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秦岭金矿田杨砦峪金矿深部矿脉碳-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来源的制约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鹏飞 冯帆 +5 位作者 陈书印 杨生强 薛志强 丁毅 张苏坤 黄昊 《矿产与地质》 2022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杨砦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小秦岭金矿田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之一,关于区内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尚存争议。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杨砦峪金矿S60深部矿脉进行碳-氢-氧(C-H-O)同位素特征研究,以探究成矿流体来源和... 杨砦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小秦岭金矿田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之一,关于区内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尚存争议。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杨砦峪金矿S60深部矿脉进行碳-氢-氧(C-H-O)同位素特征研究,以探究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制。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其δ^(18)O_(quartz)值为9.8‰~11.5‰,平均值为10.71‰,δD_(H2O)值为-56.1‰~-86.5‰,平均值为-68.02‰,与变质水和岩浆水接近。C-O同位素分析数据显示δ^(13)C_(CO2(PDB))值为8.90‰~-1.80‰,平均值为-4.20‰,δ^(18)O_(quartz)值为-2.03‰~13.61‰,平均值为8.38‰,表明成矿热液中的碳可能来自深部幔源;前人流体包裹体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与高盐度、富含子晶的变质流体截然不同,而与燕山期花岗岩岩浆期后低盐富CO_(2)、H_(2)O的流体十分相似。这些特征表明,小秦岭金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幔源流体而非变质热液,成矿机制主要是华北克拉通破坏、减薄,成矿物质被带出成矿,并非造山作用成矿,矿床成因类型属于克拉通破坏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砦峪金矿 碳-氢-氧同位素 成矿流体 成矿机制 克拉通破坏型金矿 小秦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