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椎体和终板骨质量评分对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后cage沉降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罗顿 陈骞 +4 位作者 艾有为 朱策 王珏翰 丁鸿 刘立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椎体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VBQ)和终板骨质量评分(endplate bone quality score,EBQ)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cage沉降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因腰...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椎体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VBQ)和终板骨质量评分(endplate bone quality score,EBQ)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cage沉降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行TLIF手术的226例患者,根据术后有无cage沉降将患者分为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比较两组患者VBQ和EBQ评分。通过多元回归分析cage沉降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VBQ和EBQ预测TLIF术后cage沉降的能力。结果226例患者中30例出现术后cage沉降。沉降组VBQ(3.8±0.4)分,EBQ(5.1±0.7)分,明显高于非沉降组(3.1±0.6)分和(4.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VBQ(OR=4.258,95%CI:1.983~9.142,P<0.001)和EBQ(OR=1.971,95%CI:1.212~3.203,P=0.006)评分越高,发生cage沉降风险也越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VBQ的AUC为0.843,EBQ的AUC是0.864。VBQ和EBQ预测cage沉降的最佳阈值分别为3.480(敏感性90%;特异性75.5%)和4.620(敏感性96.7%;特异性74.5%)。结论术前VBQ或EBQ评分越高,TLIF术后发生cage沉降风险越大。其中EBQ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预测融合术后cage沉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质量评分 终板骨质量评分 磁共振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cage沉降
下载PDF
ACDF与ACCF治疗颈椎病术后内植物沉降的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蒋登学 刘壮 +2 位作者 施建锋 闫志刚 王元利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5期651-653,656,共4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的内植物沉降情况。方...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的内植物沉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43例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常规术后随访时间为1年。随访丢失3例,最后纳入统计:ACDF组20例,ACCF组20例。比较2组融合节段椎体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结果两组术前JOA、NDI评分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的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丢失度,ACDF组为(1.7±1.0)mm和(1.60±0.6)°,ACCF组为(2.8±1.3)mm;(2.4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ACDF组的内植物沉降较ACCF组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节段病变 脊髓型颈椎病 钛笼沉降 cage沉降 椎体次全切除减压 椎间盘切除减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