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V致宫颈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
作者 丁璐(综述) 程忠平(审校)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88-393,共6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一类无包膜的具有嗜上皮特性的双链DNA病毒,由核酸及衣壳蛋白构成,其基因组可分为早期编码区(E区)、晚期编码区(L区)和长控制区(LCR),研究表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当...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一类无包膜的具有嗜上皮特性的双链DNA病毒,由核酸及衣壳蛋白构成,其基因组可分为早期编码区(E区)、晚期编码区(L区)和长控制区(LCR),研究表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当HPV病毒感染机体后,其基因组可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随后沉默E2基因的表达,削弱E2蛋白对E6、E7基因的抑制,使E6、E7蛋白过表达,辅以E5蛋白的表达,促使感染细胞永生化甚至癌变。因此研究HPV的病毒结构及其致病机制对防治HPV感染及预防HPV相关恶性肿瘤,尤其是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本文拟就HPV的病毒结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结构 E2/E5/E6/E7蛋白 作用机制 宫颈癌
下载PDF
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肖泳 邓放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对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有关氨基甲酸乙酯致癌机制、形成机制、含量降低方法以及检测方法的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氨基甲酸乙酯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在发酵食品中较为常见,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受多种... 目的对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有关氨基甲酸乙酯致癌机制、形成机制、含量降低方法以及检测方法的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氨基甲酸乙酯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在发酵食品中较为常见,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检测方法主要有红外光谱法、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结论应建立对各种发酵食品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标准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为我国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限量标准的制定和确保我国发酵食品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致癌机制 形成机制 降低方法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致癌关键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淼 孙峥嵘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851-854,共4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更是与头颈部鳞癌、生殖器官癌等多种癌症关系密切,其中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尤为显著。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组共分为早期基因编码区(E)、晚期基因编码区(L...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更是与头颈部鳞癌、生殖器官癌等多种癌症关系密切,其中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尤为显著。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组共分为早期基因编码区(E)、晚期基因编码区(L)和长控制区(LCR),这些基因各自发挥功能,并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使正常宫颈组织发生癌变。因此大量的研究工作围绕此展开,本文将对目前关于HPV基因组各功能区基因作用及致癌机制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 宫颈癌 基因功能 致癌机制
下载PDF
多环芳烃的环境效应及其生物标志物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进 魏世强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3年第6期370-374,共5页
多环芳烃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也是目前国际上关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致毒机理研究是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反映暴露剂量与生物效应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是环境致癌物风险评价的核心内容。本文综述多环芳烃的暴露... 多环芳烃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也是目前国际上关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致毒机理研究是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反映暴露剂量与生物效应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是环境致癌物风险评价的核心内容。本文综述多环芳烃的暴露途径、环境行为、毒理效应、致癌机理及其生物标志物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内容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致癌机理 毒性效应 生物标志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加工肉制品中多环芳烃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聪聪 王冲 +2 位作者 叶可萍 李春保 周光宏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7-377,共11页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于非职业性接触多环芳烃的工人和非吸烟者来说,通过饮食接触是多环芳烃的主要暴露方式。自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红肉及其加工肉制品划分为致癌物后,降低加工肉制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生...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于非职业性接触多环芳烃的工人和非吸烟者来说,通过饮食接触是多环芳烃的主要暴露方式。自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红肉及其加工肉制品划分为致癌物后,降低加工肉制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生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加工肉制品中多环芳烃研究现状,对其“三致”机理、生成机制、加工肉制品中暴露情况及其控制措施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加工肉制品 致癌机理 生成机制 控制措施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物诱发胃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任婷 赵丽娇 钟儒刚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97-802,共6页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活和健康的重大疾病。由于胃部解剖学位置特点及其具有的与其他器官完全不同的酸性环境,重金属污染物在诱导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必须得到重视。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土壤、灌溉水、饮用水和食品中重金属含量与胃癌发...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活和健康的重大疾病。由于胃部解剖学位置特点及其具有的与其他器官完全不同的酸性环境,重金属污染物在诱导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必须得到重视。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土壤、灌溉水、饮用水和食品中重金属含量与胃癌发病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重金属元素通过破坏胃粘膜屏蔽、导致胃上皮及内皮组织产生过度氧化应激反应、干扰细胞信号通道和基因表达、与生物大分子相结合导致蛋白质和DNA分子的损伤、破坏DNA损伤的修复作用、以及影响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作用等机理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机理分析发现,重金属可以和幽门螺旋杆菌协同作用,提高胃癌的发病率。因此,冶金、矿业、材料、化工和食品等产业,农田土壤和水质修复工作等在涉及重金属污染物的问题时应该有更严格和全面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胃癌 致癌机理 协同作用 癌症防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苏琼 贺修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4期4788-4791,共4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导致性传播疾病的常见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报道生殖器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联系,认为HPV感染是95%以上宫颈癌变的高危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HPV致癌机制的研究不断深...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导致性传播疾病的常见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报道生殖器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联系,认为HPV感染是95%以上宫颈癌变的高危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HPV致癌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现就HPV的致癌途径与协同因素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以及对HPV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致癌机制 检测
原文传递
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洪冰 胡婷婷 +3 位作者 郑婷婷 黄国忠 李敏 张曼 《农产品加工》 2018年第10期65-68,共4页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水溶性致癌物质,我国尚未制定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限量标准,未引起足够重视。对氨基甲酸乙酯的来源、形成机理、毒性、检测方法及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EC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致癌 形成机理 检测
下载PDF
胃癌发生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53蛋白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修齐 李修岭 +1 位作者 尚佳 徐志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0年第3期10-11,共2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抑癌基因P5 3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方法检测HP感染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正常胃粘膜、胃癌等组织中P5 3蛋白。结果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与胃癌组 ,HP( +)患者中P...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抑癌基因P5 3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方法检测HP感染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正常胃粘膜、胃癌等组织中P5 3蛋白。结果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与胃癌组 ,HP( +)患者中P5 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HP( -)者 (P <0 .0 5 )。结论 HP感染致野生型P5 3基因失活可能是HP致癌机制之一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胃癌 P53 致癌机制
下载PDF
SETD2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曼 张幸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7,共5页
组蛋白赖氨酸三甲基转移酶(SET domain containing 2,SETD2)基因位于人类第三号染色体短臂的2区1带(3p21.31)位点,长度约为147kb,编码人源含SET结构域蛋白SETD2,能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第36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 of lysine 3... 组蛋白赖氨酸三甲基转移酶(SET domain containing 2,SETD2)基因位于人类第三号染色体短臂的2区1带(3p21.31)位点,长度约为147kb,编码人源含SET结构域蛋白SETD2,能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第36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 of lysine 36 of Histone H3,H3K36me3)。SETD2参与DNA转录延伸、损伤修复、可变剪切、基因表达修饰、免疫应答、胚胎发育和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SETD2在肾细胞癌、胃癌、间皮瘤等多种肿瘤中都发生了突变或失活,主要通过抑制转录延伸、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进展、凋亡和细胞代谢等过程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SETD2的表达水平与癌症的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生存结局也密切相关。在肿瘤治疗上,SETD2的突变或失活可增强G2M细胞周期阻断剂、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蛋白激酶B)抑制剂和铂类的抑癌效果,西奈芬近衍生物可直接靶向抑制SETD2蛋白,因此SETD2被认为是潜在的表观遗传治疗靶点,在相关癌症的诊疗研究中有较大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三甲基转移酶 恶性肿瘤 致癌机制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典型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暴露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学瑞 童婉靖 +3 位作者 张艺嘉 张文娟 梁勇 宋茂勇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2-450,共9页
环境污染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化学致癌物是诱发人类癌症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分布广泛、持久性和蓄积性等特点,近年来关于POPs致癌效应的相关研究受到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环境中五类典型POPs,即多环... 环境污染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化学致癌物是诱发人类癌症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分布广泛、持久性和蓄积性等特点,近年来关于POPs致癌效应的相关研究受到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环境中五类典型POPs,即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溴代阻燃剂(BFRs)和短链氯化石蜡(SCCPs)的内暴露水平,与癌症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及潜在的致癌机制。这五类POPs的致癌机制各不相同,包括干扰细胞增殖周期、改变表观遗传和促进氧化应激等,还可通过改变能量代谢与影响免疫功能来促进癌症进展。癌症进程是内在遗传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关注环境POPs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外,还应该关注POPs对肿瘤免疫、血管生成等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这对今后环境污染的防控和癌症的精准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内暴露 癌症 致癌机制
原文传递
瘦素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及其致癌机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白庆阳 谷俊朝 侴丽鸿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肥胖是乳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与肥胖密切相关,瘦素与乳腺癌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就瘦素在乳腺癌体外细胞系、活体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作了详细阐述,同时从瘦素与雌激素、瘦素与IGF1及LPR... 肥胖是乳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与肥胖密切相关,瘦素与乳腺癌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就瘦素在乳腺癌体外细胞系、活体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作了详细阐述,同时从瘦素与雌激素、瘦素与IGF1及LPR基因的多态性等方面对瘦素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乳腺癌 致癌机理
原文传递
氡的生物学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宋佳雯 焦旸 +1 位作者 聂继华 曹建平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3-808,共6页
氡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气体,也是人类受到天然辐射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发现其对人体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氡对人体不同器官的影响、机制及应用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 氡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气体,也是人类受到天然辐射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发现其对人体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氡对人体不同器官的影响、机制及应用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思考,预期将为未来结合不同学科深入挖掘氡对人体健康效应和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对防止氡的危害、促进健康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 疗效 机制
原文传递
BAZ2A在子宫颈癌和肝癌中促癌的共同机制研究
14
作者 王俊丽 郭纪敏 +2 位作者 董凤琳 王淑青 刘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5期144-148,共5页
目的研究毗邻锌指结构域的溴结构域蛋白2A(bromodomain adjacent to zinc finger domain protein 2,BAZ2A)促进子宫颈癌和肝癌发展的共同机制。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子宫颈癌组和肝癌组的转录组数据。应用R语言的“limma”包分别筛选... 目的研究毗邻锌指结构域的溴结构域蛋白2A(bromodomain adjacent to zinc finger domain protein 2,BAZ2A)促进子宫颈癌和肝癌发展的共同机制。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子宫颈癌组和肝癌组的转录组数据。应用R语言的“limma”包分别筛选子宫颈癌组DEGs和肝癌组DEGs,并取交集获得其共有DEGs。通过“ggplot2”和“clusterProfiler”包对DEGs进行GO和KEGG功能注释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在线工具构建子宫颈癌DEGs、肝癌DEGs和共有DEGs的PPI网络分析图。使用Cytoscape软件对PPI网络分析图进行进一步处理,鉴定出核心基因。结果对子宫颈癌DEGs、肝癌DEGs和共有DEGs分别进行KEGG富集,三者共有的通路涉及细胞凋亡、抗原加工与呈递、类固醇生物合成。对子宫颈癌DEGs、肝癌DEGs和共有DEGs分别进行GO富集,前两者共有的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条目涉及凋亡信号通路、免疫反应、生物黏附,三者共有的BP条目为细胞-底物黏附。子宫颈癌DEGs的核心基因为EP300。EP300对癌症细胞凋亡、迁移有调控作用。肝癌DEGs的核心基因为HSP90AB1。HSP90AB1可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炎症和自身免疫、迁移等过程。共有DEGs的核心基因为RPS3。RPS3是一种核糖体蛋白,可通过影响核糖体的生物发生而影响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结论BAZ2A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免疫反应、细胞运动、迁移而影响子宫颈癌、肝癌的发展,这为癌症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邻锌指结构域的溴结构域蛋白2A 差异表达基因 GO富集分析 KEGG富集分析 PPI网络分析 致癌机制
下载PDF
肿瘤中SWI/SNF复合物亚基变异的作用及其相关治疗策略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庆 饶秋 周志毅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7期644-649,共6页
SWI/SNF复合物是调节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而复杂的多亚基蛋白复合物,广泛参与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及分化等各种生物过程,其亚基基因在20%以上的恶性肿瘤中发生突变。本文综述了该复合物及其亚基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和特征,并探讨SW... SWI/SNF复合物是调节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而复杂的多亚基蛋白复合物,广泛参与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及分化等各种生物过程,其亚基基因在20%以上的恶性肿瘤中发生突变。本文综述了该复合物及其亚基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和特征,并探讨SWI/SNF复合物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SWI/SNF复合物 致癌机制 治疗策略
下载PDF
胃癌的高危可控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梦声 韩中博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145-150,共6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道溃疡、胃癌以及其他胃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全球约50%人口受到感染,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感染主要是经口-口或粪-口途径,病原体可通过改变胃内环境、介导免疫和产生毒力因子,从而成功定植于强酸环境中并发挥致...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道溃疡、胃癌以及其他胃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全球约50%人口受到感染,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感染主要是经口-口或粪-口途径,病原体可通过改变胃内环境、介导免疫和产生毒力因子,从而成功定植于强酸环境中并发挥致病作用。尽管大多数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无明显症状,但感染会导致各种胃肠道疾病的发展,致使胃腺癌的发病率进而升高。抗菌药物和铋剂治疗方案在幽门螺杆菌根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耐药率高居不下一直为临床治疗中的巨大挑战,这也间接促进了益生菌疗法和相关疫苗研发的进展。由于流行病学条件的变化、具有治疗意义的耐药模式变化以及病原体根治适应证的更新,幽门螺杆菌的医学管理是一个需要定期重新评估的动态过程。本文概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致癌机制和治疗方案,重点强调具有高致病性的细菌毒力因子(以cagA和vacA为主)通过可能存在的机制,影响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间的平衡从而导致癌症发生,旨在提升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知和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致癌机制 毒力因子 根治
原文传递
砷致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娟娟 谢惠芳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83-486,489,共5页
近年许多研究证明砷及其代谢产物有致肺癌作用。本文主要就砷对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细胞试验,动物实验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染色体畸变,DNA损伤及甲基化异常和细胞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更深入了解砷及其代谢产物致肺癌的... 近年许多研究证明砷及其代谢产物有致肺癌作用。本文主要就砷对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细胞试验,动物实验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染色体畸变,DNA损伤及甲基化异常和细胞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更深入了解砷及其代谢产物致肺癌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致癌机制
下载PDF
QUANTITATIVE EXPLANATION ON STRUCTURE-CARCINOGENIC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AROMATIC AMINES BY DI-REGION THEORY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乾圜 郑菁英 王宗一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1年第5期547-559,共13页
Di-region theory, the theory for the mechanism of carcinogenesis, has been extendedsuccessfully on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carcinogenic activity relationship (QSCAR) of 63aromatic amines. A quantitative equation fo... Di-region theory, the theory for the mechanism of carcinogenesis, has been extendedsuccessfully on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carcinogenic activity relationship (QSCAR) of 63aromatic amines. A quantitative equation for the QSCAR of aromatic amines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the mechanism conception of the specialized di- functional alkylation between thenitrenium ion of the amino group and the epoxide of the aromatic ring. The agreementbetween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 comes up to 98%. Thus, it can now express the puzzlingvariation of the carcinogenicity of aromatic amines, as a comprehensible structure-chemicalreactivity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OMATIC AMINE di-region theory mechanism of carcinogenESIS structure-carcinogenic activity relationship (SCAR) carcinogenESIS turned on by transcription genes
原文传递
致癌染料的致癌机理与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亚飞 钱崇濂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18,共3页
对致癌染料的含义及致癌机理进行了讨论,针对丝绸行业用国产染料,列出了由偶氮结构还原降解而产生致癌芳香胺及遭到致癌芳香胺中间体污染的染料品种。同时介绍了用薄层色谱分析法检测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方法。
关键词 偶氮染料 致癌芳香胺 致癌机理 检测 染整物
下载PDF
TMPRSS4在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促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登峰 杨宇慎 王艺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8期2313-2317,共5页
目的检测TMPRSS4在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中的表达,并探究其促癌机制。方法采用转染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TMPRSS4和pcDNA3.1(-)/Scramble的HT29结肠癌细胞株建立20只裸鼠肝转移模型,并按随机数表法分成TMPRSS4组(研究组,10只)和Scram... 目的检测TMPRSS4在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中的表达,并探究其促癌机制。方法采用转染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TMPRSS4和pcDNA3.1(-)/Scramble的HT29结肠癌细胞株建立20只裸鼠肝转移模型,并按随机数表法分成TMPRSS4组(研究组,10只)和Scramble组(对照组,10只)。制模6周后处死观察两组裸鼠肝脏的组织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并将其标本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中的TMPRSS4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稳定型表达TMPRSS4和Scramble重组载体的HT29细胞株,并100%(20/20)成功完成两组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从组织标本的形态学和病理学角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裸鼠结肠癌肝转移评分[(2.400±0.516)分vs(3.700±0.483)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组织标本的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裸鼠的mRNA[(1.060±0.207)vs(2.280±0.712)]和蛋白质[(0.740±0.114)vs(2.580±0.719)]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PRSS4可有效促进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进程,至于具体的促转移机制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PRSS4 裸鼠 结直肠癌肝转移 促癌机制 促转移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