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炭质板岩力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20
1
作者 宋勇军 雷胜友 +2 位作者 毛正君 邹翀 张文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8-52,共5页
针对兰渝铁路二期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富含裂隙水,遇水易软化的工程特性问题,开展了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炭质板岩基本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包括三轴压缩、巴西劈裂和楔形剪切试验。结果表明:炭质板岩饱水前后的应力峰值、应变峰值以及弹性模... 针对兰渝铁路二期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富含裂隙水,遇水易软化的工程特性问题,开展了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炭质板岩基本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包括三轴压缩、巴西劈裂和楔形剪切试验。结果表明:炭质板岩饱水前后的应力峰值、应变峰值以及弹性模量均随围压的提高而增大,泊松比随围压的提高有所降低,并且干燥试样强度和弹性模量对围压的敏感度要高于饱水试样。相对于干燥岩石,饱水状态下岩石的强度峰值降低,而应变峰值提高,并根据楔形剪切试验结果,得到了饱水前后岩石的抗剪强度包络线,反映了水对炭质板岩强度和变形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板岩 岩石力学 干燥和饱水状态 力学特性
下载PDF
挤压破碎带极高地应力隧道建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发展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1年第19期42-45,共4页
兰渝铁路控制工程木寨岭隧道是极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隧道主要穿越断层挤压破碎带,破碎带及其附近影响区域围岩极破碎、自稳性极差,且围岩呈极发育,受高地应力的影响,围岩极不稳定,挤压大变形明显,变形大、变形快、地质流变性强、... 兰渝铁路控制工程木寨岭隧道是极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隧道主要穿越断层挤压破碎带,破碎带及其附近影响区域围岩极破碎、自稳性极差,且围岩呈极发育,受高地应力的影响,围岩极不稳定,挤压大变形明显,变形大、变形快、地质流变性强、极易发生坍塌。为解决木寨岭隧道挤压破碎带极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难题,开展了应力释放、支护措施攻关等工作,主动控制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问题,加强支护措施、优化结构轮廓、尽量保护围岩,最终采用"小导洞应力释放+3层初期支护+长锚索+单层二次衬砌、圆形断面结构"达到隧道贯通,有效控制了隧道大变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挤压破碎带 极高地应力 炭质板岩 围岩 变形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炭质泥岩孔隙演化及本构模型研究
3
作者 刘新喜 肖俊 +3 位作者 李盛南 马凯 谭合露 刘延状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51-60,共10页
【目的】建立干湿循环作用下炭质泥岩的损伤本构方程。【方法】对0、5、10和15次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炭质泥岩进行核磁共振试验,探讨炭质泥岩孔隙演变规律,并对干湿损伤的炭质泥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干湿循环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在... 【目的】建立干湿循环作用下炭质泥岩的损伤本构方程。【方法】对0、5、10和15次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炭质泥岩进行核磁共振试验,探讨炭质泥岩孔隙演变规律,并对干湿损伤的炭质泥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干湿循环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表征岩石损伤演化,考虑干湿损伤炭质泥岩的孔隙变形,建立炭质泥岩的损伤本构方程。【结果】随干湿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炭质泥岩孔隙增多、尺寸增大,小孔汇合、贯通形成中孔。干湿循环加剧炭质泥岩力学性质劣化,干湿损伤后的炭质泥岩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减小、延性增强。损伤本构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炭质泥岩应力应变发展的全过程,特别是可以较好地反映岩石压密阶段的非线性变形。【结论】该损伤本构模型有较高的适用性,可为干湿环境下炭质泥岩边坡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炭质泥岩 孔隙演化 岩石损伤 本构模型
下载PDF
炭质岩坡地软土成因及其路基病害处治研究
4
作者 陈云生 米德才 +2 位作者 黄磊 孟繁贺 赵子鹏 《公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6,共7页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目前还没有炭质岩坡地软土的术语,但它是公路建设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性岩土,在路堑开挖或路堤加载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沿土岩界面滑动的路基病害。通过资料收集、地质调绘、钻探、土工试验、岩石薄片及X射线衍射矿物分...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目前还没有炭质岩坡地软土的术语,但它是公路建设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性岩土,在路堑开挖或路堤加载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沿土岩界面滑动的路基病害。通过资料收集、地质调绘、钻探、土工试验、岩石薄片及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炭质岩坡地软土的特征、成因及其路基病害,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处治方案:(1)炭质岩区坡地软土呈夹层状、透镜状或鸡窝状分布,厚度不均,下卧地层缺失全风化层,以风化残积及崩坡堆积成因为主,上部存在硬壳层,并具有高天然含水率、大孔隙比、高压缩性、高液限、低强度、弱膨胀及流变性特征;(2)黏土矿物、氧化反应及溶蚀作用是炭质岩坡地软土形成的内因,气候、构造、有利地形、水是其形成的外因;(3)沉降及滑坡是炭质岩坡地软土区公路建设易发生的路基病害,对于路堤可采用换填法、微型桩+换填法、抗滑桩预加固法、复合桩法及桥跨法进行择优处治,对于路堑可采用重力式挡墙、桩板墙、加筋土挡墙、预加固再开挖及防排水进行综合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病害处治 炭质岩 坡地软土 成因 滑坡
原文传递
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炭质板岩地段隧道设计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换利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93,共5页
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长沙至玉屏段炭质板岩隧道较多,根据国内已施工的项目反馈情况,炭质板岩地段隧道变形巨大,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困难,而国内高速铁路大断面隧道建设中还没有遇到炭质板岩地层,完全借鉴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难以保证大断... 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长沙至玉屏段炭质板岩隧道较多,根据国内已施工的项目反馈情况,炭质板岩地段隧道变形巨大,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困难,而国内高速铁路大断面隧道建设中还没有遇到炭质板岩地层,完全借鉴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难以保证大断面炭质板岩隧道的施工安全,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通过调研、工程类比和理论计算对炭质板岩地段隧道支护参数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确定了不同围岩、不同地质条件的隧道支护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炭质板岩 大变形 软岩
下载PDF
浙西及皖南的碳沥青和油气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徐伟民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8-14,共7页
浙西及皖南地区下古生界广泛分布的碳沥青是石油高热演化的产物。通过对碳沥青的生源母质研究和油源对比,证实了本地区至少存在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和奥陶系三套烃源岩,其中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和腐泥煤是主要生油岩系。不同地区的碳沥青热... 浙西及皖南地区下古生界广泛分布的碳沥青是石油高热演化的产物。通过对碳沥青的生源母质研究和油源对比,证实了本地区至少存在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和奥陶系三套烃源岩,其中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和腐泥煤是主要生油岩系。不同地区的碳沥青热演化程度不等,属于湿气晚期至干气的热演化阶段,天然气资源丰富,是寻找早古生代原生气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关系 碳沥青 生油岩 古生代
下载PDF
扎西康多金属矿含碳质岩石中赋矿断裂带的电性变化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镜 焦彦杰 梁生贤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1-481,共11页
研究赋存于含碳质岩石中金属矿的电法勘探。使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和激电中梯剖面法,对赋存于碳质板岩断裂带中的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开展电法勘探实验。发现矿区的碳质板岩呈现低阻高极化背景,赋矿断裂呈现明显的高阻低极化异常。通... 研究赋存于含碳质岩石中金属矿的电法勘探。使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和激电中梯剖面法,对赋存于碳质板岩断裂带中的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开展电法勘探实验。发现矿区的碳质板岩呈现低阻高极化背景,赋矿断裂呈现明显的高阻低极化异常。通过分析构造热液活动对碳质物性质及其连通性的影响,认为热液蚀变碳质物和碳质物的连通性被热液脉石矿物破坏,可能是高阻低极化条带形成的2种原因。也即矿体的形成与碳质物的蚀变或碳质物的连通性破坏,是成矿流体流经断裂的2种标志物。据此,提出在含碳质岩石中通过寻找碳质物引起的电性异常来识别构造热液活动带,达到间接找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质岩石 碳质物连通性 碳质物蚀变 构造热液活动 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
下载PDF
三峡库区高陡危岩软弱基座力学特性研究——以望霞危岩炭质页岩基座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鹏 李清 +2 位作者 何潇 杜春兰 苏世延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1-197,共7页
对三峡库区巫峡望霞危岩软弱基座炭质页岩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与SEM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矿物成分中蒙脱石、云母、绿泥石含量较高,这些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具有高吸水性与易滑性特点;岩溶区地表碱性环境下蒙脱石和云母向绿泥石转化,岩石... 对三峡库区巫峡望霞危岩软弱基座炭质页岩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与SEM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矿物成分中蒙脱石、云母、绿泥石含量较高,这些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具有高吸水性与易滑性特点;岩溶区地表碱性环境下蒙脱石和云母向绿泥石转化,岩石抗剪强度低,易发生滑动导致危岩体失稳。使用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系统进行不同围压下炭质页岩三轴压缩试验,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获取了炭质页岩强度参数粘结力c=200 k Pa、内摩擦角φ=29.9°;对岩石屈服强度、峰值强度、残余强度与围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线性控制方程,建立了炭质页岩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结果表现出压密、弹性变形、应变软化、塑性流动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霞危岩 炭质页岩 岩石力学 三轴压缩试验
下载PDF
融河高速公路炭质岩特性与路堑边坡防护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峰 周富华 《路基工程》 2020年第4期222-226,共5页
对广西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沿线路堑边坡炭质岩工程特性进行研究,阐述了炭质岩的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指标,分析其强度变化与路堑边坡破坏机理关系。进行有机硅固化剂封闭坡面和喷混植生防护试验,固化剂对降低炭质岩的亲水敏感性和保障边... 对广西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沿线路堑边坡炭质岩工程特性进行研究,阐述了炭质岩的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指标,分析其强度变化与路堑边坡破坏机理关系。进行有机硅固化剂封闭坡面和喷混植生防护试验,固化剂对降低炭质岩的亲水敏感性和保障边坡稳定具有一定效果,较传统防护措施更容易实现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堑边坡 炭质岩 工程特性 破坏机理 固化剂 生态修复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锑金成矿带含炭质岩石中热液脉型矿床的综合电法勘探——以西藏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镜 焦彦杰 梁生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2-624,共13页
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产出于特提斯喜马拉雅炭质板岩的断裂带内,是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锑金成矿带内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由于含炭质岩石和金属硫化物都呈现出相似的低阻高极化电性特征,加之热液脉型矿床的矿体普遍较小,使得在含炭质... 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产出于特提斯喜马拉雅炭质板岩的断裂带内,是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锑金成矿带内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由于含炭质岩石和金属硫化物都呈现出相似的低阻高极化电性特征,加之热液脉型矿床的矿体普遍较小,使得在含炭质岩石中对金属硫化物矿体进行电法勘探存在较大困难。本文通过对扎西康矿床已知矿体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激电中梯测量,发现矿区的炭质板岩呈现低电阻率(10^(-0.4)~10^(0)Ω·m)和高极化率(9%~20%)特征,而矿体呈现出高电阻率(10^(2)~10^(3)Ω·m)和低极化率(1%~5%)的特征。经研究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1)扎西康炭质板岩中的炭质物质量分数平均为0.79%,变质温度约在300±25℃~340±25℃,炭质物电阻率为6.1×10^(-5)~6.8×10^(-4)Ω·m,显示极好的导电性;此外,炭质板岩中存在大量黏土矿物,黏土矿物的吸水性促进了炭质物的连通性,因此炭质物高导电性与连通性的耦合使得炭质板岩呈现低阻高极化电性特征;(2)扎西康矿床的脉型矿体除包含金属硫化物外,还产出大量的脉石矿物,脉石矿物普遍具有高阻低极化电性特征,是造成整个矿体在炭质板岩中呈现高阻低极化异常的根本原因。据此,本文提出在炭质板岩中通过识别脉石矿物引起的高阻低极化异常带间接找矿的新思路,相应的技术方法组合为:利用激电中梯测量定位高阻低极化带的平面位置,再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探测其深部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炭质岩石 热液脉型矿床 电法勘探 特提斯喜马拉雅 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
下载PDF
广西炭质岩石耐崩解性与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先林 张涛 骆俊晖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7,共7页
为研究广西地区炭质岩石的耐崩解性及其微观结构特征,通过室内耐崩解性试验、筛分试验、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和微观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炭质岩石耐崩解指数(I_(dn))和崩解分维数(D)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炭质岩石耐... 为研究广西地区炭质岩石的耐崩解性及其微观结构特征,通过室内耐崩解性试验、筛分试验、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和微观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炭质岩石耐崩解指数(I_(dn))和崩解分维数(D)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炭质岩石耐崩解指数和崩解分维数与TOC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对比浸水前后炭质岩石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其遇水崩解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1)炭质岩石的耐崩解指数与干湿循环次数呈负相关关系,6次干湿循环后观察到炭质岩石中大量碎石和黏土矿物的溶解,炭质岩石的耐崩解指数随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采用指数函数形式可较好地描述这一相关关系;(2)炭质岩石的崩解分维数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4次干湿循环后炭质岩石的崩解分维数趋于稳定并达到最大值,炭质岩石中崩解分维数和耐崩解指数与TOC含量之间分别呈正、负相关关系,但在TOC含量为2.5%附近相关关系变化速率的差异明显;(3)水分浸入会破坏炭质岩石的致密结构,岩石颗粒表面产生黏土矿物晶体团粒,使颗粒间孔隙增大,黏土矿物的溶解和差异膨胀是影响炭质岩石崩解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岩石 耐崩解性 微观结构 黏土矿物 总有机碳 崩解分维数 干湿循环
下载PDF
广西地区炭质岩基本物质组成及其对崩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羽 米德才 +2 位作者 叶琼瑶 唐正辉 刘先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8-1596,共9页
炭质岩层常作为主要岩层或者夹层频繁出现在广西各时代地层单元中,因其易风化裂碎、崩解软化及工程性质对环境敏感,给广西地区公路工程建设带来诸多复杂问题。通过既有地质资料搜集、野外地质调查、取样测试等研究手段,对广西地区炭质... 炭质岩层常作为主要岩层或者夹层频繁出现在广西各时代地层单元中,因其易风化裂碎、崩解软化及工程性质对环境敏感,给广西地区公路工程建设带来诸多复杂问题。通过既有地质资料搜集、野外地质调查、取样测试等研究手段,对广西地区炭质岩的分布及组合特征、矿物组成、有机质特征开展研究,并对炭质岩崩解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广西地区炭质岩从新元古界至古近系均有分布,主要包括24个地层单元,其基本物质组成以黏土矿物、石英和碳酸盐岩矿物为主,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属于中-高级烃源岩的炭质岩类;(2)炭质岩所含黏土矿物中的伊利石和伊/蒙混层、高含量有机质以及硫化物是炭质岩在自然暴露状态下发生崩解的主要物质因素;(3)炭质岩边坡发生崩解的主要原因可分为4类:构造活动、黏土矿物的吸水膨胀性和受热脱水性、有机质和还原性矿物氧化分解反应、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炭质岩地区边坡工程、隧道工程及路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处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岩 矿物组成 有机质 崩解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改进Weertman模型的炭质岩隧道围岩蠕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胜强 骆俊晖 +2 位作者 米德才 张博宇 周善雄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8-134,共7页
炭质岩隧道围岩变形具有量值大、变形快且持续时间长、受开挖扰动大及蠕变变形等特点,是炭质岩隧道施工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基于此,文章以广西河百高速公路炭质岩隧道围岩位移、温度变化情况作为统计依据,将温度与时间建立函数关系,... 炭质岩隧道围岩变形具有量值大、变形快且持续时间长、受开挖扰动大及蠕变变形等特点,是炭质岩隧道施工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基于此,文章以广西河百高速公路炭质岩隧道围岩位移、温度变化情况作为统计依据,将温度与时间建立函数关系,引入Weertman蠕变模型,从机理上研究温度随时间变化下围岩的蠕变特性,揭示炭质岩隧道围岩蠕变机制及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渗压条件下,改进Weertman模型能有效计算分析及预测温度随时间变化下炭质岩隧道围岩的蠕变发展规律,对炭质岩隧道设计、施工和运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炭质岩 蠕变 温度效应 Weertman改进模型
下载PDF
炭质页岩小净距隧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宝福 翁现合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89,共3页
以湖北宴家隧道工程为例,结合现场施工监测,采用有限元程序对节理围岩隧道施工进行模拟,对节理围岩隧道的开挖对地层扰动的范围进行定量确定。对小间距双线隧道在炭质页岩条件下节理面上游隧道先行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将实测数据与数值模... 以湖北宴家隧道工程为例,结合现场施工监测,采用有限元程序对节理围岩隧道施工进行模拟,对节理围岩隧道的开挖对地层扰动的范围进行定量确定。对小间距双线隧道在炭质页岩条件下节理面上游隧道先行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将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总结出炭质页岩小间距隧道左右洞有施工差别时围岩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炭质页岩 围岩 变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干燥与饱水状态下炭质板岩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勇军 雷胜友 +1 位作者 邹翀 张文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4-127,共4页
针对兰渝铁路二期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富含裂隙水,遇水易软化的工程特性,对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炭质板岩开展常规三轴试验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对炭质板岩的变形特性影响显著。相比干燥岩样,饱水试样峰值强度明显降低,而... 针对兰渝铁路二期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富含裂隙水,遇水易软化的工程特性,对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炭质板岩开展常规三轴试验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对炭质板岩的变形特性影响显著。相比干燥岩样,饱水试样峰值强度明显降低,而变形量则显著增长。循环加卸载试验的变形曲线表现出明显的记忆性,其外包线几乎与单调连续加载的变形曲线完全重合;同时,加卸载条件下由水引发的塑性变形比加载引发的相应变形值还要大,干燥岩石在每一循环周期下弹性模量值约为饱和状态下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板岩 干燥和饱水状态 隧道 变形特性 岩石工程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哈尔加乌组上、下段烃源岩特征及差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玉婷 黄志龙 +3 位作者 安成龙 马强 王瑞 辛铭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6,共14页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碎屑岩与火山岩交互分布,烃源岩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石炭系哈尔加乌组可分为上段和下段,2段的烃源岩岩性和形成环境都存在一定差异,其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岩心、薄片观察、测井岩性识别、TOC预测和...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碎屑岩与火山岩交互分布,烃源岩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石炭系哈尔加乌组可分为上段和下段,2段的烃源岩岩性和形成环境都存在一定差异,其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岩心、薄片观察、测井岩性识别、TOC预测和有机地球化学实验等方法分析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烃源岩的岩性特征、纵向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并对上、下段烃源岩特征进行了精细对比,结合沉积环境分析了TOC平面分布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岩性为炭质泥岩和凝灰质泥岩,前者主要发育于下段,后者主要发育于上段;炭质泥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于凝灰质泥岩,下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于上段;烃源岩下段的中上部TOC高于底部,上、下段烃源岩TOC在平面发育多个高值中心,高值区与沉积中心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于上、下段的沉积中心的迁移,导致哈尔加乌组上、下段烃源岩TOC平面分布具有较大差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有机质类型上段稍好于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质泥岩 炭质泥岩 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 哈尔加乌组 马朗凹陷
原文传递
炭质泥岩三维动静组合下岩石变形机理及吸收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蒙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9-46,共8页
对岩石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及三维动静组合试验,分析岩石在不同冲击气压下吸收能与峰值应力、应变关系,不同应力状态与峰值应力、应变关系,轴压所做功与吸收能关系。研究发现:可以从岩石吸收能角度描述岩石破坏程度,峰值应变与吸收能... 对岩石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及三维动静组合试验,分析岩石在不同冲击气压下吸收能与峰值应力、应变关系,不同应力状态与峰值应力、应变关系,轴压所做功与吸收能关系。研究发现:可以从岩石吸收能角度描述岩石破坏程度,峰值应变与吸收能有较好的线性增长关系,峰值应力与吸收能有较好的指数型增长关系,轴压的增大导致岩石吸收能减小,而围压的增大导致岩石吸收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泥岩 常规三轴 能量耗散 岩石强度
下载PDF
老挝南俄4水电站水工隧洞软岩变形施工处理措施
18
作者 黄炜 芶仕文 +2 位作者 杨建明 刘建伟 王阳 《四川水力发电》 2022年第5期41-43,53,共4页
根据南俄4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碳质板岩类的软岩特性及其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水工隧洞中碳质板岩在一期开挖支护过程中针对变形采取的施工处理措施,所取得的经验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水工隧洞 碳质板岩 软岩 变形 处理措施 南俄4水电站
下载PDF
天然炭质对金氰络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
19
作者 苏秀珠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51,共4页
选择类似含炭质但不含金的沉积岩来考察天然有机炭对贵液中金氰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所用天然炭质对不同金络离子吸附量不同,在[Au(CN)4]-体系中金的吸附量是[AuI4]-体系中的12倍。天然炭质对金氰络离子吸附初始速率很快,由薄膜... 选择类似含炭质但不含金的沉积岩来考察天然有机炭对贵液中金氰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所用天然炭质对不同金络离子吸附量不同,在[Au(CN)4]-体系中金的吸附量是[AuI4]-体系中的12倍。天然炭质对金氰络离子吸附初始速率很快,由薄膜扩散控制,接近平衡时吸附速率非常慢,转为粒子扩散控制。氰化金浓度在3~70μg/mL范围内时,天然炭对金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炭 炭质岩 吸附
下载PDF
炭质岩地区公路建设研究现状浅析
20
作者 卢继指 叶琼瑶 米德才 《西部交通科技》 2017年第4期37-40,共4页
文章通过检索分析对公路炭质岩课题研究的资源投入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预测,并从炭质岩自身特征研究、炭质岩区路堑边坡研究、炭质岩区公路路基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炭质岩公路建设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最... 文章通过检索分析对公路炭质岩课题研究的资源投入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预测,并从炭质岩自身特征研究、炭质岩区路堑边坡研究、炭质岩区公路路基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炭质岩公路建设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建设 炭质岩 路基 边坡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