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掺杂CaO吸附剂长周期CO_(2)捕集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爽 刘瑞 +2 位作者 丁巍巍 薛原 王鑫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7,共7页
CaO是一种高效廉价的CO_(2)吸附剂,但其在循环使用过程中易烧结,导致其捕集CO_(2)的能力大幅衰减,无法长周期循环应用。以半惰性Al_(2)O_(3)掺杂CaO制备钙铝复合吸附剂,采用热重吸/脱附的方法研究了复合吸附剂的捕集性能及循环稳定性,... CaO是一种高效廉价的CO_(2)吸附剂,但其在循环使用过程中易烧结,导致其捕集CO_(2)的能力大幅衰减,无法长周期循环应用。以半惰性Al_(2)O_(3)掺杂CaO制备钙铝复合吸附剂,采用热重吸/脱附的方法研究了复合吸附剂的捕集性能及循环稳定性,并采用室温空气再生方法深入研究了钙铝复合吸附剂的再生性能,建立了再生性能与循环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因惰性骨架物相Ca3Al2O6的建立与微观纳米结构的形成,Al_(2)O_(3)的掺杂使钙铝复合吸附剂的捕集性能、循环稳定性和再生性能均大大优于纯CaO吸附剂。经100次循环后,钙铝复合吸附剂的CO_(2)吸附容量和碳酸化转化率在n(Ca):n(Al)=10:1时分别可达0.23 g/g和34.0%,在n(Ca):n(Al)=10:2时分别保持在0.19 g/g和32.8%,但n(Ca):n(Al)不宜超过10:2。进一步通过吸附剂的失活数学模型验证发现CaO吸附剂的烧结是不可逆的,Al_(2)O_(3)的掺杂可抑制CaO吸附剂的烧结,同时保持钙铝复合吸附剂的再生活性。经两次空气再生的钙铝复合吸附剂(n(Ca):n(Al)=10:2)的碳酸化转化率基本保持不变,100次循环后仍为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吸附剂 Al_(2)O_(3)掺杂 CO_(2)捕集 室温空气再生 长周期循环捕集
下载PDF
CaO对汞的选择性吸附及SO_2毒化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春峰 段钰锋 +3 位作者 汤红健 朱纯 郑逸武 韦红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65-3572,共8页
利用Ca(NO_3)_2作为前体,SiO_2为载体,制备了一种担载型CaO吸附剂,在固定床实验装置上分别研究了该吸附剂对元素汞(Hg0)和氯化汞(HgCl_2)等不同形态汞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以及SiO_2对CaO吸附剂汞形态吸附过程的影响,同时结合程序升温脱附... 利用Ca(NO_3)_2作为前体,SiO_2为载体,制备了一种担载型CaO吸附剂,在固定床实验装置上分别研究了该吸附剂对元素汞(Hg0)和氯化汞(HgCl_2)等不同形态汞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以及SiO_2对CaO吸附剂汞形态吸附过程的影响,同时结合程序升温脱附和原位红外漫反射表征技术,深入探究了CaO的选择性吸附机理及SiO_2毒化机制。汞形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纯N2气氛和掺杂SiO_2气氛下,CaO对Hg0均保持了接近100%的穿透率,而对HgCl_2在两种气氛下则分别表现出66.0%和60.3%的吸附效率,说明SiO_2与HgCl_2在CaO表面存在竞争吸附关系;吸附实验前后CaO的表征结果显示,与Hg0相比,HgCl_2更易与CaO表面各碱性位形成单配位、双配位等多种吸附构型,SiO_2与HgCl_2在易形成单配位的活性位上形成竞争吸附关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aO对HgCl_2的吸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吸附剂 HG HgCl2 选择性吸附 SO2毒化
下载PDF
掺杂Mg、La对高温CO2钙基吸附剂循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韩蕙宇 石俊飞 +1 位作者 徐龙 马晓迅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74,共7页
烟气中CO_2的减排回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为此研发高温CO_2吸附剂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利用柠檬酸法制备金属Mg、La掺杂的高温钙基吸附剂,通过固定床试验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借助电镜、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分析对吸附剂... 烟气中CO_2的减排回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为此研发高温CO_2吸附剂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利用柠檬酸法制备金属Mg、La掺杂的高温钙基吸附剂,通过固定床试验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借助电镜、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分析对吸附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发现:金属Mg掺杂比例为6:4的吸附剂性能较好,其首次吸附率最大,为81.87%,且循环稳定性较好,吸附剂九次循环后的吸附率衰减为第一次的71.7%;掺La比例为6:4的吸附剂效果最佳,首次吸附率较大,为91.99%,且循环稳定性最好,九次循环后吸附率衰减为第一次的的69.8%;掺杂金属的钙基吸附剂表面积和孔体积显著增加,为吸附剂吸附CO_2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和容纳空间;掺La吸附剂碳酸化反应后成分中有少量La_2O_2CO_3晶体,说明La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反应,进而提高了吸附量;选取Abanades提出的半经验公式对钙基吸附剂循环稳定性建立了预测模型,发现与CaO基吸附剂和掺Mg吸附剂相比,掺La吸附剂的衰减常数最小,衰减速率最低,循环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钙基吸附剂 掺杂 二氧化碳捕集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