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C/N水平对草鱼池生物絮团的形成及其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卢炳国 王海英 +5 位作者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李志斐 郁二蒙 龚望宝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0-1228,共9页
为了研究草鱼池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C/N,实验分析不同C/N水平对水泥池中生物絮团的形成、水质及草鱼生长的影响。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C/N为10.8∶1),实验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葡萄糖,控制C/N分别为15∶1、20∶1和25∶1。结果显示,当C/N... 为了研究草鱼池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C/N,实验分析不同C/N水平对水泥池中生物絮团的形成、水质及草鱼生长的影响。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C/N为10.8∶1),实验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葡萄糖,控制C/N分别为15∶1、20∶1和25∶1。结果显示,当C/N≥15时,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有效的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水平;各组的生物絮团体积指数(FVI)随养殖时间逐步增加,在第14天趋于稳定;随着C/N增高,尽管实验组水体中形成的生物絮团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草鱼生长却呈下降趋势。综合而言,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草鱼养殖适宜的C/N为15,该比值能促进生物絮团的形成,并能有效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生物絮团 碳氮比(c n) 水质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现状与问题探讨 被引量:30
2
作者 彭彬 胡思源 +5 位作者 王铸 徐国良 莫凌梓 李玉坤 利曼琳 李杏子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53,共12页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基于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工艺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对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选取广州市增城区某村的厌氧+...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基于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工艺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对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选取广州市增城区某村的厌氧+人工湿地工艺、珠海市斗门区某村的土地渗滤工艺、中山市横栏镇某村的MBR工艺和佛山市顺德区某村的A^(2)O工艺,进行定点检测,分析4种工艺对生活污水COD、NH_(4)^(+)-N、TN和TP的处理情况,探讨4种工艺的运行效果及其成因。结果表明,4种工艺总体上污染指标进水浓度波动较大,存在明显的峰值特征,去除率日变化系数较大,大部分污染指标的日均去除率低于60%。4种工艺的COD处理效果基本达标,但是氮磷超标较多,A^(2)O工艺和厌氧+人工湿地工艺的出水NH_(4)^(+)-N、TN和TP浓度未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MBR工艺出水TP浓度未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其原因与C/N过低、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不善等有关。研究表明,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使用中应加强处理设施维护管理,提高生活污水氮磷处理效率和长期持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分散式处理 运行效果 氮磷去除 碳氮比
原文传递
荒漠区地表凋落物分解对季节性降水增加的响应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红梅 黄刚 +2 位作者 马健 李彦 周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1-482,共12页
为探讨季节性降水增加对荒漠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选择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叶、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叶、尖喙牻牛儿苗茎、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num)茎4种凋落物样品,... 为探讨季节性降水增加对荒漠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选择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叶、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叶、尖喙牻牛儿苗茎、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num)茎4种凋落物样品,在2009-2011年研究了模拟季节降水增加(冬春增雪、夏季增水)和自然降水处理下凋落物的分解。持续2年的分解实验表明:(1)各组分凋落物的质量损失过程可以用负指数衰减方程较好地拟合(R2>0.90);经过637天的分解,各组分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在自然降水、冬春增雪、夏季增水处理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柄独尾草叶、尖喙牻牛儿苗叶、尖喙牻牛儿苗茎、沙漠绢蒿茎在自然降水处理下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40.59%、35.50%、36.00%和63.96%;(2)各组分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与N残留率显著正相关,凋落物N的损失快于其质量损失,且初始N含量与分解速率显著正相关(r=0.60,p=0.038),C/N解释了71%的地面凋落物分解速率。研究表明,季节性的短暂降水增加对荒漠区地表凋落物分解没有显著影响,凋落物初始化学组成是预测荒漠区地表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c:n 质量损失 养分输入 降水脉冲
原文传递
坡地黑土碳氮分布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曹伟 李露 +2 位作者 赵鹏志 夏祥友 王恩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6-63,共8页
【目的】探究黑土区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进一步对比耕地与林地团聚体破坏机制差异,为退耕还林以及其他植被恢复途径提高黑土区土地生产力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黑土区长期耕作的坡耕地和樟子... 【目的】探究黑土区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进一步对比耕地与林地团聚体破坏机制差异,为退耕还林以及其他植被恢复途径提高黑土区土地生产力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黑土区长期耕作的坡耕地和樟子松坡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坡位(坡上、坡中上、坡中、坡中下、坡下)和不同粒级(2~5 mm、1~2 mm、0.5~1 mm、0.25~0.5 mm、<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碳氮比(C/N)及铵态氮与硝态氮比值(ANR)的测定与分析,探究团聚体碳氮分布特征及其与团聚体破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坡林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总氮在坡下沉积且富集在小粒径团聚体中;耕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C/N显著低于林地,氮对坡位和粒径变化的响应规律不明显。铵态氮含量在<1 mm土壤团聚体中含量较高,硝态氮含量则在>1 mm土壤团聚体中含量较高,且林地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耕地。耕地团聚体破坏率显著高于林地,以>1 mm粒级团聚体破坏率的表现最为显著,坡上、坡中和坡中下2~5 mm团聚体破坏率显著高于同坡位其他粒径团聚体。团聚体碳含量和团聚体氮含量分别与团聚体破坏率呈负相关和正相关趋势,但均未达显著水平,而综合指标C/N和ANR,以及单因素铵态氮均与黑土团聚体破坏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当耕地团聚体破坏率超过40%时,ANR、C/N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结论】坡耕地与坡林地之间,由于养分归还方式与土壤侵蚀环境的不同,导致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差异。坡地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受团聚体内部有机碳氮的共同作用,与微生物代谢密切相关的综合性指标C/N和ANR,以及被微生物优先利用的铵态氮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较其他指标更为显著,可在微生物活性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方面做进一步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团聚体破坏率 碳氮比(c/n) 铵态氮与硝态氮比值(AnR) 坡位
下载PDF
不同黄贮预处理对水稻秸秆干法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振旗 张敏 +4 位作者 沈根祥 王晨 钱晓雍 倪远之 张心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4-901,共8页
针对长三角水源区高C/N水稻秸秆干法厌氧发酵产气效率低的问题,利用自制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罐装置,探索了不同黄贮预处理技术对厌氧发酵效率的影响,并从预处理前后物料结构变化与降解效果方面对秸秆产沼机理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在发酵物... 针对长三角水源区高C/N水稻秸秆干法厌氧发酵产气效率低的问题,利用自制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罐装置,探索了不同黄贮预处理技术对厌氧发酵效率的影响,并从预处理前后物料结构变化与降解效果方面对秸秆产沼机理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在发酵物料C/N为50的条件下,8 mg·L^(-1)Ca(OH)_(2)的稀碱处理组和稀释20倍沼液的微生物处理组产气效果最佳,单位干物质产气量分别达407 L·kg^(-1)VS与397 L·kg^(-1)VS,总产气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64倍和1.59倍,可以达到最佳C/N条件下的80%~115%,表明适宜的预处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氮源不足造成的产气效率低下问题。两种预处理方式均可使水稻秸秆表面蜡质层、颗粒物与丝状物分解,进而提高纤维素类物质降解效率。研究表明,稀碱预处理可缓冲发酵前期酸化对产气的抑制作用,沼液处理组可显著提高发酵初期沼气中的甲烷含量,但所需预处理时间相对较长,约为稀碱预处理的4倍,工程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干法厌氧发酵 预处理 碳氮比(c/n) 产气量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C/N)等单因素对反硝化除磷菌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李一凡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11期105-107,120,共4页
对污水处理中反硝化除磷菌在不同碳氮比(C/N)及其他环境因素(如pH、溶解氧、温度)影响下的脱氮除磷性能进行深入分析。从菌种选择与培养、模拟废水配置、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揭示碳氮比及上述环境因素如何调控脱氮除... 对污水处理中反硝化除磷菌在不同碳氮比(C/N)及其他环境因素(如pH、溶解氧、温度)影响下的脱氮除磷性能进行深入分析。从菌种选择与培养、模拟废水配置、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揭示碳氮比及上述环境因素如何调控脱氮除磷过程。提出基于实验数据的优化策略,以及相应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不同参数对脱氮除磷效率的具体影响。此研究达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效果,解决现有污水处理技术中脱氮除磷过程效率低下和环境因素影响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实验方法和详尽的数据分析,为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操作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c/n) 反硝化除磷菌 脱氮除磷性能
下载PDF
影响侧沟式膜泥法一体化OCO工艺脱氮效率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德豪 殷旭东 +2 位作者 刘勇弟 凌洪吉 高桂枝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4-648,共5页
采用侧沟式膜泥法一体化OCO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DO、HRT和C/N 3种影响因素对模拟生活污水脱氮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2 mg/L左右、HRT=12 h、C/N为7.5左右时,具有较理想的脱氮效果,TN去除率达到了80%;试验还表明本... 采用侧沟式膜泥法一体化OCO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DO、HRT和C/N 3种影响因素对模拟生活污水脱氮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2 mg/L左右、HRT=12 h、C/N为7.5左右时,具有较理想的脱氮效果,TN去除率达到了80%;试验还表明本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OcO工艺 DO HRT c/n 脱氮
下载PDF
Growing Cover Crops to Improve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A Phytotron Study 被引量:1
8
作者 Qingren Wang Yuncong Li Ashok Alv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0年第2期73-84,共12页
Cover crop system has shown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Six of each winter and summer cover crops were subsequently grown in two soils, Krome gravelly loam soil (K... Cover crop system has shown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Six of each winter and summer cover crops were subsequently grown in two soils, Krome gravelly loam soil (KGL), and Quincy fine sandy soil (QFS), in phytotrons at 3 temperatures (10/20, 15/25, 25/30oC for winter/summer cover crops) to investigate their contributions for carbon (C) sequestration. Among winter cover crops,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amounts of C accumulated were by bellbean (Vicia faba L.), 597 g/m2 and white clover (Trifolium repens), 149 g/m2, respectively, in the QFS soil. Among summer cover crops, sunn hemp (Crotalaria juncea L.) accumulated the largest quantity of C (481 g/m2), while that by castorbean (Ricinus communis) was 102 g/m2 at 30oC in the KGL soil. The mean net C remained in the residues following the 127 d decomposition were 187 g/m2 of C (73% of the total) and 91 g/m2 (52% of the total) for the winter and summer cover crops, respectively. Following a whole cycle of winter and summer cover crops grown, the mean soil organic C (SOC) increased by 13.8 and 39.1% in the KGL and QFS soil,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respective soils befor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riticale, ryegrass, and bellbean are the promising winter cover crops in the QFS soil, while sunn hemp, velvetbean (Mucuna pruriens), and sorghum sudangrass (Sorghum bicolor &#215;S. bicolor) are recommended summer cover crops for both soils under favorable temp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c:n) GREEnHOUSE Gas (GHG) Krome Gravelly LOAM (KGL) Quincy Fine Sand (QFS)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下载PDF
冬季低温环境下牛粪堆肥参数动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华锋 程璞 +2 位作者 刘卫东 黄安群 程学来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3期1-4,7,共5页
采用条垛式堆肥法,研究冬季低温环境下牛粪堆肥参数动态变化,以便合理优化牛粪条垛式堆肥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堆体温度上升很快,在第6d达到50℃,翻堆后,第11d达到60℃;总碳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从开始53%持续降低到26%,损失达50%;氮含量... 采用条垛式堆肥法,研究冬季低温环境下牛粪堆肥参数动态变化,以便合理优化牛粪条垛式堆肥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堆体温度上升很快,在第6d达到50℃,翻堆后,第11d达到60℃;总碳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从开始53%持续降低到26%,损失达50%;氮含量也持续降低,从开始约18.4g/kg降到13.2g/kg,总氮减少30%左右;堆体碳氮比(C/N)逐渐下降,从开始的28%左右,逐渐下降到19%左右,达到腐熟要求。试验表明牛粪堆肥后,有较好的腐熟度,且堆肥种子发芽率呈上升的趋势,表明堆肥中有害毒素逐渐消除,堆肥的腐熟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温度 总碳 总氮 碳氮比
下载PDF
表观厌氧环境下短程硝化同步反硝化的实现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平 徐百龙 胡佳瑶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S02期61-65,共5页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环境安全事件频发。总氮(TN)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废水脱氮处理能够有效减少TN的排放。研究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通过控制曝气量,建立溶解氧(DO)低于0.01 mg/L的表观厌氧环境,成功启动...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环境安全事件频发。总氮(TN)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废水脱氮处理能够有效减少TN的排放。研究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通过控制曝气量,建立溶解氧(DO)低于0.01 mg/L的表观厌氧环境,成功启动并维持了短程硝化及同步反硝化。低氨氮进水(80 mg/L)下,氨氮氧化率和亚硝酸盐氮(NO_(2)^(-)-N)转化率分别为99%和94%;高氨氮进水(160 mg/L)下,氨氮氧化率和NO_(2)^(-)-N转化率分别为98%和88%。比较分析发现,进水碳氮比(C/N)为2∶1时,短程硝化同步反硝化具有最高的成本效益,TN去除率和出水氨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约为50%和4.8 mg/L,去除1 g TN实际消耗4.94 g碱度(以CaCO_(3)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SBR) 溶解氧(DO) 表观厌氧环境 短程硝化 同步反硝化 碳氮比(c/n) 碱度
下载PDF
低碳氮比下曝气对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广宁 刘建广 程文彬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8期109-115,共7页
采用SBR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模拟污水厂AAO运行方式中活性污泥外回流经厌氧池至缺氧池、内回流至缺氧池和在缺氧池与好氧池循环的3种条件以及3种条件下的污泥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活性污泥状态,研究不同状态活性污泥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 采用SBR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模拟污水厂AAO运行方式中活性污泥外回流经厌氧池至缺氧池、内回流至缺氧池和在缺氧池与好氧池循环的3种条件以及3种条件下的污泥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活性污泥状态,研究不同状态活性污泥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特性,考察在低碳氮比(C/N)时不同初始COD浓度条件下的亚硝酸盐积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活性污泥间歇曝气与未曝气反应的最高亚硝酸盐氮(NO-2-N)积累量与亚硝酸盐积累率(NAR)的对比可以看出,曝气有利于活性污泥反硝化过程中NO-2-N积累,可通过调节不同状态污泥的混合比例来提高NO-2-N积累量,反复经过缺氧-好氧的活性污泥的NO-2-N积累效果最好,最高NO-2-N积累量和NAR为15 mg/L、37.5%;适当降低C/N有利于NO-2-N积累,且NO-2-N积累量维持在较高浓度的持续时间长,但碳源严重不足会导致硝酸盐氮(NO-3-N)不能被充分还原,导致NO-2-N积累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亚硝酸盐积累 曝气 碳氮比(c/ n)
下载PDF
不同低碳氮比废水中好氧颗粒污泥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被引量:16
12
作者 袁强军 张宏星 陈芳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661-4668,共8页
为了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长期运行稳定性,采用低碳氮比(C/N)条件下逐步增加碳氮负荷的进水方法,分别在反应器A和B中接种好氧颗粒污泥,考察其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处理性能及应对冲击负荷的稳定性.其中A反应器... 为了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长期运行稳定性,采用低碳氮比(C/N)条件下逐步增加碳氮负荷的进水方法,分别在反应器A和B中接种好氧颗粒污泥,考察其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处理性能及应对冲击负荷的稳定性.其中A反应器的碳氮比一直维持在2,而B则由4逐步降至2.结果表明,在4℃存储30d的好氧颗粒污泥,经过25d的培养,其活性基本恢复,A、B反应器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4^+-N)的去除效率均达到90%以上.在其后的稳定阶段,B反应器COD和NH4^+-N去除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完全硝化;而A反应器COD去除率仅80%左右,虽然NH4^+-N去除率最终也达到90%以上,但仅实现短程硝化.在冲击负荷阶段,A和B反应器COD去除率仍维持在80%以上,但是NH4^+-N去除受到很大冲击.A反应器NH4^+-N去除效率恶化,B反应器仅实现了部分硝化.整个运行过程,好氧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受到的影响不大,A和B反应器的污泥容积指数(SVI30)分别维持在60 mL·g^-1和75 mL·g^-1左右,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在5g·L^-1和3.7g·L^-1左右.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B反应器相对于A反应器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同时B反应器具有更高丰度的Zoogloea属,在颗粒中能产生更多的胞外蛋白促使颗粒结构更稳定,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以上结果表明,与C/N为2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相比,C/N为4的系统脱碳硝化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长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AGS) 低碳氮比(c/n) 高氨氮 硝化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生物絮团技术对彭泽鲫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罗文 王广军 +3 位作者 龚望宝 谢骏 余德光 李志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8-322,共5页
【目的】研究生物絮团技术对彭泽鲫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为生物絮团技术在鲫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设生物絮团组和对照组,生物絮团组通过添加葡萄糖控制碳氮比(C/N)为20∶1,对照组仅投喂配合饲料。试验周期60 d,期... 【目的】研究生物絮团技术对彭泽鲫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为生物絮团技术在鲫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设生物絮团组和对照组,生物絮团组通过添加葡萄糖控制碳氮比(C/N)为20∶1,对照组仅投喂配合饲料。试验周期60 d,期间每隔6 d测定一次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试验结束后测定彭泽鲫的生长指标。【结果】生物絮团组彭泽鲫的终末均重、个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蛋白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饵料系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养殖水质方面,从整个养殖周期来看,生物絮团组的氨氮浓度相对较稳定,维持在1.00 mg/L左右;亚硝酸盐氮浓度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硝酸盐氮浓度也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10.00 mg/L以下。【结论】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彭泽鲫养殖中可有效改善水质,并可促进彭泽鲫生长和提高饵料利用效率,实现饵料蛋白的二次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 生物絮团技术 生长指标 养殖水质 碳氮比(c/n)
下载PDF
不同林龄樟树林土壤碳氮贮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文丽 雷丕锋 戴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对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和汨罗桃林林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三个林龄的樟树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贮量及土层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林龄的不同土层SOC、N含量和贮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 对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和汨罗桃林林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三个林龄的樟树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贮量及土层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林龄的不同土层SOC、N含量和贮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林龄樟树林SOC和T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同时,土壤碳含量及碳贮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而土壤氮含量及贮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少,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0~10 cm)。不同林龄樟树林各土层SOC含量的变化分别为10 a:4.62~17.00 g/kg,24 a:4.48~17.92g/kg,45 a:4.57~19.37 g/kg;土壤N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 a:0.99~1.56 g/kg,24 a:0.79~1.43 g/kg,45 a:0.78~1.22 g/kg。土壤SOC含量与N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土壤SOC含量与C/N相关性极显著(p〈0.01)。但樟树林土壤N与C/N之间相关性除24 a呈显著相关以外(p〈0.05),其它两个林龄阶段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土壤SOC贮量差异不显著(p=0.083),N贮量差异性不显著(p=0.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纯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氮 碳氮贮量 碳氮比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中总氮深度脱除的工艺优化及微生物机理解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宁 陆杰 +5 位作者 罗琦 邱晨晨 杨庆 黄开龙 叶林 张徐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76,共10页
为了开发高效低耗的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方法,以江苏某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膜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调控碳源种类、水力停留时间(HRT)、碳氮比(C/N)等运行条件,考察反应器的脱氮效能,并揭示其深度脱氮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表明,从... 为了开发高效低耗的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方法,以江苏某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膜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调控碳源种类、水力停留时间(HRT)、碳氮比(C/N)等运行条件,考察反应器的脱氮效能,并揭示其深度脱氮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表明,从碳源种类来看,葡萄糖体系和乙酸钠体系的反硝化效能相较甲醇体系更加高效稳定、耐冲击负荷,且葡萄糖体系处理成本为乙酸钠体系的一半;从HRT、C/N来看,工艺运行过程调控HRT、C/N参数对系统脱氮效能造成的冲击均是可逆的。通过优化获得的最佳运行条件为以葡萄糖为外加碳源,HRT=12 h,C/N=3.5。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碳源种类对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而HRT和C/N对脱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小。稳定运行期间主要优势反硝化脱氮菌为Vibrio(弧菌属)、Marinobacter(海杆菌属)、Halomonas(盐单胞菌属)、Paracoccus(副球菌属)、Rhodocyclaceae(红环菌科)、Carnobacteriaceae(肉杆菌科)、Porphyromonadaceae(紫单胞菌科)、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Xanthomonadaceae(黄单胞菌科)和Flavobacteriaceae(黄杆菌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 碳源种类 水力停留时间 碳氮比 成本分析
下载PDF
AAO工艺出水pH值偏酸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金浩 《茂名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1-24,共4页
某污水处理厂AAO工艺出水存在着pH值偏低的问题。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缺氧反硝化试验,研究了以进厂污水作为碳源的反硝化脱氮的能力及碳氮比对脱氮的影响,并通过碱度平衡核算,分析了硝化和反硝化段的情况,查找出了出水碱度不足pH偏酸的原... 某污水处理厂AAO工艺出水存在着pH值偏低的问题。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缺氧反硝化试验,研究了以进厂污水作为碳源的反硝化脱氮的能力及碳氮比对脱氮的影响,并通过碱度平衡核算,分析了硝化和反硝化段的情况,查找出了出水碱度不足pH偏酸的原因,提出了快捷、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 反硝化 碳氮比 碱度核算 前置反硝化脱氮 控制措施
下载PDF
竹屑载体生物膜-活性污泥一体化SBR集成工艺的脱氮性能
17
作者 陈园 蔡丽丽 +4 位作者 刘壮壮 邵磊 陈姝婷 黄高鑫 刘俊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1期83-89,共7页
采用竹屑作为微生物载体构建生物膜-活性污泥一体化系统,系统置于两段进水脉冲式SBR内运行,对低C/N生活污水的脱氮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了不同温度、C/N、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参数对系统的脱氮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5℃、C/N=4.0、HR... 采用竹屑作为微生物载体构建生物膜-活性污泥一体化系统,系统置于两段进水脉冲式SBR内运行,对低C/N生活污水的脱氮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了不同温度、C/N、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参数对系统的脱氮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5℃、C/N=4.0、HRT=12 h时,COD_(Cr)、总氮、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从155.35、35.79、32.55 mg/L降至32.03、8.05、3.59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38%、77.50%、88.97%,满足国家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GB 18918—2002)。竹屑载体生物膜-活性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通过调节运行参数能高效去除低C/N污水中的各项污染物,为市政污水脱氮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屑载体生物膜 低碳氮比 高效脱氮 脉冲式SBR工艺 固体碳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