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腹角雉研究概述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雁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介绍了对黄腹角雉的栖息地选择与对片段化的生态适应、活动区与活动性、繁殖生物学、笼养种群等生态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黄腹角雉 栖息地 活动区与活动性 繁殖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昼间行为的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松林 雷平 +2 位作者 胡尔夷 袁荣斌 邹思成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5-702,共8页
鸟类的行为是遗传而来,或是学习获得,多表现出对环境条件的适应。为了解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野生种群昼间行为和时间分配,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根据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活动干扰等因子,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44... 鸟类的行为是遗传而来,或是学习获得,多表现出对环境条件的适应。为了解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野生种群昼间行为和时间分配,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根据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活动干扰等因子,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44~2133m区间,选择了41个代表性的机位进行红外相机监测,每个机位监测时间不少于250d。其中23个机位获得了视频资料,共记录N314只次(d229只次,Q85只次)野生黄腹角雉的有效视频4447S。其昼间活动时间约11~13h。地面行为可以分为6种,摄食、位移和休息3个刚性行为时间占总时长的97.08%,不同季节间摄食行为的平均耗费时间差异显著(尸〈O.05),位移和休息行为的平均时间差异不显著(JP〉0.05)。不同性别间的摄食行为和整理行为的平均时间差异显著(P〈0.05)。繁殖期笼养黄腹角雉主要行为与野生种群相同,但野生种群的行为时间摄食行为〉位移行为〉休息行为,而笼养种群则是休息行为〉位移行为〉摄食行为,估计与笼养种群省去了搜寻食物时间和环境异质性小、不用担心被天敌捕食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提示:黄腹角雉的昼间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但机制尚不清楚;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保存较好、人为干扰小,栖息地内的食物在不同季节均能够满足黄腹角雉的生存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腹角雉 昼间行为 时间分配 红外相机 江西武夷山
原文传递
黄腹角雉人工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桂小杰 向左甫 李立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633,共8页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为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目前,其野生种群仅分布于湖南东南部、浙江南部和西南部、江西、福建、广东北部和广西东北部,估计数量约为4000只。湖南省雉类繁殖基地自1997年通过对执法检查中获得的黄腹角雉个体进行...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为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目前,其野生种群仅分布于湖南东南部、浙江南部和西南部、江西、福建、广东北部和广西东北部,估计数量约为4000只。湖南省雉类繁殖基地自1997年通过对执法检查中获得的黄腹角雉个体进行收容、救护以及驯养繁殖工作以来,该人工种群已经成功繁殖4年,至2004年年底种群数量为131只。本文利用8年的驯养繁殖过程中获得的种群生态学参数,借助漩涡模型(Vortex9.51)对该种群100年内的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按照过去8年的生存情况,该种群在100年灭绝的概率为97%。成年雌性的高死亡率和频繁的灾害是影响种群长期存活的两个关键因素。如果成年雌性的死亡率降低到饲养后3年(2002—2004年)时的水平,种群的灭绝概率降低至5%,如果同时控制灾害的发生,其灭绝概率降至0。增加环境容纳量没有降低种群的灭绝概率和增加其增长速度,但增加环境容纳量对100年后的种群数量和基因杂合度有明显的影响。在降低成年雌性死亡率和杜绝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对种群进行收获(用作向野外放养),每次收获的数量应该控制在5只成年雄性和5只成年雌,开始收获时间为种群连续繁殖10年以后。降低成年雌性的死亡率、杜绝食物中毒和火灾等灾害的发生以及增加环境容纳量是该人工饲养种群长期存活和发展壮大的重要管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腹角雉 旋涡模型 种群生存力分析 种群收获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姬云瑞 余著成 +4 位作者 余杰 陈卓 童哲 李迪强 刘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18,共8页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在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以1 km^(2)的网格为单位放置红外相机,并在重点区域增加相机数量。最终共在89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14 906个相机日,获得独立照片4 ...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在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以1 km^(2)的网格为单位放置红外相机,并在重点区域增加相机数量。最终共在89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14 906个相机日,获得独立照片4 778张。共鉴定出野生动物50种,包括19种兽类(隶属于5目12科)和31种鸟类(隶属于4目1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分别是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包括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等。分析结果显示,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兽类依次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猪獾(Arctonyx collaris)、鼬獾(Melogale moschata)、野猪(Sus scrof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鸟类依次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黄腹角雉、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本研究首次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了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为保护区后期持续的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提供基线数据,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特有种 黄腹角雉 黑麂 亚洲黑熊
下载PDF
黄腹角雉精液的低温保存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雁云 郑光美 +1 位作者 李颖 杨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9-822,共4页
1999— 2 0 0 3年从 17只笼养黄腹角雉 (Tragopancaboti)采集精液 ,稀释后分别保存于 4℃的冰箱和 - 196℃液氮中 .在 4℃条件下 ,保存于生理盐水、C 2液、Lake液、Beltsville液等不同稀释液中的精液 ,其精子存活状况相差很大 ,其中保存... 1999— 2 0 0 3年从 17只笼养黄腹角雉 (Tragopancaboti)采集精液 ,稀释后分别保存于 4℃的冰箱和 - 196℃液氮中 .在 4℃条件下 ,保存于生理盐水、C 2液、Lake液、Beltsville液等不同稀释液中的精液 ,其精子存活状况相差很大 ,其中保存于Beltsville液中的精子存活率 (S)最高 ,4 8h后仍有 6 0 %以上的活精子 .在精液的冷冻保存方面 ,受降温过程中精子内外渗透压的变化和结晶的影响 ,且对于冷冻保护剂 (二甲基亚砜 ,DMSO)的体积分数 (φ)以及降温速度的选择非常重要 :DMSO的 φ过高 (如 10 % )或过低 (如 1% ) ,都会大幅降低冷冻后精子的S ,实验发现 φ为 4 %的DMSO最适于黄腹角雉精液的冷冻保存 ;以不同的速度降温 ,也显著地影响着精液的保存效果 (P <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腹角雉 精液 低温 保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