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茉莉花衰败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及细胞学变化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宪章 侯建忠 +1 位作者 邵莉楣 殷蔚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紫茉莉花(Mirabilis jalapa L.)衰败过程中发生着大分子物质的降解,水解酶活性的增强及乙烯合成的迅速增加。RNA、蛋白质含量迅速减少,游离核苷酸及氨基酸含量增加,RNase活性明显增强,DNA 含量及D... 紫茉莉花(Mirabilis jalapa L.)衰败过程中发生着大分子物质的降解,水解酶活性的增强及乙烯合成的迅速增加。RNA、蛋白质含量迅速减少,游离核苷酸及氨基酸含量增加,RNase活性明显增强,DNA 含量及DNase 活性无明显变化。乙烯合成在花衰败前有明显增强现象。放线菌酮有抑制RNase活性增强及乙烯合成的能力,在适当的浓度下有延长紫茉莉花开花时间的作用。花衰败过程伴随着细胞结构的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茉莉 DNA RNA DNA酶 生理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蛋白质降解和脯氨酸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显强 张宇斌 +1 位作者 王家远 乙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3-5,共3页
玉米幼苗经 Na Cl胁迫处理后 ,脯氨酸含量上升 ,蛋白质含量减少 ;但经环己酰亚胺处理后 ,蛋白质受阻 ,而脯氨酸却变化甚微。因此 。
关键词 玉米 幼苗 叶片 蛋白质降解盐胁迫 脯氨酸累积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诱导人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何贤辉 曾耀英 +3 位作者 孙荭 曾洁铭 徐丽慧 狄静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0-203,T001,共5页
目的 :研究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天花粉蛋白 (TCS)诱导人类白血病细胞株HL - 6 0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及放线菌酮 (CHX)对此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研究TCS诱导HL - 6 0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 目的 :研究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天花粉蛋白 (TCS)诱导人类白血病细胞株HL - 6 0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及放线菌酮 (CHX)对此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研究TCS诱导HL - 6 0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TCS能够诱导HL - 6 0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现象 ,TCS (2 0mg/L)处理48h细胞凋亡百分率为 48 7%± 2 3% ( x±s)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凋亡率 (6 3%± 1 0 % ) (P <0 0 5 ) ,而CHX (5mg/L)相同条件下诱导的凋亡率为 6 5 3%± 3 9%。TCS诱导的凋亡现象进一步为荧光显微镜的观察及DNA凝胶电泳所证实 ,TCS处理的细胞中有许多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形态改变 ,如染色体凝缩、核碎裂等 ;DNA凝胶电泳显示TCS处理的细胞呈典型的梯级格局。进一步研究表明预先以低浓度CHX (0 2mg/L)处理可显著加强TCS的作用 ,而在这个浓度下单独CHX并不诱导明显的细胞凋亡。TCS诱导HL - 6 0细胞的凋亡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TCS能够诱导HL - 6 0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 ,CHX可加强这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素 放线菌酮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白血病 HL-60细胞
下载PDF
淋巴细胞自噬性凋亡的超微结构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朴英杰 黄行许 +1 位作者 霍霞 濑口春道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65-171,共7页
本实验用透射电镜和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放线菌酮处理和γ射线照射大鼠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放线菌酮注射后4h,或γ射线照的2h后引起大鼠胸腺、脾脏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凋亡。凋亡淋巴细胞发生一... 本实验用透射电镜和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放线菌酮处理和γ射线照射大鼠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放线菌酮注射后4h,或γ射线照的2h后引起大鼠胸腺、脾脏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凋亡。凋亡淋巴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形态学变化,其胞核染色质凝集、重排,使核呈不同的形状;凋亡淋巴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大量增殖,我们称之为细胞反跳现象;大部分凋亡淋巴细胞凋亡时呈现典型的自噬性凋亡特征,即内质网大量增殖、分割、包裹凋亡淋巴细胞内变性的细胞成分形成大量自噬体,自噬体和溶酶体融合成为自噬佐调亡小体,和非自噬性凋亡形成的凋亡小体一起,由巨噬细胞消化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性凋亡 淋巴细胞 细胞化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放线菌酮和TNFα协同诱导Lovo细胞凋亡 被引量:16
5
作者 梁卫江 黄卓垣 +1 位作者 丁彦青 张万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索放线菌酮和TNFα协同诱导人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方法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以放线菌酮和TNFα均小剂量作用于人大肠癌Lovo细胞,经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光镜观察形态改变,并用流式细胞... 目的探索放线菌酮和TNFα协同诱导人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方法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以放线菌酮和TNFα均小剂量作用于人大肠癌Lovo细胞,经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光镜观察形态改变,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断裂情况.结果单用TNFα5×105U/L或放线菌酮4mg/L,均未引起Lovo细胞凋亡效应.而两者协同,随作用12h~48h,Lovo细胞渐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和DNA断裂.结论小剂量的放线菌酮和TNFα协同作用于人大肠癌Lovo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酮 TNFΑ 大肠肿瘤 LOVO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云芝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1
6
作者 庞战军 陈瑗 周玫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为揭示云芝多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细胞抗氧化酶的关系,采用酶活性测定、斑点杂交等方法,探讨了云芝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腹腔注射云芝多糖可以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总超氧化物歧... 为揭示云芝多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细胞抗氧化酶的关系,采用酶活性测定、斑点杂交等方法,探讨了云芝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腹腔注射云芝多糖可以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223.7±29.1提高至356.1±9.3ku/g,并使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RNA含量增加;应用ActinomycinD、Cycloheximide和Acetovanilone等阻断剂的研究发现,云芝多糖对巨噬细胞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发生在转录水平,而且某种新蛋白的合成可能参与了诱导过程。此结果提示,云芝多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细胞抗氧化损伤的能力,可能是云芝多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多糖 SOD 基因表达 巨噬细胞
下载PDF
RESPONSES TO ETHYLENE AND PROTEIN SYNTHESIS OF CARNATION FLOWERS 被引量:4
7
作者 姜微波 Shimon Mayak Abraham H.Halevy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11期991-997,共7页
The symptoms of petal response to ethylene, including petal in-rolling and increase in ion leakage through cell membrane, were completely inhibited by treatment of transcription inhibitor a-amanitin as well as protein... The symptoms of petal response to ethylene, including petal in-rolling and increase in ion leakage through cell membrane, were completely inhibited by treatment of transcription inhibitor a-amanitin as well as protein synthesis inhibitor--cycloheximide. It was observed in Dianthus caryophyllus L. cv. White Sim that protein synthesis in flowers declined and the responsiveness to ethylene increased as the flowers became matured. However, when the flowers were pre-treated with aminooxyacetic acid (AOA), an inhibitor of ethylene synthesis, the observed responsiveness to ethylene in flowers declined with age.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esponsiveness to ethylene in flowers may be due to a declination in the capacity of protein synthesis in flow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NATION ETHYLENE Protein synthesis a-amanitin cycloheximide
下载PDF
脑缺血预处理及HSP70表达对大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建华 王岚 +1 位作者 陈小武 孙圣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建立局灶性可重复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探讨蛋白合成在脑缺血预处理(PC)诱导脑缺血耐受(IT)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进的Longa’s法建立局灶脑缺血(MCAO)模型,短暂性脑缺血20min作为PC,PC 后24h给予永久性MCAO(PMCAO),并与未进行PC者... 目的建立局灶性可重复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探讨蛋白合成在脑缺血预处理(PC)诱导脑缺血耐受(IT)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进的Longa’s法建立局灶脑缺血(MCAO)模型,短暂性脑缺血20min作为PC,PC 后24h给予永久性MCAO(PMCAO),并与未进行PC者比较。免疫印记法测量PC后24h及给予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后HSP70的变化,PMCAO24h后观察脑梗死的大小,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观察在PC前或PC后PMCAO 前给予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PC后24h行PMCAO,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 神经功能评分减低(P<0.05);PC前给予放线菌酮消除了以上影响,但在PC后较长时间而在PMCAO之前给予则没有以上影响;HSP70在PC后24h明显表达,而在PC前30min给予防线菌酮抑制了HSP70的表达。结论 PC能够通过减少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对之后发生的脑缺血产生脑保护作用。PC诱导脑缺血耐受有赖于新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耐受 HSP70 脑梗死 放线菌酮
下载PDF
产环己酰亚胺菌株YIM41004^T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夏振远 郭端强 +3 位作者 李铭刚 陈义光 李一青 文孟良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40,共4页
以产环己酰亚胺菌株链霉菌(Streptomycesyunnanensis)YIM41004T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6%,大豆粉1%,硫酸铵0.5%,蛋白胨0.2%,碳酸钙0.6%,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02%;优化后... 以产环己酰亚胺菌株链霉菌(Streptomycesyunnanensis)YIM41004T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6%,大豆粉1%,硫酸铵0.5%,蛋白胨0.2%,碳酸钙0.6%,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02%;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以4%接种量接种至500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75mL,初始pH值6.5,发酵温度为28℃,摇床培养96h。优化后环己酰亚胺产量平均达到445.19ug/mL,比初始的环己酰亚胺产量提高了422%(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酰亚胺 链霉菌 发酵条件 优化 培养基 产量
下载PDF
放线菌酮对米根霉积累L-苹果酸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皓 李霜 +2 位作者 徐晴 张凯 黄和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6,共4页
实验考察了富马酸酶活抑制剂放线菌酮对米根霉发酵产L-苹果酸和富马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16h加入浓度15mg/L的放线菌酮使米根霉富马酸酶胞质同功酶比活力峰值降低48.7%,而苹果酸脱氢酶胞质同功酶活力却未有明显改变,生成的富马酸比对... 实验考察了富马酸酶活抑制剂放线菌酮对米根霉发酵产L-苹果酸和富马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16h加入浓度15mg/L的放线菌酮使米根霉富马酸酶胞质同功酶比活力峰值降低48.7%,而苹果酸脱氢酶胞质同功酶活力却未有明显改变,生成的富马酸比对照样减少37.1%,而L-苹果酸积累量提高54.6%,达到21.7g/L.表明通过对米根霉富马酸酶胞质同功酶的抑制作用能减弱米根霉积累富马酸代谢途径中由L-苹果酸向富马酸的转化,从而促进米根霉积累L-苹果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米根霉 放线菌酮 富马酸酶 富马酸
下载PDF
热休克基因表达对过氧化氢所致肺泡巨噬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燕如 肖献忠 +3 位作者 黄生宁 罗非君 罗涵 罗正曜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经Northern及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热休克预处理(42℃,2h)使肺泡巨噬细胞(PAMs)中热休克蛋白(HSP)70mRNA增多,HSP70合成增加,且获得抵抗H2O2损伤的能力。用放线菌酮和放线菌素D分别... 经Northern及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热休克预处理(42℃,2h)使肺泡巨噬细胞(PAMs)中热休克蛋白(HSP)70mRNA增多,HSP70合成增加,且获得抵抗H2O2损伤的能力。用放线菌酮和放线菌素D分别从蛋白合成及基因转录水平阻断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能取消热休克对H2O2所致PAMs损伤的保护效应。提示热休克系通过使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增强,HSP70合成增多,从而保护H2O2所致的PAM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热休克 过氧化氢 热休克蛋白
下载PDF
渗透胁迫对高粱根中K^+累积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贺志理 李锦树 汤章城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3年第4期379-386,共8页
本工作中发现,2,4—二硝基酚(DNP)可有效地洗去高粱根中的K^+,从而提高了测定和比较K^+累积量的显示度和准确性,渗透胁迫下,高粱根中K^+的累积量比对照增加高达6.7倍;同时,组织的H^+分泌明显受到促进,动力学研究表明,经PEG胁迫的高粱根... 本工作中发现,2,4—二硝基酚(DNP)可有效地洗去高粱根中的K^+,从而提高了测定和比较K^+累积量的显示度和准确性,渗透胁迫下,高粱根中K^+的累积量比对照增加高达6.7倍;同时,组织的H^+分泌明显受到促进,动力学研究表明,经PEG胁迫的高粱根对K^+的亲和力显著增强。对照:K_m=9.25mmol/L,V_m=23.6μmolg^(-1)DW min^(-1);PEG处理者:K_m=27.25μmol/L,V_m=14.71μmolg^(-1)DW min^(-1).地上部的存在有利于 K^+的吸收。渗透胁迫所促进的K^+吸收可被亚胺环己酮(CHM)完全抑制,这一结果暗示渗透胁迫诱导的K^+吸收的增加依赖于蛋白质的诱导合成,本文讨论了K^+吸收增强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 累积 渗透胁迫 高粱
下载PDF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CHX)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光鹏 孟庆刚 +3 位作者 魏鹏 于元松 常仲乐 谭景和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4-690,共7页
研究了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 (CHX)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GVBD、染色质凝集、MⅡ期成熟及卵丘细胞扩展的作用。结果表明 :( 1)培养液中添加CHX ,可抑制卵母细胞GVBD的发生 ,而且此作用是浓度依赖性的 ,但CHX的抑制效果是... 研究了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 (CHX)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GVBD、染色质凝集、MⅡ期成熟及卵丘细胞扩展的作用。结果表明 :( 1)培养液中添加CHX ,可抑制卵母细胞GVBD的发生 ,而且此作用是浓度依赖性的 ,但CHX的抑制效果是完全可逆的 ;( 2 )在含 10 μg/mlCHX液中分别培养 0、 6、 12和 2 4h后转入正常培养液再继续培养至 4 8h ,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 84 1%、 77 1%、 4 8 9%和 2 7 8% ;( 3 )正常培养液中培养 0、 6、 12、 2 4、 3 6和 4 8h后 ,再转入浓度为 10 μg/mlCHX液中继续培养至 4 8h ,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 0、 0、 0、 3 1 3 %、 65 4 %和 79 5 % ;( 4 )CHX对卵丘细胞扩展的影响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 ,在CHX中处理时间为 16h或更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环已酮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卵丘扩展
下载PDF
油菜素内酯促进绿豆上胚轴伸长与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广廉 张建国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8期607-613,共7页
用饲喂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放射性前体[3 H]-Phe、[3 H]-尿嘧啶和[3 H]-胸腺嘧啶证实了油菜素内酯(BR)能促进绿豆上胚轴的生长和蛋白质、RNA 及DNA 的合成。用蛋白质和核酸合成抑制剂(CH、Act.D、... 用饲喂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放射性前体[3 H]-Phe、[3 H]-尿嘧啶和[3 H]-胸腺嘧啶证实了油菜素内酯(BR)能促进绿豆上胚轴的生长和蛋白质、RNA 及DNA 的合成。用蛋白质和核酸合成抑制剂(CH、Act.D、5-Fu)进一步探讨它们对上胚轴伸长的抑制作用与蛋白质、RNA、DNA 和m RNA 合成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上胚轴的伸长依赖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尤其是依赖于m RNA 的合成。说明BR是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绿豆 上胚轴 蛋白 核酸
下载PDF
放线菌酮诱导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行许 朴英杰 +3 位作者 乔东访 霍霞 董武 莫孙炼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83-586,共4页
利用透射电镜详细观察了放线菌酮体内诱导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观察显示,腹腔注射放线菌酮4小时后,大鼠胸腺细胞发生凋亡,凋亡胸腺细胞胞核和胞质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变化,产生凋亡小体.主要表现为染色质断裂、浓缩、边集,大部分... 利用透射电镜详细观察了放线菌酮体内诱导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观察显示,腹腔注射放线菌酮4小时后,大鼠胸腺细胞发生凋亡,凋亡胸腺细胞胞核和胞质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变化,产生凋亡小体.主要表现为染色质断裂、浓缩、边集,大部分细胞核变成花瓣状,其它细胞核变成半月状、黑洞样和空泡状;粗面内质网大量增殖,并包裹细胞成分形成自噬体;线粒体增多、嵴紊乱并空泡化.凋亡细胞及其形成的凋亡小体被其它细胞吞噬清除.结果表明:放线菌酮体内诱导大鼠胸腺细胞发生自噬性凋亡,凋亡胸腺细胞的细胞器主动参与了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 细胞凋亡 大鼠 放线菌酮 电镜
下载PDF
不同的抑制剂处理对水分胁迫诱导的冬小麦幼苗ABA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永常 曹敏 +1 位作者 李云荫 王树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29,共5页
研究了不同放线菌素D(AMD)及环己亚胺(CHM)处理方法对水分胁迫诱导的冬小麦幼苗内源脱落酸(ABA)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植物体根及叶片中ABA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根ABA增加早于叶片AB... 研究了不同放线菌素D(AMD)及环己亚胺(CHM)处理方法对水分胁迫诱导的冬小麦幼苗内源脱落酸(ABA)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植物体根及叶片中ABA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根ABA增加早于叶片ABA增加。在AMD和CHM与PEG的3种处理中,AMD和CHM与PEG同时处理根对于由胁迫诱导的根及叶片中ABA增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放线菌素D 环己亚胺 脱落酸
下载PDF
秋水仙碱对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卓娅 D.Gemsa 冯新为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微管聚合抑制剂秋水仙碱(Col,10μmol/L)可抑制LPS刺激PU5-1.8细胞的TNF-a基因表达,以前工作曾证实Col主要抑制TNF-αmRNA的转录。本研究进一步证实这种抑制作用呈延迟性,即Col需作用3小... 微管聚合抑制剂秋水仙碱(Col,10μmol/L)可抑制LPS刺激PU5-1.8细胞的TNF-a基因表达,以前工作曾证实Col主要抑制TNF-αmRNA的转录。本研究进一步证实这种抑制作用呈延迟性,即Col需作用3小时才能充分表现其负性影响。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被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X)完全阻断。单用Col对LPS诱导的TNF-αmRNA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而与CHX联用时则可明显延长LPS诱导的TNF-αmRNA半衰期。以上资料堤示,Col对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对其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综合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表达 秋水仙碱 微管
原文传递
Isol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with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from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WYZ003 被引量:3
18
作者 Zhen Liu Yiting Wang +1 位作者 Xiaoqiang Jia Wenyu Lu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9年第1期38-44,共7页
The strain LWYZ003, which can restrain multiple pathogens, was screened from the sediment of the ocean and identified a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arge-scale fermentation and modern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techn... The strain LWYZ003, which can restrain multiple pathogens, was screened from the sediment of the ocean and identified a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arge-scale fermentation and modern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technologies(macroporous resin column chromatograph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ere used to separate antimicrobial products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marine-derived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WYZ003. Bioactive-guided separation was used in the term of seeking antimicrobial products from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WYZ003. As a result, two natural products cycloheximide( 1) and trehalose( 2) were obtain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1 H and ^(13) 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alysis. In the cylinder plate method, compound 1 exhibited stronge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than compound 2 against Micrococcus luteus, and also exhibited wider antimicrobial spectrum than compound 2. In conclusion, isolation of bio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marine Bacillus sp. has enormous potentials in finding suitable antibiotics to inhibit multiple pathog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heximide TREHALOSE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ioactivity-guided ISOLATION Antibiotic
下载PDF
Induction of apoptosis of lymphocytes in ratmucosalimmune system 被引量:5
19
作者 CHEN Xue-Qing ZHANG Wan-Dai +1 位作者 SONG Yu-Gang ZHOU Dian-Yu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4-28,共5页
IM To undergo apoptosis during negative and positive selection processes in rat mucosal immune system which are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arious mucosal diseases. METHODS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g... IM To undergo apoptosis during negative and positive selection processes in rat mucosal immune system which are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arious mucosal diseases. METHODS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given protein synthesis inhibitor, cycloheximide, intravenously or intraperitoneally, an apoptosis was recognized by morphological hallmark under light and electronmicroscopy, and the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was visualiz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RESULTS The apoptosis of mucosal lymphocytes in the digestive tract, as well as in trachea, uterus and lacrimal gland was induced by cycloheximide (>10mg·kg-1 body weight), which were located mainly in lamina propria and germinal centers of lymphoid nodules. At the same time, a portion of crypt epithelial cells of proliferating zone in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 and the epithelial cells in genital tract were also found to undergo apoptosis. Immunostainings showed that apoptotic cells expresse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CONCLUSION Apoptosis of lymphocytes in mucosal immune system can be induced by cycloheximide. This model will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normal mucosal immune system and its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osal immune system cycloheximide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IMMUNOHISTOCHEMISTRY
全文增补中
蛋白和核酸合成抑制剂对氮素诱导甜菜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胜勇 侯静 +3 位作者 李彩凤 马凤鸣 尹春佳 黄兆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5-451,共7页
谷氨酰胺合成酶(GS)家族是甜菜等高等植物体内氨态氮同化酶,也是氮利用与循环的核心构件。为揭示在氮素诱导下放线菌素D(AMD)和放线菌酮(CHM)对甜菜GS基因调控表达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甜菜的胞液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1)... 谷氨酰胺合成酶(GS)家族是甜菜等高等植物体内氨态氮同化酶,也是氮利用与循环的核心构件。为揭示在氮素诱导下放线菌素D(AMD)和放线菌酮(CHM)对甜菜GS基因调控表达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甜菜的胞液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1)和质体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2)进行mRNA的表达检测,同时进行GS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甜菜幼苗经过低浓度AMD处理2~6h,GS活性略有增加,9h后,高和低浓度AMD处理下的GS活性都下降,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加大,同时GS1 mRNA和GS2 mRNA的相对量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CHM处理甜菜幼苗9h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GS活性下降幅度增加,但GS1 mRNA和GS2 mRNA的相对量在不同CHM浓度处理间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谷氨酰胺合成酶 氮素 放线菌素D 放线菌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