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微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朱秋荣 侯文生 +3 位作者 史晟 张永芳 牛梅 牛振怀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80-1785,共6页
从碳微球的制备方法着手,综述了各方法的制备原理、原料、影响因素以及所得碳微球的结构性能和形貌特征,并归纳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得出了溶剂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模板法3种相对有效的制备方法,由于溶剂热法的突出优点,在碳微球的多种... 从碳微球的制备方法着手,综述了各方法的制备原理、原料、影响因素以及所得碳微球的结构性能和形貌特征,并归纳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得出了溶剂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模板法3种相对有效的制备方法,由于溶剂热法的突出优点,在碳微球的多种制备方法中优势凸显,将成为未来制备碳微球的主要方法。详细评述了不同结构和性能的碳微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深入开发碳微球的性能和拓展其应用领域将会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进一步讨论了碳微球的结构对其性质和应用的影响,通过设计碳微球的结构来改变其性质,是碳微球制备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制备 生物质 水热 结构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对碳微球的表面化学修饰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莎 段菲菲 +2 位作者 杨永珍 刘旭光 许并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9,共5页
首先采用混酸体系对碳微球(CMSs)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使CMSs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进而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与CMSs表面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了表面有机修饰的CMSs。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 首先采用混酸体系对碳微球(CMSs)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使CMSs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进而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与CMSs表面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了表面有机修饰的CMSs。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检测手段对各阶段的产物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在乙醇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MSs经混酸、硅烷化修饰后,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提高,为CMSs的进一步功能化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氧化 硅烷化 修饰
下载PDF
银/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并社 罗秋苹 +3 位作者 杨永珍 郭明聪 金琳 刘旭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5-38,共4页
用强酸和二氯化锡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微球(CMSs)进行活化之后,在含活化CMSs的悬浮液中顺序加入聚乙烯砒咯烷酮、硝酸银及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了银纳米颗粒/CMSs复合物。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硝酸银溶液和水合肼溶液的用量对产物... 用强酸和二氯化锡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微球(CMSs)进行活化之后,在含活化CMSs的悬浮液中顺序加入聚乙烯砒咯烷酮、硝酸银及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了银纳米颗粒/CMSs复合物。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硝酸银溶液和水合肼溶液的用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混酸及二氯化锡处理的CMSs在乙醇溶液中与硝酸银、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以在其表面沉积尺寸较小、分布均匀的银纳米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化学气相沉积法 还原法 银纳米颗粒
下载PDF
水热碳化法制备碳微球 被引量:14
4
作者 魏静 褚云 +2 位作者 蒋国民 杨加志 孙东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136-139,143,共5页
以糖类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微球,研究不同反应物以及反应条件对水热碳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碳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借助傅立叶红外(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讨了糖类水热碳化的反应... 以糖类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微球,研究不同反应物以及反应条件对水热碳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碳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借助傅立叶红外(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讨了糖类水热碳化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碳化法 糖类 碳微球 机理
下载PDF
不同纳米碳材料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性能的表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薛宝霞 牛梅 +3 位作者 张莹 王欣 杨雅茹 戴晋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70,共6页
以碳微球(CMSs)、碳纳米管(MWNTs)、碳微球(CMSs)与碳纳米管(MWNTs)复配的3种材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分别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阻燃改性,制备出不同纳米碳材料阻燃PET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法、垂直燃烧法、热重分析、... 以碳微球(CMSs)、碳纳米管(MWNTs)、碳微球(CMSs)与碳纳米管(MWNTs)复配的3种材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分别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阻燃改性,制备出不同纳米碳材料阻燃PET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法、垂直燃烧法、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测试和表征了CMSs/PET、MWNTs/PET、CMSs/MWNTs/PE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分散性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的CMSs可使PET的LOI明显提高到28.9%,但对其抗熔滴性能的改善并不明显;同质量分数的MWNTs的添加,可有效提高PET的抗熔滴性能,其熔滴数由原PET的24d/min减少为6d/min;且CMSs与MWNTs具有协同阻燃效应,当两者的质量比为1∶2时,CMSs/MWNTs/PET的LOI为27.3%,且其熔滴数仅为4d/min;三者的垂直燃烧级别都由原PET的V-2级上升为V-0级,热稳定性都有所提高,但力学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碳纳米管 阻燃 抗熔滴 复配
下载PDF
高性能碳微球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6
6
作者 马艾丽 王晓敏 +2 位作者 李天保 刘旭光 许并社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85-489,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出大量的高性能碳微球。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几种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不同碳源、不同温度对生成产物形貌的影响,得出制备高性能碳微球的理想工艺参数:碳源为甲苯液体和乙炔的混合物,反应温度为1 ...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出大量的高性能碳微球。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几种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不同碳源、不同温度对生成产物形貌的影响,得出制备高性能碳微球的理想工艺参数:碳源为甲苯液体和乙炔的混合物,反应温度为1 000℃。并对这一工艺参数下所得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及热重分析,从而得知这种碳微球为实心结构,颗粒大小均在200nm左右,石墨化程度不高,且结构稳定,在高温下也不易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热重(TG)曲线 DTG曲线
下载PDF
分子印迹脱硫技术在油品深度脱硫中的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永珍 刘旭光 许并社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共14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脱硫技术,分子印迹是制备对模板分子具有专一识别能力的聚合物的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投资少、污染小、选择性高、不影响石油辛烷值、可同时得到苯并噻吩类精细化工产品等特点,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脱硫技术,分子印迹是制备对模板分子具有专一识别能力的聚合物的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投资少、污染小、选择性高、不影响石油辛烷值、可同时得到苯并噻吩类精细化工产品等特点,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经济环保型技术。目前,将识别位点建立在基质表面的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可以提高识别位点与印迹分子的结合速率,加强印迹材料吸附分离效率,在油品深度脱硫中具有优越性。近年来,以硅胶、TiO2、K2Ti4O9、炭微球为基质制备出吸附二苯并噻吩和苯并噻吩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油品深度脱硫中的最近进展,重点介绍了炭微球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技术的最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炭微球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 吸附 深度脱硫
下载PDF
碳微球负载Ag_3PO_4的合成与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雪静 乔梅英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2,共5页
以碳微球(CMSs)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MSs负载的磷酸银复合材料(CMSs/Ag3PO4)。对合成的CMSs/Ag3PO4复合材料的相组成、表面形貌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通过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对所制备的CMSs/Ag3PO4复合... 以碳微球(CMSs)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MSs负载的磷酸银复合材料(CMSs/Ag3PO4)。对合成的CMSs/Ag3PO4复合材料的相组成、表面形貌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通过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对所制备的CMSs/Ag3PO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CMSs颗粒大小在100~200 nm,CMSs/Ag3PO4颗粒大小在200~250 nm;CMSs/Ag3PO4在可见光范围有强吸收,在可见光照射下,CMSs/Ag3PO4能有效地降解甲基橙,光照射60min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2.5%;循环使用5次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仍然保持为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磷酸银 光催化活性 离子交换法
原文传递
油茶籽壳炭微球及其改性物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的吸附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宇 郭会琴 +4 位作者 颜流水 李可心 曾春城 马文天 毕晨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72-2182,共11页
基于废弃油茶籽壳制备了4种炭材料,并应用于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的吸附性能研究.以油茶籽壳生物质为碳源,首先通过水热碳化法制备了胶质炭微球并进一步对炭微球分别进行了退火、KOH浸渍扩孔和KOH研磨扩孔改性,然后将所制备的4种... 基于废弃油茶籽壳制备了4种炭材料,并应用于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的吸附性能研究.以油茶籽壳生物质为碳源,首先通过水热碳化法制备了胶质炭微球并进一步对炭微球分别进行了退火、KOH浸渍扩孔和KOH研磨扩孔改性,然后将所制备的4种炭材料应用于水中PFOS的吸附去除,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4种炭材料对PFOS吸附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4),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2 h、1 h、6 h和2 h.溶液p H值对KOH研磨炭材料的吸附性能影响较小,而对其它3种材料影响较大,4种炭材料对PFOS吸附的最佳p H值分别为2—3、3、2、2—10.4种炭材料对PFOS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R2≥0.988),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4、17.8、223.7、3658.9 mg·g-1.4种炭材料对PFOS的吸附均倾向于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过程,材料的比表面积为影响吸附量的最主要因素,其对PFOS的吸附主要依赖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壳 炭微球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 吸附
下载PDF
MWNTs/CMSs/PET阻燃材料的结构及阻燃机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薛宝霞 牛梅 +2 位作者 李京京 杨雅茹 戴晋明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1-588,共8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与阻燃剂复配法制备了MWNTs/CMSs/PET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极限氧指数法(LOI)、UL94垂直燃烧法、锥形量热仪(Cone)及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TG-IR)表征了样品的结构、阻燃性能及热降解行为,分析了MWNTs/CMSs阻燃PE... 采用熔融共混法与阻燃剂复配法制备了MWNTs/CMSs/PET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极限氧指数法(LOI)、UL94垂直燃烧法、锥形量热仪(Cone)及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TG-IR)表征了样品的结构、阻燃性能及热降解行为,分析了MWNTs/CMSs阻燃PET材料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当MWNTs/CMSs添加量为1%(质量分数),MWNTs与CMSs质量比为1:1/2时,二者可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有利于MWNTs/CMSs在PET基材中发挥协同阻燃作用。与纯PET及CMSs/PET相比,MWNTs/CMSs/PET能有效降低火灾危险性。MWNTs/CMSs阻燃PET主要是通过MWNT与CMSs两者的协同作用延缓PET热裂解行为,一方面MWNTs在其燃烧时可在PET表面形成致密的网络状炭层结构,减少了熔滴的产生;另一方面CMSs其燃烧时在PET表面形成湍流炭,以此阻止氧气和热量进入PET内部,同时释放出不燃气体CO2以降低周围环境中可燃气体的浓度,阻止燃烧的继续进行,最终实现了MWNTs/CMSs/PET材料的良好阻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阻燃机理 PET 多壁碳纳米管 碳微球
原文传递
脲醛树脂前驱体碳微球形貌调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任广元 胡绍纲 +1 位作者 吴云轩 艾军鹏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了探究原料配比对脲醛树脂形貌及碳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尿素、甲醛与甲酸的物质的量比,制备了三种不同微纳结构的脲醛树脂微球,再在氮气保护下800℃裂解,获得了相应的碳微球。采用上述脲醛树脂前驱体制备的花状碳纳米微球(N... 为了探究原料配比对脲醛树脂形貌及碳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尿素、甲醛与甲酸的物质的量比,制备了三种不同微纳结构的脲醛树脂微球,再在氮气保护下800℃裂解,获得了相应的碳微球。采用上述脲醛树脂前驱体制备的花状碳纳米微球(NUFC-3)作为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开展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C_(s))为189 F/g;在20 A/g的电流密度下,C_(s)为145 F/g,其保留率为76.7%。该脲醛树脂为前驱体的碳微球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及电化学性能优异等优点,有望在电化学储能领域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碳微球 形貌调控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利用OVMT和CMS提高IFR/H-PP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
12
作者 李湘 刘海路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4,40,共6页
以打包盒PP废塑料(H-PP)为原料、膨胀型阻燃剂(IFR)为阻燃剂、有机蛭石(OVMT)和碳微球(CMS)为阻燃协效剂,制备阻燃H-PP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UL 94阻燃等级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且,采用TG、锥形量热仪和SEM进行分析... 以打包盒PP废塑料(H-PP)为原料、膨胀型阻燃剂(IFR)为阻燃剂、有机蛭石(OVMT)和碳微球(CMS)为阻燃协效剂,制备阻燃H-PP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UL 94阻燃等级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且,采用TG、锥形量热仪和SE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VMT和IFR在H-PP中具有协同阻燃效果,当H-PP中OVMT含量为4%、IFR含量为24%时,复合材料的LOI值为29.8%,阻燃级别达到UL 94 V-0级,OVMT提高了IFR/H-PP的力学性能;CMS和IFR在H-PP中具有协同阻燃效果,CMS能提高IFR/H-PP的力学性能;在IFR/H-PP中同时加入OVMT和CMS,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均得到提高,2-OVMT/2-CMS/24-IFR/H-PP的LOI为32.4%,阻燃级别达到UL 942.0 mm V-0级,其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22.5、1132.1、26.2 MPa和3.8 kJ/m^(2),与28-IFR/H-PP相比,分别提高了11.9%、0.3%、8.3%和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包盒PP废塑料 膨胀型阻燃剂 有机蛭石 碳微球 协同阻燃
下载PDF
具有可设计介孔外壳的中空碳微球及其宽频带吸波性能
13
作者 张明举 申志豪 +2 位作者 王梦飞 姚辰斐 徐东卫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中空多孔结构有助于延长电磁波在吸波介质材料内部的传播距离,诱导产生多重反射和散射,增强对电磁能量的衰减损耗。在本项工作中,通过原位聚合—高温碳化—碱液蚀刻工艺设计构筑具有可设计介孔外壳的碳中空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中空多孔结构有助于延长电磁波在吸波介质材料内部的传播距离,诱导产生多重反射和散射,增强对电磁能量的衰减损耗。在本项工作中,通过原位聚合—高温碳化—碱液蚀刻工艺设计构筑具有可设计介孔外壳的碳中空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及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等测试手段分别对其形貌结构、元素组成、晶体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碳化温度对材料样品碳结构的缺陷含量及石墨化程度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材料的介电性能及其微波吸收性能。800℃碳化得到的中空碳微球具有最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在匹配厚度为3.0mm时,最小反射损耗值(RLmin)可以达到-42.26dB,对应的有效吸收频带(EAB)达到5.12GHz;当匹配厚度为2.3mm时,中空碳微球的最宽有效吸收频带达到7.8GHz,远优于其他碳基吸波材料。对其进行吸波机理分析得知,其优异的吸波性能主要与其增强的阻抗匹配性能和衰减系数及特殊中空结构诱导的多重散射和反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中空结构 微波吸收性能 阻抗匹配
下载PDF
功能化碳微球构建自组装膜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永珍 刘伟峰 +2 位作者 韩艳星 刘旭光 许并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0-1026,共7页
采用浓HNO3和H2O2对原始CMSs进行表面修饰,使其团聚现象得到改善;以氧化后CMSs作为结构基团,采用垂直沉积法实现CMSs的自组装,得到CMSs薄膜。考察了溶剂、悬浮液pH值、悬浮液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自组装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采用浓HNO3和H2O2对原始CMSs进行表面修饰,使其团聚现象得到改善;以氧化后CMSs作为结构基团,采用垂直沉积法实现CMSs的自组装,得到CMSs薄膜。考察了溶剂、悬浮液pH值、悬浮液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自组装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以NaOH溶液为溶剂配制悬浮液、悬浮液浓度为2%(质量)、pH=13、温度为50℃时得到了排列较为致密的薄膜。所得样品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定强度的反射光且颜色较为均匀,说明所得自组装膜有较好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修饰 自组装
下载PDF
掺硫沥青基炭微球制备与储钠性能的研究
15
作者 吴昊天 王春举 +7 位作者 冯长福 刘清钰 窦睿智 裴晓姗 宋歌 刘海辉 史景利 马昌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5,74,共9页
以煤直接液化沥青为碳源,通过低温高压硫化和炭化制备了掺硫沥青基炭微球。探讨了炭化温度对掺硫沥青基炭微球的形态、组成、微观结构和储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沥青炭富含大量微球,硫含量丰富,600℃下硫原子百分数高达8.48%。随... 以煤直接液化沥青为碳源,通过低温高压硫化和炭化制备了掺硫沥青基炭微球。探讨了炭化温度对掺硫沥青基炭微球的形态、组成、微观结构和储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沥青炭富含大量微球,硫含量丰富,600℃下硫原子百分数高达8.48%。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所得沥青炭的硫含量逐渐降低,比表面积增加到301.79 m^(2)/g,层间距为0.3731 nm。700℃炭化所得沥青炭储钠性能最佳,在25 mA·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充电比容达到435.5 mAh/g,首次库伦效率达64.46%;在0.5 A/g电流密度下经过1 000次循环后仍然具有209.2 mAh/g的可逆容量,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其优异的储钠性能得益于其兼具有高的硫含量、大的层间距以及合适的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炭微球 硫原子掺杂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原文传递
高锰酸钾对炭微球表面的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旭光 郭明聪 +2 位作者 杨永珍 刘红艳 许并社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氩气气氛下,以脱油沥青为原料制备了炭微球(CMSs);然后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对CMSs进行处理,使得CMSs表面被氧化并包覆一层MnO2;最后用草酸洗涤产物,除去MnO2。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对CMSs氧化前后的形貌进行观... 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氩气气氛下,以脱油沥青为原料制备了炭微球(CMSs);然后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对CMSs进行处理,使得CMSs表面被氧化并包覆一层MnO2;最后用草酸洗涤产物,除去MnO2。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对CMSs氧化前后的形貌进行观察,用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了氧化前后的CMSs在水和乙醇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当用0.1mol/L的KMnO4氧化改性CMSs后,CMSs表面包覆了一层MnO2,形成MnO2/CMSs复合材料。经过量的草酸进行洗涤,得到的产物在水中分散效果很好,且在乙醇中也有一定分散性。氧化后CMSs的表面存在亲水活性位点,为CMSs的进一步功能修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微球 高锰酸钾 氧化 改性
下载PDF
聚苯胺包覆碳微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阻燃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牛梅 薛宝霞 +3 位作者 李静亚 王欣 张莹 戴晋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8-162,共5页
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并利用原位聚合法将聚苯胺(PAN)包覆在碳微球(CMSs)上,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得阻燃聚苯胺包覆碳微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CMSs-PAN/PET)。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热重和氧指数仪等,对其形貌结构、... 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并利用原位聚合法将聚苯胺(PAN)包覆在碳微球(CMSs)上,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得阻燃聚苯胺包覆碳微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CMSs-PAN/PET)。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热重和氧指数仪等,对其形貌结构、分散性、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包覆后的CMSsPAN与原始CMSs相比,在PET基体中的分散性得到提高,CMSs-PAN/PET的拉伸强度比CMSs/PET提高了28.1%;与纯PET相比,CMSs-PAN/PET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2.1,提高了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碳微球 阻燃性 分散性
下载PDF
基于废棉再生的碳微球/气凝胶光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8
作者 何万万 李珍珍 +2 位作者 余灵婕 孟家光 支超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针对淡水资源短缺以及废旧棉织物高值化处理困难,以废旧棉纤维为原料,使用水热法制备碳微球,在氢氧化钠/尿素体系中溶解棉纤维制备纤维素水凝胶,将碳微球添加到水凝胶中均匀混合,经过冷冻干燥制得以碳微球为光热转换材料的再生纤维素气... 针对淡水资源短缺以及废旧棉织物高值化处理困难,以废旧棉纤维为原料,使用水热法制备碳微球,在氢氧化钠/尿素体系中溶解棉纤维制备纤维素水凝胶,将碳微球添加到水凝胶中均匀混合,经过冷冻干燥制得以碳微球为光热转换材料的再生纤维素气凝胶基界面蒸发器(aerogel-based interfacial evaporator,AER)。分别对不同纤维素和碳微球含量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蒸发实验,分析参数对AE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和碳微球质量分数分别为2%、0.2%时,AER的水蒸发速率达到最高,为1.58 kg·m^(-2)·h^(-1),光热转换效率达到85.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棉纤维 碳微球 纤维素气凝胶 海水淡化 光热转换材料
下载PDF
蔗糖基硬碳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电化学合成氨的性能研究
19
作者 陈辉 王禹婷 +3 位作者 马冬则 崔金金 崔晟杰 解小玲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14-17,21,共5页
本文以蔗糖为碳源,采用水热碳化法和硬模板法制备了碳微球,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新型铁基催化剂,研究了硬模板剂的加入顺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时加入硬模板剂制备的Fe_(2)O_(3)/CMS2,表现出较高的初始活性,产氨速率和... 本文以蔗糖为碳源,采用水热碳化法和硬模板法制备了碳微球,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新型铁基催化剂,研究了硬模板剂的加入顺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时加入硬模板剂制备的Fe_(2)O_(3)/CMS2,表现出较高的初始活性,产氨速率和库伦效率最高时分别为1.22×10^(-8)mol·s^(-1)·cm^(-2)和70.33%。水热时加入硬模板剂制备的Fe_(2)O_(3)/CMS1,则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电解6h,Fe_(2)O_(3)/CMS1催化剂的产氨速率为4.3×10^(-9)mol·s^(-1)·cm^(-2),库伦效率为23.55%,相比初始的库伦效率下降了21.61%。XRD和SEM的表征分析结果证实,催化剂的载体碳微球的粒径约为8μm,活性物质主要是Fe_(2)O_(3)晶体和Fe_(3)O_(4)晶体。碳化时加入硬模板剂,有利于碳微球的碳化及活性物质Fe_(2)O_(3)晶体的形成。本方法有望为电化学合成氨提供一种低成本且绿色的载体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模板法 碳微球 铁基催化剂
下载PDF
碳微球为模板制备LaCo_xFe_(1-x)O_3催化剂及其催化甲烷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姚儒霖 代自信 +1 位作者 李东升 郑建东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以水热法合成的碳微球为模板,制备LaCo_xFe_(1-x)O_3(x=0.1,0.2,0.3,0.6,0.9)催化剂。采用XRD、BET、H2-TPR和SEM等手段对其进行物理性能研究,并对其进行催化甲烷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碳微球为模板掺杂不同比例Co2+,经过400℃和70... 以水热法合成的碳微球为模板,制备LaCo_xFe_(1-x)O_3(x=0.1,0.2,0.3,0.6,0.9)催化剂。采用XRD、BET、H2-TPR和SEM等手段对其进行物理性能研究,并对其进行催化甲烷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碳微球为模板掺杂不同比例Co2+,经过400℃和700℃两次焙烧,可形成完整的钙钛矿晶型。随着Co^(2+)掺杂量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加;Co^(2+)掺杂量不同,所制备催化剂的结构和活性也不同,其中,LaCo_(0.2)Fe_(0.8)O_3催化甲烷燃烧活性最好,起燃温度T10%为448℃,完全转化温度T90%为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钙钛矿 甲烷催化燃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