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粕蛋白工艺优化及其功能活性
1
作者 朱静 吕静 +1 位作者 陈龙 陈亚蓝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08-115,共8页
油茶籽粕(Camellia oleifera seed-cake,COS)是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10%~20%的植物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潜在的优质植物蛋白资源。为提高地方资源开发综合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ultrasonic... 油茶籽粕(Camellia oleifera seed-cake,COS)是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10%~20%的植物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潜在的优质植物蛋白资源。为提高地方资源开发综合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ultrasonic-assisted enzymatic extraction,UAEE)提取油茶籽粕粗蛋白(Camellia oleifera seed-cake crude protein,COCP),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降脂能力进行探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添加量分别为2.5%和0.9%、酶解时间150 min、酶解pH4.5、酶解温度50℃,使用70%乙醇,料液比1∶40(g/mL),在350 W功率下连续超声处理100 g酶解物60 min,酸沉后干燥得到COCP,回收率最高可达(83.3±0.6)%,较未经超声及酶解处理的回收率增加0.54倍。该法所得提取物在50 mg/mL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66.5%、70.7%、67.9%,对胆酸盐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在1.0 mg/mL时,抑制率达(49.5±0.5)%,结果表明COCP具有一定的抗氧化特性和体外降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蛋白质 超声波辅助酶法 抗氧化活性 降脂能力
下载PDF
油茶饼粕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冉秀芝 许俊强 +1 位作者 王敏 全学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7,共8页
试验以油茶饼粕为材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以苯酚的吸附量来评价其吸附性能,初步考察了活化剂体积分数、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碳化温度对活性炭制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油茶饼粕活性炭磷酸活化法制备工艺;并较... 试验以油茶饼粕为材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以苯酚的吸附量来评价其吸附性能,初步考察了活化剂体积分数、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碳化温度对活性炭制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油茶饼粕活性炭磷酸活化法制备工艺;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吸附温度和苯酚初始浓度对油茶饼粕活性炭吸附苯酚的动力学差异,采用Langmuir吸附模型对活性炭吸附苯酚溶液的动力学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活化剂体积分数、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碳化温度等4个单因素对磷酸活化法制备油茶饼粕活性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以油茶饼粕为生物原料,在碳化温度300℃下,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为:活化剂体积分数为40%,活化时间为90min,活化温度为600℃;在活性炭对苯酚吸附过程中,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及苯酚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对苯酚的吸附速率呈下降趋势,并在100min后趋于平衡;且Langmuir吸附模型的准一级动力学速率方程能较好地描述油茶饼粕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饼粕 活性炭 磷酸 苯酚 Langmuir吸附模型
下载PDF
油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及其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静 李旭 +3 位作者 向春蓉 刘露 冯士令 丁春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6,共7页
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油茶籽粕中的蛋白质,运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的最佳条件,并分析油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及其木瓜蛋白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pH 10、料液比1∶30(m/V)、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50℃的最佳条件下,油茶籽粕蛋白的... 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油茶籽粕中的蛋白质,运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的最佳条件,并分析油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及其木瓜蛋白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pH 10、料液比1∶30(m/V)、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50℃的最佳条件下,油茶籽粕蛋白的得率为4.99%。油茶籽粕蛋白等电点在pH 5左右。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和起泡能力随p H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与蛋白溶解度密切相关。木瓜蛋白酶能有效提高油茶籽粕蛋白溶解性,其蛋白水解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具有很好的清除能力(清除率>85%),对铜离子的螯合能力大于对铁离子的螯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蛋白 蛋白水解物水解度功能特性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油茶粕多糖的分级纯化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小如 张丽美 +5 位作者 胡蒋宁 刘蓉 李红艳 范亚苇 李静 邓泽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96-102,共7页
目的:分级纯化油茶粕多糖(CSP),并对纯化组分进行结构分析。方法:脱蛋白后的油茶粕多糖透析冻干,再经DEAE-Sephadex A-25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分级纯化,并以紫外扫描光谱、Sephacryl S-2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HPLC测定所得不同多糖组分... 目的:分级纯化油茶粕多糖(CSP),并对纯化组分进行结构分析。方法:脱蛋白后的油茶粕多糖透析冻干,再经DEAE-Sephadex A-25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分级纯化,并以紫外扫描光谱、Sephacryl S-2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HPLC测定所得不同多糖组分的纯度;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析单糖组成,再以红外光谱扫描及核磁共振对多糖构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分级纯化得CSP1、CSP2和CSP3 3个多糖组分,经鉴定CSP1和CSP2为中性多糖,CSP3为酸性多糖;纯度测定表明CSP1和CSP2是杂多糖,而CSP3是均一多糖;CSP1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及鼠李糖,物质的量比为6.29:1.00:0.15;CSP2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物质的量比为3.13:1.00:0.03;CSP3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和少量鼠李糖,物质的量比为0.42:1.00:1.09:0.96:0.43: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多糖 分级纯化 结构
下载PDF
单菌固态发酵油茶饼粕生产多酶生物饲料 被引量:9
5
作者 卫洋洋 蔡海莹 +2 位作者 王力生 夏涛 杜先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6,共6页
采用黑曲霉为发酵菌种,用固态发酵技术改善油茶饼粕的饲用品质以制取油茶饼粕多酶生物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纤维素酶活力和蛋白酶活力为检测指标,确定黑曲霉固体发酵最佳基质中油茶饼粕与豆粕的混合比例为1:1,料水比为1:0... 采用黑曲霉为发酵菌种,用固态发酵技术改善油茶饼粕的饲用品质以制取油茶饼粕多酶生物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纤维素酶活力和蛋白酶活力为检测指标,确定黑曲霉固体发酵最佳基质中油茶饼粕与豆粕的混合比例为1:1,料水比为1:0.5,添加1%(W/W)的硫酸铵,0.1%(W/W)的磷酸氢二钾,装瓶量(干料)为50 g(500 mL锥形瓶)。试验结果表明,以pH 5,温度28℃,1.5%接种量为最佳发酵条件,培养4 d,纤维素酶活力达到1 481.9 U.g-1,蛋白酶活力达到4 128.1 U.g-1。发酵过后的油茶饼粕粗蛋白质提高41.8%,真蛋白提高48.2%,必需氨基酸明显提高,粗纤维降低38.0%,同时油茶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单宁降低78.7%,茶皂素降低了65.3%,其饲用价值得到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油茶饼粕 固态发酵 纤维素酶 蛋白酶
下载PDF
油茶籽不同加工技术产生的副产物成分测定及对比研究
6
作者 曾斌 唐鹏 +1 位作者 曾健青 马铭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8-192,共5页
本研究旨在对油茶籽饼、油茶籽粕和油茶籽仁粉的性状、常规营养成分和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油茶籽饼和油茶籽粕相比,油茶籽仁粉性状优势突出,为类白色粉末,苦涩味淡,呈多孔蜂窝状微观结构;富含营养和生... 本研究旨在对油茶籽饼、油茶籽粕和油茶籽仁粉的性状、常规营养成分和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油茶籽饼和油茶籽粕相比,油茶籽仁粉性状优势突出,为类白色粉末,苦涩味淡,呈多孔蜂窝状微观结构;富含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其粗蛋白质、总糖和油茶皂苷含量较高,分别为11.66%、38.50%和18.85%;粗纤维和单宁含量较低,分别为8.60%和1.25%。以上结果表明,油茶籽仁粉的性状、常规营养成分和主要生物活性成分都优于油茶籽饼和油茶籽粕,具有作为新型和特色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饼 油茶籽粕 油茶籽仁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乙醇提取-丙酮沉淀法提取分离茶皂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耀洲 谷清义 陈琼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4,共6页
以油茶饼粕为原料,采用乙醇提取-丙酮沉淀法对茶皂素进行提取分离。以茶皂素纯度和得率为考察指标,对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液浓缩程度和丙酮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结果表明:体积分数95... 以油茶饼粕为原料,采用乙醇提取-丙酮沉淀法对茶皂素进行提取分离。以茶皂素纯度和得率为考察指标,对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液浓缩程度和丙酮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结果表明: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为提取溶剂,乙醇与预处理过的油茶饼粕液料比为9∶1(mL∶g),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4 h,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液浓缩至刚好有固体析出,丙酮用量为4倍浓缩液体积量时提取分离效果较佳,得到的茶皂素纯度为85.17%,得率为9.82%。不同溶剂打浆对产品纯化效果的比较发现:丙酮、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体积分数95%的乙醇作为打浆纯化溶剂用于提高茶皂素纯度效果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饼粕 茶皂素 提取 沉淀 95%乙醇 丙酮
下载PDF
石油醚-甲醇提取茶油和茶皂素工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辉 熊道陵 +2 位作者 陈金洲 汪杨 吕琪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35-42,共8页
采用石油醚-甲醇为两相混合溶剂同时提取油茶籽枯饼中的茶油和茶皂素并探讨混合溶剂萃取茶油机理.分析甲醇浓度、混合溶剂用量,烃醇质量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较为合适的工艺参数为:甲醇浓度90%,固液质量比1∶3,... 采用石油醚-甲醇为两相混合溶剂同时提取油茶籽枯饼中的茶油和茶皂素并探讨混合溶剂萃取茶油机理.分析甲醇浓度、混合溶剂用量,烃醇质量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较为合适的工艺参数为:甲醇浓度90%,固液质量比1∶3,烃醇质量比1∶1,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90 min,萃取2次,粗茶油得率为8.42%,茶皂素得率为7.01%.实验提取的粗茶油颜色呈黄色稍带褐色,凝固点-2℃,酸值6.489 mg(KOH)/g,皂化值199.821 mg(KOH)/g,碘值78.616 g/(100g),粗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006%,粗茶油质量好.混合溶剂萃取茶油机理表明:茶油在石油醚-95%甲醇体系两相中分配系数为527.03,石油醚-甲醇溶液提取茶油籽枯饼中茶油和茶皂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枯饼 混合溶剂 茶油 茶皂素
下载PDF
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白庆云 闻永举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从油茶籽饼粕中提取纯化多糖并探索其抗氧化活性。以热水浸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三氯乙酸除蛋白,不同质量分数的双氧水脱色来确定其最佳纯化条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观察油茶籽饼粕多糖清除O2-的效果。在料液比1︰8(... 从油茶籽饼粕中提取纯化多糖并探索其抗氧化活性。以热水浸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三氯乙酸除蛋白,不同质量分数的双氧水脱色来确定其最佳纯化条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观察油茶籽饼粕多糖清除O2-的效果。在料液比1︰8(g/mL),提取时间2 h,温度为80℃,提取2次的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到12.6%。用6%的三氯乙酸脱除蛋白,添加量为多糖溶液体积的20%,多糖损失较小。用30%双氧水脱色,双氧水添加量为多糖溶液体积的2%时,脱色效果较好,多糖损失较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吸光度,在3 min之内,油茶籽饼粕多糖和抗坏血酸的吸光度都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粗多糖提取率高,采用三氯乙酸除蛋白,双氧水脱色,效果好多糖损失较少。油茶籽饼粕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饼粕多糖 提取 抗氧化
原文传递
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玉华 徐云 +1 位作者 张雪茹 金日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67-170,189,共5页
[目的]以油茶籽饼粕为原料,优化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工艺,并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超声时间10、15、20 min;料液比1∶15、1∶20、1∶25;浸提温度50、60、70℃;浸提时间60、90、120 min为影响因素,多... [目的]以油茶籽饼粕为原料,优化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工艺,并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超声时间10、15、20 min;料液比1∶15、1∶20、1∶25;浸提温度50、60、70℃;浸提时间60、90、120 min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粗多糖经脱色,脱蛋白处理后,再经过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并对纯化多糖组分进行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超声时间10 min,料液比1∶2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20 min为最佳工艺条件,此条件下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平均得率16.76%。粗多糖经脱色、脱蛋白、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得到纯化组分CCP。紫外光谱表明CCP为较纯的均一多糖组分,高效液相色谱表明CCP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和葡萄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91∶1.00。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鼠李糖。[结论]该工艺优化合理,多糖的结构得到了初步的确证。研究为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后续理化活性分析、结构表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饼粕 多糖 工艺优化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茶油枯——木棉花洗发水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冬梅 庄晓梅 朱屋彪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2期18-20,共3页
研究以茶油枯粗提液、木棉花粗提液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草本洗发水。通过实验筛选出基本配方,考察了茶枯饼提取液对洗发水调理性能的影响,以及木棉花粗提液对洗发水配伍性能的影响,理化测试结果,各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与国内知名洗发水和... 研究以茶油枯粗提液、木棉花粗提液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草本洗发水。通过实验筛选出基本配方,考察了茶枯饼提取液对洗发水调理性能的影响,以及木棉花粗提液对洗发水配伍性能的影响,理化测试结果,各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与国内知名洗发水和国外品牌洗发水相比,成本低,天然原材料易得,具有去屑、止痒、清热、祛风除湿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枯 木棉花 洗发水
下载PDF
从油茶饼粕中提取油茶籽多糖和茶皂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元凤 俞兰 魏新林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2,共4页
研究从油茶籽饼粕中提取油茶籽多糖和茶皂素的最佳工艺。首先比较水提法、醇提法提取油茶籽多糖和茶皂素的得率和纯度,然后结合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对茶皂素的纯化进行进一步研究,确定了油茶籽多糖、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75℃,2... 研究从油茶籽饼粕中提取油茶籽多糖和茶皂素的最佳工艺。首先比较水提法、醇提法提取油茶籽多糖和茶皂素的得率和纯度,然后结合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对茶皂素的纯化进行进一步研究,确定了油茶籽多糖、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75℃,2次浸提,油茶饼粕和水的比例两次分别为1:9和1:5,浸提时间每次各1.5h,油茶籽多糖得率9.09%,质量分数20.67%;茶皂素得率18.19%,其质量分数为62.35%。采用大孔树脂纯化茶皂素,收集体积分数70%醇洗脱溶液,得到90%以上的高纯度茶皂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饼粕 茶皂素 油茶籽多糖 提取
原文传递
水酶法从冷榨油茶籽饼中提取油和蛋白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建宝 宁程茜 +1 位作者 胡传荣 何东平 《粮油食品科技》 2015年第6期34-39,共6页
利用响应面法对水酶法从冷榨油茶籽饼中提取油和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为影响因素,油和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拟合得到的... 利用响应面法对水酶法从冷榨油茶籽饼中提取油和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为影响因素,油和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拟合得到的方程显著,可以用以预测不同条件下油与蛋白质的提取率。水酶法提取冷榨油茶籽饼中的油及蛋白质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酶添加量1.6%、pH 8、温度60℃、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油脂及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81.42%、7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油茶籽饼 水酶法 响应面 优化
下载PDF
双氧水脱色对油茶粕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玮 郑庆丽 +1 位作者 陈健 曹献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6-772,共7页
为了除去油茶粕蛋白的色素,添加体积分数为4%的双氧水在40℃下作用蛋白提取液1h可取得较好的脱色效果,但双氧水脱色对油茶粕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测定变性温度、表面疏水性和巯基的含量,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 为了除去油茶粕蛋白的色素,添加体积分数为4%的双氧水在40℃下作用蛋白提取液1h可取得较好的脱色效果,但双氧水脱色对油茶粕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测定变性温度、表面疏水性和巯基的含量,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峰、微观形貌等研究脱色前后油茶粕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双氧水脱色使油茶粕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上升,巯基含量下降,二硫键含量基本不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双氧水脱色减弱了油茶粕蛋白化学键强度,但没有影响油茶粕蛋白基本骨架,微观结构基本相似,油茶粕蛋白的X射线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基本一致,热变性温度升高,双氧水没有改变油茶粕蛋白的等电点,但油茶粕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均下降,持油性和持水性上升。本研究结果表明双氧水脱色未明显改变油茶粕蛋白的结构,但其功能性质受到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脱色 油茶粕蛋白质 结构 功能特性
下载PDF
茶皂素提取条件及其抑菌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国卫 张勇 +2 位作者 周丽明 徐兵 程五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60-2562,共3页
以脱脂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子粕为原料,以去离子水为提取剂,分别研究了提取温度、料水质量比、提取时间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确定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料水质量比1∶7,... 以脱脂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子粕为原料,以去离子水为提取剂,分别研究了提取温度、料水质量比、提取时间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确定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料水质量比1∶7,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12.85%。抑菌试验的结果表明,茶皂素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该提取方法简单可行,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子粕 茶皂素 去离子水 抑菌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