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及三维重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测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旭 张进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7期607-610,615,共5页
目的探讨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与中青年胸腰椎(T11~L5)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pedicle outer width,POW)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 目的探讨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与中青年胸腰椎(T11~L5)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pedicle outer width,POW)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所有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OVCF患者105例为A组,平均年龄(73.26±6.28)岁;同期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为B组,平均(38.90±8.58)岁。比较两组患者T11~L5对应椎弓根双侧POW值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并计算POW<5mm及<7mm所占百分比。结果两组同一患者各对应脊柱左右侧PO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组男性和女性T11~L3各对应POW均小于B组(P<0.01),两组患者同性别之间L4、L5比较PO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组POW小于5mm者118个,占该组总数的8.03%,主要分布于T11~L3脊椎,B组POW小于5mm者15个,占该组总数的1.49%,T12~L2均有分布;A组患者POW小于7mm占比46.87%,T11~L4均有分布,B组患者POW小于7mm患者占比13.10%,分布于T11~L3。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有效测量椎弓根峡部宽度,能够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有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弓根宽度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预防大出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4
2
作者 孟祥军 米其武 +3 位作者 王华 张若愚 张志刚 张增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预防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5年10月~2006年8月对26例肾结石(17mm×31mm^28mm×57mm,平均27mm×38mm)患者行CT三维重建,非增强CT扫描后行造影剂增强扫描,分析数据后行三...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预防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5年10月~2006年8月对26例肾结石(17mm×31mm^28mm×57mm,平均27mm×38mm)患者行CT三维重建,非增强CT扫描后行造影剂增强扫描,分析数据后行三维重建。结果:肾CT三维重建提供了肾盂肾盏集合系统和肾血管的清晰图像,与常规图像相比较,三维重建更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26例患者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结石清除率为92%,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发生。结论:CT三维重建可准确显示结石部位和肾血管分布,确定经皮肾穿刺部位,避免术中术后大出血的发生,可作为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前影像学定位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ct三维重建 经皮肾镜取石术
下载PDF
颅颌面外科与三维重建技术 被引量:19
3
作者 归来 罗茂萍 +4 位作者 戴汝平 何沙 滕利 张智勇 黄绿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0年第3期31-34,共4页
探讨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适应症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以下简称EBCT) C-150,对76例严重颅颌面病人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所... 探讨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适应症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以下简称EBCT) C-150,对76例严重颅颌面病人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所获CT图象经数字接口传至加拿大ISG公司生产的Allegro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EBCT成像技术能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极其相互关系。其再现畸形或病体模型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精度,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结论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现代颅颌面外科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三维重建 颅颌面外科
下载PDF
3D-DSA、CTA在颅内动脉瘤个体化锁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余良宏 康德智 +3 位作者 戴琳孙 林元相 郑捷 郑树法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应用3D—DSA、CTA技术分析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个体化设...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应用3D—DSA、CTA技术分析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个体化设计锁孔手术并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75例(192个动脉瘤1,其中眶上锁孔入路38例(40个动脉瘤1,翼点锁孔入路132例(146个动脉瘤),额锁孔纵裂入路3例(4个动脉瘤),颞下锁孔入路2例(2个动脉瘤),分析3D—DSA、CTA在颅内动脉瘤锁孔手术策略中的应用与意义。结果本组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完成手术,其中动脉瘤夹闭188个,动脉瘤包裹4个。术后复查DSA或CTA显示动脉瘤均夹闭满意。GOS评分显示术后良好165例,轻残6例,重残2例,死广2例。结论3D.DSA、CTA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三维形态特征,为个体化的锁孔手术入路设计提供依据,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三维重建技术 锁孔手术
原文传递
冠状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鼻科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萧璧君 郎军添 +4 位作者 王海青 吕春雷 陶晓峰 周为民 施增儒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10期439-441,共3页
为了寻求对鼻、鼻窦病变、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结构有较好的显示方法,获得较为真实的影像,使鼻内窥镜手术更安全、可靠、彻底,对168例(290侧)鼻窦炎及107例(175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冠状CT扫描,并对OMC进行三维重... 为了寻求对鼻、鼻窦病变、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结构有较好的显示方法,获得较为真实的影像,使鼻内窥镜手术更安全、可靠、彻底,对168例(290侧)鼻窦炎及107例(175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冠状CT扫描,并对OMC进行三维重建,同时与内窥镜检查及正常组相对照。发现对鼻腔、鼻甲及窦胶粘膜增厚的诊断冠状CT显示与内镇检查基本一致。三维CT比普通冠状CT显示钩突、鼻甲形态更为真实、形象。结论认为冠状CT对了解鼻腔、鼻窦病变、OMC的解剖变异、病变范围、毗邻有重要价值,OMC的三维重建可使图像更直观、真实,并有立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鼻窦炎 ct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成年女性骨性双颌前突错畸形固有口腔容积的三维测量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惠 杨磊 +1 位作者 独正 段银钟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采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并比较成年女性骨性双颌前突患者和个别正常牙合的固有口腔容积的大小。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三维测量技术,对15名双颌前突成年女性和15名个别正常牙合成年女性的颌面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模型上划分... 目的:采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并比较成年女性骨性双颌前突患者和个别正常牙合的固有口腔容积的大小。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三维测量技术,对15名双颌前突成年女性和15名个别正常牙合成年女性的颌面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模型上划分固有口腔的界限并逐层分离出固有口腔后,利用系统自带软件对固有口腔的体积以及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骨性双颌前突成年女性和个别正常牙合女性的固有口腔容积分别为(68.3±9.30)cm3和(62.99±10.10)cm3(P<0.05);双颌前突患者的固有口腔在矢状向上的投影面积、长度、高度均显著大于正常牙合(P<0.05),下颌骨长度显著小于正常牙合(P<0.05),但固有口腔的宽度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测量固有口腔是一种确实可行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双颌前突固有口腔的容积,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头影测量 固有口腔
下载PDF
离体牙体外实验法对螺旋CT三维重建准确性的评价
7
作者 王立新 王征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应用离体牙体外实验的方法对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20颗离体牙标本的实验动物模型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并测量标记物边长、标记点到牙根尖距离、牙长、牙根凹陷直径4项指标,与原离体牙标本的游标... 目的:应用离体牙体外实验的方法对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20颗离体牙标本的实验动物模型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并测量标记物边长、标记点到牙根尖距离、牙长、牙根凹陷直径4项指标,与原离体牙标本的游标卡尺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比较离体牙标本游标卡尺测量与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结果,4项指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值小于游标卡尺测量值,当数据精确到1 mm时,测量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结论: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对离体牙进行长度测量,测量值略小于实际长度,将测量数据精确到1 mm时,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离体牙
原文传递
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在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8
作者 梁阳冰 覃斌 +4 位作者 李长赞 季汉初 吴清国 黄寿付 梁毅文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在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2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尿管软镜治疗,研究组采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联...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在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2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尿管软镜治疗,研究组采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输尿管软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 h血清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上尿路结石 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 3D打印技术 输尿管软镜 炎症因子 疗效
下载PDF
上颌窦与上颌后牙的位置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9
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3 位作者 刘恒兴 李敏 窦文广 马会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新鲜上颌骨标本10例20侧、成人全牙上颌骨标本18例36侧和20名全牙志愿者,分别暴露出上颌窦粘膜、上颌窦与上颌后牙牙根和CT连续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上颌窦的形态及其下... 目的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新鲜上颌骨标本10例20侧、成人全牙上颌骨标本18例36侧和20名全牙志愿者,分别暴露出上颌窦粘膜、上颌窦与上颌后牙牙根和CT连续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上颌窦的形态及其下壁的骨性和粘膜结构,用游标卡尺和CT三维重建工作站分别测量上颌后牙牙根至上颌窦下壁的距离。结果上颌窦呈三边形或四边形的锥体形腔隙,其下壁常有凸起的骨隔和粘膜隔。上颌磨牙的近中颊根至上颌窦的距离均较舌根、远中颊根近,由近及远依次为近中颊根、舌根和远中颊根。在标本及影像上的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上颌窦下壁的距离分别为(9.30±2.64)mm和(9.50±2.72)mm、(4.50±1.98)mm和(4.60±1.95)mm、(2.02±0.91)mm和(2.18±0.96)mm、(2.06±1.04)mm和(2.26±1.20)mm、(3.74±1.73)mm和(3.82±1.84)mm。结论(1)上颌后牙至上颌窦的距离以第1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2)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误入上颌窦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上颌牙槽突 上颌后牙 牙种植术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三维CT联合MRI分析膝关节ACL损伤重建术后移植物、周围结构与膝关节稳定性关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靳莉丹 申瑞田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8-423,共6页
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联合MRI检测球类运动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移植物、周围结构与膝关节稳定性的关联性。选取238例球类运动致膝关节ACL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分为不稳组(31例)和稳定组(207例)。通过... 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联合MRI检测球类运动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移植物、周围结构与膝关节稳定性的关联性。选取238例球类运动致膝关节ACL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分为不稳组(31例)和稳定组(207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稳组移植物连续性阳性率、移植物走向松弛率、螺钉阳性率、隧道周围骨质阳性率、关节腔内情况阳性率均高于稳定组;不稳组术后移植物信号强度、胫骨前移、Blumensaat角高于稳定组,ACL角低于稳定组(P<0.05);移植物连续性、移植物走向、螺钉、隧道周围骨质、关节腔内情况、术后移植物信号强度、术后胫骨前移、术后ACL角、术后Blumensaat角均为重建术后膝关节不稳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术后膝关节不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研究结果表明CT三维重建技术联合MRI检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重建术后移植物情况及周围结构与膝关节稳定性存在显著关联性,且在预测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ct三维重建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稳定性 关联性
下载PDF
PET/CT联合CT三维重建在鉴别早期肺腺癌不同病理亚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11
作者 游杰 张国中 +2 位作者 高祥龙 陈勇 束余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68-474,共7页
背景与目的早期肺腺癌中病理亚型以贴壁为主型的浸润性腺癌(lepidic predominant invasive adenocarcinoma,LPA)与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in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croinvasiveadenocarcinoma,MIA)的良好预后相似,临床上也迫切需... 背景与目的早期肺腺癌中病理亚型以贴壁为主型的浸润性腺癌(lepidic predominant invasive adenocarcinoma,LPA)与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in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croinvasiveadenocarcinoma,MIA)的良好预后相似,临床上也迫切需要能够区分LPA与非LPA型浸润性腺癌(non-lepidicpredominantinvasive adenocarcinoma,non-LPA)的手段,本研究拟通过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 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和CT三维重建后参数探讨术前影像学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part-solidnodules,PSNs)的早期肺腺癌不同病理亚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解剖性肺切除术且影像学表现为PSNs的早期肺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胸部增强CT和PET/CT资料完整可获取,利用Mimics软件行三维重建,获取肿瘤体积、肿瘤三维平均CT值(3-dimensional mean-CT value, 3Dm-CT)、SUVmax等数据,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Graph Pad Prism 8.3.0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共计6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病理亚型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IS、MIA及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 IAC)中的LPA归为低危组28例(41.8%),其余non-LPA如腺泡型(acinar pattern-predominantadeno-carcinoma,APA)、乳头型(papillarypattern-predominantadenocarcinoma,PPA)、微乳头型(micropapillary pattern-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 MPA)归为高危组39例(58.2%),两组间SUVmax(t=3.153,P=0.002)、肿瘤体积(t=3.331, P=0.001)、实性/磨玻璃成分体积(t=2.74, P=0.006)/(t=3.127, P=0.002)、实性/磨玻璃成分3Dm-CT(t=3.655, P<0.001)/(t=7.082, P<0.001)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提示:SUVmax[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0.727]、肿瘤体积(AUC=0.740)、磨玻璃成分体积(AUC=0.725)、实性成分3Dm-CT(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实性结节 肺腺癌 ct三维重建 PET/ct 病理亚型
下载PDF
X线CT三维重建及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范德书 邹钟平 +1 位作者 张庆秋 彭述文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19期2536-2537,共2页
目的探讨X线、CT三维重建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胫骨平台骨折(FT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CT与MRI检查,X线检查后给予第一次诊断(A组);实施CT检查后给予第二次诊... 目的探讨X线、CT三维重建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胫骨平台骨折(FT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CT与MRI检查,X线检查后给予第一次诊断(A组);实施CT检查后给予第二次诊断(B组);最后进行MRI检查给予第三次诊断(C组)。比较三种检查方法骨折诊断情况、分型符合率。结果 A组骨折确诊率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分型确诊率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X线、CT、MRI在胫骨平台骨折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准确进行分型,其中MRI检查能明确显示韧带、关节软骨损伤情况,但费用较高,可视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诊断 X线 ct三维重建 MRI
下载PDF
齿状突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3
作者 燕树义 李书忠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9月~2004年6月,对32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X线检查、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评价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结果X线片检查对齿状突骨折的漏诊率为28.13%(9/32),CT平...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9月~2004年6月,对32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X线检查、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评价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结果X线片检查对齿状突骨折的漏诊率为28.13%(9/32),CT平扫漏诊率为6.25%(2/32),CT三维重建无1例漏诊。结论X线片对齿状突骨折易造成漏诊或诊断不确切。CT三维重建能直观、精确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提供分型依据,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ct三维重建 分型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军 郑超 陈蕾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3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110例胸肋骨骨折阳性患者,并分别行CT三维重建扫描(观察组)及DR胸片(对照组)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发现骨折数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110例胸肋骨骨折阳性患者,并分别行CT三维重建扫描(观察组)及DR胸片(对照组)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发现骨折数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有利于发现隐匿性骨折,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肋骨骨折 DR胸片
下载PDF
腹壁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切口疝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姚胜 李基业 +1 位作者 刘飞德 裴丽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切口疝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0例切口疝病人,在CT加密平扫的基础上应用GE公司ADW4.2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同时测量了腹壁缺损,计算体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例...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切口疝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0例切口疝病人,在CT加密平扫的基础上应用GE公司ADW4.2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同时测量了腹壁缺损,计算体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例病人均能根据三维图像,测量疝的直径(mm)、面积(mm2)和体积(cm3);3例病人测量了腹腔容积,腹腔容积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指数为0.140。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切口疝的缺损,并能精确计算出体积;其经济花费是病人可接受的。其能补充许多普通CT无法提供的临床数值,是一项较好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疝 ct三维重建技术 疝体积 腹腔容积
下载PDF
上颌埋伏尖牙非手术助萌的正畸治疗 被引量:11
16
作者 席兰兰 靳淑梅 +2 位作者 颜淑云 周亚丽 张君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尖牙非手术助萌正畸治疗的适应证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15岁上颌埋伏尖牙患者20例,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其进行诊断,明确埋伏尖牙颌骨内位置、方向及牙根发育情况,选取适合病例12例通过正畸手段为埋伏尖牙开...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尖牙非手术助萌正畸治疗的适应证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15岁上颌埋伏尖牙患者20例,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其进行诊断,明确埋伏尖牙颌骨内位置、方向及牙根发育情况,选取适合病例12例通过正畸手段为埋伏尖牙开辟间隙,等待其自行萌出;8例采用外科翻瓣导萌术牵引导萌。结果 12例非手术助萌患者,正畸拓展足够间隙后经3~10个月上颌埋伏尖牙均自行萌出至正常位置,牙周附着健康;8例外科手术导萌患者,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到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牙周附着丧失,影响龈缘美观。结论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立体直观的提供埋伏尖牙的信息,为临床医师明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减少手术适应证,使用非手术助萌的方法可使上颌埋伏尖牙自行萌出,避免手术创伤痛苦,萌出后牙周附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埋伏尖牙 螺旋ct三维重建 非手术助萌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红兵 蒋华 +1 位作者 汪华清 胡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0期160-162,169,共4页
目的探究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58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患者接受X线与螺旋CT检查,其后采用关节镜予以确定与治疗。分析X... 目的探究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58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患者接受X线与螺旋CT检查,其后采用关节镜予以确定与治疗。分析X线与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式对关节病变情况、关节病变分型情况、关节病变分型诊断价值。结果 X线与螺旋CT均可观察到关节病变;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患者关节积液、滑膜改变、软骨改变、半月板变性、游离体等关节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P<0.05);X线、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关节镜诊断关节病变分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关节镜分级结果作为金标准,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关节病变分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优于X线诊断。结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价值较高,可为患者提供有效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林聪 王旭霞 +2 位作者 邹亚楠 徐建光 张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上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不能清楚定位上颌骨埋伏牙的47例患者行螺旋CT轴面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2种方式重建图...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上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不能清楚定位上颌骨埋伏牙的47例患者行螺旋CT轴面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2种方式重建图像,以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结果:上颌埋伏牙47例,共计67颗牙,螺旋CT扫描重建清楚显示了埋伏牙的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弥补了传统X线片的不足,在上颌骨埋伏牙的正畸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埋伏牙 正畸治疗 螺旋ct三维重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口腔埋伏牙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曹天艳 周国良 何丽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9-410,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埋伏牙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埋伏牙患者应用三维螺旋CT的图像处理功能,采用表面遮盖法(SS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获得牙体表面立体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埋伏牙的形...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埋伏牙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埋伏牙患者应用三维螺旋CT的图像处理功能,采用表面遮盖法(SS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获得牙体表面立体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一种能展示牙体表面立体形态影像的新技术,对埋伏牙的定性、定位准确,弥补了传统X线片及二位CT的不足,可作为骨内埋伏牙外科处理和正畸治疗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定位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骨盆骨折三轴移位方式及复位原则 被引量:11
20
作者 项舟 段鑫 王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53-1160,共8页
目的基于骨盆CT三维重建,建立骨盆三维立体坐标系,分析骨盆骨折的三轴移位方式并建立复位原则。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6年5月正常骨盆CT数据21例,建立均值骨盆三维模型,以髂前下棘中点为原点建立骨盆三维立体坐标轴,并基于此坐标系统建... 目的基于骨盆CT三维重建,建立骨盆三维立体坐标系,分析骨盆骨折的三轴移位方式并建立复位原则。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6年5月正常骨盆CT数据21例,建立均值骨盆三维模型,以髂前下棘中点为原点建立骨盆三维立体坐标轴,并基于此坐标系统建立一种骨盆骨折三轴移位方式分类。对临床中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55例骨盆骨折患者(男29例,女26例;年龄11~66岁,平均35.6岁),根据上述三轴移位方式分类方法,按逆向复位原则行闭合或切开复位,运用空心螺钉、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评估骨盆骨折三轴移位方式分类的临床指导价值。结果根据三轴原理,将骨盆骨折移位分为x轴正移位/负移位、旋正/旋负移位,y轴正移位/负移位、旋正/旋负移位,z轴正移位/负移位、旋正/旋负移位。纳入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切口平均7.1 cm;复位时间平均12.2 min;受辐射时间平均55.3 s;螺钉植入时间平均27.2 min,术后骨盆X线片或三维CT显示所有骨盆骨折复位良好,螺钉钢板植入无误;术中失血量平均96.5 mL;手术时间平均2.1 h;住院时间平均18.7 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3个月,平均16.7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评分标准,获优39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94.55%。结论基于骨盆三轴立体坐标轴的骨盆骨折三轴移位方式分类,能简便、精确表示患者骨折的移位方式,并可为患者术中复位进行精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ct三维重建 三轴移位 复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