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CO_2集中排放源调查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93
1
作者 白冰 李小春 +1 位作者 刘延锋 张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918-2923,共6页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大量排放CO2致使面临的环境压力和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为减少CO2排放,需详细调查CO2排放源尤其是工业集中点源的现状。在对2004年中国火电、水泥、钢铁、炼油、乙烯、合成氨、环氧乙烷...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大量排放CO2致使面临的环境压力和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为减少CO2排放,需详细调查CO2排放源尤其是工业集中点源的现状。在对2004年中国火电、水泥、钢铁、炼油、乙烯、合成氨、环氧乙烷、制氢8类企业生产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计算了2004年中国这些企业的CO2排放量,绘制了集中点排放源的全国分布图,同时给出了大规模和高浓度CO2排放源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2004年8类企业总排放量为29.6315×108t,其中,火电、水泥、钢铁企业总排放量为27.1631×108t,约占91.7%。采用同样的方法,依据统计数据计算了1998~2002年火电、水泥、钢铁三类企业排放量并分析了其增长特征。统计结果表明,3类企业CO2排放量年均增长率达9.7%,到2000年后呈加速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二氧化碳 集中点排放源 排放量 分布图
下载PDF
气体杂质对管道输送CO_2相态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兵 肖红亮 王香增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4,共6页
CO_2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是当前环保的热点话题,而管道输送是CCUS技术的关键环节。CO_2气源含有各种杂质,杂质对CO_2的相态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了解含杂质的CO_2的相态特征并了解其与纯CO_2性质的不同是开展CCUS技术研究的基础。通... CO_2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是当前环保的热点话题,而管道输送是CCUS技术的关键环节。CO_2气源含有各种杂质,杂质对CO_2的相态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了解含杂质的CO_2的相态特征并了解其与纯CO_2性质的不同是开展CCUS技术研究的基础。通过对状态方程的对比研究,确定PR方程作为计算含杂质的CO_2相态的状态方程,并用HYSYS软件对含杂质的CO_2的基本相态特征及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延长油田含杂质的CO_2的临界温度Tc=30.36℃,临界压力Pc=7.55MPa,相比纯CO_2,含杂质的CO_2的临界温度降低,临界压力升高,且相态图中出现了两相区域,表明了杂质的存在增加了CO_2管道输送的难度;在临界点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将引起CO_2流体密度、粘度、导热系数和压缩系数较大幅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管道输送 相态 二氧化碳 杂质 状态方程 物化性质 临界点
下载PDF
中高温环境下VOCs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智 马修卫 +1 位作者 李津津 杨林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11-4820,共10页
选用3种商用活性炭及其分别经HCl溶液和KOH溶液浸渍改性的商用活性炭,研究中高温烟气环境下,反应空速、吸附温度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VOCs种类、吸附剂特性等与VOCs吸脱附效果的关系。研究发现:空速对吸附穿透时间... 选用3种商用活性炭及其分别经HCl溶液和KOH溶液浸渍改性的商用活性炭,研究中高温烟气环境下,反应空速、吸附温度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VOCs种类、吸附剂特性等与VOCs吸脱附效果的关系。研究发现:空速对吸附穿透时间影响较大,但对饱和吸附量影响不显著。吸附温度与VOCs浓度对饱和吸附量存在较大影响,150℃时甲苯的饱和吸附量仅能达到90℃时的40%。高沸点吸附质更易被吸附,更难被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活性炭 吸附 沸点 脱附
下载PDF
Supercritical CO_2: Properties and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A Review 被引量:14
4
作者 NIKOLAI Polikhronidi RABIYAT Batyrova +1 位作者 ASLAN Aliev ILMUTDIN Abdulagatov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94-430,共37页
The main goal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assess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so as to obtain a general procedure for dealing with the critical enhancement of th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upercritical CO... The main goal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assess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so as to obtain a general procedure for dealing with the critical enhancement of th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upercritical CO_2 and CO_2 containing binary mixtures for practical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The present review provid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nd CO_2 containing binary mixtures(experiment and theory) and their various technological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natural and industrial processes.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experiment and theory) enhancement(anomaly)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nd SC CO_2 + solute mixtures is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The effect of long-range order parameter fluctuations on th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upercritical fluids(SC CO_2) will be discussed. Simplified scaling type equation based on mode-coupling theory of critical dynamics with two critical amplitudes and one cutoff wave number as fluid-specific parameters was us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of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The recommended values of the specific parameters(asymptotic critical amplitudes) of the carbon dioxide for practical(prediction of th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supercritical CO_2 for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and scientific use were provided. The role of the critical line shapes of the carbon dioxide containing binary mixture(SC CO_2+solvent) in determination of the critical behavior of the mixture near the critical point of pure supercritical solvent(CO_2) is discussed. Krichevskii parameter concept for a description of thermodynamic behavior of dilute near-critical SC CO_2+solute mixtures is also discussed. The structural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carbon dioxide containing binary mixtures near the critical point of pure solvent(CO_2)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CRITICAL point EQUATION of state SUPERCRITICAL FLUI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transport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浸渍法制备Pd/C催化剂过程中Pd前驱体的平衡吸附量与吸附态 被引量:10
5
作者 梁秋霞 马磊 +3 位作者 郑遗凡 卢春山 张群峰 李小年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使用不同浓度(0~67%)的硝酸对活性炭载体进行预处理,以H2PdCl4为前驱体,用浸渍法制备理论负载量为5%的Pd/C催化剂.浸渍过程中的吸附实验表明,Pd前驱体的平衡吸附量随预处理硝酸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尤其是浓硝酸预处理的活性炭载体,... 使用不同浓度(0~67%)的硝酸对活性炭载体进行预处理,以H2PdCl4为前驱体,用浸渍法制备理论负载量为5%的Pd/C催化剂.浸渍过程中的吸附实验表明,Pd前驱体的平衡吸附量随预处理硝酸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尤其是浓硝酸预处理的活性炭载体,其上仅有62.54%的Pd前驱体吸附,而37.46%的Pd前驱体仍在水浆液中.分析发现,Pd前驱体的平衡吸附量主要取决于活性炭的零电荷点,表面电荷模型能较好地描述Pd前驱体的吸附规律.当使用浓度≤5%的硝酸进行预处理时,Pd的粒径随硝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硝酸浓度继续增加时,Pd粒径急剧增大.Pd前驱体的平衡吸附量与Pd粒径的大小无直接关系,而Pd前驱体在活性炭表面上吸附物种及数量的不同也对Pd粒径的大小产生影响.活性炭表面基团的增加抑制了PdClyx-吸附物种的生成.当使用≤5%的硝酸处理活性炭时,Pd前驱体的吸附形态主要为PdClxy-和Pd0;当硝酸浓度>5%时,没有检测到PdClyx-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负载型催化剂 平衡吸附量 粒径 零电荷点 表面含氧基团
下载PDF
伏龙肝中新型碳点的发现及其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玉升 罗娟 +4 位作者 邢洪霞 张美龄 侯婷婷 赵琰 屈会化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82-2886,共5页
目的:在伏龙肝中发现新型的纳米类成分——碳点,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镇痛作用。方法:通过对伏龙肝水煎液进行提取、过滤分离和透析得到一种具有水溶性的新型物质——纳米类成分碳点,并命名为伏龙肝碳点(TFU-C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目的:在伏龙肝中发现新型的纳米类成分——碳点,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镇痛作用。方法:通过对伏龙肝水煎液进行提取、过滤分离和透析得到一种具有水溶性的新型物质——纳米类成分碳点,并命名为伏龙肝碳点(TFU-C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多种仪器和方法来研究这种全新的纳米类成分,并对这种碳点进行了表征。结果:从伏龙肝中分离出来的TFU-CDs外形为类球形,粒径均匀分布在1.6~4.8 nm之间,晶格间距为0.208 nm。动物实验结果表明,TFU-CDs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结论:该研究首次发现了伏龙肝中含有全新的一种纳米类成分——TFU-CDs,以TFU-CDs为突破口,研究该物质的镇痛作用,更加明确阐释伏龙肝发挥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为纳米类成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也为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开拓出了一种全新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龙肝 镇痛 碳点 表征
下载PDF
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初探(Ⅰ)——中国分阶段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提出及其依据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俊武 陈香生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5期1-9,共9页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刻不容缓,一系列研究显示,温升2℃是人类生活不受气候变化干扰的上限,大致550μL/L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浓度或约450~500μL/L的二氧化碳浓度对应2℃的温升。达到稳定浓度时的2005年以后的累积排放量和2005年的排...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刻不容缓,一系列研究显示,温升2℃是人类生活不受气候变化干扰的上限,大致550μL/L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浓度或约450~500μL/L的二氧化碳浓度对应2℃的温升。达到稳定浓度时的2005年以后的累积排放量和2005年的排碳数据一起才可以计算出最终的减排量化指标,而拐点年代和逐年排放量是可调控的动态指标。核实本世纪上半叶的累积排放量,并将排放额度分解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是一项十分艰巨且很迫切的任务。我国的碳减排可分为2005~2020年的前期、2021~2035年的中期和2036~2050年的后期。权威部门曾推算了一系列数据,但与当前掌握的实际数据对比,对2010年的碳排放预测数据均偏低。有学者提出我国2005~2050年间的排碳额度为370Gt,约为全世界的28%,比例基本合理。如果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确定为140×108t,则中国为40×108t,人均2.6t,形势非常严峻。把我国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100×108t以内十分必要;我国碳减排中期处于拐点过渡期,我国的拐点将直接影响世界的拐点,应争取拐点出现在2025年,过渡期为2020~2030年;我国2050年与203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差值应为45×108t,只要依靠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采用CCS技术、最大限度地采用零碳排放甚至负碳排放的替代燃料就能得到控制,但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碳排放 累积排放量 分阶段目标 拐点 排放份额
下载PDF
基于CO_2气体释放法的煤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邹显宏 熊友辉 孙学信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A new lowcost apparatus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 of coal combustion in place of thermograimetric analyzer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2 release In order to prove the new idea, CO2 concentration of four coa... A new lowcost apparatus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 of coal combustion in place of thermograimetric analyzer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2 release In order to prove the new idea, CO2 concentration of four coal samples during ignition, combustion and burnout was measured by means of the apparatus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The characters of special machanism based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and CO2 concentration (tCO2), also the derivative curve DtCO2 were obtained The change of CO2 can indirectly estimate the coal combustion charac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着火点 燃尽点 燃烧特性 气体释放法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 被引量:7
9
作者 戴育琴 李谷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63-67,共5页
文章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法测度2001—2017年我国28个省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然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最后计算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拐点出现的时间。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和经济增长... 文章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法测度2001—2017年我国28个省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然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最后计算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拐点出现的时间。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基于人均省份到达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拐点所需时间和预计年份各不一样。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出现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拐点的时间普遍较早,大部分出现在2025年前后;其次是中部地区的省份,拐点出现在2030年左右;西部地区的省份拐点出现最晚。这意味着各省份应根据各自农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确定农业低碳贸易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出口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法 库兹涅茨曲线 拐点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用浸渍剂煤沥青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发举 李铁虎 +1 位作者 林起浪 周振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4-86,共3页
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 C/C 复合材料基体用沥青的改性方法。为获得较好的浸渍性能,在提高沥青残炭率的同时,应兼顾其流动性、粘度和软化点等因素,以减少浸渍次数,降低 C/C 复合材料的成本。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煤沥青 改性 浸渍 残炭率 流动性 粘度 软化点 C/C复合材料 浸渍剂
下载PDF
炭材料专用浸渍剂沥青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莹 郭明聪 +2 位作者 高源 刘书林 陈雪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24,共4页
综述了浸渍剂沥青浸渍效果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浸渍剂沥青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简单阐述了几种浸渍剂沥青的生产方法及QI的脱除方法。根据国内浸渍剂沥青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展望炭材料专用浸渍剂沥青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炭材料 浸渍剂沥青 QI 软化点 黏度 结焦值
原文传递
碳纤维在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智民 《江西建材》 2020年第1期26-27,共2页
通过分析碳纤维的特性,提出在建筑结构加固的工程领域运用碳纤维进行加固的优势,进而解决了目前关于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合理运用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具体实践要点。
关键词 碳纤维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 应用要点
下载PDF
高温重整调控木质成型活性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伟 刘军利 +1 位作者 孙康 宋曜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5,共7页
为了研究高温重整方法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以商品磷酸法木质成型活性炭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升温/降温方式、重整温度和重整时间对活性炭强度、孔结构、着火点和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升温至800℃重整活性炭30~75 min后快速降温的... 为了研究高温重整方法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以商品磷酸法木质成型活性炭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升温/降温方式、重整温度和重整时间对活性炭强度、孔结构、着火点和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升温至800℃重整活性炭30~75 min后快速降温的方式(快速升温/快速降温(FH/FC))可使活性炭强度提高5.75%~6.39%,得率保持在83.54%以上,比梯度升温/自然降温(GI/ND)更高效节能。对经800℃重整30和60 min后的活性炭的孔结构和吸附性进行研究,发现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积分别下降约400 m2/g和0.3 m3/g,孔径分布在1.2 nm以下的微孔所占的比例增加,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略有下降,而对碘的吸附性能略有提高,丁烷工作容量下降15%以内。经高温重整后,活性炭的着火点显著提高,800℃重整60 min后,着火点提高100℃以上,这与高温重整后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强度 高温重整 着火点
下载PDF
CO_2离心压缩机级进口参数对压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玉刚 王彤 谷传纲 《风机技术》 2014年第2期11-18,共8页
采用一种接近美国NIST标准物性的实际物性模块,研究了某化工行业离心压缩机高压级的流动压缩性能,重点关注了模型级的进口参数如压力、温度、流动角、体积流量对性能的影响,并与理想物性下计算得出的性能作了相应比较,指出了临界点附近... 采用一种接近美国NIST标准物性的实际物性模块,研究了某化工行业离心压缩机高压级的流动压缩性能,重点关注了模型级的进口参数如压力、温度、流动角、体积流量对性能的影响,并与理想物性下计算得出的性能作了相应比较,指出了临界点附近物性参数的敏感性,为CO2高压压缩机设计与性能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离心压缩机 临界点 物性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氯乙烯二元体系的泡点、露点和临界点的测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坚 黄志明 +1 位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3-695,共3页
针对常用恒容法测定混合物临界性能存在过程复杂、对加料精度要求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恒容法测定混合物泡点、露点和临界点的新方法.通过一次加料,在组成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恒容釜内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测得泡点、临界点和露点,并... 针对常用恒容法测定混合物临界性能存在过程复杂、对加料精度要求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恒容法测定混合物泡点、露点和临界点的新方法.通过一次加料,在组成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恒容釜内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测得泡点、临界点和露点,并得到混合物的饱和蒸汽压曲线.将此法应用于二氧化碳/氯乙烯二元混合物体系,当22-97℃、CO2摩尔分数为0.377-0.964时,测量了泡点、临界点和露点.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对实验得到的临界点进行了拟合,求得二元相互作用参数为0.029,平均偏差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氯乙烯 临界点 泡点 露点
下载PDF
CeFe nanofibrous carbon nanozyme integrated with smartphone for the point-of-care testing of norfloxacin in water
16
作者 Yue Liu Taimei Cai +2 位作者 Sen Chen Tao Wen Hailong Peng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505-1513,共9页
The overuse of antibiotics has led to the severe contamination of water bodies,posing a considerable hazard to human health.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an accurate and rapid point-of-care testing(POCT)platform for th... The overuse of antibiotics has led to the severe contamination of water bodies,posing a considerable hazard to human health.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an accurate and rapid point-of-care testing(POCT)platform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antibiotics is necessary.In this study,Cerium oxide(CeO_(2))and Ferrosoferric oxide(Fe_(3)O_(4))nanoparticles were simultaneously encapsulated into N-doped nanofibrous carbon microspheres to form of a novel nanozyme(CeFe-NCMzyme)with a porous structure,high surface area,and N-doped carbon material properties,leading to a considerable enhancement of the peroxidase(POD)-like activit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eO_(2)or Fe3O4 nanoparticles alone.The POD-like activity of CeFe-NCMzyme can be quenched using L-Cysteine(Cys)and subsequently restored by the addition of a quinolone antibiotic(norfloxacin,NOR).Therefore,CeFe-NCMzyme was used as a colorimetric sensor to detect NOR via an“On-Off”model of POD-like activity.The sensor possessed a wide linear range of 0.05–20.0μM(R^(2)=0.9910)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35.70 nM.Furthermore,a smartphone-assisted POCT platform with CeFe-NCMzyme was fabricated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NOR based on RGB analysis.With the use of the POCT platform,a linear range of 0.1–20.0μM and a detection limit of 54.10 nM were obtained.The spiked recoveries in the water samples were ranged from 97.73%to 102.01%,and the sensor exhibited good accuracy and acceptable reliability.This study provides a portable POCT platform for the on-site and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of quinolone antibiotics in real samples,particularly in resource-constrained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nanoparticles Peroxidase-like activity Nanofibrous carbon microspheres point-of-care testing NORFLOXACIN
下载PDF
碳点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在传感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郑丽丽 蔡柔荧 郑婉榕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8-21,共4页
碳点(CDs)具有光学性能优异、理化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低毒环保等优点,现已代替有机荧光染料和传统半导体量子点在传感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综述主要介绍荧光CDs及其合成方法,整理总结了CDs的发光机理,并介绍CDs在检测金... 碳点(CDs)具有光学性能优异、理化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低毒环保等优点,现已代替有机荧光染料和传统半导体量子点在传感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综述主要介绍荧光CDs及其合成方法,整理总结了CDs的发光机理,并介绍CDs在检测金属离子、阴离子与小分子、氨基酸与蛋白质、核酸、抗菌药物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合成方法 发光机理 传感检测 应用
下载PDF
微波合成含氮掺杂碳量子点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振 许戈文 +5 位作者 黄毅萍 鲍俊杰 熊潜生 孙文 兰芬芬 姚周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127-4133,共7页
以柠檬酸和尿素分别为碳源和氮源,微波法合成含氮掺杂碳点N-CDs。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氧化丙烯(PPG-2000)为主要原料,加入不同量的N-CDs制备一系列碳点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N-CDs/WPU)。通过FTIR、TEM、XPS、UV-vis、荧光光... 以柠檬酸和尿素分别为碳源和氮源,微波法合成含氮掺杂碳点N-CDs。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氧化丙烯(PPG-2000)为主要原料,加入不同量的N-CDs制备一系列碳点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N-CDs/WPU)。通过FTIR、TEM、XPS、UV-vis、荧光光谱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N-CDs主要由碳氮氧元素组成,表面具有胺基、羟基等活性基团,N-CDs的加入,提高了复合胶膜的力学性能,赋予了胶膜荧光性能。当N-CDs质量分数为0.6%时胶膜拉伸强度达到最大35.00MPa,加入量质量分数为0.8%时荧光强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水性聚氨酯 复合材料 荧光性能 拉伸强度
下载PDF
煤基活性炭不同制备方法对其性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丹丹 杨省师 +1 位作者 程晓峰 王浩为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2期87-89,共3页
介绍了不定型活性炭与定型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并以太西煤为原料,采用同样的气体活化法,分别制备不定型与定型活性炭,通过对比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不定型活性炭的各项性能优于定型活性炭,最后重点分析了引起其性能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活性炭 熔融点 吐灰
下载PDF
活性炭检测技术补遗篇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岭 李书荣 张文辉 《洁净煤技术》 CAS 2003年第2期52-54,共3页
介绍了测活性炭的单宁酸的试验方法,水样制备方法,着火点的试验方法,压力降的实验方法,是在作者对国外资料吸收和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这些实验方法。
关键词 活性炭 检测技术 单宁酸 水样制备方法 着火点 压力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