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减排的绿色钢铁冶金技术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国栋 储满生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68-76,共9页
低碳减排是钢铁行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回顾了国际钢铁工业环境治理、低碳减排技术研发现状,分析了低碳减排的重要发展趋势。高炉-转炉流程应重点发展以氢代焦为代表的低碳高炉炼铁技术,而特钢系统则应以发展富氢气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 低碳减排是钢铁行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回顾了国际钢铁工业环境治理、低碳减排技术研发现状,分析了低碳减排的重要发展趋势。高炉-转炉流程应重点发展以氢代焦为代表的低碳高炉炼铁技术,而特钢系统则应以发展富氢气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为主。特别指出,基于碳捕集和利用(CCU)思想,利用冶金废气制造化工产品是高炉-转炉流程最彻底、最合理、最可持续的减排方式,应当汇聚冶金、化工、能源、信息等行业的技术力量,实施碳排放趋零的钢铁-化工-能源一体化网络集成项目,即神威CCU项目(SCENWI CCU),加紧冶金废气的捕集、输送、处理和化工工艺与产品开发。同时,发挥中国优势,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冶金-化工-能源三大系统密切结合、协同管控、稳定运行的智能制造网络系统,解决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波动性等关键瓶颈问题,支持钢铁行业碳排放问题的彻底解决,促进钢铁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低碳减排 低碳高炉炼铁技术 氢气气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 碳捕集和利用(CCU) 钢铁-化工-能源一体化网络集成(SCENWI)
原文传递
综合能源生产单元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与技术经济性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余潜跃 张玉琼 +1 位作者 赵强 孙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15-3124,I0015,共11页
综合能源生产单元(integrated energy production unit,IEPU)通过耦合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火电碳捕集技术,制备易于储运的绿色燃料,在协调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碳利用及氢能储运等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定量评价IEPU的技术经济性... 综合能源生产单元(integrated energy production unit,IEPU)通过耦合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火电碳捕集技术,制备易于储运的绿色燃料,在协调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碳利用及氢能储运等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定量评价IEPU的技术经济性与降碳潜力,该文通过构建IEPU工艺流程的仿真模型,模拟风电制氢、甲醇合成及压缩提纯等关键过程,建立多能流与物料流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清单,进行碳足迹评价,并指出进一步碳减排的可行路径;通过对能量效率、电流密度等技术参数及风电价格、碳税等经济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开展不同技术经济性背景下的经济性评估,探究IEPU的盈利条件。碳足迹评价表明,年产39万t绿色甲醇IEPU的全生命周期净碳减排量达5.88万t。技术经济性评估表明,在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背景下,当风电售价降低至0.21元/(kW×h),基于IEPU生产的绿色甲醇成本可与传统甲醇生产工艺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生产单元 碳捕集与利用 绿色燃料 全生命周期评估 技术经济性评估
下载PDF
城市排水系统的碳排放特征与减排策略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朱黔沫 陈浩 叶建锋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47-60,共14页
在当前国家“碳达峰”政策全面布局、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排水系统的碳排放问题仍然是系统性盲点,其当量规模与大尺度区域分布突出了对长效管控的迫切需求。文章从全球碳排放水平、碳源及影响因素3个方面描述城市排水系统碳排放特征,... 在当前国家“碳达峰”政策全面布局、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排水系统的碳排放问题仍然是系统性盲点,其当量规模与大尺度区域分布突出了对长效管控的迫切需求。文章从全球碳排放水平、碳源及影响因素3个方面描述城市排水系统碳排放特征,进而从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碳捕集利用3个角度提出城市排水系统减排措施,以推进城市排水系统“碳中和”研究,助力城市“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排水系统 碳源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碳捕集利用
下载PDF
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甲烷化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郭真良 卞晓律 +3 位作者 杜宇搏 张纹超 姚丁丁 杨海平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303,共11页
开发新型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或利用技术对于减少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等具有重要意义。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ICCU)因其能耗低和效率高等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利用一种双功能材料通过集成二氧化碳... 开发新型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或利用技术对于减少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等具有重要意义。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ICCU)因其能耗低和效率高等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利用一种双功能材料通过集成二氧化碳吸附和原位转化两个主要过程,实现CO_(2)的高效转化并获得含碳燃料。本工作综述了ICCU中主要技术之一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甲烷化转化。首先对实现该过程的双功能材料的组成和特性进行概述,重点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气体成分等角度探讨了影响ICCU甲烷化反应的因素,并对该技术未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中国“双碳”目标下致力于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捕集与利用 甲烷化 双功能材料
下载PDF
基于绿证-碳交易交互机制与合作博弈理论的IES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5
作者 徐睿婕 任永峰 +3 位作者 祝荣 贺彬 方琛智 潘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100,共10页
从发电端、固碳端与市场端三端共同发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综合能源系统(IES)绿证-碳交易交互模型。其中发电端通过综合能源系统集中调度的优势,实现碳捕集电厂主体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主体的灵活互动;固碳端通过引入... 从发电端、固碳端与市场端三端共同发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综合能源系统(IES)绿证-碳交易交互模型。其中发电端通过综合能源系统集中调度的优势,实现碳捕集电厂主体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主体的灵活互动;固碳端通过引入碳捕集设备与电转气设备,实现IES的低碳经济运行;市场端通过建立绿证-碳交易交互机制,提高IES的整体经济性的同时利用合作博弈理论,讨论合作成立条件,并基于Shapley值法对合作剩余进行合理分配。算例以内蒙古东部某综合能源系统为实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显著减少系统弃电量,发挥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作用,实现IES低碳经济运行,并为探究存量火电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合作可行性,探索燃煤电厂灵活性改造新途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博弈 绿证市场 碳交易 火电机组 碳捕集与利用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宏臣 王倩 +1 位作者 左维 刘斌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263-265,共3页
近年来,绿色化学的发展迅速,新的绿色理论、方法和工艺不断被开发和应用。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当前大部分绿色化学课程教材内容已严重滞后。因此在绿色化学课程教学中及时讲授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等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新技... 近年来,绿色化学的发展迅速,新的绿色理论、方法和工艺不断被开发和应用。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当前大部分绿色化学课程教材内容已严重滞后。因此在绿色化学课程教学中及时讲授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等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新技术、新方法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与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学 碳捕集和利用 教学探索
下载PDF
关于绿色冶金与环境保护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书岩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24期226-228,共3页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已经完全超出了地球依靠环境的自净能力,严重打破了地球二氧化碳循环的平衡,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工业活动尤其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促进这种状况产生的主要因素。故而,绿色冶金已成为冶金...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已经完全超出了地球依靠环境的自净能力,严重打破了地球二氧化碳循环的平衡,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工业活动尤其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促进这种状况产生的主要因素。故而,绿色冶金已成为冶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从而切实提升环境保护成效。本文从冶金企业碳排放现状和碳排放计算方法入手,分析了冶金企业的“碳素”流,提出了节能降碳、低碳冶金、碳捕集利用和氢冶金等绿色冶金发展思路,旨在为我国冶金工业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降碳 低碳冶金 碳捕集利用 氢冶金 绿色冶金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钢铁厂碱渣固碳技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黎姗 吝涛 郭青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795,共8页
本研究以3种钢铁厂碱渣直接法固碳技术为研究对象,该技术将钢渣进行碳酸化处理,可快速永久地将CO2固化储存在钢渣中,气固相反应可分别在高压釜、泥浆反应器和超重力旋转床的水溶液中一步完成,并将其分别定义为T1、T2、T3.通过Umberto软... 本研究以3种钢铁厂碱渣直接法固碳技术为研究对象,该技术将钢渣进行碳酸化处理,可快速永久地将CO2固化储存在钢渣中,气固相反应可分别在高压釜、泥浆反应器和超重力旋转床的水溶液中一步完成,并将其分别定义为T1、T2、T3.通过Umberto软件建立生命周期模型,对3种技术的资源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T1的环境影响最高,其次为T3,T2的环境影响最小.技术评价显示,T3在技术效率、资源消耗、环境影响方面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敏感性分析表明,加热效率的敏感性系数分别为0.97、0.97和0.46.转换率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分别呈上升、倒U型和下降的变化趋势.提高加热效率、合理利用热源及选择合适的技术效率,将有利于技术优化,减少技术的环境影响,提高固碳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Umberto 敏感性分析 碳捕获与利用
原文传递
电化学还原高压CO_(2)捕集溶液制太阳能燃料
9
作者 刘宁 陈龙飞 +5 位作者 邓楷 冯浩 张莹 段静静 刘东 李强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143-1152,M0004,共11页
本文突破单一考虑CO_(2)转化的局限,从CO_(2)捕集-转化-利用集成的角度提出了直接光/电化学还原高压CO_(2)捕集溶液制太阳能燃料,在捕集端避免高温条件气相CO_(2)再生步骤;在产无端利用CO_(2)和CO溶解度的巨大差异,实现零能耗气体产物分... 本文突破单一考虑CO_(2)转化的局限,从CO_(2)捕集-转化-利用集成的角度提出了直接光/电化学还原高压CO_(2)捕集溶液制太阳能燃料,在捕集端避免高温条件气相CO_(2)再生步骤;在产无端利用CO_(2)和CO溶解度的巨大差异,实现零能耗气体产物分离;在转化过程中,本文建立了考虑压力的光/电化学CO_(2)还原多尺度方法.本文建立了微观第一性原理计算-介观动力学模拟-宏观输运模型耦合的多尺度模型,以基元反应参数、分电流密度作为跨接参数,以电极表面CO_(2)浓度、pH作为迭代参数,实现了多尺度模拟计算;研究了宏观压力变化对界面微环境(电极表面分子覆盖度和局域pH)的作用机制,发现分子覆盖度对CO_(2)还原反应的促进作用与局域pH对析氢反应的抑制作用相协同,实现了CO_(2)高效、高选择性转化.本文研制了直接光/电化学还原高压CO_(2)捕集溶液制太阳能燃料原理样机,太阳能制燃料效率达到16.8%,超过了文献报道的饱和CO_(2)溶液供给的太阳能制燃料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作用 电化学还原 多尺度模型 燃料效率 多尺度方法 燃料系统 析氢反应 输运模型
原文传递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烟气CO_(2)捕集与干冰联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练玉华 简伟奇 +7 位作者 解婷婷 林克淮 曲金星 邹晓辉 蔡骁麒 钟镇超 董晓婷 陈丽璇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0期48-50,共3页
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是火电厂碳减排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了介绍,并选用基于混合胺溶液的化学吸收法,设计了一种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干冰联产技术工艺,可实现烟气中二氧化碳捕... 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是火电厂碳减排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了介绍,并选用基于混合胺溶液的化学吸收法,设计了一种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干冰联产技术工艺,可实现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并用于食品级和工业级干冰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捕集与利用技术 干冰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
下载PDF
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矿化利用研究
11
作者 韩秀峰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8期48-50,共3页
通过用白灰做胶凝剂的成型材料,控制反应温度在4℃-128℃的范围内,来捕集烟道气中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并将其固存在成型材料中,使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矿化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得到多种早强的白灰气硬性产成... 通过用白灰做胶凝剂的成型材料,控制反应温度在4℃-128℃的范围内,来捕集烟道气中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并将其固存在成型材料中,使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矿化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得到多种早强的白灰气硬性产成品,并由此得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枯竭的烟道气。其主要用途是:可用于燃煤发电厂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减排,并使其固体排放物得到综合利用,得到早强的白灰成型材料产成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减排 捕集利用 白灰做胶凝剂 成型材料
下载PDF
Zn-MOF-74催化下CO_(2)与环氧乙烷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12
作者 邢欢 吴艳茹 +3 位作者 孙一宁 宋超 李文超 辛景凡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6期21-22,7,共3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由于其孔道大、催化位点多、可修饰等特点,在CO;的捕获和催化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据文献调研,目前关于MOF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的研究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而关于Zn-MOF-74催化下CO_(2)与环氧乙烷(C_(2)H_(4)O...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由于其孔道大、催化位点多、可修饰等特点,在CO;的捕获和催化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据文献调研,目前关于MOF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的研究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而关于Zn-MOF-74催化下CO_(2)与环氧乙烷(C_(2)H_(4)O)的机理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应用高斯程序中的密度泛函理论,采用B3LYP和M06-2X方法,对Zn-MOF-74催化下的CO_(2)与C_(2)H_(4)O环加成反应进行了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Zn-MOF-74催化CO_(2)+C_(2)H_(4)O反应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Zn-MOF-74催化剂中CO_(2)(a)对C_(2)H_(4)O的S_(N)2型开环反应,形成中间体Int2。(2)MOF结构中的CO_(2)(b)与Int2结合形成中间体Int3。(3)中间体Int5再经过闭环反应形成五元环状产物环氧碳酸酯(C_(2)O_(4)H_(2))。其中Zn-MOF-74催化剂中CO_(2)(a)起到了“连接式”的催化作用。重要的是加入Zn-MOF-74催化剂的反应,速控能垒降低了近18 kcal/mol。说明Zn-MOF-74的催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 催化 碳的捕获和利用 反应机理 活化能垒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的脱碳方案 被引量:18
13
作者 田江南 安源 +3 位作者 蒋晶 罗扬 田景奎 常德生 《分布式能源》 2021年第3期63-69,共7页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的能源利用方式需面临调整。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为15%左右,到205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将达到70%左右。其次,指出除了提高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比例,在某些难以脱碳的领域必须利用碳...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的能源利用方式需面临调整。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为15%左右,到205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将达到70%左右。其次,指出除了提高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比例,在某些难以脱碳的领域必须利用碳捕集与利用等技术实现碳减排。接着,文章对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做了详细介绍,碳捕集技术分别包括二氧化碳燃烧前捕集、二氧化碳燃烧中捕集和二氧化碳燃烧后捕集;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应用、化工利用、生物质利用。由于新能源电解水制氢过程实现了完全脱碳,因此新能源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脱碳的终极路线,在实现完全脱碳生产之前还要靠碳捕集技术来兜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脱碳 碳捕集与利用技术 氢能
下载PDF
二氧化碳的原位催化氢化反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雨浓 何良年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465-1487,1-5,共23页
二氧化碳(CO2)的吸收和封存技术是规模化减缓CO2排放的手段之一,但其脱附、压缩、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消耗能量.同时,CO2作为无毒无害、廉价易得的C1资源,可代替传统羰基化试剂合成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因此,CO2"变废为宝,... 二氧化碳(CO2)的吸收和封存技术是规模化减缓CO2排放的手段之一,但其脱附、压缩、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消耗能量.同时,CO2作为无毒无害、廉价易得的C1资源,可代替传统羰基化试剂合成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因此,CO2"变废为宝,高值化利用"的研究,特别是将CO2还原为甲酸、甲醇等能源类产品,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着眼于CO2吸收和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策略,将CO2的吸收产物进行原位催化反应,既可绕过脱附、压缩环节;又可消除高压反应的不足、减少设备投入及节能降耗;同时,吸收过程中CO2分子得到活化,有利于后续化学转化反应在低压温和条件下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在多种CO2资源化利用途径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将CO2的吸收产物进行原位催化氢化反应能够成功获得甲酸、甲醇等重要的能源产品.本文概括介绍了CO2的捕集方法及其化学转化为衍生物的路径,总结了CO2氢化反应的催化体系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CO2的原位催化氢化反应机理和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原位转化反应 催化氢化反应 甲酸 甲醇 资源化利用
原文传递
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固体吸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婉 严格 +1 位作者 徐永辉 冯艳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近年来,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愈发严重。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减排已迫在眉睫。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中,固体吸附剂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吸附材料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吸附/解吸温度的不同,固... 近年来,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愈发严重。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减排已迫在眉睫。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中,固体吸附剂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吸附材料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吸附/解吸温度的不同,固体吸附剂被分为3类:适用温度为200℃以下的低温吸附剂,如碳基材料、沸石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碱金属碳酸盐和胺基吸附剂;适用温度为200~400℃的中温吸附剂,如氧化镁和类水滑石衍生吸附剂;适用温度为400℃以上的高温吸附剂,如氧化钙和硅酸盐吸附剂。介绍了3类固体吸附剂的合成方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等)、二氧化碳的吸附容量和稳定性,以及改性方法等,并对固体吸附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 多孔材料 固体吸附剂 吸附性能
下载PDF
基于管道运输的中国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继平 《国际石油经济》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国外经验表明,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适合二氧化碳气驱的石油资源、增加石油产量的迫切需要、成熟的油气管道技术、多元化的商务模式、积极的支持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美国等国家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CCUS-EOR)和二氧化碳运输管道快速... 国外经验表明,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适合二氧化碳气驱的石油资源、增加石油产量的迫切需要、成熟的油气管道技术、多元化的商务模式、积极的支持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美国等国家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CCUS-EOR)和二氧化碳运输管道快速发展。中国CCUS-EOR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处于工业化示范后期和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前期,在二氧化碳气态管输方面取得进展。未来中国基于二氧化碳管道运输的CCUS-EOR发展空间广阔、前景良好,对推进油气增储上产和实现碳中和将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建议加快健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构建开放竞争的产业管理机制;启动全国二氧化碳驱油(气)与埋存资源评价;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强技术攻关与创新,加快建立规范与标准;加大力度建设运营一批全流程重大示范项目;积极探索贯穿全产业链、全流程的灵活多样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尽快出台积极的经济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CCUS-EOR 二氧化碳管输 二氧化碳驱油 提高采收率 法律法规 政策 商业模式
下载PDF
硫酸盐法制浆企业的碳排放及碳捕获与利用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佳翼 范中秋 +6 位作者 李晨曦 刘利琴 曹海兵 程正柏 邹学军 刘洪斌 安兴业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79,共10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硫酸盐浆厂生产纸浆过程中CO;的排放来源,进一步分析了“林浆一体化”企业的整体碳足迹,然后综述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并介绍了硫酸盐浆厂的CO;捕获及利用技术研究进展,包括黑液中酸析木质素的生产、沉淀碳酸钙的生产... 本文首先介绍了硫酸盐浆厂生产纸浆过程中CO;的排放来源,进一步分析了“林浆一体化”企业的整体碳足迹,然后综述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并介绍了硫酸盐浆厂的CO;捕获及利用技术研究进展,包括黑液中酸析木质素的生产、沉淀碳酸钙的生产、塔罗油的提取、木质素纳米颗粒的生产等。最后探讨了将硫酸盐浆厂与生物质精炼厂相结合以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排放 硫酸盐浆厂 CO 捕获及利用 生物精炼
下载PDF
钢铁产品碳足迹:概念内涵、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夏青 张建华 +1 位作者 梁思哲 杨本晓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深入,产品碳足迹已成为全球贸易供应链的重要竞争力指标,钢铁单位产品碳足迹高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钢铁产品碳足迹研究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及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解析产品...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深入,产品碳足迹已成为全球贸易供应链的重要竞争力指标,钢铁单位产品碳足迹高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钢铁产品碳足迹研究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及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解析产品碳足迹概念的基础上,基于钢铁产品碳足迹指标数据,分析了钢铁产品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产品类型、用能结构、工艺流程和减碳技术应用等,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钢铁产品碳足迹的对策建议:加强钢铁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根据下游产业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要求,推动上游产业的产品迭代升级;优化钢铁冶炼的入炉原料及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根据国内废钢资源量,有计划开展短流程工艺推广,最大化体现短流程炼钢的减碳优势;加快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烧结大烟道烟气余热回收及高效发电技术、高炉TRT高效发电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同时要积极探索碳捕集利用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产品 碳足迹 “双碳”目标 降碳技术 产业链融合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能源结构 碳捕集利用技术
下载PDF
冶金技术在钢铁工业低碳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振祺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2期47-49,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钢铁工业的环保治理与节能技术的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高炉转炉技术重点发展低碳高炉,以取代氢焦油为主,特别提出了以碳搜集和利用为基础,将冶金废气应用于化工产品的生产,是目前最彻底、最合理、最可持续... 综述了国内外钢铁工业的环保治理与节能技术的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高炉转炉技术重点发展低碳高炉,以取代氢焦油为主,特别提出了以碳搜集和利用为基础,将冶金废气应用于化工产品的生产,是目前最彻底、最合理、最可持续的方法。高依托技术力量,开展了零碳钢化学、能源一体化网络工程,也就是神威CCU(SCENWI CCU)项目,强化对冶金废气的收集、输送和净化。并发展化工过程和产品,为促进钢铁工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低碳减排 低碳高炉冶炼技术 碳捕获和利用(CCU)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捉与利用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杞宏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6期169-171,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二氧化碳捕捉与利用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二氧化碳捕捉与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其原理、技术路线和研究现状,并探讨该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捕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二氧化碳捕捉与利用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二氧化碳捕捉与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其原理、技术路线和研究现状,并探讨该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捕捉与利用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新能源领域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捉与利用技术 新能源领域 应用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