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蛋白质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勤 黄建安 +2 位作者 刘硕谦 李娟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3-178,共6页
为探索一种适用于茶树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样品制备方法,研究比较了TCA/丙酮沉淀法、改良的Tris-HCl抽提法,以及酚-甲醇/醋酸铵沉淀法3种植物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改良的Tris-HCl抽提法较适合于茶树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样品制备。该... 为探索一种适用于茶树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样品制备方法,研究比较了TCA/丙酮沉淀法、改良的Tris-HCl抽提法,以及酚-甲醇/醋酸铵沉淀法3种植物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改良的Tris-HCl抽提法较适合于茶树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样品制备。该改良方法制备的茶树蛋白质样品经双向电泳分离,可获得1117±9.89个蛋白质点,其中大部分蛋白质的等电点集中在pI5~7之间,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15.00~95.00kD之间,背景清晰且蛋白质得率较高,能满足茶树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双向电泳 蛋白质样品制备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不同林分内茶树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和小气候因子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程鹏 马永春 +3 位作者 肖正东 佘诚棋 蔡新玲 王其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3,共5页
对板栗-银杏-茶(Castanea mollissima-Ginkgo biloba-Camellia sinensis)和板栗-茶(Castanea mollissima-Camelliasinensis)复合林分和纯茶(Camellia sinensis)林分内3个小气候因子〔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空气温度(Ta)和空气相... 对板栗-银杏-茶(Castanea mollissima-Ginkgo biloba-Camellia sinensis)和板栗-茶(Castanea mollissima-Camelliasinensis)复合林分和纯茶(Camellia sinensis)林分内3个小气候因子〔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空气温度(Ta)和空气相对湿度(RH)〕和茶树光合特性〔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影响茶树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在不同测定时期3种林分内PAR、Ta和RH差异较大;同一时期纯茶林分内的PAR和Ta基本都高于2种复合林分,但纯茶林分内的RH总体上均低于2种复合林分;与纯茶林分相比,板栗和银杏与茶树复合种植有助于调节林分内的PAR、Ta和RH。2种复合林分内茶树的生长均受到板栗或银杏阴蔽的影响,纯茶林分中茶树的Pn最高,与板栗-银杏-茶复合林分内茶树的Pn有显著差异;而纯茶林分中茶树的Gs总体上高于复合林分、Ci与复合林分间差异不显著,且3种林分中茶树的Tr总体上也无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生理生态因子(Gs、Ci、Tr、PAR、Ta和RH)中,Tr对3种林分内茶树的Pn影响最大,其次是Ta,其他因子在各种林分内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复合种植可调节林分内的水热状况,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值得在现有茶园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种植 小气候因子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大规模悬浮培养茶叶细胞合成茶氨酸培养基组成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余继红 华东 +3 位作者 华萍 冷和平 江绍玫 吕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婺源绿茶嫩叶用MS培养基(加IBA 2 mg/L,6-BA 4mg/L,盐酸乙胺25mmol/L)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培养基不同组成条件对茶叶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茶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个培养周... 婺源绿茶嫩叶用MS培养基(加IBA 2 mg/L,6-BA 4mg/L,盐酸乙胺25mmol/L)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培养基不同组成条件对茶叶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茶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个培养周期中,细胞收获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峰值出现时间为培养的第19-22d;在NH4^+/NO3^-1.0/60.0mmol/L、K^+100.0mmol/L、Mg^2+3.0mmol/L、H2PO4^-3.0mmol/L、蔗糖30.0g,L、水解酪蛋白2.0g/L条件下,茶叶细胞生长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分别可达到16.33g/100ml培养液和3.357g/100ml培养液;提高培养基中水解酪蛋白浓度可使细胞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得到延长,并有利于茶氨酸积累;H2PO4^-浓度主要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速率的同步性,低H2PO4^-浓度环境中茶氨酸积累速率峰值滞后于细胞增长速率峰值,高H2PO4^-榷度环境中早于细胞生长速率峰值出现时间;K^+和蔗糖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均不明显;Mg^2+对细胞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NH4^+/NO3^-对茶氨酸合成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从生产效率考虑,培养周期以19-22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茶叶 悬浮细胞培养 生物合成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施肥处理对鄂西北茶区春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余志 朱晓静 +3 位作者 李春雷 倪德江 郭承君 陈玉琼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6-309,共4页
试验对茶树种植园进行了6个不同的施肥配方处理,主要研究各个施肥配方对鄂西北茶区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春茶生产季节观测茶树的百芽重、发芽密度、茶叶产量3个生长指标,并测定茶样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多糖3个品质理化指标,... 试验对茶树种植园进行了6个不同的施肥配方处理,主要研究各个施肥配方对鄂西北茶区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春茶生产季节观测茶树的百芽重、发芽密度、茶叶产量3个生长指标,并测定茶样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多糖3个品质理化指标,以评价不同施肥配方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有利于提升春茶产量的施肥配方为硫酸钾、过磷酸钙、尿素3种肥料配合施用,该配方可使产量增加21.54%、百芽重增加16.00%、发芽密度提高65.94%,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增加3.15%、9.25%、9.53%。说明该施肥配方对提高试验区域内茶叶的产量和内含物质含量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施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茶饼病侵染对茶树游离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单治国 张春花 +4 位作者 满红平 魏朝霞 强继业 张乃明 唐嘉义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0-246,318,共8页
为揭示茶饼病菌对茶树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以3个不同抗性品种茶树的病、健叶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抗性品种茶树未感病和感病后鲜叶中氨基酸的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未感病叶片中游... 为揭示茶饼病菌对茶树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以3个不同抗性品种茶树的病、健叶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抗性品种茶树未感病和感病后鲜叶中氨基酸的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未感病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的种类和含量有差异,茶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γ-氨基丁酸、蛋氨酸、胱氨酸;感病后氨基酸总量上升,高抗品种紫娟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减少,含量下降,仅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中抗品种云抗10号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增加,含量均增加;感病品种佛香1号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不变,γ-氨基丁酸、茶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5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其余氨基酸的含量下降,因而可以以此分析氨基酸与茶树抗病性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从生理生化角度探讨茶饼病致病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游离氨基酸 茶树 茶饼病 抗病性
原文传递
8个茶树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鹏杰 陈笛 +5 位作者 林浥 郑知临 郑玉成 杨江帆 岳川 叶乃兴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5-693,共9页
目的克隆茶树WRKY转录因子(Cs WRKYs)家族中的8个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从"铁观音"茶树品种中克隆8个WRKY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8个WRKY基因编码... 目的克隆茶树WRKY转录因子(Cs WRKYs)家族中的8个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从"铁观音"茶树品种中克隆8个WRKY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8个WRKY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同时通过与拟南芥同源基因的比较进行进化树的构建、多序列比对及保守基序分析。采用qRT-PCR方法检测8个WRKY基因在低温、干旱和脱落酸(abscisicacid,ABA)胁迫处理下的表达量。结果 8个WRKY转录因子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1 407、2 208、1 302、849、978、879、1 443和810 bp,分别编码468、735、433、282、325、292、480和269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G298951、MG298952、MG298955、MG298956、MG298957、MG298959、MG298960和MG298963。系统进化树及序列比对分析显示,8个CsWRKYs可以分成了2个大组;除CsWRKY39缺少锌指结构外,其他CsWRKYs均含有WRKYGQK保守七肽结构域及锌指结构组成的WRKY结构域。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显示,CsWRKYs基因在低温、干旱和ABA胁迫处理下均有表达且表达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CsWRKY2、CsWRKY21、CsWRKY23、CsWRKY44和CsWRKY65基因在低温处理后表达量上调超过2,显著响应低温胁迫;CsWRKY21、CsWRKY23、CsWRKY39和CsWRKY65在干旱胁迫处理12 h及ABA处理6 h时均上调表达。结论克隆获得来自不同组的8个茶树WRKY基因,推测与茶树抗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WRKY转录因子 克隆 生物信息学 非生物胁迫
原文传递
茶刺蛾危害后茶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安平 韩宝瑜 包小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9-823,共5页
为筛选引诱天敌昆虫的化学信息素,以应用其防控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研究了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被茶刺蛾危害后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应用同时萃取蒸馏法收集被茶刺蛾危害和未危害的茶叶的挥发性有... 为筛选引诱天敌昆虫的化学信息素,以应用其防控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研究了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被茶刺蛾危害后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应用同时萃取蒸馏法收集被茶刺蛾危害和未危害的茶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发现,未受害枝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共有63种组分,主要由酯类、醇类、烃类、酮类、杂环化合物、醛类、有机酸和醚类组成,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占19.05%,而受害枝叶释放出的挥发物中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到26.79%,反式-橙花叔醇、雪松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甲酸二异丁酯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此外,产生了32种新的组分,包括10种酯类、5种醇类、5种烯烃类、4种杂环类、3种芳香烃类、3种烷烃类、1种醛和1种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刺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
原文传递
茶树新梢“持嫩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黄艳 成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260-10262,共3页
通过探讨嫩度与"持嫩性"的关系、总结前人关于嫩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嫩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开展"持嫩性"专项研究的基础与前提,认为质构仪可以用于评价新梢的嫩度,"持嫩性"将成为茶业科学领域的... 通过探讨嫩度与"持嫩性"的关系、总结前人关于嫩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嫩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开展"持嫩性"专项研究的基础与前提,认为质构仪可以用于评价新梢的嫩度,"持嫩性"将成为茶业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嫩性 嫩度 性状 茶树
下载PDF
茶树富集锌的生物学机制及贵州富锌茶开发潜力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声传 罗显扬 +3 位作者 陈娟 吕军 周宇 樊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442-17444,17452,共4页
就茶树富集Zn的生物学机制及贵州富Zn茶开发潜力作一综述。
关键词 茶树 生物学机制 富Zn茶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鄂茶11选育报告 被引量:7
10
作者 闵彩云 贾尚智 +3 位作者 金孝芳 陈勋 石亚亚 毛迎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151-5153,共3页
以龙井43[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Longjing No.43]自然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采用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品比试验方法育成了茶树新品种鄂茶11[C.sinensis(L.)O.Kuntze cv.E-Cha No.11,原代号20-3-2],经多年的品比鉴定及区域试种... 以龙井43[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Longjing No.43]自然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采用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品比试验方法育成了茶树新品种鄂茶11[C.sinensis(L.)O.Kuntze cv.E-Cha No.11,原代号20-3-2],经多年的品比鉴定及区域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属早生种,春茶1芽1叶期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C.sinensis(L.)O.Kuntze cv.Fuding Dabaicha]早2 d,育芽能力强、持嫩性较强,生长势旺,鲜叶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72.1%,氨基酸含量为4.1%,制绿茶品质优良;移栽成活率高,抗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选育 鄂茶11
下载PDF
茶树间作巨菌草对茶园小气候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明泽 姚玉仙 +1 位作者 申太官 王小妍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238-241,245,共5页
对纯茶园和茶树间作巨菌草茶园的生态环境(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茶园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茶园间作巨菌草能有效降低茶... 对纯茶园和茶树间作巨菌草茶园的生态环境(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茶园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茶园间作巨菌草能有效降低茶园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说明茶树间作巨菌草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状况,能够促进茶叶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巨菌草 小气候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茶树泛素活化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婷婷 吴扬 +3 位作者 李娟 李银花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0-508,共9页
应用cDNA-AFLP技术分离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一白期表达上调片断TDF(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TDF)。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片段与其他物种的泛素活化酶基因有很高的相似性。通过SMART-RACE技术分别扩增出其... 应用cDNA-AFLP技术分离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一白期表达上调片断TDF(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TDF)。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片段与其他物种的泛素活化酶基因有很高的相似性。通过SMART-RACE技术分别扩增出其3′和5′末端序列,成功获得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N180299)。所得序列全长3 764 bp,其开放阅读框编码1 09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为121 kD。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烟草、蓖麻、水稻、小麦、拟南芥中的UBA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有82%、81%、79%、79%、77%的同源性。qRT-PCR分析表明,安吉白茶UBA1基因在白化期的表达量是返绿期的2.49倍。泛素活化酶是泛素蛋白酶体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系统中1个关键酶,茶树泛素活化酶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安吉白茶阶段性白化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泛素活化酶基因 CDNA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rbcL和trnH-psbA序列的湖南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振 成杨 +2 位作者 赵洋 杨培迪 杨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5,共6页
DNA序列分析在物种进化、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筛选的叶绿体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对湖南新收集的26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在去除边缘不准确的部分后,分别... DNA序列分析在物种进化、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筛选的叶绿体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对湖南新收集的26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在去除边缘不准确的部分后,分别获得了582 bp(rbc L)和426 bp(trn H-psb A)的片段序列,rbc L序列的变异位点共27个,占扩增位点数的5.15%,trn H-psb A序列的变异位点共134个,占扩增总位点数的31.46%。rbc L序列在26个参试材料中共产生17个单倍型,Hd和π分别为0.961和0.008 32,trn H-psb A序列共产生26个单倍型,Hd和π分别为0.998和0.046 79,收集的茶树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采用MEGA 6.0软件按照UPGMA法分别对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各序列对参试材料的聚类结果有一定差异,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在自展数值大于50%情况下分别将参试材料分为了3个类群和4个类群。参试资源除部分江华苦茶由于亲缘关系较近而聚在一起外,大部分资源都单独形成1个分支,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PDNA 序列分析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茶树雌蕊总蛋白质双向电泳分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8
14
作者 任燕 陈暄 +2 位作者 房婉萍 李垚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0-428,共9页
为建立一套适合茶树雌蕊总蛋白质分离的双向电泳体系,对茶树雌蕊总蛋白的提取方法、SDS-PAGE凝胶浓度、聚焦条件和IPG胶条pH范围等进行了比较优化。结果表明,TCA/丙酮-clean up kit法提取总蛋白,用17 cm pH 5~8 IPG胶条,13%SDS-聚... 为建立一套适合茶树雌蕊总蛋白质分离的双向电泳体系,对茶树雌蕊总蛋白的提取方法、SDS-PAGE凝胶浓度、聚焦条件和IPG胶条pH范围等进行了比较优化。结果表明,TCA/丙酮-clean up kit法提取总蛋白,用17 cm pH 5~8 IPG胶条,1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分离,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可以获得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共检测到约1200个蛋白点,主要分布在pH 5~8,相对分子量14~117 kD范围内,碱性蛋白得到有效分离,可以满足茶树雌蕊的蛋白组学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雌蕊 蛋白质提取 双向电泳
下载PDF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伟东 孙威江 陈志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3期133-138,共6页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结合,可在育种早期对植株进行基因型的鉴定,从而快速有效地开展育种工作。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茶树育种中运用到的分子标记技术主要有ISSR、RAPD、AFLP、SSR、SNP、EST等...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结合,可在育种早期对植株进行基因型的鉴定,从而快速有效地开展育种工作。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茶树育种中运用到的分子标记技术主要有ISSR、RAPD、AFLP、SSR、SNP、EST等。其中ISSR是一种基于微卫星序列发展起来的新的分子标记,具有简便、稳定、DNA多态性高等优点。阐述了ISSR分子标记的原理及程序,介绍了其在茶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主要包括种质鉴定以及种质在遗传过程中的稳定性鉴定、亲缘关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指纹图谱构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育种 ISSR分子标记
下载PDF
SRAP标记体系优化及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程文 黄意欢 +2 位作者 黄建安 罗军武 赵超艺 《经济林研究》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以Me3和Em5正反向引物组合对凤凰水仙茶树品种进行了SRAP分析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茶树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Mg2+浓度3.0 mmol.L-1;Taq酶2.0 U;dNTPs浓度0.2 mmol.L-1;引物浓度2.0μmol.L-1;10×Buffer 2.0μL;模板DNA 20 ng;... 以Me3和Em5正反向引物组合对凤凰水仙茶树品种进行了SRAP分析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茶树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Mg2+浓度3.0 mmol.L-1;Taq酶2.0 U;dNTPs浓度0.2 mmol.L-1;引物浓度2.0μmol.L-1;10×Buffer 2.0μL;模板DNA 20 ng;反应总体积为25μL。经过重复试验,确定茶树SRAP-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5℃复性1 min,72℃延伸100 s,5个循环;94℃变性1 min,50℃复性1 min,72℃延伸100 s,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采用已优化的体系对30份茶树品种进行SRAP分析,经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了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扩增谱带,说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适用于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SRAP 体系优化
下载PDF
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鉴定茶树品种(系)的抗寒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孝芳 贾尚智 +1 位作者 石亚亚 陈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538-4539,4548,共3页
以4个优良茶树品系为试验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采用电导法进行抗寒性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降低,5个茶树品种(系)的电解质外渗率变化趋势呈现"S"型曲线变化。利用电解质外渗率配合Logistic方程推算出20... 以4个优良茶树品系为试验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采用电导法进行抗寒性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降低,5个茶树品种(系)的电解质外渗率变化趋势呈现"S"型曲线变化。利用电解质外渗率配合Logistic方程推算出20-2-1、20-3-1、03-7-4、05-9-1和福鼎大白茶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10.98、-12.81、-14.40、-7.93、-10.34℃,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03-7-4、20-3-1、20-2-1、福鼎大白茶、0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抗寒性 电导法 loGISTIC方程
下载PDF
鹤山地区健康和失管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18
作者 王星 董义杰 +3 位作者 冯广达 姚青 柳陈坚 朱红惠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7-1435,共19页
【目的】以鹤山红茶产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健康和失管茶园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在鹤山地区健康茶园和管理不善的失管茶园中采集了49份根围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茶... 【目的】以鹤山红茶产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健康和失管茶园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在鹤山地区健康茶园和管理不善的失管茶园中采集了49份根围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茶树根围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利用冗余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析健康和失管茶园中差异的真菌类群;通过FUNGuild软件对土壤真菌的功能类群进行预测。【结果】研究发现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子囊菌门是茶树根围土壤的优势门;失管茶园中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而被孢霉门则显著降低;根围土壤真菌的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低于健康茶园。研究发现总氮、总磷、有效磷、有机质和水解性氮是真菌β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pH、总磷、交换性镁、交换性钙、有效磷和有效钾等与真菌类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健康和失管茶园中共有的核心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是10个,失管茶园中核心类群的相对丰度降低,而中间类群和稀有类群的相对丰度则增加。健康茶园根围土壤核心OTUs中出现了茶轮斑病菌茶拟盘多毛孢和国槐根腐病菌角化可塑镰孢菌(Fusarium keratoplasticum),失管茶园根围土壤核心OTUs中生防菌螺旋木霉(Trichoderma spirale)、深绿木霉(T.atroviride)的丰度显著较高。失管茶园中病原营养型、病原-腐生-共生过渡型和共生营养型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而腐生-共生过渡型的真菌则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鹤山地区茶园管理方式与真菌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为鹤山红茶的病害防治及生防菌筛选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鹤山地区 根围土壤真菌 土壤元素含量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茶组植物种间关系的cpDNA、rDNA ITS和mt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振 赵洋 +4 位作者 杨培迪 成杨 刘本英 李游勇 杨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DNA序列分析在物种系统进化、分类和鉴定等方面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方法】本研究对来源于cpDNA、rDNA ITS和mtDNA序列的15对引物在茶组植物的5种2变种共16份资源中进行了种间关系研究。【结果】在15对引物中,来自cpDNA的6... 【目的】DNA序列分析在物种系统进化、分类和鉴定等方面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方法】本研究对来源于cpDNA、rDNA ITS和mtDNA序列的15对引物在茶组植物的5种2变种共16份资源中进行了种间关系研究。【结果】在15对引物中,来自cpDNA的6对引物有5对完成了扩增与测序,来自rDNA ITS的3对引物均未得到单一目的片度,来自mtDNA序列的6对引物中,共有4对完成了扩增与测序。对在种间存在位点差异的8对引物序列比对:序列长度最长的为390F-1326R(859 bp),最短的为orf25(446 bp);品种间变异位点最多的为rbcla-rev(24个),最少的为nad4L/orf25(2个)。位点变异率最高的为rbcla-rev(4.76%),最低为nad4L/orf25(0.37%),cpDNA的碱基变异率平均值(2.91%)要远高于mtDNA(0.55%);8对引物在茶变种内发生变异的位点共有9个,占总位点数的0.19%;不同变种间发生变异的位点有90个,占总位点数的1.85%;将8对引物测序得到的序列拼接,按照MP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可以将参试的16份茶树资源分为3大类。【结论】本研究为DNA序列分析在茶组植物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间关系 CPDNA MTDNA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甘露1号’选育研究
20
作者 李兰英 刘东娜 +5 位作者 龚雪蛟 王迎春 尧渝 胥亚琼 高远 罗凡 《茶叶学报》 2023年第2期22-28,共7页
【目的】开展茶树新品种‘甘露1号’的选育研究,为适用于四川茶区细嫩芽叶(单芽、一芽叶初展)加工名优绿茶的生产方式提供品种原料。【方法】采用单株选择结合系统选育的方法,从蒙顶山脉野生四川中小叶茶树群体种中选育出优良品种甘露1... 【目的】开展茶树新品种‘甘露1号’的选育研究,为适用于四川茶区细嫩芽叶(单芽、一芽叶初展)加工名优绿茶的生产方式提供品种原料。【方法】采用单株选择结合系统选育的方法,从蒙顶山脉野生四川中小叶茶树群体种中选育出优良品种甘露1号。【结果】甘露1号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春季萌芽整齐,且比对照种‘福鼎大白茶’早3~6 d,芽头肥壮重实,生长势强,百芽重(93.22 g)和鲜叶亩产量(484.15 kg)分别较对照种高50.09%和22.13%;该品种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50.40%)、茶多酚(21.70%)、咖啡碱(4.10%)、儿茶素(14.27%)等组分含量及儿茶素品质指数均优于对照,有较好绿茶适制性;该品种抗寒、抗旱、抗病虫性较强。【结论】甘露1号是“优质”“高产芽型”和“甘露绿茶适制性强”的茶树新品种,适宜在与四川具有相似气候条件的茶区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种 选育 甘露1号 特早生 优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