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持自动验光仪筛查儿童屈光不正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菊 赵堪兴 +1 位作者 郑曰忠 江洋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NIDEKARK-30手持自动验光仪筛查学龄期儿童屈光不正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试确定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筛查儿童屈光不正的阳性界值。方法样本来自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抽取7~16岁儿童300名,600只眼... 目的探讨NIDEKARK-30手持自动验光仪筛查学龄期儿童屈光不正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试确定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筛查儿童屈光不正的阳性界值。方法样本来自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抽取7~16岁儿童300名,600只眼。用NIDEKARK-30手持自动验光仪分别在睫状肌麻痹前后测定其双眼屈光状态。分析睫状肌麻痹前后双眼屈光状态差异,计算不同筛查阳性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和阳性预测值。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双眼等效球镜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散瞳后近视度数减少、远视度数增加;柱镜度和散光轴向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比较各年龄组睫状肌麻痹前后等效球镜度数变化,发现7~8岁、9~10岁和11~12岁组差异无显著性,13~14岁和15~16岁组差异亦无显著性;而7~12岁与13~16岁组差异有显著性。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设定不同的儿童屈光不正筛查界值,发现7~12岁组选用≥-2.50D,13~16岁组选用≥-2.0D作为筛查近视的阳性界值,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和阳性预测值。结论利用NIDEKARK-30手持自动验光仪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检查儿童屈光状态,可以作为筛查学龄期儿童屈光不正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筛查 自动验光仪 睫状肌麻痹
原文传递
盐酸钩吻碱眼药水散瞳与调节麻痹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友顺 高英立 +4 位作者 刘上云 周以勤 景建平 阙岳俊 周庆环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0年第6期40-42,共3页
69例志愿者用盐酸钩吻碱眼药水后,可见其对人眼有非常明显的散瞳作用和调节麻痹作用,给药后瞳孔直径、远视力、近视力、近点调节等的变化与给药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至6小时各指标几乎恢复至药前水平。
关键词 钩吻碱 散瞳作用 调节麻痹
下载PDF
国产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托吡卡胺对眼睫状肌麻痹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念 陈少芳 +2 位作者 李赛群 聂昊辉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595-1597,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对人眼睫状肌麻痹和瞳孔散大的效果。方法:入选者48例左右眼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滴用10g/L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托吡卡胺滴眼液,每次1滴,隔5min再滴1次。于给药前1/6,给药后1/3,3/4,5/4,24,48h...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对人眼睫状肌麻痹和瞳孔散大的效果。方法:入选者48例左右眼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滴用10g/L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托吡卡胺滴眼液,每次1滴,隔5min再滴1次。于给药前1/6,给药后1/3,3/4,5/4,24,48h检查瞳孔直径和残余调节量。结果:国产盐酸环喷托酯的散瞳效应较托吡卡胺弱(P<0.01),但持续时间较长(P<0.01);盐酸环喷托酯的麻痹睫状肌效应较托吡卡胺强(P<0.01),持续时间也较长(P<0.01)。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睫状肌麻痹剂,其麻痹睫状肌的效果优于托吡卡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环喷托酯 托吡卡胺 睫状肌麻痹 瞳孔散大 验光
下载PDF
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阿托品对远视儿童散瞳验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何花 王平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9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比较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与阿托品对远视儿童散瞳验光效果的影响,以评估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89例178眼远视儿童(3~12岁),先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后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进行散瞳验光。分析比较不同年龄... 目的比较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与阿托品对远视儿童散瞳验光效果的影响,以评估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89例178眼远视儿童(3~12岁),先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后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进行散瞳验光。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散瞳验光结果、瞳孔直径和残余调节量,并观察两种散瞳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86眼单纯性远视的球镜度数两种药物验光结果相同和相差≤0.50D者71眼,符合率为82.6%;92眼复性远视的球镜度数两种药物验光结果相同和相差≤0.50D者74眼,符合率为80.4%,柱镜度数两种药物验光结果相同和相差≤0.50D者77眼,符合率为83.7%,散光轴向相同和相差≤5°者77眼,符合率为83.7%。3个年龄组间的球镜、柱镜和散光轴向符合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年龄组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充分散瞳后的瞳孔大小和残余调节量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4%,低于硫酸阿托品(13.5%)。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是一种强效、快速且安全的睫状肌麻痹药,临床上能代替阿托品用于远视儿童的散瞳验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喷托酯 盐酸 阿托品 睫状肌麻痹 远视 儿童
下载PDF
盐酸环喷托酯在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招飞选拔验光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齐林嵩 姚璐 +4 位作者 王雪峰 张卫兵 孙丹 田锐 邹志康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749-752,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环喷托酯(cyclopentolate,CY)在招飞低度近视学生验光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5级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61名(122眼),均为男性,年龄17~19(17.54±1.65)岁。所有抽选的学生单眼最佳矫正视力≥1.0。分别应用盐酸环喷托酯... 目的探讨盐酸环喷托酯(cyclopentolate,CY)在招飞低度近视学生验光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5级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61名(122眼),均为男性,年龄17~19(17.54±1.65)岁。所有抽选的学生单眼最佳矫正视力≥1.0。分别应用盐酸环喷托酯和托比卡胺(tropicamide,TR)扩瞳后,检影验光法检测学生的屈光度值,比较两种药物扩瞳后的屈光度差异,并分析两种药物验光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青少年学生应用盐酸环喷托酯睫状肌麻痹后验光的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及球镜屈光度显著高于托比卡胺药物验光屈光度(P <0.05),平均相差0.125 D;二者验光柱镜屈光度无统计学差异(P=0.346)。两种药物验光SE、球镜及柱镜屈光度呈强相关性(r=0.894,P=0.000;r=0.896,P=0.000;r=0.709,P=0.000)。按TR验光的屈光度分组,近视及远视组CY验光的SE屈光度均显著高于TR(P <0.05)。依据医学选拔标准,TR验光近视超标但CY验光合格者共18眼,99%CI区间为-0.834^-0.622 D。结论盐酸环喷托酯与托比卡胺对低度屈光不正青少年学生睫状肌麻痹效果差异较小,且一致性较好;盐酸环喷托酯对招飞定选边缘性屈光学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环喷托酯 托比卡胺 青少年 低度近视 睫状肌麻痹
下载PDF
散瞳对Lenstar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结构参数及IOL度数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林华优 黄锦海 +5 位作者 黎远光 苏彬彬 吴戈 宫贤惠 蔡军勇 赵云娥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01-305,共5页
目的 评估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结构参数和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并研究散瞳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应用Lenstar和IOLMaster分别对76例(7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散瞳前后的眼轴长度(A... 目的 评估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结构参数和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并研究散瞳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应用Lenstar和IOLMaster分别对76例(7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散瞳前后的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1和K2)、前房深度(ACD)及白到白距离(WTW)进行测量,并利用SRK-T、Hollday 1、Hoffer Q和Haigis 4种公式计算IOL度数.同一医生完成所有的测量,2个仪器测量顺序随机.散瞳前2个仪器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及散瞳后2个仪器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分别做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对散瞳前后2个仪器测量结果及IOL度数的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Lenstar 和IOLMaster散瞳前后测量的AL、K1、K2均高度相关(r均>0.90).2种仪器散瞳后测量的ACD和WTW值[Lenstar:(3.13±0.34)mm和(11.76±0.51)mm; IOLMaster:(3.15 ±0.34)mm和(12.15±0.47)mm]均大于散瞳前[Lenstar:(3.05 ±0.35) mm和(11.56±0.55)mm;IOLMaster:(3.03±0.34)mm和(11.85±0.44)mm],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8、-5.09、-9.00、-6.52,P<0.01).2种方法测量的WTW的95%LoA散瞳前为-1.20~0.61 mm,散瞳后为-1.09~0.33 mm,一致性较差,其余参数一致性较好.散瞳后Haigis公式依据IOLMaster测量结果计算的IOL度数比散瞳前大(0.08±0.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结论 Lenstar是一种精确性高的眼球生物参数测量和IOL度数计算工具,可替代IOLMaster行白内障术前检查.散瞳影响ACD和WTW的测量,但对IOL度数的计算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STAR IOLMASTER 散瞳 生物结构测量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原文传递
盐酸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睫状肌麻痹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凌燕 亢晓丽 王亚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比较盐酸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对儿童验光中睫状肌麻痹的效果。方法 6~12岁屈光不正儿童40例(80眼),随机分成2组。A组予以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2周后再予以盐酸环喷托酯散瞳验光。B组予以环喷托酯散瞳验光,2周后再予以... 目的比较盐酸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对儿童验光中睫状肌麻痹的效果。方法 6~12岁屈光不正儿童40例(80眼),随机分成2组。A组予以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2周后再予以盐酸环喷托酯散瞳验光。B组予以环喷托酯散瞳验光,2周后再予以阿托品散瞳验光。在充分用药散瞳后进行主客观验光并测量瞳孔的直径和剩余调节力,并观察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A组40眼经2种不同药物、B组40眼经2种不同药物验光结果的球镜、柱镜及散光轴向符合率分别是82.5%、85.0%、85.0%和90.0%、92.5%、92.5%,用药后瞳孔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剩余调节力在A组2种药物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组2种药物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睫状肌麻痹剂,临床上能广泛用于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喷托酯 复方托吡卡胺 阿托品 睫状肌麻痹
下载PDF
1%环戊通对近视儿童睫状肌麻痹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继援 李仕明 +6 位作者 李翯 刘洛如 李偲圆 康梦田 孙芸芸 贾琳 姬亚洲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通过客观法测量残余调节,明确1%环戊通对近视儿童睫状肌的麻痹效果.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共纳入40例儿童,平均年龄(12.5±2.0)岁,右眼等效球镜度平均为(-2.52±1.05)D.采用1%环戊通对受检者点眼3次,每次间隔5 min.在... 目的 通过客观法测量残余调节,明确1%环戊通对近视儿童睫状肌的麻痹效果.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共纳入40例儿童,平均年龄(12.5±2.0)岁,右眼等效球镜度平均为(-2.52±1.05)D.采用1%环戊通对受检者点眼3次,每次间隔5 min.在点眼前及第3次点眼后25、50、75、100、125 min时,嘱其分别注视6 m和33 em处的视标,使用开放视野电脑验光仪WAM-5500测量调节反应,二者差值为残余调节.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各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在散瞳前后共6个时间点,受检者视远时的调节反应分别为(0.27±0.79)D、(0.20±0.73)D、(0.14±0.61)D、(0.08±0.52)D、(0.11±0.40)D和(0.09±0.56)D,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P<0.05).视近时的调节反应分别为(1.15±0.98)D、(0.42±0.81)D、(0.34±0.80)D、(0.16±0.69)D、(0.31±0.61)D和(0.32±0.76)D,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P<0.05).残余调节量分别为(0.88±0.73)D、(0.22±0.55)D、(0.20±0.56)D、(0.08±0.61)D、(0.19±0.48)D和(0.24±0.45)D,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8,P<0.05).结论 1%环戊通可有效麻痹8~15岁近视儿童的睫状肌,在75 min左右效果最强,3次点眼后25 min至2h内验光相对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肌麻痹 环戊通 调节 近视
原文传递
3种常用验光法在青少年屈光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苏婷 闵晓珊 +4 位作者 刘双珍 李凤云 谭星平 钟燕妮 邓少灵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81,共8页
目的:使用视力筛查仪、电脑验光仪与视网膜检影等3种常用验光方法比较分析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散瞳前后的检测结果。方法:对78例(156只眼)53~17岁青少年分别在自然瞳孔下应用Welch Allyn 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及NIDEK ARK-510A... 目的:使用视力筛查仪、电脑验光仪与视网膜检影等3种常用验光方法比较分析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散瞳前后的检测结果。方法:对78例(156只眼)53~17岁青少年分别在自然瞳孔下应用Welch Allyn 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及NIDEK ARK-510A型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验光。充分睫状肌麻痹散瞳后,行视力筛查仪、电脑验光仪和视网膜检影3种验光法。结果:各方法散瞳前球镜代数值均低于散瞳后,数值更偏近视(P〈0.05);散瞳前视力筛查仪与散瞳后的检影验光比较,球镜值、柱镜值和散光轴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一致性优于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但是所得数值偏近视倾向;散瞳前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比较,球镜值和柱镜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瞳后视力筛查仪与检影验光比较,球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散瞳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比较,柱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验光,睫状肌麻痹散瞳后检影验光必不可少。自然瞳孔下,视力筛查仪验光优于电脑验光,尤其在判断屈光不正的性质方面(球镜值更准)。但是两者都有高估近视程度的倾向。散瞳后,电脑验光准确性高于视力筛查仪,可作为试镜的参考。充分睫状肌麻痹散瞳后视网膜检影验光结合主观试镜仍是检查屈光不正最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青少年 电脑验光仪 检影验光 Suresight自动验光仪 视力筛查仪 睫状肌麻痹
下载PDF
3--6岁儿童睫状肌麻痹后散光变化的矢量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彦清 黄佳 +7 位作者 陈潞 吴淑芹 张志杰 黄骁倩 王佳 邹聪 王蓓 周行涛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739-742,共4页
目的对3~6岁学龄前儿童的散光值进行矢量分析,并研究睫状肌麻痹对散光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2012年1—10月选取上海市杨浦区3-6岁儿童14116例.其中男孩7310例,女孩6806例。平均年龄(4.0±0.8)岁。采用CanonRK—F1型全自... 目的对3~6岁学龄前儿童的散光值进行矢量分析,并研究睫状肌麻痹对散光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2012年1—10月选取上海市杨浦区3-6岁儿童14116例.其中男孩7310例,女孩6806例。平均年龄(4.0±0.8)岁。采用CanonRK—F1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所有儿童行睫状肌麻痹前后的电脑验光,记录全眼散光及轴向;Zeiss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每例均取右眼进行统计分析。对完成所有检查的13080例有效样本的全眼散光进行Thibos矢量分析,将近视性散光转换为M、Jn和J45。睫状肌麻痹前后的各数据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3~6岁儿童主要表现为顺规性散光,特别是在柱镜值≥1.00D的高度散光组,其次为斜轴性散光.最后为逆规性散光。在睫状肌麻痹后,高度散光的比例略有下降,从19.96%降至18.41%;而O.25~0.75D的正常散光比例略有增加,从28.59%增加到33.72%。同时在睫状肌麻痹后,顺规性散光比例增高,逆规性散光和斜轴性散光比例都略有下降。而在高度顺规性散光组中,睫状肌麻痹后全眼散光值下降[(-1.612±0.763)D vs.(-1.457±0.645)D,t=-6.396,P〈0.01),其中主要表现为J0成分的降低,J45成分保持不变。结论睫状肌麻痹对散光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高度顺规性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 矢量分析 睫状肌麻痹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小瞳孔电脑验光在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苏哲 肖林 刘鹏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探讨小瞳孔电脑验光在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学龄儿童217名。一年级组(6-9岁)94人、四年级组(10-12岁)123人。采用电脑验光仪RM-8000筛查儿童屈光度,评估小瞳孔验光在筛查中的准确度。结果:不同年龄组:散瞳前... 目的:探讨小瞳孔电脑验光在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学龄儿童217名。一年级组(6-9岁)94人、四年级组(10-12岁)123人。采用电脑验光仪RM-8000筛查儿童屈光度,评估小瞳孔验光在筛查中的准确度。结果:不同年龄组:散瞳前后一年级组球镜及柱镜差异,四年级组球镜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年级组柱镜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类型:散瞳前后近视组球镜、等效球镜差值分别为0.263±0.618,0.216±0.653D,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视组球镜、等效球镜差值分别为0.947±0.946,1.039±0.984D,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柱镜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瞳孔电脑验光选择≤-1.00D,≥-0.50D分别作为儿童近视,远视诊断界值准确度较好,Youden指数分别为0.672,0.580。结论:小瞳孔下验光可作为筛查儿童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但若为验光配镜,学龄儿童必须散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喷托酯 学龄儿童 睫状肌麻痹 屈光不正
下载PDF
盐酸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对儿童睫状肌麻痹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孟艳芳 周炼红 +4 位作者 熊雪薇 胡学敏 赵文燕 叶美红 易贝茜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889-894,共6页
目的:探讨盐酸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对不同年龄、屈光状态及调节性内斜视儿童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3~12岁屈光不正儿童283例(566眼)行睫状肌麻痹验光... 目的:探讨盐酸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对不同年龄、屈光状态及调节性内斜视儿童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3~12岁屈光不正儿童283例(566眼)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所有患儿均先使用1%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后电脑验光,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2组均按年龄分为3~<6岁组和6~<12岁组,3~<6岁组和6~<12岁组再分为无内斜近视组、无内斜远视组和伴内斜视组3个亚组。5周后,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恢复正常,A组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点眼后电脑验光,B组使用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后电脑验光。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1%阿托品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SE)差值、不同药物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阿托品散瞳后SE较散瞳前偏正,SE差值为1.75(1.00~2.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2,P<0.001)。差异在3~<6岁儿童、无内斜远视儿童及伴内斜视儿童中更明显(P<0.001)。A组使用1%阿托品散瞳后SE较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后偏正,SE差值为0.25(0.13~0.50)D(Z=-11.49,P<0.001)。3~<6岁组使用1%阿托品后和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后的SE差值在无内斜近视组、无内斜远视组和伴内斜视组分别为0.25(0.25~0.25)D、0.38(0.25~0.50)D、0.50(0.38~0.75)D(Z=-3.34、-7.36、-4.95,均P<0.001)。6~<12岁组的SE差值在3组为0(0~0.12)D、0.25(0.12~0.25)D、0.44(0.28~0.69)D(Z=-0.83,P=0.405;Z=-5.30,P<0.001;Z=-3.53,P<0.001)。B组使用1%阿托品散瞳后SE较使用0.5%复方托吡卡胺后偏正,SE差值为0.25(0.13~0.50)D(Z=-15.46,P<0.001)。3~<6岁组使用1%阿托品后和使用0.5%复方托吡卡胺后的SE差值在无内斜近视组、无内斜远视组和伴内斜视组分别为0.25(0.19~0.25)D、0.38(0.25~0.75)D、0.69(0.30~1.03)D(Z=-3.15,P=0.002,Z=-9.89,P<0.001,Z=-4.79,P<0.001)。6~<12岁组的SE差值在3组分别为0(0~0.12)D、0.32(0.13~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环喷托酯 复方托吡卡胺 阿托品 睫状肌麻痹剂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non-cycloplegic photorefraction,cycloplegic photorefraction and cycloplegic retinoscopy in children 被引量:7
13
作者 Ozdemir Ozdemir Zuhal Ozen Tunay +2 位作者 Ikbal Seza Petricli Damla Ergintürk Acar Muhammet Kazim E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5年第1期128-131,共4页
AIM: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noncycloplegic photorefraction, cycloplegic photorefraction and cycloplegic refraction in preschool and non-verbal children.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ty-six eyes of 98children(50 fema... AIM: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noncycloplegic photorefraction, cycloplegic photorefraction and cycloplegic refraction in preschool and non-verbal children.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ty-six eyes of 98children(50 females, 48 ma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Firstly, non-cycloplegic photorefraction was achieved with Plusoptix A09; secondly, cycloplegic photorefrac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Plusoptix A09 after10 min cyclopentolate. Finally, 30 min after instillation of twice cyclopentolate, cycloplegic refraction was obtained with autorefraction and/or standard retinoscopy. Spheric equivalent, spheric power, cylindric power and cylindrical axis measurements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RESULTS: The mean age was 28.8±18.5mo(range12-72mo). The differences in spherical equivalent, spheric power and cylindrical power measured by the three methods were fou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 spherical equivalent and spheric power measured by cycloplegic photorefraction were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other methods(P 【0.05). The cylindrical power measured by cycloplegic refraction was statistically lower than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photorefraction methods(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ylindrical axis measurements between three methods(P 】0.05).CONCLUS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fractive errors in children, the Plusoptix A09 measurements give incorrect results after instillation of cyclopentolate.Additionally, the cylindrical power measured by Plusoptix A09 with or without cycloplegia is higher. However, the non-cycloplegic Plusoptix A09 measures spheric equivalent and spheric power similar to cycloplegic refraction measurements in preschool and non-verbal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PENTOLATE cycloplegia PHOTOREFRACTION photoretinoscopy Plusoptix RETINOSCOPY refraction
下载PDF
散瞳对IOLMaster700和OA-2000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结构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于渔 陈中幸 +3 位作者 泮璐婷 王庆 张帆 赵云娥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7期481-487,共7页
目的:评估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700和OA-2000散瞳前后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结构参数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应用IOLMaster700和OA-2000分别对133例(133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散瞳前后的眼轴长度(AL)、平均... 目的:评估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700和OA-2000散瞳前后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结构参数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应用IOLMaster700和OA-2000分别对133例(133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散瞳前后的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中央角膜厚度(CCT)和角膜横径(WTW)进行测量。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所有测量,2种仪器的测量先后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决定。同一种仪器散瞳前后的测量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散瞳前、后2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分别做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结果:IOLMaster700和OA-2000散瞳前后AL和Km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仪器均显示散瞳会使ACD测量值增加0.06mm左右,CCT增厚2~3μm。此外,散瞳后IOLMaster700的LT测量值变小0.01mm(t=-6.26,P<0.001),WTW增加0.12mm(t=7.06,P<0.001)。散瞳前后2种状态下,OA-2000测量的ACD和LT均分别较IOLMaster700大约0.04mm(t=-13.36,P<0.001;t=-15.08,P<0.001)和0.07mm(t=-11.11,P<0.001;t=-8.42,P<0.001),而CCT较IOLMaster700薄约17μm(t=30.55,P<0.001;t=28.8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种仪器测量的WTW的95%一致性区间散瞳前为-0.79~0.81mm,散瞳后为-0.44~0.81mm,一致性相对较差,其余参数一致性良好。结论:散瞳不会影响IOLMaster700和OA-2000测量AL和Km,但会使ACD和CCT测量值变大,而且散瞳后IOLMaster700的LT测量值变小,WTW测量值变大。散瞳前后2种仪器除WTW一致性相对较差外,其余参数在临床上可以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LMaster700 OA-2000 白内障 散瞳
原文传递
人性化护理对睫状肌麻痹验光儿童焦虑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高庆 周跃 +1 位作者 熊遥佳 孙志敏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0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睫状肌麻痹验光患儿的焦虑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4—7月南通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60例睫状肌麻痹验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睫状肌麻痹验光患儿的焦虑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4—7月南通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60例睫状肌麻痹验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焦虑情绪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治疗依从性、眼压水平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睫状肌麻痹验光后,观察组患儿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两组患儿睫状肌麻痹验光前后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0.18,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77±3.52)分,高于对照组的(80.27±9.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P<0.05)。结论:对睫状肌麻痹验光患儿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提升患儿及监护人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阿托品 睫状肌麻痹验光 人性化护理
下载PDF
6~15岁屈光不正者散瞳前后屈光度变化与眼动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丽华 李运强 杨晓艳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648-650,共3页
目的分析6~15岁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散瞳前后屈光度变化与视功能中相应眼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屈光不正患者75例(150眼),年龄6—15岁。首先在自然光线小瞳孔状态下,应用综合验光仪进行单眼屈光、双眼平衡检查,在最正... 目的分析6~15岁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散瞳前后屈光度变化与视功能中相应眼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屈光不正患者75例(150眼),年龄6—15岁。首先在自然光线小瞳孔状态下,应用综合验光仪进行单眼屈光、双眼平衡检查,在最正球镜之最佳视力(MPMVA)度数基础上进行调节功能及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负相对性调节(NRA)/t相对性调节(PRA)、调节滞后/调节超前(BCC)、调节性集合/调节(AC/A)。而后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散瞳后进行二次屈光检查。按照散瞳前后屈光度变化值分组,有变化组是指球镜或散光差异≥0.50D.共29例:无变化组是指球镜或散光差异≤0.25D,共46例。应用Mann—WhitneyU检验、x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散瞳前后有变化组球镜度的中位数为-1.75D,小于无变化组(-2.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28,P〈0.01);NRA在有变化组为(1.72±0.48)D,小于无变化组的(2.27±0.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9,P〈0.01);BCC在有变化组为(-0.09±0.60)D.小于无变化组的(0.31±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5,P〈0.01);PRA在有变化组平均为(-2.14±1.35)D,大于无变化组(-1.63±0.76)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及AC/A和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RA与散瞳前后屈光度变化的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r=-0.393,P〈0.01)。结论6—15岁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中,散瞳前后的屈光度变化与年龄、性别、散光度数及AC/A大小无明显相关性,与视功能参数中的NRA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瞳 屈光 调节 眼球运动
原文传递
5~6岁学龄前儿童睫状肌麻痹后散光的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童浩海 郝庆丰 +4 位作者 王子衿 陈雨曦 崔健 沈亚明 刘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探究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对5~6岁学龄前儿童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的影响。方法:2017年9月—2018年3月选取南京市雨花台区出生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的儿童1920例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Canon RF10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所有儿童进行睫... 目的:探究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对5~6岁学龄前儿童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的影响。方法:2017年9月—2018年3月选取南京市雨花台区出生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的儿童1920例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Canon RF10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所有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前电脑验光检查,记录其屈光度,具体包括球镜度、柱镜度和轴向,再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复查,记录相应屈光度。采用Thibos矢量分析方法将散光成分分解为J0和J45成分,均取右眼分析睫状机麻痹前后屈光度和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1882例完成睫状肌麻痹前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查(受检率=98.92%),1344例完成睫状肌麻痹后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查(散瞳率=71.41%),本研究仅纳入1344例样本。睫状肌麻痹前后5~6岁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顺规散光,其次为斜轴散光,最后为逆规散光。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向远视漂移,平均漂移1.48 D[(1.48±1.31)D]。睫状肌麻痹后总散光轻度增加,J0成分除近视组(P=0.444)外均增加,J45成分在任一屈光度分组中均保持不变。Bland-Altman图示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评估一致性较好,J0的95%可信区间为-0.24^+0.32,J45的95%可信区间为-0.15^+0.15。结论:睫状肌麻痹对散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顺规散光和逆规散光,非睫状肌麻痹是测量学龄前儿童散光直接可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 睫状肌麻痹 学龄前儿童 矢量分析
下载PDF
儿童远视和近视眼睫状肌麻痹前后各屈光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利华 徐文文 +1 位作者 马鲁新 杨晓冉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比较儿童远视和近视眼睫状肌麻痹前后各屈光成分的变化,探讨调节对其屈光成分的影响。方法对520例3~12岁儿童使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睫状肌麻痹前后均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Zeiss 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K1... 目的通过测量比较儿童远视和近视眼睫状肌麻痹前后各屈光成分的变化,探讨调节对其屈光成分的影响。方法对520例3~12岁儿童使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睫状肌麻痹前后均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Zeiss 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K1、K2)、前房深度。对其中远视646眼、近视221眼的睫状肌麻痹前后各屈光成分测量值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①儿童远视眼睫状肌麻痹后眼轴变短(P=0.01),角膜屈光力变小(K1P=0.01;K2P=0.04),前房深度加深(P=0.00)。②儿童近视眼睫状肌麻痹后前房深度加深(P=0.00),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无变化。结论儿童远视眼睫状肌麻痹后眼轴变短,角膜屈光力变小,前房加深;儿童近视眼睫状肌麻痹后前房加深,而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 近视 儿童 屈光成分 光学相干生物测量 睫状肌麻痹 调节
下载PDF
散瞳对Lenstar LS900检测儿童眼球生物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琼 张士胜 +1 位作者 吴彦霖 徐建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7-850,共4页
目的评估散瞳对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 LS900检测儿童眼球生物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30名儿童(58眼)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13岁,中位数9.4岁;男性16名(30眼),女性14名(28眼)。在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前后,采用Lenstar LS900... 目的评估散瞳对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 LS900检测儿童眼球生物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30名儿童(58眼)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13岁,中位数9.4岁;男性16名(30眼),女性14名(28眼)。在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前后,采用Lenstar LS900分别对30名儿童(58眼)进行眼轴长度(AL)、角膜中央厚度(CCT)、前房深度(ACD)、角膜曲率(K1和K2)、白到白距离(WTW)、瞳孔直径(PD)及晶体厚度(LT)的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L、ACD、CCT,散瞳前分别为(23.81±1.23)mm、(3.56±0.21)mm和(539.62±24.88)μm,散瞳后分别为(23.84±1.23)mm、(3.63±0.21)mm和(550.55±24.77)μm。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散瞳后AL、ACD、CCT和PD显著大于散瞳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受检者散瞳前后CCT的变化值分别为(12.63±6.12)μm和(9.11±4.87)μm,男性CCT的变化显著大于女性(t=2.42,P=0.02)。散瞳前后K1、K2、LT及WTW无明显变化。结论 Lenstar LS900可用于儿童眼球生物参数的测量,散瞳对AL、ACD和CCT有一定影响,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STAR LS900 散瞳 生物参数 儿童
下载PDF
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儿童散光及轴向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小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112-111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及轴向变化的检测结果情况。方法:选取经主观验光法发现存在屈光参差儿童患者60例12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3~6岁组14例28眼、7~9岁组29例58眼、10~12岁组17例3...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及轴向变化的检测结果情况。方法:选取经主观验光法发现存在屈光参差儿童患者60例12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3~6岁组14例28眼、7~9岁组29例58眼、10~12岁组17例34眼,三组患者均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散瞳,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三组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患者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散光轴向,并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各年龄段儿童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散光轴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睫状肌麻痹后全自动电脑综合验光仪验光结果与检影验光结果符合率中,3~6岁组患者球镜、柱镜屈光度符合率低于7~9岁组和10~12岁组。结论: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在儿童睫状肌麻痹后可较为准确地获取屈光度,操作简便,与检影验光比较符合率较高,可作为3~12岁儿童配镜处方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 全自动电脑验光仪 验光 睫状肌麻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