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术后尿潴留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周硕艳 谷红辉 谌永颜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1期20-21,34,共3页
从宫颈癌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现状、主要原因、预防及治疗方面,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宫颈癌 尿潴留 护理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性生活质量的相关调查及性康复指导 被引量:25
2
作者 贾桂英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26期3500-3501,共2页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宫颈癌术后性生活恢复情况,为患者提供性生活康复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进行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性生活频率、性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比较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性生活质量的差...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宫颈癌术后性生活恢复情况,为患者提供性生活康复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进行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性生活频率、性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比较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性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宫颈癌患者术后性生活频率及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降低(P<0.05),性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手术前。结论:经济条件、文化背景、性观念、配偶的态度、手术方式不同等因素对宫颈癌患者性生活质量均有影响,正确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术后性生活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术后 健康教育 性生活质量
下载PDF
432例HPV检测结果和宫颈病变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筑玉 李建梅 +1 位作者 范燕红 姜亚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919-1920,共2页
目的:探讨HC2-HPV-DNA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杂交捕获法HC2-HPV-DNA对432例患者作13种高危型HPV检测,并通过阴道镜对可疑病灶多点活检。结果:432例患者中HC2-HPV-DNA阳性者223例(51.6%),阴性者209例(48.3%);病... 目的:探讨HC2-HPV-DNA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杂交捕获法HC2-HPV-DNA对432例患者作13种高危型HPV检测,并通过阴道镜对可疑病灶多点活检。结果:432例患者中HC2-HPV-DNA阳性者223例(51.6%),阴性者209例(48.3%);病理活检慢性炎症81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162例;HPV阳性患者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为52%。结论:利用HC2-HPV-DNA检测13种高危型HPV,有针对性地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有效地指导临床,是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2一HPV—DNA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玲新 黄玲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5年第8期1600-1602,共3页
介绍了宫颈癌的危险因素、筛查方法和三级预防措施,提出针对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加强宣传,提高妇女对宫颈癌的危害性、患病病因及预后的认识,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关键词 宫颈癌 危险因素 三级预防
下载PDF
绝经妇女激素替代治疗与宫颈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万凤知 周容 王月君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8-272,27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 Med、Em Base、Web of Science、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和宫颈癌发病风险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11月1日。由2位... 目的:系统评价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 Med、Em Base、Web of Science、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和宫颈癌发病风险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11月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纳入相关文献,提取文献数据。采用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量,异质性检验评估使用统计量I2;敏感性分析判定结果的稳定性;发表偏倚使用漏斗图、Begg秩相关和Egger线性回归法。结果:最终纳入10篇研究,样本量680235例,其中病例组4312例,对照组6759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妇女激素替代治疗与宫颈癌的发病无相关性(OR=0.85,95%CI为0.55~1.31,P=0.467)。根据文献研究类型、种族和激素替代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激素替代治疗与宫颈癌的发病无相关性(OR分别为0.35、0.71、1.48,P=0.41、0.07、0.36);分别对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人群进行分析发现激素替代治疗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OR分别为0.59、0.90、1.29,P=0.16、0.80、0.33);绝经妇女不论是使用雌激素还是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均未发现激素替代治疗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OR分别为0.81、0.83,P=0.59、0.39)。结论:绝经妇女使用激素替代治疗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结果不受研究类型、种族和激素替代治疗方案的不同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激素替代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宫颈癌与HPV疫苗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俊 《医学综述》 2007年第7期512-514,共3页
宫颈癌(CaCx)是国内外危及女性生命的高发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是由核酸和衣壳蛋白组成的DNA病毒,高危型HPV的感染是CaCx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防止HPV16持续性感染的疫苗可从根本上减少CaCx的发病率。但因HPV不能经... 宫颈癌(CaCx)是国内外危及女性生命的高发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是由核酸和衣壳蛋白组成的DNA病毒,高危型HPV的感染是CaCx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防止HPV16持续性感染的疫苗可从根本上减少CaCx的发病率。但因HPV不能经细胞培养增殖,故HP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就HPV疫苗种类、研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
下载PDF
硒酵母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汪鋆植 邹坤 +1 位作者 肖玲玲 姚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88-2189,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硒酵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经不同浓度的硒酵母处理,MTT法测定硒酵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小鼠体内接种腹水型肝癌细胞H22,观察硒酵母体内抗肿瘤作用。测量小鼠体重变化,CD4+,CD8+含量,白...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硒酵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经不同浓度的硒酵母处理,MTT法测定硒酵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小鼠体内接种腹水型肝癌细胞H22,观察硒酵母体内抗肿瘤作用。测量小鼠体重变化,CD4+,CD8+含量,白蛋白、总蛋白含量。结果含硒5μg/m l的硒酵母即能显著抑制荷癌小鼠腹水生成,提高CD4+,CD8+比值,升高血清白蛋白及总蛋白含量(P<0.01)。结论硒酵母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优于同剂量的亚硒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酵母 亚硒酸钠 抗癌 宫颈癌 肝癌
下载PDF
Reproductive Health Needs of Women Living with HIV/AIDS in Yaounde, Cameroon
8
作者 Robinson E. Mbu William A. Takang +5 位作者 Hortence J. Fouedjio Ekane Joan Flobert Y. Fouelifack Florence N. Tumasang Rebecca N. Tonye Robert J. I. Leke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4年第1期8-14,共7页
The population plagued with the HIV/AIDS pandemic in Cameroon is young, a generation that may desire or control fertility. For those who may become pregnant, the desire to have children may not be there. We carried ou... The population plagued with the HIV/AIDS pandemic in Cameroon is young, a generation that may desire or control fertility. For those who may become pregnant, the desire to have children may not be there. We carried out this study to look at the picture of the reproductive health needs of women living with HIV/AIDS in our setting. In this cross-sectional non-analytic design that lasted for three years, we employed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collect data from them after receiving ethical clearance (N221/CM/2009) from the National Ethics Committee. Consenting HIV infected women who were attending the “HIV Day Care” clinics and those who delivered and were in the post partum wards in four of our major hospitals in Yaounde were enrolled. Interviews were individualized. We used both CSPro version 4.1 and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 (SPSS) version 19.0 softwares for data analysis. Four hundred and fifteen (415) women were enrolled;the mean age was 29 ± 7.8 years;the most represented age group was 24 -29 years. They were single (36.14%), well educated (5 out of 10 had attained university level of education), 61.20% revealed that their partners knew their HIV status, 82.4% believed that screening for cancer of the cervix was necessary for their status and 47.70% would want to be screened for some or all STIs. About 36.86% had the desire to have children, 57.1% of those who delivered did not plan to have the pregnancies out of which 82% would have wanted a modern method of contraception but did not have (82% unmet needs). Modern contraceptive use was associated with age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evel of education. It was 64.34% among women who had secondary level of education and below as against 35.66% among those who had high school level of education and above. Contraceptive use was also high among women who were unmarried as against those who were married (89.64% vs 10.36%). The desire to have children decreased as age increased (43.85% vs 18.79%) and was lower among m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RODUCTIVE Health Needs Family Planning Unmet Needs cancer of the cervix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下载PDF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by Midwives in the Kara Region of Northern Togo: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9
作者 Kossi Edem Logbo-Akey Dede Regina Ajavon +3 位作者 Kignomon Bingo M’bortche Pierre Yendoubé Kambote Kbando Noé Patidi Abdoul Samadou Aboubakari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2年第2期140-146,共7页
Introduction: cervical cancer is common with high mortality. It is diagnosed la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ducing mortality requires better knowledge and 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 Objective: To study the knowle... Introduction: cervical cancer is common with high mortality. It is diagnosed la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ducing mortality requires better knowledge and 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 Objective: To study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midwives in the Kara region of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Methods: Cross-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from January 2020 to June 2020 conducted with midwives from the Kara region. Results: Fifty midwive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average age was 32.46 years and the majority (92%) had less than 10 years work experience. Thirty seven (74%) said that cervical cancer was due to human papillomavirus oncogenes and 32% to know the two commonly used screening methods (cervical cytology and VIA/VILI). Only 30% and 8% respectively know the pace and target of screening. They had all expressed the desire to be trained and to carry out routine screening. All of the respondents had never practiced a cervical cytology, and only 01 had once practiced VIA/VILI. Conclusion: Midwives have little knowledge of uterine cancer screening and do not practice it. They express the need to be trained in order to popularize the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cer of the cervix KNOWLEDGE SCREENING MIDWIVES Kara
下载PDF
Müllerian duct anomalie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radio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cervical cancer 被引量:1
10
作者 Madhup Rastogi Swaroop Revannasiddaiah +4 位作者 Pragyat Thakur Priyanka Thakur Manish Gupta Manoj K Gupta Rajeev K Seam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8期434-440,共7页
Radiotherapy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A successful radiotherapy program integrates both external beam and brachytherapy components. The principles of radiotherapy are strongly based on t... Radiotherapy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A successful radiotherapy program integrates both external beam and brachytherapy components. The principles of radiotherapy are strongly based on the anatomy of the organ and patterns of local and nodal spread. However, in patients with distorted anatomy, several practical issues arise in the delivery of optimal radiotherapy, especially with brachytherapy. Müllerian duct anomalies result in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Though being very commonly studied for their deleterious effects on fertility and pregnancy, they have not been recognized for their potential to interfere with the delivery of radiotherapy among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Here, we discuss the management of cervical cancer among patients with Müllerian duct anomalies and review the very sparse amount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on this top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宫颈癌 管理 异常 管道 先天畸形 传播模式 解剖结构
下载PDF
HPV E6/E7 mRNA检测对中老年妇女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11
作者 温伯泉 李淑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5期29-31,共3页
目的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对中老年妇女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高危型HPV(HR-HPV)DNA联合筛查和选择行液基细胞学技术(TCT)的中老年妇女300例,任一结果阳性均行HPVE6/E7mRNA检测及阴道镜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 目的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对中老年妇女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高危型HPV(HR-HPV)DNA联合筛查和选择行液基细胞学技术(TCT)的中老年妇女300例,任一结果阳性均行HPVE6/E7mRNA检测及阴道镜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TCT及HR-HPVDNA比较,分析HPVE6/E7mRNA检测诊断病理分级HSIL以上(HSIL+)的价值,并比较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HPVE6/E7mRNA表达量。结果TCT诊断HSIL+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HPVE6/E7mR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HPVDNA诊断HSIL+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HPVE6/E7mRN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特异度明显低于HPVE6/E7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检测方法中HPVE6/E7mRNA的特异度最高。不同病理分级患者HPVE6/E7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分级与HPVE6/E7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401,P<0.01)。结论HPVE6/E7mRNA检测对中老年妇女宫颈癌的筛查及预测HSIL+的风险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TCT HR-HPVDNA HPVE6/E7mRNA 中老年妇女
下载PDF
妇科门诊阴道镜检查268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朱洁清 曾巧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能够提高妇科门诊外阴、阴道及宫颈病变检出率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间268例患者行阴道镜结合病理检查,阴道镜检查按说明操作诊断。结果早期宫颈癌阴道镜图像表现为局部表面结构不清,呈云雾状、脑回状或猪油状... 目的探讨能够提高妇科门诊外阴、阴道及宫颈病变检出率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间268例患者行阴道镜结合病理检查,阴道镜检查按说明操作诊断。结果早期宫颈癌阴道镜图像表现为局部表面结构不清,呈云雾状、脑回状或猪油状,醋酸试验时病变组织呈白色煮熟状,涂碘不着色,血管异常增生,失去正常分支,走向紊乱,从多点取材送病检46例的诊断是:宫颈腺囊肿26例,占56%: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12例,占26%;宫颈浸润癌2例,占4.3%;宫颈原位腺癌5例,占10.8%;阴道癌1例,占2.3%。结论临床应用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比较可靠,可使外阴、阴道及宫颈病变检出率明显提高,并能提高早期cIN及宫颈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宫颈癌 患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洁 何春年 《医学综述》 2008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其生物学效应由HIF-1亚基实现的。HIF-1在维持氧稳定、细胞能量代谢、肿瘤血管形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很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其生物学效应由HIF-1亚基实现的。HIF-1在维持氧稳定、细胞能量代谢、肿瘤血管形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很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HIF-1的生物学特性,HIF-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和其对预后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宫颈癌 缺氧
下载PDF
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单独与顺铂联合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14
作者 陈建坤 陈超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0年第9期17-21,共5页
为探讨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增加Sih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以期对治疗宫颈癌及其它肿瘤寻找新的治疗药物,体外培养人宫颈癌Siha细胞,分别用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顺铂、海洋珍... 为探讨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增加Sih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以期对治疗宫颈癌及其它肿瘤寻找新的治疗药物,体外培养人宫颈癌Siha细胞,分别用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顺铂、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加顺铂处理24、48、7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和顺铂及两者联合应用Siha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表明,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对Sih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其处理,24、48、72 h的IC50分别为56.26、51.92、48.92μg/mL,顺铂对Siha细胞的24、48、72 h的IC50分别为16.74、4.68、6.69μg/mL;两者合用可大大提高对Siha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单用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或单用顺铂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提示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能抑制Siha细胞的生长,同时能增加Sih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 顺铂 SIHA细胞 宫颈癌
下载PDF
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苗花 徐兰凤 +4 位作者 喻志冲 詹瑧 成惠贞 袁红香 宋亚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探索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T细胞免疫系统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 (MCAb) ,借助APAAP桥联酶标法 ,检测 2组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 艾灸治疗 2个月后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CD3+、CD4 +T细胞数量较艾灸前... 目的 探索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T细胞免疫系统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 (MCAb) ,借助APAAP桥联酶标法 ,检测 2组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 艾灸治疗 2个月后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CD3+、CD4 +T细胞数量较艾灸前有明显增加 (P <0 .0 1 ) ,而CD8+T细胞数量下降 ,差异显著 (P <0 .0 5 ) ;空白对照组CD3+、CD4 +T细胞数量下降 ,但尚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同时分别观察了CD4 +/CD8+T细胞的比值 ,艾灸治疗组明显上升 (P <0 .0 5 ) ,而空白组有下降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 艾灸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预防宫颈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建林 李屹壁 +1 位作者 陆永红 阳子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宫颈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64例,行颈内静脉穿刺,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2d,治疗组用0.5mg/d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0d,对照组...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宫颈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64例,行颈内静脉穿刺,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2d,治疗组用0.5mg/d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0d,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前1h(T0)、治疗后2d(T1)、10d(T2)、16d(T3)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栓溶二聚体浓度(D-dimmer);同时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处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VC相关DVT,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lt、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对照组患者Fib和D-dimmer浓度明显高于治疗组和T0时(P<0.05);CVC相关DVT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0.5mg/d皮下注射10d预防宫颈癌患者CVC-related DVT有一定效果,且剂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宫颈癌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北京市房山区部分地区妇女宫颈病变筛查现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晓洁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4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2009年—2010年宫颈细胞学筛查北京市房山区部分地区的育龄妇女宫颈病变的现状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2010年对北京市房山区部分地区的17 218例28岁~67岁有性生活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行传统宫颈巴氏涂片法,用TBS诊断系统... 目的探讨2009年—2010年宫颈细胞学筛查北京市房山区部分地区的育龄妇女宫颈病变的现状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2010年对北京市房山区部分地区的17 218例28岁~67岁有性生活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行传统宫颈巴氏涂片法,用TBS诊断系统进行分析,作出诊断。并对宫颈细胞学异常者[≥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建议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 17218例妇女中宫颈细胞学阳性(≥ASCUS)者424例,占2.5%(424/17 218),其中ASCUS者290例,占68.4%(290/424),ASC-H者33例,占7.8%(33/42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68例,占16.0%(68/42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者20例,占4.7%(20/424),鳞状细胞癌者1例,非典型腺上皮细胞者12例,占2.8%(12/424)。结论北京市部分郊区妇女宫颈病变的阳性率略低于国内部分乡镇地区,但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为降低该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还须依赖于长期持续的筛查和医疗机构、政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 宫颈细胞学 巴氏涂片 阴道镜检查
下载PDF
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的分子病理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仪 王剑 +1 位作者 赵昌银 陈双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分子病理特征,揭示其预后不良的分子因素,为提高疗效提供有意义的治疗靶点。方法:对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1995年6月~2000年6月间收治的64例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随机...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分子病理特征,揭示其预后不良的分子因素,为提高疗效提供有意义的治疗靶点。方法:对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1995年6月~2000年6月间收治的64例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治疗的90例35以上的宫颈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做为对照进行比较(对照组),运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的方法同步测定、分析两组之间survivin、p27、CD44v6、MMP-2、TIMP-2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研究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65.6%,低于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84.4%,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MMP-2、CD44v6的表达量在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IMP-2的与之相反,在对照组高表达(P<0.05);p27在两组之间的表达量无差异(P>0.05)。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预后差,其分子病理分析提示与survivin、MMP-2、TIMP-2、CD44v6的表达有关,以此为靶点通过生物治疗有望改善年轻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妇女宫颈癌 分子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常州地区妇女HPV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自强 王秋伟 +4 位作者 黄瑞萍 虞斌 孙达成 张玢 曹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0期1934-1936,共3页
目的:研究常州地区普通妇女人群中HPV感染状况,为宫颈癌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与基因芯片技术,对常州地区参加妇科体检的744名妇女进行HPV分型检查,并对不同分型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4名妇女中共检出HPV阳... 目的:研究常州地区普通妇女人群中HPV感染状况,为宫颈癌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与基因芯片技术,对常州地区参加妇科体检的744名妇女进行HPV分型检查,并对不同分型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4名妇女中共检出HPV阳性者157例,感染率为21.10%。在高危型HPV感染妇女中,共计83.64%的妇女感染了以下六种亚型,依次是16型46例,58型28例,33型24例,18型18例,31型11例以及52型11例。结论:鉴于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发生的密切关系,对普通妇女人群展开HPV检测具有预防与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 基因芯片技术 宫颈癌
原文传递
ⅠB~ⅡB期宫颈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阿依姑力.买买提艾力 杨杰 古丽娜.库尔班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鳞癌手术治疗后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布规律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后出现颈部淋巴转移的18例宫颈鳞癌患者与同期术后未发现...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鳞癌手术治疗后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布规律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后出现颈部淋巴转移的18例宫颈鳞癌患者与同期术后未发现复发转移的72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方法生存率分析。结果 546例ⅠB~ⅡB宫颈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出现转移18例,转移率约为3.3%。治疗前肿瘤直径≥4cm、髂总淋巴结阳性、脉管有癌栓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2ng/L、宫颈浸润深度≥1/2和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4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2%(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转移规律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