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分密度对云顶山柏木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3
1
作者 王媚臻 毕浩杰 +5 位作者 金锁 刘佳 刘宇航 王宇 齐锦秋 郝建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988,共8页
以成都云顶山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研究不同林分密度(1100、950、800、650、500株/hm^2)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168种,隶... 以成都云顶山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研究不同林分密度(1100、950、800、650、500株/hm^2)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168种,隶属75科140属。随林分密度的降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在密度650株/hm^2出现峰值,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双峰变化,在密度950株/hm^2和650株/hm^2出现峰值。同时发现光照为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林分密度对土壤全氮、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影响显著,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随林分密度降低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钾、氮、有机质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关系最密切。结论:林分密度650株/hm^2为云顶山柏木人工林最适密度,该密度能较好的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柏木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优势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位 被引量:61
2
作者 陈丝露 赵敏 +2 位作者 李贤伟 范川 肖宝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草本层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于环境的变化比乔木层和灌木层更为敏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容易反映改造带来的影响。为了分析林分改造后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和揭示草本群落间的关系,以川中丘陵区改造4 a后的11种模式:不同密度... 草本层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于环境的变化比乔木层和灌木层更为敏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容易反映改造带来的影响。为了分析林分改造后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和揭示草本群落间的关系,以川中丘陵区改造4 a后的11种模式:不同密度(株行距1.5 m×4 m与1.5 m×2 m)的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椿(Toona sinensis)、银木(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纯林模式和株行距为1.5 m×2 m的银木+桤木模式、香椿+银木模式、香椿+桤木模式、桤木+香椿+银木模式以及采伐迹地作为研究对象,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纯林为对照,对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的优势草本植物多样性、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高低密度香椿模式、低密度银木模式和桤木+香椿+银木模式外,其他模式的草本植物多样性均优于柏木纯林,其中以香椿+银木模式(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82、0.83、0.94和1.30),与香椿+桤木模式(1.83、0.83、0.93和1.33)的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柏木纯林(1.48、0.69、0.82和1.27),为最优的改造模式。(2)改造前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生态位宽度最广为2.365,喜阴植物占有优势地位,改造后林下光照环境发生变化,喜阳植物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在低密度的纯林模式中迅速占据林下生长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随改造模式郁闭度的增加,薹草(Carex tristachya)、地果(Ficus tikoua)、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等喜阴植物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喜阳植物逐渐被淘汰。生态位宽度的大小与重要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16),但也与资源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77)。(3)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间既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也有较小的生态位重叠,不能仅凭生态位宽度来判定生态位重叠值,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0.647)与蛇莓(Duchesnea indica)(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低效林 植物多样性 生态位 改造模式
下载PDF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喀斯特地区柏木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锦春 钟章成 何跃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36-2840,共5页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适生物种柏木对"干旱-复水"环境的适应机制,以柏木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条件下其活性氧清除系统及复水后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随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柏木幼苗相对含水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丙...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适生物种柏木对"干旱-复水"环境的适应机制,以柏木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条件下其活性氧清除系统及复水后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随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柏木幼苗相对含水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胁迫初期(2周)复水后,MDA含量下降到对照水平,而胁迫中期(4周)和末期(6周)的严重干旱复水后不能降至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均持续上升,复水后,SOD活性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POD和CAT在轻度干旱下复水降至对照水平,而重度干旱后复水则下降幅度较小.轻度胁迫能够提高柏木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膜脂过氧化,抵抗水分胁迫,且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但严重干旱会使其膜结构严重受损,无法完成自我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柏木 干旱胁迫 复水 活性氧清除系统
原文传递
四川桤柏混交林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石培礼 钟章成 李旭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25-533,共9页
对四川省盐亭县桤柏混交林单株干重、平均净生产量、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动态的系统研究表明:桤木和柏木不同器官生物量随年龄积累变异显著,积累最多的是树干,其它器官积累较少。桤木各器官平均净生产量在2~12年上升,在12~1... 对四川省盐亭县桤柏混交林单株干重、平均净生产量、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动态的系统研究表明:桤木和柏木不同器官生物量随年龄积累变异显著,积累最多的是树干,其它器官积累较少。桤木各器官平均净生产量在2~12年上升,在12~14年左右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其生物量结构和垂直分布也呈相同的趋势,表明桤木在16年以后已成熟,主伐年龄可定在18~20年间。柏木叶积累量的增长在幼龄期有“超前现象”,其各器官平均净生产量在2~18年内增和或“J”型曲线,生物量结构和垂直分布仍处于剧烈分化期。在我国人工混交林中,桤柏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都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木 柏木 生物量 桤柏混交林 森林生态系
下载PDF
珍贵用材树种柏木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何贵平 麻建强 +3 位作者 冯建民 李江燕 骆文坚 陈云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4-137,共4页
This paper dealt with an experiment on container seedlings culture with nonwoven and light medium for Cupressus funebris,a precious timber tree species,through orthogonal design.The effects of container height,quantit... This paper dealt with an experiment on container seedlings culture with nonwoven and light medium for Cupressus funebris,a precious timber tree species,through orthogonal design.The effects of container height,quantities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and the medium proportion on seedling quality of Cupressus funebri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edling height,ground diamater,divarication number and the ratio of seedling height to ground diameter of Cupressus funebri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height of container and the quantities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and little influenced by the medium proport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seedling growth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 combinations.The treatment combination No.9 was the best one with averaged seedling height,ground diamater,divarication number and the ratio of seedling height to ground diameter of 21.75 cm,0.271 cm,10.7 branches and 80.29,respectively.The treatment combination of No.6,No.3 and No.5 were relatively good treatment.The length of seedling container of nonwoven with diameter of 5 cm for Cupressus funebris,could be selected as 10—12 cm.The quantities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of 3 kg·m-3 and the seedlings density of 215—220 plants·m-2 could be the optimal for nursing seedling with high quality.The costs of medium proportion on several container seedlings base of Zhejiang Provinc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无纺布容器 轻基质 容器育苗
下载PDF
桤柏混交林种群生物量动态与密度调节 被引量:23
6
作者 石培礼 杨修 钟章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研究了四川省盐亭县桤柏混交林中桤木和柏木种群的生物量动态、密度动态及 种群密度对生物量动态的调节.结果表明,桤木种群生物量在18 a内符合逻辑斯蒂增长, 柏木种群生物量在20 a内呈幂函数增长.而种群密度在 18 a内均呈... 研究了四川省盐亭县桤柏混交林中桤木和柏木种群的生物量动态、密度动态及 种群密度对生物量动态的调节.结果表明,桤木种群生物量在18 a内符合逻辑斯蒂增长, 柏木种群生物量在20 a内呈幂函数增长.而种群密度在 18 a内均呈负幂函数降低在桤 柏混交林中.密度制约是决定种群生物量动态的主要因素,棺木和柏本平均单株生物量较 符合Yoda提出的-3/2自疏定律为快,其自疏系数分别为一2.33和一3.97.个体平均生 物量的增长比由密度下降引起的生物量降低快,因此,两种群生物量在密度调节过程中仍 然保持增长状态.其中柏木是生物量增长旺盛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木 柏木 混交林 种群 生物量动态 密度调节
下载PDF
四川柏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分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6
7
作者 金艳强 包维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849-5859,共11页
森林结构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关系是森林持续经营与森林碳计量监测的科学基础,但一直缺乏必要的研究。以四川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揭示林下植被生物量(Wu)、灌木生物量(Ws)和草本生物量(Wh)与林分结构的关系,并试... 森林结构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关系是森林持续经营与森林碳计量监测的科学基础,但一直缺乏必要的研究。以四川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揭示林下植被生物量(Wu)、灌木生物量(Ws)和草本生物量(Wh)与林分结构的关系,并试图构建区域性林下植被生物量估测的混合模型。结果表明:(1)乔、灌、草群体共12个结构因子中,灌木群体的平均基径(Ds)、盖度(Cs)、高度(Hs)、体积(Vs)与林下植被生物量关系更紧密,在林下植被生物量模型构建中更有效;(2)多模型拟合与比较表明,柏木林Ws最佳估算模型为Ws=0.0005V1.0411s(R2a=0.762,P<0.001,n=40),而Wu的最佳估算模型为ln Wu=0.0158Hs+0.0111Cs-0.5358(R2a=0.695,P<0.001,n=40),但对于Wh未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估算模型(R2a<0.410,P<0.01,n=40);(3)林分密度(Du)整合进入多元线性模型提高了林下植被生物量的估测精度,ln Wu=a+b Du+c Hs+d Cs(R2a=0.721,P<0.001,n=40)。研究为区域性林下生物量估测模型构建提供了新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 生物量 生物量模型 林分结构 柏木林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植被恢复过程的土壤团粒组成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轶浩 耿养会 黄仲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493-5499,共7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紫色土植被恢复过程的土壤团粒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撂荒地相比,柏木新造林、幼龄林和中龄林表层土壤的5—2 mm干筛团聚体分别增加6.03%、10.32%和10.97%,而<0.25 mm干筛团聚体明显减少;各层土...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紫色土植被恢复过程的土壤团粒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撂荒地相比,柏木新造林、幼龄林和中龄林表层土壤的5—2 mm干筛团聚体分别增加6.03%、10.32%和10.97%,而<0.25 mm干筛团聚体明显减少;各层土壤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均随植被恢复进程而明显增加,但其分形维数明显减小;紫色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与≥5 mm团聚体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0.25 mm团聚体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反地,分形维数与<0.25 mm团聚体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三峡库区植被恢复能有效改善紫色土土壤团粒结构,且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而增强,但是,对郁闭度过大的柏木中龄人工林,应适当抚育间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分形维数 植被恢复 紫色土 柏木
下载PDF
柏木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增益及优良家系评选 被引量:20
9
作者 骆文坚 金国庆 +3 位作者 徐高福 丰炳财 冯建民 罗小华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对15年生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的研究表明,种子园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大13.12%,13.69%和30.85%,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7.82%,7.69%和17.03%。采用LSR法、性状表现水... 对15年生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的研究表明,种子园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大13.12%,13.69%和30.85%,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7.82%,7.69%和17.03%。采用LSR法、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法和育种值评定法等4种方法进行优良家系评选,以材积性状作为选优指标,评选出11个优良家系,其现实增益达46.35%~108.65%,平均为64、21%,遗传增益达25.58%~59.96%,平均为3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遗传育种学 柏木 无性系种子园 遗传增益 优良家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重庆石灰岩地区不同龄级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幼苗气体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锦春 钟章成 何跃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601-3608,共8页
通过盆栽水分胁迫试验,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分析仪,对比研究了水分胁迫对重庆石灰岩地区不同龄级柏木幼苗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两种年龄柏木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1年生... 通过盆栽水分胁迫试验,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分析仪,对比研究了水分胁迫对重庆石灰岩地区不同龄级柏木幼苗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两种年龄柏木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1年生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大于5年生幼苗。1年生幼苗的胞间CO2浓度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气孔限制值下降,5年生幼苗在重度干旱前,胞间CO2浓度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气孔限制值上升,但重度干旱后,趋势与1年生幼苗相同,由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1年生幼苗的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而5年生幼苗在重度干旱前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而在重度干旱后转为非气孔因素。1年生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而降低,5年生幼苗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说明5年生幼苗更能适应干旱胁迫。干旱胁迫降低了一年生柏木幼苗的表观量子产额、羧化效率以及最大净光合速率即光合能力,但光补偿点、CO2补偿点、光呼吸和暗呼吸却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升高。对于5年生幼苗,干旱胁迫对其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光呼吸及光合能力的影响基本与一年生幼苗一致。但羧化效率、CO2补偿点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暗呼吸却先升后降,说明适度的干旱(未遭受重度干旱之前)提高了柏木的CO2利用能力,但因呼吸消耗较多的光合产物还是导致了其光合能力的降低,但降低的程度较一年生幼苗小,表现为对干旱环境更好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水分胁迫 不同龄级 柏木 气体交换
下载PDF
柏树综合利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正香 罗小龙 +1 位作者 宋红 易化淼 《林产化工通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31,共3页
对柏树化学综合利用系列产品——柏木油、柏木脑、柏木烷酮、乙酸柏木酯、甲基柏木醚、柏木针叶油、烟熏剂、饲料填充剂。
关键词 柏树 综合利用 系列产品 柏木油 柏木脑 扁柏
下载PDF
柏木低效林改造不同模式土壤抗蚀性对比 被引量:16
12
作者 范川 周义贵 +4 位作者 李贤伟 张健 廖洪流 李凤汀 冯茂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4,共8页
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低效柏木林改造8年后的6种模式(栎竹模式、撑绿杂交竹模式、柏竹桤模式、柏栎模式、柏竹模式和柏木纯林)为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1)不同改造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细根含量及水稳性团聚体都有显著... 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低效柏木林改造8年后的6种模式(栎竹模式、撑绿杂交竹模式、柏竹桤模式、柏栎模式、柏竹模式和柏木纯林)为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1)不同改造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细根含量及水稳性团聚体都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其中土壤物理性质以柏竹桤最好,撑绿杂交竹最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柏竹桤>柏竹>柏栎>柏木>栎竹>撑绿杂交竹;细根含量则为撑绿杂交竹>柏竹桤>柏竹>柏木>柏栎>栎竹;水稳性团聚体柏竹桤>柏栎>柏竹>柏木>撑绿杂交竹>栎竹。2)对14个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土壤抗蚀性的相对大小与水稳性团聚体一致,各指标中水稳性团聚体对抗蚀性贡献率最大(58.93%)。3)综合比较,柏竹桤模式在柏木人工林改造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适宜在该地区推广。适宜的改造模式能够提高林地土壤的抗蚀性,减少水土流失,而不当的模式则会加剧水土流失,因此柏木低效林改造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模式营建柏木混交林,对全砍重造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低效林 改造模式 土壤抗蚀性
下载PDF
低效柏木林窗改造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谢雨彤 唐骄萍 +4 位作者 李贤伟 周义贵 范川 余波 张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0-807,共8页
在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人工林中,选择人工采伐形成的4种不同大小的林窗(50 m2、100 m2、150 m2、200 m2),以未改造的柏木纯林为对照,研究不同大小林窗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物群落数量和多样性特征情况.结果显示:150 m2林窗对土壤容重... 在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人工林中,选择人工采伐形成的4种不同大小的林窗(50 m2、100 m2、150 m2、200 m2),以未改造的柏木纯林为对照,研究不同大小林窗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物群落数量和多样性特征情况.结果显示:150 m2林窗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改善效果最好,并且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积累;对照样地和4种不同面积林窗共捕获土壤动物3 072头,分属4门8纲23目41科,昆虫纲为优势种群,占类群总数的47.8%,其中150 m2林窗下土壤动物数量和多样性最高.土壤动物与环境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水解氮和有效磷与土壤动物多样性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表明,150 m2林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动物多样性综合影响效果最好,其次是200 m2林窗和100 m2林窗,50 m2林窗的改良效果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林窗式改造对柏木低效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物群落数量和多样性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且随林窗面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综合来看150 m2林窗的改造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柏木 低效林 林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动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柏木低效人工林开窗初期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及生态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露蔓 吕倩 +6 位作者 刘思泽 罗艳 陈小红 陈雨芩 陈刚 范川 李贤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8-1185,共8页
草本层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能更快反映改造带来的影响.为改善柏木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精准提升其森林质量,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开窗尺度(50 m^(2)、100 m^(2)和200 m^(2))的改造方式,分析开窗1年后不同面... 草本层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能更快反映改造带来的影响.为改善柏木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精准提升其森林质量,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开窗尺度(50 m^(2)、100 m^(2)和200 m^(2))的改造方式,分析开窗1年后不同面积林窗的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和生态位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与对照林分相比,开窗后林地草本植物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提高(P<0.05),并在100 m^(2)林窗内均达到最优,随着林窗面积(50-200 m^(2))的增大,不同指数的变化不尽相同,均匀度指数持续增加,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先增后稳,丰富度指数先稳后降,100 m^(2)为变化趋势转变的分界点.对照林地内喜阴植物地果生态位宽度最大,开窗后更新物种如喜阳植物五节芒对环境的适应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更强,生态位宽度不断拓宽;随着林窗面积(50-200 m^(2))的增大,林地内草本群落整体呈现阳性-中性的演替格局,由于开窗时间较短,更新物种还处于资源利用扩张阶段,各处理草本植物间生态位重叠度值均低(<0.1),生态位分化差异较大,种间竞争小,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其中100 m^(2)林窗内草本层整体生态位分化更均匀.本研究表明开窗初期能够提升林地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改变草本群落结构,从生物多样性功能提升和生态系统稳定的角度考虑,100 m^(2)是较合适的开窗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低效人工林 开窗 草本植物多样性 生态位
原文传递
柏木低效林5种改造措施对土壤动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铁烈华 白文玉 +3 位作者 冯茂松 吴韬 李文兵 韩东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3-1060,共8页
为了解不同柏木低效林改造措施对土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共设置5种改造措施,即柏木林下种核桃+牧草(草木犀,措施Ⅰ;黑麦草,措施Ⅱ)、核桃+覆盖物(遮阴网,措施Ⅲ;玉米秸秆,措施Ⅳ)、核桃(措施V),研究柏木低效... 为了解不同柏木低效林改造措施对土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共设置5种改造措施,即柏木林下种核桃+牧草(草木犀,措施Ⅰ;黑麦草,措施Ⅱ)、核桃+覆盖物(遮阴网,措施Ⅲ;玉米秸秆,措施Ⅳ)、核桃(措施V),研究柏木低效林5种改造措施对土壤动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和措施Ⅴ相比,措施Ⅰ-Ⅳ增加(P <0.05)了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类群数,改变了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且措施Ⅳ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类群数最大;措施Ⅴ对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影响不显著(P> 0.05),但改变了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不同改造措施对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的影响略有不同;措施Ⅰ-Ⅱ显著影响了土壤全K含量、容重、田间持水率和总孔隙度,措施Ⅲ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全K含量,措施Ⅳ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全N、全K含量和总孔隙度,措施Ⅴ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见,柏木林下种核桃+牧草、核桃+覆盖物增加了土壤动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改变了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垂直分布,可能会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且柏木林下种核桃+玉米秸秆的效果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林 柏木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动物
原文传递
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有机碳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范川 李贤伟 +1 位作者 李平 张健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7-1444,共8页
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改造10年后的四种模式:纯杂交竹模式(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CZ)、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杂交竹模式(BZQ)、柏木+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 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改造10年后的四种模式:纯杂交竹模式(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CZ)、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杂交竹模式(BZQ)、柏木+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模式(BL)、柏木+杂交竹模式(BZ)为研究对象,纯柏(CB)为对照,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模式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易氧化碳、颗粒碳、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碳含量均为BZQ】CB】BZ】BL】CZ(P【0.05),表明BZQ模式在提高土壤有机碳方面作用最明显。(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易氧化碳、颗粒碳、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碳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之间也正相关。(3)土壤湿度、全N、全P、全K、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呈正相关,土壤温度与微生物量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水溶性碳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低效林 改造模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川中丘陵柏木低效林开窗补阔初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朋俊 李星月 +4 位作者 王谢 苏宇 李贤伟 余波 潘宗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3-700,共8页
以川中丘陵区德阳市旌阳区37年生柏木人工低效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开窗补阔面积(50、100、150、200m^2)的改造方式,研究该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初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林分相比,开窗补阔之后0-5 cm土层p H值、全磷和速效磷含量... 以川中丘陵区德阳市旌阳区37年生柏木人工低效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开窗补阔面积(50、100、150、200m^2)的改造方式,研究该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初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林分相比,开窗补阔之后0-5 cm土层p H值、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有升高,开窗补阔面积150 m^2时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较对照林有显著提高(P<0.05),但同土层全碳含量和碳氮比随开窗补阔面积增大而减少,全氮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先减少后升高的折线趋势;开窗补阔面积为100 m^2时在5-20 cm土壤中各全量养分在各处理间处于较高水平,β-葡萄糖苷酶/全碳、碱性磷酸酶/全碳、脲酶/全碳和土壤酶/全氮在开窗补阔面积为50 m^2样地的5-20 cm土壤较对照林均有显著升高(P<0.05);土壤全碳、全氮与土壤酶关系密切;各种养分和酶活性的盈缺关系揭示了开窗补阔改造的重要性.综合来看,开窗补阔面积为100 m^2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影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低效林 开窗补阔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桤-柏带状改造对川中丘陵区柏木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丽君 李卫忠 +3 位作者 薛巍 杨玉莲 林浩 吴庆贵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5-432,共8页
川中丘陵区高密度柏木防护林存在林分结构单一、土壤地力退化、生物多样性低等问题.为揭示桤木-柏木带状改造对土壤碳、氮、磷分配格局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典型样地法分析桤-柏带状混交林和柏木纯林0-20 cm(M1)和20-40 cm(M2)土... 川中丘陵区高密度柏木防护林存在林分结构单一、土壤地力退化、生物多样性低等问题.为揭示桤木-柏木带状改造对土壤碳、氮、磷分配格局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典型样地法分析桤-柏带状混交林和柏木纯林0-20 cm(M1)和20-40 cm(M2)土壤物理性质、有机碳(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经桤-柏带状改造后,M1和M2土层OC分别增加46.80%和77.01%,TP分别降低67.98%和60.20%,TN无显著变化,土壤C:N、C:P和N:P比值以及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自然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显著增加;随着土层加深,桤-柏混交林的土壤OC、TN、C:P、N:P和最大持水量显著降低,C:N和容重显著升高,TP无显著性变化,柏木纯林的土壤OC、TN和TP显著降低,C:N:P化学计量比、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无显著变化;同时,桤-柏带状改造还减弱了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对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加剧了表层土壤磷的限制.因此,桤-柏带状改造能够有效改善柏木纯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柏木林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在后期的经营过程中,建议在桤木—柏木混交林中补施磷肥以缓解土壤磷元素缺乏现象.(图4表3参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低效林改造 化学计量比 持水能力 川中丘陵区
原文传递
栾树柏木混交种植模式对土壤转化酶活性和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布朗 胡兴宜 +6 位作者 彭守亚 徐小莉 彭学林 刘华 袁玉万 胡文杰 王晓荣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0,共9页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是三峡库区喀斯特地貌区的主要乡土树种,为了解柏木人工林不同混交种植模式对土壤转化酶活性和碳氮含量的影响,筛选最优的柏木栾树混交种植模式,实现柏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随机区组设计,以柏木纯...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是三峡库区喀斯特地貌区的主要乡土树种,为了解柏木人工林不同混交种植模式对土壤转化酶活性和碳氮含量的影响,筛选最优的柏木栾树混交种植模式,实现柏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随机区组设计,以柏木纯林为对照,研究三峡库区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和柏木(栾柏)带状混交、栾柏块状混交和栾柏株间混交3种混交种植模式对不同土层厚度下(0~20、20~40、40~60 cm)土壤转化酶活性和不同形态碳氮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混交种植模式下不同土层厚度土壤的转化酶活性均不同程度上高于柏木纯林,40~60 cm土层中带状混交种植模式的转化酶活性比柏木纯林显著提高了48.07%;栾柏带状混交、栾柏块状混交和栾柏株间混交种植模式不同土壤厚度中的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都显著高于柏木纯林,且均以栾柏带状混交种植模式增长量最大;栾柏带状混交种植模式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也显著高于柏木纯林和栾柏块状、栾柏株间混交种植模式,栾柏带状混交种植模式不同土层厚度下的全氮、碱解氮、微生物量氮和水溶性有机氮含量与柏木纯林相比显著提高了34.07%~282.76%;栾柏块状混交和栾柏株间混交种植模式的土壤部分氮含量在不同土层中也较柏木纯林有显著的提高;带状混交种植模式在不同土层厚度中土壤转化酶活性和碳氮含量的衰减速率最低。栾柏混交种植模式的营造,特别是栾柏带状混交种植模式中土壤转化酶活性的显著增加,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中的碳氮含量,对于改善林地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种植模式 土壤碳氮 土壤转化酶活性 柏木 栾树 土层厚度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土壤浸提液对3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玉莲 刘小丽 +2 位作者 吴丽君 刘瑶 吴庆贵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399,共6页
某些植物和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会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关于川中丘陵区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土壤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否有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推测柏木的土壤浸提液可能抑制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采用室内种... 某些植物和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会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关于川中丘陵区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土壤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否有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推测柏木的土壤浸提液可能抑制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采用室内种子萌发实验,研究土壤浸提液(0.00 g/mL、0.01 g/mL、0.02 g/mL、0.05 g/mL和0.10 g/mL)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辣椒(Capsicum annu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土壤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与物种有关. 0.01 g/mL的土壤浸提液显著提高番茄的活力指数、降低根鲜重,0.05 g/mL的土壤浸提液显著增加番茄的根长,而0.10 g/mL的土壤浸提液显著降低番茄的发芽率. 4种浓度的土壤浸提液均显著降低辣椒的发芽势和苗鲜重,而辣椒的根长和根鲜重主要在0.01g/mL、0.02 g/mL和0.05 g/mL的土壤浸提液下降显著.对茄子而言,4种浓度的土壤浸提液均显著提高其活力指数、降低鲜根重.综合化感效应指数表明,柏木土壤浸提对番茄和茄子表现为抑制和促进作用,而辣椒仅表现为抑制作用,且3种作物的化感敏感性为辣椒>茄子>番茄.综上,柏木土壤浸提液能影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在川中丘陵区,辣椒可能不适合种植在以柏木为坡地防护林的坡耕地中.(图2表3参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土壤浸提液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农作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