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郝璐 刘军辉 +2 位作者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9.1±5.9岁。分为单纯OLIF组(39例)和Pivox+OLIF组(30例),评估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以及术后腰椎融合情况。以及比较两组之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0±0.3个月,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骨密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ox+OLIF组手术时间大于OLIF组(P<0.05),而两组之间切口长度、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围手术期VAS评分、ODI比较均为术前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时,两组之间VAS评分、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时,Pivox+OLIF组椎间隙、椎间孔纵径和面积增加值均大于OLI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融合器沉降病例,OLIF组有两例发生融合器移位,Pivox+OLIF组无一例融合器移位,两组之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vox+O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相对于单纯OLIF,P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ox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下载PDF
F4人字齿轮减速机轴承失效分析及改进
2
作者 贾锋 丁仕明 +2 位作者 宋汉雄 杜宇辉 杜树滨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2期8-10,14,共4页
针对国内某2050热轧生产线,F4人字齿轮减速机用调心滚子轴承多次发生保持架断裂的问题,对保持架失效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保持架失效的原因,认为减速机高速轴轴向窜动量大,轴承外圈在偏心套内游动不良,引起两列滚动体受载不均,次承... 针对国内某2050热轧生产线,F4人字齿轮减速机用调心滚子轴承多次发生保持架断裂的问题,对保持架失效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保持架失效的原因,认为减速机高速轴轴向窜动量大,轴承外圈在偏心套内游动不良,引起两列滚动体受载不均,次承载列的滚动体对保持架产生额外冲击载荷,造成保持架疲劳断裂。采取了优化偏心套设计、改进轴承结构等措施,提高了轴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轮 调心滚子轴承 保持架 单列受载 轴向位移
下载PDF
圆柱形网箱锚绳受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飞 丁天明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4,共9页
根据动力学原理,研究在水流作用下圆柱形网箱锚绳的受力特性,导出锚绳形状和张力的一阶微分方程组,并利用四阶Runge-Kutta计算法,结合Matlab工具,对圆柱形网箱的系泊锚绳,在水流速度、水流冲角、水深和锚绳长度等参数下的空间位置及张... 根据动力学原理,研究在水流作用下圆柱形网箱锚绳的受力特性,导出锚绳形状和张力的一阶微分方程组,并利用四阶Runge-Kutta计算法,结合Matlab工具,对圆柱形网箱的系泊锚绳,在水流速度、水流冲角、水深和锚绳长度等参数下的空间位置及张力变化进行数值求解和仿真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给定的初始条件下,锚绳长度对锚绳的空间位置影响最显著,水流冲角对锚绳张力的影响最大,水深对形状和张力的影响最不明显;锚绳张力随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水流冲角、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形网箱 锚绳 张力和形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笼架后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丹 蔡贤华 +3 位作者 徐峰 蒋欣浩 黄威 袁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264-1268,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笼架后移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92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住院天数、支具佩戴时间、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笼架置入深度、椎弓根钉棒稳定情况、椎间隙前凸角恢...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笼架后移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92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住院天数、支具佩戴时间、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笼架置入深度、椎弓根钉棒稳定情况、椎间隙前凸角恢复情况纳入分析,采用单项因素与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笼架后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629例患者中,发生笼架移位的23例,占3.32%。单项因素分析表明:与未后移组相比,后移组年龄大、术后佩戴支具时间短、椎间盘突出症比率低、骨质疏松比率高、激素使用比率高、超重比率高、双节段融合比率高、术后椎间隙高度恢复不良比率高、术后前凸角恢复不良比率高、术后笼架置入深度不良比率高、术后椎弓根钉棒系统稳定不良比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表明:术后佩戴支具时间是笼架后移的保护因素(OR=0.374,P<0.001)。而术后椎间隙高度恢复不良(OR=263.109,P<0.001),笼架置入深度不良(OR=27.931,P<0.001),骨质疏松症(OR=13.609,P=0.007)和超重(OR=8.133,P=0.038)是笼架后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笼架后移由多因素导致。骨质疏松、超重、术后椎间隙高度恢复不良、笼架置入深度不良和术后佩戴支具时间为笼架后移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融合术 笼架 后移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后融合器侧方移位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杰 王永峰 +3 位作者 原杰 徐朝健 秦一川 郝家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5301-5306,共6页
背景:斜外侧椎间融合是当前临床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而术后发生融合器侧移的处理方式尚无定论,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斜外侧椎间融合后不同情况的生物力学分析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一种选择。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估斜外侧椎间... 背景:斜外侧椎间融合是当前临床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而术后发生融合器侧移的处理方式尚无定论,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斜外侧椎间融合后不同情况的生物力学分析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一种选择。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估斜外侧椎间融合后椎间融合器(cage)侧方移位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为术后该情况的处理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择1名健康男性行腰椎CT扫描,获得其扫描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L_(3)-L_(5)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为正常对照组,同时建立斜外侧椎间融合独立融合固定组(SA组)和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组(BPS组)模型。根据cage移位程度将SA组具体分为:cage无移位模型(SA_(0))、cage右缘中点移位至L5上终板横径右1/8点(SA_(1))、2/8点(SA_(2))、3/8点(SA_(3))、4/8点(SA_(4))。在SA分组基础上,联合钉棒固定的模型分别是BPS_(0)、BPS_(1)、BPS_(2)、BPS_(3)、BPS_(4)。对不同模型施加相同的加载条件,模拟脊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运动状态,观察各模型不同工况下腰椎活动度以及椎间融合器和钉棒系统的应力峰值。结果与结论:①SA_(0)、SA_(1)、SA_(2)在不同运动状态的活动度均小于正常对照组,而SA_(3)在后伸以及SA_(4)在后伸、右侧屈状态的活动度大于正常对照组;②在不同状态下,SA组和BPS组的活动度和融合器应力峰值在整体上均随融合器侧移距离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③当cage处于同一位置时,BPS组在所有状态下的活动度和融合器应力峰值均小于SA组;④在各个状态下,BPS组的钉棒系统应力峰值为:BPS_(0)<BPS_(1)<BPS_(2)<BPS_(3)<BPS_(4);⑤提示当斜外侧椎间融合独立融合固定后发生融合器左侧移位时,随移位距离增加,各种状态下腰椎活动度和融合器的应力峰值在整体上均逐渐增加,存在脊柱失稳趋势。在此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椎间融合 融合器移位 活动度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调心滚子轴承滚子位移与装滚子缺口深度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张益军 刘广义 《哈尔滨轴承》 2013年第1期3-6,共4页
调心滚子轴承在两侧挡边设有装滚子缺口,缺口深度与滚子、保持架相对装滚子缺口的位置和相对位移有关。某些滚子长、保持架单薄的产品,滚子容易从缺口掉出。以某轴承型号为例进行分析,确定不掉滚子的缺口深度和具体计算方法,以作参考。
关键词 调心滚子轴承 滚子 保持架 装滚子缺口 相对位移
下载PDF
球轴承用浪型保持架径向游动量的测量
7
作者 贾媛媛 皇天鸣 +2 位作者 冯斌 郭晓阳 李海强 《哈尔滨轴承》 2021年第1期39-41,共3页
根据浪型保持架结构特点,设计了一款检测保持架径向游动量的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快捷,适用性广,可用于中、小型浪型保持架的生产加工、过程控制、出厂验收。
关键词 球轴承 浪型保持架 径向游动量 测量
下载PDF
调心滚子轴承碗形保持架设计改进
8
作者 冯光波 王鸿剑 吕国新 《哈尔滨轴承》 2016年第3期22-23,共2页
针对调心滚子轴承碗形保持架存在的问题,对其结构尺寸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使轴承转动灵活,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 调心滚子轴承 碗形保持架 兜孔 凸台 径向游动量
下载PDF
显微镜下前路颈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108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冉春枭 芦健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349-2354,共6页
背景:前路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类颈椎病,显微外科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标准技术。目的:观察显微镜下前路颈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镜行颈前路间盘摘除c... 背景:前路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类颈椎病,显微外科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标准技术。目的:观察显微镜下前路颈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镜行颈前路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患者内固定前及内固定后JOA评分、颈部及上肢目测类比评分、NDI评分、影像学表现(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Cobb角度)等多项指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患者内固定后JOA评分、颈部及上肢目测类比评分、NDI评分、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Cobb角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改善率优102例,良6例,植骨完全融合。提示该术式治疗颈椎病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移位:内固定器 组织构建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颈椎间盘突出 单节段 显微椎间盘摘除术 cage植骨 颈前入路 微创
下载PDF
无前方钢板的嵌片+聚醚醚酮复合材料融合器用于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融合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江兵 刘立明 +1 位作者 曹燕庆 章小军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年第9期682-684,共3页
对20例单节段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经x线摄片及MRI检查排除骨折、脱位,行椎间盘摘除、无前方钢板的嵌片+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椎间融合器内自体髂骨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9个... 对20例单节段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经x线摄片及MRI检查排除骨折、脱位,行椎间盘摘除、无前方钢板的嵌片+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椎间融合器内自体髂骨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9个月,复查x线摄片未见相关内固定并发症。此融合器为自稳型颈椎椎问融合器,内置自体髂骨,应用其行植骨椎间融合术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椎间盘移位 颈椎
原文传递
基于笼屉结构的机载高能激光系统光学中舱温度适应性研究
11
作者 李响 周晨 +5 位作者 朱永奇 董科研 高亮 安岩 席文强 刘玉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相较于车载、舰载设备,机载设备受体积及工作环境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针对机载设备的轻小型化要求,系统采用“光路堆叠”思想,提出笼屉式分层结构,实现了系统体积的要求。因光学中舱中包含精跟踪及主激光支路,温度变化时各支路间的光... 相较于车载、舰载设备,机载设备受体积及工作环境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针对机载设备的轻小型化要求,系统采用“光路堆叠”思想,提出笼屉式分层结构,实现了系统体积的要求。因光学中舱中包含精跟踪及主激光支路,温度变化时各支路间的光轴一致性难以保证,导致跟踪目标发生偏移,主激光支路无法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严重影响系统的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光学中舱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光学中舱在20±5℃情况下各镜片的变形。对镜片变形中影响光轴偏折的刚体位移进行提取计算,计算出单个镜片的偏转角度。根据反射棱镜安装误差理论对各支路间的光轴偏移量进行计算,分析精跟踪支路与主激光支路光轴一致性偏差。经过仿真分析,系统精跟踪支路与主激光支路光轴方位偏差为109.634μrad,俯仰偏差为132.952μrad。在实验室中进行25℃温度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精跟踪支路与主激光支路光轴方位偏差为104.019μrad,俯仰偏差为125.009μrad,与仿真结果误差分别为5.40%、6.35%,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激光系统 笼屉结构 稳态热分析 刚体位移 光轴一致性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Cage与自体髂骨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玉召 曹鎏 +5 位作者 王铀 罗飞 钟浩 赵志明 张岩峰 苟瑞锐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5期69-74,共6页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骨、Cage与自体髂骨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84例,根据手术植骨所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同种异体骨组(26例)、Cage组(22例)和自体髂骨组(36例)3组。观...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骨、Cage与自体髂骨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84例,根据手术植骨所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同种异体骨组(26例)、Cage组(22例)和自体髂骨组(36例)3组。观察比较3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颈部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和6个月骨融合情况,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以及术后6个月治疗效果。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自体髂骨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长于或多于同种异体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或多于Cag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3组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髂骨组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高于同种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3组组内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3组组内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呈依次下降趋势,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髂骨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同种异体骨组和C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和6个月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以及术后6个月Odom分级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Cage及自体髂骨应用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均具有较好效果,但采用自体髂骨者损伤大、痛苦较多,采用Cage者可能发生金属反应,而采用同种异体骨者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同种异体骨 cage 自体髂骨 骨融合 椎间高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植骨融合内固定修复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钛网与椎间融合器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钱选昆 林乔 +2 位作者 胡斌 郑小龙 王建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7-503,共7页
背景:研究证实前路不同减压融合方法修复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哪种方案效果最佳目前尚无统一意见。目的:比较颈椎前路3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方案修复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 背景:研究证实前路不同减压融合方法修复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哪种方案效果最佳目前尚无统一意见。目的:比较颈椎前路3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方案修复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行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方案分为3组,单纯植骨组行前路椎间盘切除髂骨植骨内固定,钛网组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内固定,Cage组行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内固定。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后植骨融合率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评估对比,并行颈椎正侧位片X射线检查以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及融合节段的Cobb角变化。结果与结论: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单纯植骨组手术时间较另两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较另两组大(P<0.05)。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不同随访时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单纯植骨组>钛网组及Cage组(P<0.05),末次随访时均骨性愈合。治疗后融合节段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前缘高度增加量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后缘高度增加量Cage组大于单纯植骨组及钛网组(P<0.05)。治疗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单纯植骨组>钛网组及Cage组,后缘高度丢失单纯植骨组>钛网组>Cage组(P<0.05)。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增加值钛网组大于单纯植骨组及Cage组(P<0.05),治疗后3个月Cobb角变化量单纯植骨组>钛网组>Cage组(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与治疗后3个月的差值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3种植骨融合方法修复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均可以明显缓解神经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单纯植骨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治疗后椎体后缘高度丢失明显,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骨移植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颈椎间盘突出 前路手术 髂骨植骨 钛网 cage 内固定
下载PDF
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舒启航 廖亦佳 +2 位作者 薛静波 晏怡果 王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810-3815,共6页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但是传统融合器的上下弧度难以与上下终板保持完全一致,容易引起椎间融合器沉降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作者所在课题组研究出与上下终板保持一致的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但是传统融合器的上下弧度难以与上下终板保持完全一致,容易引起椎间融合器沉降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作者所在课题组研究出与上下终板保持一致的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评价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的力学特点,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改进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建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传统颈椎椎间融合器以及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进行重建,并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6个工况下,施加50 N预载荷以及1.0 N·m的运动附加弯矩。观察相应的椎体位移峰值,以及板钉、融合器和上下终板的Von-Mises应力峰值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结合三维有限元分析发现,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这6种工况下的椎体位移峰值、融合器及上下终板的Von-Mises应力峰值均小于传统融合器组;②而板钉的应力峰值除在后伸及右旋这2个工况下,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组大于传统融合器组;其他4个工况下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组的板钉应力峰值均小于传统融合器组;③提示相对于传统融合器,应用新型颈椎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能避免上下终板的应力集中,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内植物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3D打印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位移 应力 应力集中 内植物下沉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NX的碟簧-液压式滚轮罐耳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天兵 王孝东 +1 位作者 杨天恩 杜菲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1-212,共2页
滚轮罐耳的运动状态对提升系统的安全、高效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分析其动态特性,利用UG NX软件建立了一种碟簧-液压式滚轮罐耳模型,找出水平推力与摆臂行程的关系,比较了阶跃激励和弯曲激励下碟簧式和碟簧-液压式滚轮罐耳的水平... 滚轮罐耳的运动状态对提升系统的安全、高效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分析其动态特性,利用UG NX软件建立了一种碟簧-液压式滚轮罐耳模型,找出水平推力与摆臂行程的关系,比较了阶跃激励和弯曲激励下碟簧式和碟簧-液压式滚轮罐耳的水平位移响应,发现碟簧-液压式滚轮罐耳的波动性更小,验证了碟簧-液压式滚轮罐耳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轮罐耳 水平位移 减振
下载PDF
无保持架球轴承变速曲面设计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彦玲 张晓楠 秦生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39,共7页
针对无保持架球轴承滚动体之间接触碰撞的问题,提出在外圈滚道设计变速曲面,使滚动体有规律地进行减速、加速运动,进而使滚动体自动分散。分析了滚动体在径向载荷作用下时变位移规律,基于Hertz理论对轴承各零件间的作用力进行分析,建立... 针对无保持架球轴承滚动体之间接触碰撞的问题,提出在外圈滚道设计变速曲面,使滚动体有规律地进行减速、加速运动,进而使滚动体自动分散。分析了滚动体在径向载荷作用下时变位移规律,基于Hertz理论对轴承各零件间的作用力进行分析,建立了滚动体与局部变速曲面之间的接触力方程,揭示了变速曲面环向跨度角与接触力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变速曲面结构参数的设计。基于改进无保持架球轴承几何参数进行动力学虚拟仿真验证,分析任意3组相邻滚动体分散间距和任一滚动体加速度变化曲线,验证了变速曲面结构参数设计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无保持架球轴承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持架球轴承 变速曲面 时变位移 接触力 仿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