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放牧对滇西北高原典型湿地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的差异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范桥发 肖德荣 +3 位作者 田昆 姚茜 安素帮 余红忠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1-1156,共6页
土壤中的碳、氮含量是湿地'汇'功能的基础。滇西北高原湿地具有重要的'汇'功能,但不同放牧对其'汇'功能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尚缺乏研究。以滇西北高原典型湿地纳帕海为研究对象,对践踏型(牛羊践踏STD)、扰动型(... 土壤中的碳、氮含量是湿地'汇'功能的基础。滇西北高原湿地具有重要的'汇'功能,但不同放牧对其'汇'功能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尚缺乏研究。以滇西北高原典型湿地纳帕海为研究对象,对践踏型(牛羊践踏STD)、扰动型(藏香猪翻拱扰动PDD)放牧影响下,以及长期禁牧(NG)草甸土壤容重、表面紧实度及其碳、氮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0~40 cm)的增加均呈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对表层(0~20 cm)土壤容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TD】NG】PDD。随着土层深度(20~40 cm)的增加,这种影响差异不断减小至无差异。不同放牧干扰对草甸土壤表面紧实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TD】NG】PDD。(2)不同放牧干扰下,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干扰下,表层(0~20 cm)土壤S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G】STD】PDD。随着土层深度(20~40 cm)的增加,不同放牧干扰对土壤SOC含量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放牧干扰下,土壤全氮(T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0~40 cm)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干扰对表层(0~20 cm)土壤TN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G】STD】PDD。到20~30 cm,PDD放牧下的土壤TN含量显著高于NG和STD放牧的。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放牧干扰对土壤TN含量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了放牧对湿地表层土壤(0~20 cm)物理性状及其碳、氮营养物质积累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放牧对其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对湿地生态系统'汇'功能产生影响。研究为加强滇西北高原湿地放牧的分类管理、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汇'的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纳帕海 不同放牧 土壤碳氮
原文传递
温室栽培中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生长及土壤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赛 王龙昌 +2 位作者 赵琳璐 杜鹃 徐启聪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X期71-75,共5页
为了探讨温室作物栽培中秸秆应用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设传统耕作(CK)、秸秆覆盖地表(S)和秸秆掩埋到地下20cm(I)3个处理。结果表明:S处理能显著提高南瓜叶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在小麦生长初期,各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 为了探讨温室作物栽培中秸秆应用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设传统耕作(CK)、秸秆覆盖地表(S)和秸秆掩埋到地下20cm(I)3个处理。结果表明:S处理能显著提高南瓜叶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在小麦生长初期,各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大小均为S>I>CK,随着时间推移,I处理呈现减产的趋势。I处理的小麦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S处理。S处理持续提高了土壤总碳含量,播种2个月后比初始值升高了41.87%;I处理和对照在小麦生长初期土壤总碳含量增加,但播种2个月后土壤总碳含量开始减少,I处理的土壤总碳含量比初始值降低8.87%。在小麦播种1个月后I处理和对照土壤总氮含量均有所提高,播种2个月后3个处理的土壤总氮含量均低于初始值。S处理的碳氮比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有利于土壤碳的贮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碳氮 作物生长 温室栽培
下载PDF
放牧对西藏高寒典型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8期4660-4663,共4页
以西藏高寒色林错湿地为研究对象,对重度践踏型(ZM)、轻度扰动型(QM)以及长期禁牧(CK)影响下草甸土壤容重、表面紧实度及其碳、氮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不同放牧对表层(0~20 c... 以西藏高寒色林错湿地为研究对象,对重度践踏型(ZM)、轻度扰动型(QM)以及长期禁牧(CK)影响下草甸土壤容重、表面紧实度及其碳、氮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不同放牧对表层(0~20 cm)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ZM〉CK〉QM。随着土层深度(20~40 cm)的增加,这种影响差异不断减小至无差异。2不同放牧干扰下,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和土壤全氮(TN)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但不同放牧干扰下,表层(0~20 cm)土壤SOC和TN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K〉ZM〉QM。随着土层深度(20~40 cm)的增加,不同放牧干扰对土壤SOC和TN含量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放牧对湿地表层土壤(0~20 cm)物理性状及其碳、氮营养物质积累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放牧对其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对湿地生态系统"汇"功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寒湿地 放牧 土壤容重 土壤碳氮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安嫄嫄 马琨 +1 位作者 王明国 马占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6-775,共10页
为揭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秸秆不还田(T0)、秸秆还田3000 kg·hm^-2(T1)、6000 kg·hm^-2(T2)、9000 kg·hm^-2(T3)、12000 kg·hm^-2(T4)5个处理,研究持续5 ... 为揭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秸秆不还田(T0)、秸秆还田3000 kg·hm^-2(T1)、6000 kg·hm^-2(T2)、9000 kg·hm^-2(T3)、12000 kg·hm^-2(T4)5个处理,研究持续5 a秸秆还田条件下,秸秆还田量与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团聚体碳氮分布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连续秸秆还田对土壤总碳、碱解氮、速效钾有显著影响。与T0相比,T3和T4处理土壤总碳提高4.29%、6.13%,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11.41%、13.86%,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1.63%、14.89%。T4处理下土壤粒径大小为1~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与T0间差异显著,T3处理下土壤粒径大小为0.5~1 mm的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显著低于T0。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水稳系数(K)增加。整体上,受持续秸秆还田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氮含量以T 3处理最高,但不同粒径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碳含量间差异不显著。多元分析表明:>5 mm粒径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所占百分数与土壤MWD及K值间显著正相关;各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全氮、总碳含量与土壤总碳含量均呈正相关。持续玉米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MWD和K值,促进>5 mm粒径的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氮含量的差异较碳更显著,氮更易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团聚体碳、氮 平均重量直径 水稳系数
下载PDF
漯河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与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启龙 王小东 +4 位作者 李友军 陈明灿 王国峰 刘领 张连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3期278-280,285,共4页
2013年选取并分析了河南省漯河市烟区25个乡镇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植烟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保持基本稳定,整体呈弱碱性;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和土壤碳氮比值均呈递减趋势,表现为0~10 c... 2013年选取并分析了河南省漯河市烟区25个乡镇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植烟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保持基本稳定,整体呈弱碱性;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和土壤碳氮比值均呈递减趋势,表现为0~10 cm〉10~20cm〉20~30 cm〉30~40 cm〉40~50 cm。漯河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间表现差异。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10 cm以下土层(P约0.05),耕层土壤(0~20 cm)养分状况明显优于20 cm以下土层,且达到0.05显著水平。漯河市烟区0~20 cm耕层土壤主要养分平均含量和碳氮比等指标变异较大,且其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均高于0~50 cm土壤,0~5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的潜在养分水平表现不足,尤其是碳氮比值偏低,不够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区 土壤养分 土壤碳氮比 变异 河南漯河
下载PDF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采伐经营初期土壤碳氮储量 被引量:47
6
作者 骆土寿 陈步峰 +3 位作者 陈永富 杨彦臣 杨秀森 李大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测定了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择伐强度经营试验初期土壤 C、N含量及其储量 ,结果表明 :原始热带山地雨林土壤 C、N背景值分别为 10 8.91t· hm-2 、9.58t· hm-2 ,表层 50 cm土壤 C储量占深 10 0 cm土层 C储量的 77.6 % ... 测定了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择伐强度经营试验初期土壤 C、N含量及其储量 ,结果表明 :原始热带山地雨林土壤 C、N背景值分别为 10 8.91t· hm-2 、9.58t· hm-2 ,表层 50 cm土壤 C储量占深 10 0 cm土层 C储量的 77.6 % ,相应的 N储量占 73.8% ;30 %、50 %择伐强度经营 5个月后林地土壤 C储量分别比原始林降低 4 .5%和 5.3% ,但 30 %强度经营林地土壤 C/N接近未采伐的原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经营 热带山地雨林 土壤C储量 土壤N储量
下载PDF
种植年限对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碳、氮含量及根际土壤固氮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邰继承 杨恒山 +1 位作者 张庆国 宋春丽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3-607,共5页
采用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6年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年限对土壤碳、氮含量及根际土壤固氮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紫花苜蓿地土壤有机质、胡敏酸、富里... 采用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6年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年限对土壤碳、氮含量及根际土壤固氮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紫花苜蓿地土壤有机质、胡敏酸、富里酸、全氮、碱解氮均表现为增加,且种植年限越长增加越明显;根际土壤固氮力以3年生紫花苜蓿地最高(6.79×10-8gg-1(24h)-1),4年生与3年生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与其它年限间根际土壤固氮力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植年限 土壤碳、氮含量 土壤固氮力
原文传递
3种林地土壤碳和氮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贾月慧 王天涛 杜睿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3-66,共4页
对油松林、阔叶混交林、辽东栎3种不同植被的土壤碳、全氮、氨态氮及硝态氮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碳、全氮、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从6 月初至7 月中、下旬变化平稳; 7 月下旬到9月上旬变化剧烈; 9月中、下旬... 对油松林、阔叶混交林、辽东栎3种不同植被的土壤碳、全氮、氨态氮及硝态氮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碳、全氮、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从6 月初至7 月中、下旬变化平稳; 7 月下旬到9月上旬变化剧烈; 9月中、下旬到10月下旬变化不大。不同植被对土壤中有机碳、全氮、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 硝态氮含量 林地 不同植被 阔叶混交林 氨态氮 植被类型 油松林 辽东栎 全氮 有机碳
下载PDF
高浓度CO_2对红松幼苗及土壤碳氮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韫 崔晓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探知红松苗对未来大气CO_2浓度的碳、氮响应策略,系统了解不同CO_2浓度下红松幼苗及其土壤碳、氮特征,采用生长箱培养法,分别研究了350、700μmol/mol CO_2浓度下红松幼苗主要器官碳、氮浓度与积累(吸收)量变化,并分析其培养土壤的碳... 为探知红松苗对未来大气CO_2浓度的碳、氮响应策略,系统了解不同CO_2浓度下红松幼苗及其土壤碳、氮特征,采用生长箱培养法,分别研究了350、700μmol/mol CO_2浓度下红松幼苗主要器官碳、氮浓度与积累(吸收)量变化,并分析其培养土壤的碳、氮含量。结果表明:与低浓度CO_2处理相比,高浓度CO_2处理并未对红松幼苗根、茎及叶的碳浓度产生显著影响,但导致叶碳积累量显著增加3763%;高浓度CO_2培养导致红松幼苗根、茎、叶氮浓度显著降低,茎氮吸收量显著下降27.45%,根、茎、叶的碳氮比升高,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2882%,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微生物量氮及水解性氮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碳氮比增加。总体上,3年生的红松幼苗氮浓度、碳氮比、叶碳积累量及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对CO_2升高响应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红松幼苗 土壤碳、氮特征 碳、氮响应策略
原文传递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of the Alpine Meadow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10
作者 ZHANG Hong GAO Lina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8年第3期324-330,共7页
This article, by combining field investigation with laboratorial analysis, studies diverse alpine meadow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or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dynamics, vertical distribution o... This article, by combining field investigation with laboratorial analysis, studies diverse alpine meadow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or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dynamics,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ent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iomass and the content of carbon and nitrogen. The studies show that underground biomass in the herb layer of upland meadow is more than that in the terrace meadow, while underground biomass in the upland shrubland is the mos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biomass of each type is obvious as in shape of"T". A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 three sample grounds, it showed that the deeper the soil the less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May, unlike at terrace meadow,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and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positive proportion, such revelation at upland meadow and upland shrubland is not apparent. In July, at upland meadow and terrace meadow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and the content of soil total nitrogen in positive proportion, such revelation at upland shrubland is not apparent ei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meadow underground biomass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total nitrogen soil avail nitrogen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氮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黄威 陈安磊 +4 位作者 王卫 谢小立 童成立 刘守龙 苏衍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54-1861,共8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氮是土壤有机碳、氮中最活跃的组分,在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湖南3个长期定位试验点(桃源、宁乡、桃江)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表层土壤MBC、MBN、DOC、DON,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MBC+DOC,... 土壤活性有机碳、氮是土壤有机碳、氮中最活跃的组分,在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湖南3个长期定位试验点(桃源、宁乡、桃江)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表层土壤MBC、MBN、DOC、DON,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MBC+DOC,MBN+DON)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及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含量。与对应的无肥处理(CK)相比,长期单施化肥(NPK)使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提高幅度分别为3.3%~21.0%和3.3%~27.1%,长期有机肥施用提高幅度分别为48.7%~84.8%和17.9%~105.8%,且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含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提高而增加,3个试验点活性有机碳大小顺序为桃源〉宁乡〉桃江。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SOC)的累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SOC的含量关系不大。桃源土壤粘粒含量较高可能是土壤SOC累积速率快的主要原因;宁乡和桃江的粘粒含量和有机碳投入量相差不大,桃江较高的初始SOC水平影响了SOC积累速率;桃源和宁乡试验点的土壤活性氮含量相差不大,约是桃江的1.8倍。与土壤全氮(TN)相比,全氮的积累速率与土壤活性氮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活性有机碳 活性有机氮 稻田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