存率(χ2=1.397,P=0.23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IS与DCIS-MI的复发与手术方式、核分级、微浸润和腋窝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位癌 微小浸润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