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砂预处理对20CrMnMo钢气体渗碳效率及渗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缪小吉 宋璐 +2 位作者 卢阳阳 孙斐 胡静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4-128,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喷砂预处理对20CrMnMo钢气体渗碳效率及渗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体渗碳工艺条件下,喷砂预处理对20CrMnMo钢气体渗碳具有明显的催渗效果,有效硬化层深度由1.24 mm增加到1.5... 采用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喷砂预处理对20CrMnMo钢气体渗碳效率及渗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体渗碳工艺条件下,喷砂预处理对20CrMnMo钢气体渗碳具有明显的催渗效果,有效硬化层深度由1.24 mm增加到1.59 mm,即渗碳效率提高了约30%。同时,喷砂预处理使气体渗碳渗层脆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MO钢 喷砂处理 气体渗碳 渗碳效率 显微硬度
原文传递
激光冲击对18CrNiMo7–6齿轮钢气体渗碳影响研究
2
作者 缪小吉 宋璐 +3 位作者 麻恒 顾晓明 孙斐 胡静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7期71-75,共5页
以18CrNiMo7–6齿轮钢为材料,首次探索激光冲击预处理对气体渗碳效率及组织与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旨在获得组织性能优良的高效气体渗碳新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粗糙度仪、维氏显微硬度计等对激光冲击及气体渗碳后表层特性及性能进行测... 以18CrNiMo7–6齿轮钢为材料,首次探索激光冲击预处理对气体渗碳效率及组织与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旨在获得组织性能优良的高效气体渗碳新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粗糙度仪、维氏显微硬度计等对激光冲击及气体渗碳后表层特性及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冲击预处理使气体渗碳效率显著增加。相同气体渗碳条件(910℃+4h强渗碳)下,渗碳层由1.24mm增加到1.49mm,即渗碳效率提高约20%。同时,激光冲击后气体渗碳试样表层硬度从680HV0.05提高到700HV0.05,且截面硬度梯度下降平缓,从而可提升渗碳层与基体结合力。对激光冲击后表层特性分析表明,激光冲击预处理对气体渗碳的促进作用机理为:试样表面粗糙度从0.12μm增大到0.57μm,且表层形成了厚度约220μm的变形层,同时表层晶粒显著细化,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促进了活性C原子在表面吸附及向内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 18CrNiMo7–6 气体渗碳 预处理 渗碳效率
下载PDF
抛丸预处理对45钢气体渗碳效率及渗层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曹培 顾晓文 严韶云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3-146,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方法研究了抛丸预处理对45钢气体渗碳效率及渗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体渗碳工艺情况下,抛丸预处理对45钢气体渗碳有明显促进作用,抛丸预处理渗碳试样有效硬化层由0.994 mm增加到1.486 mm,渗碳效... 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方法研究了抛丸预处理对45钢气体渗碳效率及渗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体渗碳工艺情况下,抛丸预处理对45钢气体渗碳有明显促进作用,抛丸预处理渗碳试样有效硬化层由0.994 mm增加到1.486 mm,渗碳效率提升39%以上,表面硬度提高10%以上。相较于未抛丸渗碳试样,抛丸预处理使渗碳试样截面梯度硬度升高且由表及里下降更为平缓,降低渗碳层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抛丸处理 渗碳效率 显微硬度
原文传递
真空渗碳炉加热系统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静 李家栋 +1 位作者 王昊杰 王昭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1-646,共6页
为了优化加热系统结构,保证真空渗碳炉加热性能,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建立真空渗碳炉加热过程数值模型,分析了加热系统中石墨加热管的数量、长度和分布半径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工件表面热流密度、有效加热区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 为了优化加热系统结构,保证真空渗碳炉加热性能,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建立真空渗碳炉加热过程数值模型,分析了加热系统中石墨加热管的数量、长度和分布半径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工件表面热流密度、有效加热区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加热功率恒定,减小加热管数量、长度和分布半径均可以使工件表面热流密度增大,加热效率提高;将加热管数量设为偶数,并适当减小加热管长度,增加加热管分布半径可以显著改善有效加热区内温度分布均匀性.该研究结果对真空渗碳炉加热系统结构设计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渗碳炉 加热系统 结构优化 加热效率 温度均匀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渗碳数学模型差分算法的条件稳定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雷声 黄已立 +1 位作者 戈慈水 余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渗碳扩散方程的差分算法是条件稳定的 ,不是绝对稳定的 ,网格比和空间、时间步长及合适的初边值条件都影响差分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网格比和时间、空间步长都有合理的选择范围 ,总误差在某个最优的时间、空间步长时达到最小。扩散方... 渗碳扩散方程的差分算法是条件稳定的 ,不是绝对稳定的 ,网格比和空间、时间步长及合适的初边值条件都影响差分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网格比和时间、空间步长都有合理的选择范围 ,总误差在某个最优的时间、空间步长时达到最小。扩散方程实际上是一个变系数的偏微分方程 ,扩散系数是碳质量浓度的函数 ,扩散系数取值变化对最终的碳质量浓度计算结果影响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 数学模型 差分算法 稳定性 有效性 扩散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