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训练模型视角下的跨语言典籍风格计算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逸勤 邓三鸿 +1 位作者 胡昊天 王东波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62,共13页
【目的】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对典籍文本进行风格计算与对比分析,宏观把控跨语言环境下典籍语言风格特征,提升典籍外译质量。【方法】分别应用5种预训练语言模型并对比深度学习模型Bi-LSTM-CRF在《论语》、《道德经》、《礼记》、《尚书... 【目的】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对典籍文本进行风格计算与对比分析,宏观把控跨语言环境下典籍语言风格特征,提升典籍外译质量。【方法】分别应用5种预训练语言模型并对比深度学习模型Bi-LSTM-CRF在《论语》、《道德经》、《礼记》、《尚书》和《战国策》所构建的跨语言典籍古汉英语料库上的分词词性标注性能,基于预训练模型的最优训练结果完成对语料库中所有古汉语典籍的分词与词性标注,在这基础上进行对古汉语典籍及其对应的白话文和英文翻译在词汇层面的语言风格分析,包括词性、词汇长度、词汇多样性和密度的比较和总结。【结果】Siku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对典籍词汇识别准确率、召回率、调和平均值F1达到91.29%、91.76%和91.52%,现代汉语译文较典籍原文词汇表意指代更为明确、词组功能相对单一、词汇组合方式更为多样,而英文译文存在翻译简化的现象。【局限】因数据抽样偏差,仅选取了特定的先秦典籍文本与译本,结论扩展到其他领域文本的有效性需进一步验证。【结论】本研究验证了预训练语言模型SikuBERT对典籍语言风格挖掘研究的可行性,深入分析典籍文本语言风格差异,为提升古代汉语翻译质量与促进中国优秀典籍跨文化传播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训练语言模型 语言风格 数字人文 典籍文本
原文传递
哈罗德·布鲁姆对经典文本及文学史的动态建构
2
作者 黄峰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77-83,共7页
美国当代学者哈罗德·布鲁姆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其批评实践深入涉及围绕经典文本及文学史而来的世纪大讨论.布鲁姆认为,任何对经典文本以及文学史的既有观点,都是前人的暂时性认知,充满着后者潜在的意识形态倾向.真正的经典文本及... 美国当代学者哈罗德·布鲁姆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其批评实践深入涉及围绕经典文本及文学史而来的世纪大讨论.布鲁姆认为,任何对经典文本以及文学史的既有观点,都是前人的暂时性认知,充满着后者潜在的意识形态倾向.真正的经典文本及相应的文学史,不应只是前人观点的简单记录,而应是敞开的舞台,呼唤着新人们不断对其予以探究.只有通过自身最真实的阅读体验,后世读者才能获得有关经典文本以及文学史的深入认知.就此而论,布鲁姆关于经典文本以及文学史的批评理念,秉持的是动态建构的开放策略,有利于文学实践自身的长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布鲁姆 经典文本 文学史 动态建构
下载PDF
基于主题模型的先秦儒学典籍主题演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进东 刘琳琳 +1 位作者 孟祥俊 张健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03-2115,共13页
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籍研究对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先秦儒学典籍《论语》、《孟子》和《荀子》为研究对象,基于主题数优化的LDA模型,提取先秦儒学典籍的主要话题;针对动态主题... 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籍研究对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先秦儒学典籍《论语》、《孟子》和《荀子》为研究对象,基于主题数优化的LDA模型,提取先秦儒学典籍的主要话题;针对动态主题模型在主题演化分析中的不足,采用基于主题语义关联度的Baseline方法,分析主题在不同时期的演化趋势.相对于动态主题模型难以准确抽取主题演化趋势,Baseline方法发现先秦儒学典籍在“政”、“仁”、“礼”、“教育观”和“认识论”等主题演化趋势明显,且与LDA独立分析结果的趋势一致,验证了Baseline方法在古籍主题演化分析的有效性,实现了先秦典籍的主题提取以及深层次的主题演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模型 知识挖掘 主题演化 儒学典籍
原文传递
“观”与中国典籍范畴的“时中”式翻译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乐 莫冉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29-35,共7页
古汉语表现出强烈的“观”之特性——其以“象”保留自然印记,且与直观经验强烈关联,其以联想和譬喻来感知并表述世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国古代思想特质是“综合直观式”的,而非印欧语言所构建的那种“纯概念思考”式的。相比西方思... 古汉语表现出强烈的“观”之特性——其以“象”保留自然印记,且与直观经验强烈关联,其以联想和譬喻来感知并表述世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国古代思想特质是“综合直观式”的,而非印欧语言所构建的那种“纯概念思考”式的。相比西方思想的“求真”传统,中国古代思想更关注人生之“求道”。而中国典籍的思想范畴,常在被翻译成西方语言时遭遇“抽象化”的困境,其与“观”相连的“求道”与指引行为的特质被消隐,变成与西方哲学概念范畴非常相似的原理阐明。为了保持典籍范畴所传达的思想的异质性,提出“时中”的翻译策略,旨在让译语读者感悟一种新的思想方式,进而获得对中国典籍更深刻、更切近本旨的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世界观 “观” 情境 典籍翻译 “时中”
下载PDF
中文翻译文学(1920-1940)中的类联接结构之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庞双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4,共7页
本文通过构建英汉平行语料库和类比语料库,考察中文经典译作与非经典译作中受英语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类联接结构。作者以1920-1940年为考察阶段,对上述语料中语言表现的差异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非经典译作中既留存了不少文言元素... 本文通过构建英汉平行语料库和类比语料库,考察中文经典译作与非经典译作中受英语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类联接结构。作者以1920-1940年为考察阶段,对上述语料中语言表现的差异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非经典译作中既留存了不少文言元素,也较多使用欧化结构。与之相比,经典译作中呈现白话文趋势,但由于语体、政治、复译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其欧化表达还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本研究的发现可以为研究汉语语言的变迁提供一定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联接 平行 类比语料库 文学翻译 经典 非经典译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