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9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酮和甾体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 被引量:71
1
作者 周立刚 张颖君 +4 位作者 蔡艳 刘玉青 王锦亮 王君健 杨崇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4-29,共6页
用琼脂扩散法对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到的12个黄酮和5个甾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真菌活性实验,其中黄芩甙元(baicalein)、funkioside C和胡萝卜甙(daucosterol)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生长均有抑制作... 用琼脂扩散法对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到的12个黄酮和5个甾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真菌活性实验,其中黄芩甙元(baicalein)、funkioside C和胡萝卜甙(daucosterol)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尖孢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12、0.217和0.108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264、0.310和0.078g/L。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甾体 尖孢镰刀菌 抗真菌活性 药用植物
下载PDF
黄芩苷抗白念珠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2
2
作者 熊英 傅颖媛 +1 位作者 况南珍 张文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04-1407,共4页
目的 研究黄芩苷抗白念珠菌的作用 ,初步探索黄芩苷抗白念珠菌的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 (MFC) ;运用同位素参入技术测定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对 [3 H] TdR、[3 H] UdR和 [3 H]... 目的 研究黄芩苷抗白念珠菌的作用 ,初步探索黄芩苷抗白念珠菌的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 (MFC) ;运用同位素参入技术测定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对 [3 H] TdR、[3 H] UdR和 [3 H] 亮氨酸 3种同位素前体参入白念珠菌的抑制率。结果 黄芩苷 (纯度≥ 98% )对 1× 10 7cfu·L-1白念珠菌的MIC和MFC均为 1 0g·L-1;对 2 5× 10 7cfu·L-1白念珠菌的MIC和MFC均为 2 0 g·L-1。 0 5MIC、1MIC和 2MIC的黄芩苷对3 H TdR、3 H UdR和3 H 亮氨酸参入白念珠菌均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 (P <0 0 1) ,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对同位素前体参入抑制率也升高。各剂量的黄芩苷作用后 ,3 H UdR的参入抑制率均显著高于3 H TdR的参入抑制率、3 H 亮氨酸的参入抑制率 (P <0 0 1) ;而3 H TdR的参入抑制率与3 H 亮氨酸的参入抑制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黄芩苷在体外有较好的抗白念珠菌作用。黄芩苷 (纯度≥ 98% )对 [3 H] TdR、[3 H] UdR和 [3 H] 亮氨酸参入白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以对 [3 H] UdR的参入抑制率最高。黄芩苷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白念珠菌的DNA、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导致菌细胞死亡而起到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白念珠菌 药物作用 同位素参入
下载PDF
α-蒎烯抗真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2
3
作者 夏忠弟 毛学政 罗映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07-509,共3页
应用电镜及同位素掺入试验,研究α蒎烯的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α蒎烯对白念珠菌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电镜下,α蒎烯作用后的白念珠菌,其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菌细胞壁及细胞膜破裂,菌体内容物漏出,菌细胞... 应用电镜及同位素掺入试验,研究α蒎烯的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α蒎烯对白念珠菌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电镜下,α蒎烯作用后的白念珠菌,其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菌细胞壁及细胞膜破裂,菌体内容物漏出,菌细胞裂解后成块状物;DNA,RNA 及胞壁中多糖和胞膜的麦角固醇合成受到明显的抑制。提示α蒎烯抗真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的DNA,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剂 Α-蒎烯 同位素标记 药物作用
下载PDF
妊娠35~37周孕妇B族链球菌带菌与妊娠结局 被引量:65
4
作者 孙丹华 王李利 +1 位作者 张磊 李宣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3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带菌情况及GBS带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菌培养法对221例妊娠35~37周孕妇产前阴道下1/3及肛周分泌物进行B族链球菌检测。将21例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作为GBS阳性组,按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42...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带菌情况及GBS带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菌培养法对221例妊娠35~37周孕妇产前阴道下1/3及肛周分泌物进行B族链球菌检测。将21例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作为GBS阳性组,按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42例B族链球菌阴性孕妇作为GBS阴性组,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221例孕妇B族链球菌阳性检出率为9.5%(21/221)。GBS阳性组胎儿窘迫和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7.6%和14.3%,GBS阴性组分别为7.1%和4.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胎膜早破和早产发生率分别为28.6%和4.8%,GBS阴性组分别为28.5%和2.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和阴性组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14.3%和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带菌明显增加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的影响,应对孕晚期孕妇常规行GBS筛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无乳 假丝酵母菌 带病原状态 链球菌感染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真菌学研究及治疗 被引量:57
5
作者 刘朝晖 杜近云 +3 位作者 董悦 樊尚荣 万哲 李若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0-191,共2页
目的 :研究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 cnadidiasis,VVC)的真菌种类的变迁 ,评价口服伊曲康唑及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 VVC的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 12 3例 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 目的 :研究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 cnadidiasis,VVC)的真菌种类的变迁 ,评价口服伊曲康唑及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 VVC的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 12 3例 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并将其随意分为口服伊曲康唑组 (5 0例 )和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组 (73例 )。用药后 1周和 4周进行随诊。结果 :1白色念珠菌为引起 VVC的主要病原 ,占 82 .1%(10 1/ 12 3例 ) ,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 (4.88%)及热带念珠菌(4.88%)。2口服伊曲康唑组和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组用药后 1周的治愈率分别为 88.0 %和 82 .2 %(P>0 .0 5 ) ,用药后4周的治愈率分别为 86 .7%和 89.6 %(P>0 .0 5 )。 3白色念珠菌所致 VVC的治愈率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所致 VVC的治愈率 ,分别为 88.1%和 6 8.2 %,P<0 .0 5。结论 :白色念珠菌仍为 VVC的主要病原 ,口服伊曲康唑和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 VVC均有较好疗效 ,对白色念珠菌所致 VVC的治疗效果好于治疗非白色念珠菌所致 V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 伊曲康唑 治疗
下载PDF
白念珠菌性阴道炎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7
6
作者 赵敬军 沈永年 +1 位作者 陈伟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小鼠模型。方法采用ICR雌性小鼠,预先给其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以造成小鼠的假发情,再给予小鼠阴道内注射约5×104个白念珠菌稳态芽生孢子,动态观察其阴道分泌物生成及镜检情况;并进行阴道灌洗液的真菌...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小鼠模型。方法采用ICR雌性小鼠,预先给其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以造成小鼠的假发情,再给予小鼠阴道内注射约5×104个白念珠菌稳态芽生孢子,动态观察其阴道分泌物生成及镜检情况;并进行阴道灌洗液的真菌载量分析以及阴道组织病理观察。结果与未雌激素化的小鼠比较,雌激素化小鼠阴道灌洗液的真菌载量分析显示自第2天开始可分离出高水平的计数结果并直到接种后21d;阴道组织病理结果发现自第4天至实验结束均可见到阴道粘膜浅层有菌丝生长,并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此动物模型可以作为一个研究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机制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雌二醇 发病机制 白念珠菌性阴道炎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纳米抗菌剂抑菌杀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林爱红 秦彦珉 +1 位作者 饶健 黄惠英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 检测纳米抗菌剂对标准菌株的杀菌、抑菌性能和高温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 方法 目标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 ,通过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和抑菌环试验检测纳米抗菌剂的杀菌、抑菌能力。 结果 水溶性纳米抗菌膜溶... 目的 检测纳米抗菌剂对标准菌株的杀菌、抑菌性能和高温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 方法 目标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 ,通过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和抑菌环试验检测纳米抗菌剂的杀菌、抑菌能力。 结果 水溶性纳米抗菌膜溶于 5ml灭菌水中作用 1 0min可杀灭 95 .39%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93 .2 8%的白色念珠菌 ,复合了纳米银的抗菌医用棉条、烧烫伤贴、创伤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大于 1 0mm ,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环直径大于 7mm。 结论 纳米抗菌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高压灭菌处理对纳米银抗菌剂抑菌效果影响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菌剂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球菌 杀菌效果 抑菌环
下载PDF
黄芩素体外抑菌与体内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付璟 石继和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23期2136-2138,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芩素体外抑菌与体内抗炎作用。方法:采用滤纸片研究黄芩素(10 mg/ml)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芩素对上述5种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二甲苯... 目的:研究黄芩素体外抑菌与体内抗炎作用。方法:采用滤纸片研究黄芩素(10 mg/ml)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芩素对上述5种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二甲苯诱发小鼠急性炎症,测定小鼠耳廓肿胀度与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含量。结果:10 mg/ml黄芩素对5种菌株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种菌株MIC分别为0.312 5、0.312 5、0.625 0、0.312 5、0.625 0 mg/ml。0.20、0.10 mg/kg黄芩素可明显抑制模型小鼠耳廓肿胀,0.20、0.10 mg/kg黄芩素可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TNF-α含量,0.20 mg/kg黄芩素可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IL-1含量。结论:黄芩素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与体内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耳肿胀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
原文传递
山苍子油抗白色念珠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夏忠弟 杨军祥 李沛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用同位素掺入试验研灾山苍子油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机制。结果发现:山苍子油能明显抑制UR,醋酸钠,TdR和亮氨酸4种标记前体的掺入。提示山苍子油抗白色念珠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的DNA,RNA和细胞壁与细胞膜中... 用同位素掺入试验研灾山苍子油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机制。结果发现:山苍子油能明显抑制UR,醋酸钠,TdR和亮氨酸4种标记前体的掺入。提示山苍子油抗白色念珠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的DNA,RNA和细胞壁与细胞膜中多糖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油 白色念珠菌 中草药 药理学 山苍子
下载PDF
上海地区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范一灵 李琼琼 +1 位作者 房蕊 杨美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908-1913,共6页
目的考察上海地区生产的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3公示稿微生物相关检查方法,对94份样品进行微生物计数、耐热菌计数和7种致病菌的检查,初步了解各类中药饮片的生物负载水平。结果样品需氧菌总数... 目的考察上海地区生产的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3公示稿微生物相关检查方法,对94份样品进行微生物计数、耐热菌计数和7种致病菌的检查,初步了解各类中药饮片的生物负载水平。结果样品需氧菌总数计数结果介于10-10^8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结果介于10-10^7CFU/g,耐胆盐革兰阴性菌(MPN法)和耐热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2.3%(21/94)和76.6%(72/94),有1批样品检出大肠埃希菌(100〈N〈10^3MPN/g)。样品中均未检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志贺氏菌(GB4789.5)和溶血性链球菌(GB4789.11)。按《欧洲药典》8.0版、《日本药典》16版和《美国药典》37版相关限度标准判断,本实验考察的中药饮片样品中微生物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5.3%、18.1%和23.4%。结论中药饮片极易受到多种微生物的污染,需要开展更深入的风险评估工作,完善中药饮片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微生物污染 耐热菌 需氧菌 霉菌 酵母菌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色念珠菌 志贺氏菌 溶血性链球菌
原文传递
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中药对白念珠菌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吴建华 温海 +2 位作者 梁晓博 李大宁 陈宏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甙、丁香酚和姜黄素对白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白念珠菌培养在含不同药物浓度的YEPD培养基中,培养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DNA荧光强度和细胞体积大小。结果4种抗真菌...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甙、丁香酚和姜黄素对白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白念珠菌培养在含不同药物浓度的YEPD培养基中,培养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DNA荧光强度和细胞体积大小。结果4种抗真菌中药有效成分对白念珠菌细胞生长周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其处于S-G2-M期的细胞比率越低,亦即细胞分裂受抑制越明显。在含药物培养基中生长的真菌细胞的荧光强度减弱,反映了细胞DNA片段的丢失,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荧光强度减弱越明显,反映细胞体积大小、折光度和颗粒度的散点图向下和向左移动,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这种图形变化越明显。结论中药单体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发挥抗真菌作用,流式细胞仪可用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中药 白念珠菌 抗菌作用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38
12
作者 张希 杨明 +2 位作者 宋飞 张辉 冯凤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以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为供试菌,测定10种饱和脂肪酸、6种不饱和脂肪酸、9种单脂肪酸甘油酯、2种脂肪酸甲酯、3种脂肪酸乙酯和4种脂肪醇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中链饱和脂肪酸及其单... 以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为供试菌,测定10种饱和脂肪酸、6种不饱和脂肪酸、9种单脂肪酸甘油酯、2种脂肪酸甲酯、3种脂肪酸乙酯和4种脂肪醇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中链饱和脂肪酸及其单脂肪酸甘油酯以及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抑菌活性较强,脂肪醇次之,长链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甲酯以及乙酯的抑菌效果较弱,其中,脂肪酸乙酯的抑菌效果优于脂肪酸甲酯.说明脂肪酸碳链的长度,不饱和脂肪酸双键数目、双键位置以及取代基团种类是影响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抑菌活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抑菌活性 大肠杆菌O157 H7 白色念珠菌
下载PDF
真菌菌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及药敏试验分析 被引量:37
13
作者 商鸣宇 李京明 +1 位作者 高元明 刘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4-306,共3页
目的总结10年真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病原谱及药敏特点,为真菌菌血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8-2007年医院发生的75例真菌菌血症。结果共分离出91株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3.3%... 目的总结10年真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病原谱及药敏特点,为真菌菌血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8-2007年医院发生的75例真菌菌血症。结果共分离出91株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3.3%,白色假丝酵母菌与非白色假丝酵母菌组间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氟康唑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敏感率为98.1%,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敏感率达到86.4%。结论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可能是真菌菌血症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氟康唑对于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菌血症 白色假丝酵母菌
原文传递
六种中草药对深部感染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25
14
作者 马廉兰 钟有添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探讨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琼脂平板连续稀释法。结果 :黄莲、知母、七叶一枝花、黄芩、大黄、五蓓子对上述两菌均具抑菌作用 ,抑菌圈直径在 16~ 4 2mm不等。这些药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 探讨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琼脂平板连续稀释法。结果 :黄莲、知母、七叶一枝花、黄芩、大黄、五蓓子对上述两菌均具抑菌作用 ,抑菌圈直径在 16~ 4 2mm不等。这些药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mg/ml)分别为 5.0 ,14.2 9,10 .0 ,2 0 .0 ,10 0 .0 ,10 0 .0 ;对新型隐球菌的MIC为 :3.88,8.33,16.67,10 .0 ,2 5.0 ,10 .0。结论 :黄莲、知母、七叶一枝花等六种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体外试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其中黄莲的抑菌作用最强 ,抑菌圈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抑菌作用 MIC 白假丝酵母 新型隐球菌 药理
下载PDF
蜂胶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与毒性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天宝 黄晓波 岳木生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03-206,共4页
蜂胶复方消毒剂为将天然蜂胶提纯后溶于75%乙醇溶液而成,原液含10%蜂胶。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与动物试验,分别观察了其杀菌效果与毒性。结果,其原液按1:6加水稀释液对布片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 15 min,杀... 蜂胶复方消毒剂为将天然蜂胶提纯后溶于75%乙醇溶液而成,原液含10%蜂胶。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与动物试验,分别观察了其杀菌效果与毒性。结果,其原液按1:6加水稀释液对布片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 15 min,杀灭率均为 100%;按 1: 2加水稀释液对布片上白色念珠菌作用 20min,杀灭率为 99.96%~99.98%。杀菌效果因有机物存在或该剂存放于 54℃下 14 d而有所下降。其原液对小鼠口服LD50>5000mg/kg,对家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0,属实际无毒、无刺激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消毒剂 蜂胶 杀菌作用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 稳定性 毒性
下载PDF
医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原因探讨及预防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亚霞 魏琴 刘亚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885-886,共2页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 ,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2 0 0 2年 1~ 12月 14 9例白色念珠菌引起医院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各种侵入性操作和临床...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 ,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2 0 0 2年 1~ 12月 14 9例白色念珠菌引起医院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各种侵入性操作和临床严重疾病的不断上升 ,是引起医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严格按药敏使用抗生素 ,防止菌群失调 ;严格无菌操作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防止外源性感染 ;积极治疗原发病 ;及时补充营养 ,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是预防医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白色念珠菌 原因 预防
下载PDF
新生儿红臀与局部微生物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31
17
作者 冯丽琪 李小薇 +1 位作者 江瑜茵 吴红惠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5期15-16,共2页
选择新生儿科2001年8月-2002年8月收治的日龄1-9 d的40例红臀患儿与对照组新生儿进行观察。红臀病例组检出6例白色念珠菌(15%),其中5例为男性,而对照组中仅在1例男性儿检出(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红臀病例组3例男... 选择新生儿科2001年8月-2002年8月收治的日龄1-9 d的40例红臀患儿与对照组新生儿进行观察。红臀病例组检出6例白色念珠菌(15%),其中5例为男性,而对照组中仅在1例男性儿检出(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红臀病例组3例男性患儿检出甲型链球菌(7.5%),1例男性患儿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未检出。此外,在红臀和对照组还检出大肠杆菌、肠球菌、阴沟杆菌、微球菌和枯草杆菌等正常菌群。实验结果提示本研究中发现红臀患儿局部皮肤的白色念珠菌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儿臀部治疗护理过程中除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损伤外,对已出现红臀的患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防止念珠菌性尿布皮炎的发生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继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红臀 白色念珠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型链球菌
下载PDF
中药皮肤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杨玉琴 姚楚水 +2 位作者 马继周 丁兰英 杨燕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在实验室对主要成分为黄连、黄柏、山楂、百部、女贞子等中药提取物的皮肤消毒剂进行了杀灭微生物效果观察,并进行了皮肤消毒效果现场试验。结果,以该剂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3min,对大肠杆菌作用1min,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0min,杀灭率... 在实验室对主要成分为黄连、黄柏、山楂、百部、女贞子等中药提取物的皮肤消毒剂进行了杀灭微生物效果观察,并进行了皮肤消毒效果现场试验。结果,以该剂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3min,对大肠杆菌作用1min,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0min,杀灭率均达99.90%以上;有机物对该剂杀菌效果有一定影响;于54℃条件下放置14d,杀菌效果无明显变化。该消毒剂原液作用3min,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杀灭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皮肤消毒剂 杀灭微生物效果 试验观察
下载PDF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白念珠菌定植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王晓妹 田歌 +4 位作者 段强军 吴大强 邵菁 汪天明 汪长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979-2984,共6页
研究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AEB)对DSS诱导+白念珠菌(CA)定植状态下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组,DSS+CA组,BAEB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Mesalazine组。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平板法检测... 研究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AEB)对DSS诱导+白念珠菌(CA)定植状态下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组,DSS+CA组,BAEB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Mesalazine组。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平板法检测小鼠肠道内容物真菌载荷量,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ASCA及结肠黏膜组织IL-6,IL-8,IL-1β,HBD-2,HBD-3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DSS模型组相比,DSS+CA组小鼠一般状况及血清ASCA无明显变化,但肠道CA载荷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肠黏膜组织IL-6,IL-8,IL-1β,HBD-2,HBD-3的蛋白水平均超过DSS组,BAEB高剂量与Mesalazine治疗能改善结肠组织病理,降低IL-6,IL-8,IL-1β,HBD-2,HBD-3的表达水平。上述结果提示,BAEB能有效改善DSS+CA定植下的UC小鼠结肠病理及免疫性损伤,对肠道真菌过度定植相关肠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 溃疡性结肠炎 白念珠菌
原文传递
肉桂醛对白念珠菌定植下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治疗作用及对dectin-1/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马克龙 韩志君 +7 位作者 潘敏 陈梦丽 葛雨竹 邵菁 吴大强 汪天明 颜贵明 汪长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211-3219,共9页
观察肉桂醛对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定植+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以及对dectin-1/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SS... 观察肉桂醛对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定植+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以及对dectin-1/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SS组、DSS+Ca组、肉桂醛(75 mg·kg^-1)组和美沙拉嗪(200 mg·kg^-1)组。DSS+Ca组小鼠每日灌服Ca(1×10^8 CFU/只),连续4 d后给予3.0%DSS溶液,自由饮用7 d;肉桂醛组和美沙拉嗪组则在DSS+Ca组的基础上,在给予DSS的同时,分别给予药物灌胃治疗;正常组和DSS组给予蒸馏水对照处理。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记录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平板培养检测小鼠粪便真菌载荷量。末次给药次日,人道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计算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 mucosa damage index,CMDI),HE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β-1,3-葡聚糖以及血清和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IL-10)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β-1,3-葡聚糖含量和巨噬细胞浸润程度。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dectin-1,TLR2,TLR4和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肉桂醛可显著改善Ca定植下UC小鼠的一般状态,降低DAI评分和病理学评分;减轻肠道黏膜充血、糜烂和结肠缩短的程度;减少小鼠肠道Ca的载荷;下调血清ASCA和β-1,3-葡聚糖含量;降低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升高IL-10的含量,抑制结肠巨噬细胞的浸润,下调结肠组织dectin-1,TLR2,TLR4和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肉桂醛对Ca定植下DSS诱导的小鼠UC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于肉桂醛能够显著抑制Ca增殖,调节dectin-1/TLRs/NF-κB信号通路,协调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溃疡性结肠炎 白念珠菌 dectin-1/TLRs/NF-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