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6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 被引量:1048
1
作者 徐国泉 刘则渊 姜照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6期158-161,共4页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04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U”。这说明能源效率对抑制中国碳排放的作用在减弱,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难以抵销由经济发展拉动的中国碳排放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能源效率 能源结构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9
2
作者 蒋金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7-604,共8页
研究碳排放问题首先需要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本文首先根据国家、地区、行业不同的能源消费特征和可利用的统计数据,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并估算了全国、各个行业、各省市区的碳排放量。基于指数分解方法的特点,利用碳排... 研究碳排放问题首先需要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本文首先根据国家、地区、行业不同的能源消费特征和可利用的统计数据,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并估算了全国、各个行业、各省市区的碳排放量。基于指数分解方法的特点,利用碳排放的完全指数分解方法——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LMDI法)定量分析了中国1995年-2007年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贡献率,影响因素包括4种,即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碳强度效应。分解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这4种效应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是不同的,1995年-2007年对碳排放增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结果也提醒国家需要对这一时期内的产业政策、能源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量 分解分析 Divisia指数法 能源效率 经济增长 碳排放强度 中国
原文传递
绿色低碳视角下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134
3
作者 曹霞 于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9,共10页
绿色低碳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如何有效推进绿色科技创新以及改善中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角度出发,结合投影寻踪模型处理高维数据的特点,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改... 绿色低碳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如何有效推进绿色科技创新以及改善中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角度出发,结合投影寻踪模型处理高维数据的特点,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改进,从而构建了更加有效的估算创新效率的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选用2005-2011年中国30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各区域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平均创新效率约为0.645,虽然超过0.5,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无效率现象,创新效率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且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同时,环境规制强度与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表明环境规制初期,由于成本的增加,会对创新效率产生负向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又会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区域开放程度、技术市场成熟度和政府资助这三个因素对绿色创新效度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说明较高的区域开放程度能够显著拉动中国创新效率向更高水平发展,成熟的技术市场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实现并推动创新效率的提高,政府资助可有效降低区域绿色创新主体的创新成本和风险,激发其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对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要想有效提高中国及各区域的创新效率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重视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积极推进绿色创新技术,一方面要均衡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并学习国外先进绿色创新技术,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来调控各区域创新能力的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 低碳 创新效率 投影寻踪模型(PP) 随机前沿分析模型(SFA)
下载PDF
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8
4
作者 高慧梅 何应付 周锡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12,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CO2驱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首先对世界注CO2采油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注CO2驱油适用油藏参数范围较宽,提高采收率幅度较大,以逐年增长的态势和显著的成效成为未来提高原油采收率主要技术之一。进一步分析了CO2... 综述了国内外CO2驱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首先对世界注CO2采油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注CO2驱油适用油藏参数范围较宽,提高采收率幅度较大,以逐年增长的态势和显著的成效成为未来提高原油采收率主要技术之一。进一步分析了CO2的驱油机理、筛选标准和开发设计技术研究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近混相驱替理论、模糊层次分析法以及注CO2驱的井网类型和注入方式。最后结合目前CO2采油存在的腐蚀和波及体积较小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驱油机理 注采方式 发展趋势 采收率
下载PDF
中国各省区碳减排责任分摊——基于零和收益DEA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1
5
作者 郑立群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87-2096,共10页
研究如何基于国家整体的碳减排目标,进行中国各省区碳减排责任的分摊,以明确区域间"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从共摊成本分配问题的公平与效率角度出发,对碳减排责任分摊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基于分配效率视角,探讨了在分配总量固... 研究如何基于国家整体的碳减排目标,进行中国各省区碳减排责任的分摊,以明确区域间"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从共摊成本分配问题的公平与效率角度出发,对碳减排责任分摊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基于分配效率视角,探讨了在分配总量固定的条件下,利用投入导向的零和收益DEA(ZSG-DEA)模型进行碳减排责任分摊的可行性。在实证分析部分,采取非期望产出作为投入法,将碳排放量作为模型的投入,将人口、能源耗费和GDP作为模型产出变量。依照我国2015年碳减排整体目标和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进行了投入产出数据的预测。为了与ZSG-DEA模型进行对比,首先建立了碳减排责任分摊的DEABCC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仅有9个省区达到DEA有效,需要对碳排放配额进行再分配。应用ZSG-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的碳减排责任进行了再分配。通过两次迭代计算,得出了达到统一DEA有效边界的分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共摊成本分配 公平 效率 零和收益DEA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效率分析与低碳优化 被引量:41
6
作者 张苗 甘臣林 +1 位作者 陈银蓉 陈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5-275,共11页
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容易陷入增加投入与控制碳排放两难选择的困境,理想碳排放效率下的适度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成为控制碳排放与兼顾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计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3年、2006年、2009年与2012年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容易陷入增加投入与控制碳排放两难选择的困境,理想碳排放效率下的适度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成为控制碳排放与兼顾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计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3年、2006年、2009年与2012年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然后基于松弛测度(Slack Based Measure,SBM)模型估算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空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其碳排放效率是动态变化的,但两者变化趋势并不一致;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2003-2006年增长缓慢,东部略高;2006-2009年增长明显,东中西差异不大;2009-2012年大幅提升,西部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超过东部和中部;32003-2012年,碳排放有效省份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东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碳排放效率值;4技术效率不足是引起碳排放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5东部地区由于减缓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增速得以提高碳排放效率,中西部地区因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快速提升而无法兼顾碳排放效率。最后,针对总效率无效省份,构建结合了东中西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点的低碳优化策略,以期改善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碳排放 效率分析 SBM 中国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重点省份低碳物流效率测度 被引量:40
7
作者 姚山季 马琳 来尧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24,共7页
选取201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模型,将非期望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分别从静态和动态对沿线省份的物流业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对测算结果存在影响。从静... 选取201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模型,将非期望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分别从静态和动态对沿线省份的物流业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对测算结果存在影响。从静态角度来看,17个省份的低碳物流效率存在地区差异化;从动态角度来看,技术进步拉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注重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引领物流业变革;发挥龙头效应,推动物流业协同发展;调整产业规模,优化物流环节,降低能源消耗;推广低碳理念和开展逆向物流等建议,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三阶段DEA Malmquist模型 物流效率
下载PDF
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温景光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主要源于能源消费。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的剧增以及严重倚靠煤炭的不合理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导致了江苏省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文章在运用碳排放量基本等式计算江苏省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对数...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主要源于能源消费。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的剧增以及严重倚靠煤炭的不合理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导致了江苏省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文章在运用碳排放量基本等式计算江苏省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江苏省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对1996-2007年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这三个主要因素对江苏人均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论是经济发展对促进江苏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然而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抑制江苏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并不显著,且难以抵销由经济发展拉动的江苏省碳排放量增长。2005年以来江苏碳排放增速下降,这说明尽管碳减排目标尚未实现,但江苏省的节能减排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能源效率 能源结构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空间视角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姚凤阁 王天航 谈丽萍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58,共17页
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碳排放效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大部分省份的碳排放效率呈逐年下降态势,且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数字普... 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碳排放效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大部分省份的碳排放效率呈逐年下降态势,且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并且碳排放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和创业水平实现的;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建议加强区域间碳减排的交流与合作、继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碳排放效率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低碳高效安全可靠的智能电网 被引量:33
10
作者 宋永华 杨霞 孙静 《中国能源》 2009年第10期23-27,共5页
21世纪电力供应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未来电力技术急需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环境压力、能源短缺,人类社会向低碳经济发展,欧美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方案。本文通过讨论智能电网的产生背景、概念及其物理构成,指出低碳高效安全可靠的智能电网... 21世纪电力供应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未来电力技术急需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环境压力、能源短缺,人类社会向低碳经济发展,欧美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方案。本文通过讨论智能电网的产生背景、概念及其物理构成,指出低碳高效安全可靠的智能电网是解决当前电网面临挑战的一个有效方法,智能电网的发展将满足未来供电的竞争性、可持续发展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最后总结提出了智能电网的发展应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低碳 高效 安全可靠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生产的碳效率研究初报 被引量:36
11
作者 史磊刚 范士超 +1 位作者 孔凡磊 陈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85-1490,共6页
提高农作物生产的碳效率是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探明农业生产中的碳效率,本文以河北吴桥县为例,基于农户生产调查数据,利用投入产出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3种主要作物生产的碳投入、碳产出和碳效率进行了评价。... 提高农作物生产的碳效率是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探明农业生产中的碳效率,本文以河北吴桥县为例,基于农户生产调查数据,利用投入产出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3种主要作物生产的碳投入、碳产出和碳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生产的碳投入总量分别为943.47±225.14、525.74±134.73和513.60±138.94kg CE hm-2,其中化肥和电能占总量的大部分,分别约占60%和25%。3种作物碳的产出总量分别为8430.70±774.45、7194.50±754.58和5486.00±547.69kg CE hm-2,其中秸秆约占总量的50%,经济产量约占34%,根约占17%。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碳的生产效率分别为7.95±2.55、15.90±4.34和7.60±2.92kg kg-1 CE,碳的经济效率分别为13.28±4.56、21.47±5.86和76.70±29.45 CHY kg-1 CE,碳的生态效率分别为9.59±3.07、14.57±3.98和11.69±4.49kg C kg-1 CE,作物间的碳效率差异显著,初步表明在华北平原,夏玉米生产的碳综合效率最高,棉花次之,冬小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夏玉米 棉花 碳效率 低碳农业
下载PDF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碳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永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20,共7页
本文估算了中国1978—2008年碳生产率,并用拉氏分解法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影响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碳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4.26%,累计增长249%,技术进步是推动碳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本文估算了中国1978—2008年碳生产率,并用拉氏分解法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影响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碳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4.26%,累计增长249%,技术进步是推动碳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贡献较小。进一步推进技术进步、发挥技术效率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推动产业结构持续演进,是提高碳生产率、发展低碳经济的可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生产率 能源强度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下载PDF
20年来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与效率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杨国清 朱文锐 +1 位作者 文雅 林英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2-340,共9页
广东省是中国国家级低碳试点省份之一,碳减排是广东省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积极承担经济大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责任的战略行动。区域碳排放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明确今后省级... 广东省是中国国家级低碳试点省份之一,碳减排是广东省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积极承担经济大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责任的战略行动。区域碳排放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明确今后省级低碳试点建设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为此,以广东省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地类排放系数法和K-mean聚类法,对广东省1996-2015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和效率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净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年均增幅6.04%,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林地是主要碳汇;(2)广东省各区域净碳排放量、耕地与建设用地碳排放量的变化幅度为粤北<粤东和粤西<珠江三角洲,林地碳吸收量变化幅度为粤东和粤西<珠江三角洲<粤北;(3)20 a来随着人均GDP增加,广东省单位GDP碳排放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益明显提升;(4)以人均碳排放为排放量指标,以单位GDP碳排放为排放效率指标,广东省21个地级市可以分为4类:高排放-中效率(HE-ME)、高排放-低效率(HE-LE)、中排放-低效率(ME-LE)和低排放-高效率(LE-HE)。目前,广东碳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碳减排形势仍然严峻,未来应该继续对碳排放强度和效率进行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低碳示范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强度和效率 空间聚类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机床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4
14
作者 曹华军 李洪丞 +2 位作者 宋胜利 杜彦斌 陈鹏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32-2437,共6页
在对机床构成及其生命周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原理提出了一种机床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方法,用于定量描述和计算机床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量,并分析其影响特性。该方法将机床生命周期碳排放阶段划分为制造阶段、使用... 在对机床构成及其生命周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原理提出了一种机床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方法,用于定量描述和计算机床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量,并分析其影响特性。该方法将机床生命周期碳排放阶段划分为制造阶段、使用阶段、运输阶段和回收处理阶段;将碳排放特性划分为固定排放和变动排放,建立了线性特性方程;采用碳排放效率描述机床碳排放变动特性。结合普通数控滚齿机床与高速干切自动滚齿机床的碳排放计算和特性分析,对所提方法进行了说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机床 碳排放 特性方程 碳效率
下载PDF
基于二阶段LMDI模型的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4
15
作者 徐国泉 蔡珠 封士伟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7-113,共7页
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阶段LMDI模型对江苏省2003~2018年人均碳排放量进行研究,并对江苏省10个地级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碳减排效果显著,碳排放正处于向拐点迈进的平稳期,能源效率的减排空间不断缩小,结构性因素对... 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阶段LMDI模型对江苏省2003~2018年人均碳排放量进行研究,并对江苏省10个地级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碳减排效果显著,碳排放正处于向拐点迈进的平稳期,能源效率的减排空间不断缩小,结构性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继续增强,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多极化现象。因此,推进结构要素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是江苏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能源效率 能源结构 LMDI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目的地碳足迹与生态效率研究——以江西婺源篁岭景区为例 被引量:33
16
作者 黄和平 王智鹏 宋伊瑶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3-691,共9页
乡村旅游是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科学测度与评价乡村旅游目的地碳足迹与生态效率,对于推动乡村旅游兴旺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法和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对2016... 乡村旅游是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科学测度与评价乡村旅游目的地碳足迹与生态效率,对于推动乡村旅游兴旺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法和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对2016年江西婺源篁岭景区碳足迹与生态效率进行核算与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篁岭景区旅游碳足迹为9 732 t,人均碳足迹为13.770 kg/人,地均碳足迹为0.649 kg/m^2;在旅游各环节中,旅游住宿碳足迹占58.69%,旅游交通碳足迹占17.62%,旅游餐饮碳足迹占16.83%,旅游娱购碳足迹占6.86%。2016年篁岭景区旅游生态效率为7.85元/kg,旅游各环节生态效率差异明显,效率值大小依次为:交通>娱购>餐饮>住宿。从效率类型来看,2016年篁岭景区旅游娱购属于低碳高效型,旅游交通属于高碳高效型,旅游餐饮和旅游住宿则属于高碳低效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降低运营能耗,加强运营低碳管理,积极宣传低碳旅游理念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碳足迹 生态效率 乡村振兴 生命周期评价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碳排放视角下的江苏省土地利用转型生态效率研究——基于混合方向性距离函数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杨皓然 吴群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8-1730,共13页
生态效率关乎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双重问题,要保证在实现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同时将环境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产物,成为改善全球环境问题的焦点。土地利用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生态,... 生态效率关乎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双重问题,要保证在实现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同时将环境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产物,成为改善全球环境问题的焦点。土地利用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生态,并从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方面影响土地生态效应,分析其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最小化土地利用成本,最大化土地生态价值。论文运用混合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将CO_2排放量作为生态效率的非期望产出指标,构建土地利用转型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4年江苏省13个城市在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的生态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以期缓解经济快速增进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CO_2过度排放以及能源过度消耗,使得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生态低效率;2006—2014年江苏省总体平均生态效率值为0.827,若能够充分利用当前技术水平,资源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在平均意义上可以提高17%;江苏省生态效率变化区域差异明显,生态效率存在空间关联性和集聚效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地域不均衡性,纯技术进步是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规模变化的区域差异幅度最大,是构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效率 混合方向性距离函数 GML指数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 被引量:31
18
作者 佘群芝 吴柳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4,共11页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准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对推动各国经济发展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使用1990—2019年9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准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对推动各国经济发展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使用1990—2019年9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从国家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降低碳排放,且减排弹性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在中、高收入国家均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3)从行业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对降低中等收入国家建筑、制造、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有显著效果,对降低高收入国家制造业、运输业的碳排放作用显著,且均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的。以上研究结论为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加快各国经济低碳转型及部署中国碳达峰行动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 能源效率 能源结构 全球气候治理
下载PDF
河北省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效率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尹钰莹 郝晋珉 +1 位作者 牛灵安 陈丽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8-928,共11页
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掌握地区碳收支情况,对挖掘农田多功能性、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 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掌握地区碳收支情况,对挖掘农田多功能性、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核算了碳排放系数,从碳输入、碳输出、固碳三个过程对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以及碳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值为-3.30万t,当年可固定碳17.61万t。土壤呼吸、农用机械以及氮肥、磷肥的使用是造成碳排的主要因素。各乡镇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情况有所差异,曲周镇等乡镇由于高投入低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源,而候村镇、河南疃镇等乡镇由于低投入、高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汇。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虽整体表现为碳源,但仍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以及较高的碳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循环 碳排放系数 碳效率 曲周县
原文传递
循环经济助推碳中和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被引量:31
20
作者 魏文栋 陈竹君 +2 位作者 耿涌 蔡闻秋 刘瀚斌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0-1038,共9页
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开展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更多挑战。作为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然而,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急需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等手段来实现。... 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开展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更多挑战。作为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然而,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急需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等手段来实现。文章基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3R”原则,剖析发展循环经济与实现碳中和的内在联系,对比国内外发展现状,阐释循环经济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关键作用,为促进我国通过循环经济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碳中和 “3R”原则 资源效率 节能 减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