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CTA的有效性及形态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磊 沈龙山 +1 位作者 朱晶洁 王大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261-1265,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风险评估中CT血管造影成像(CTA)应用有效性,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103例IA病人临床资料,对比破裂和未破裂者CTA影像形态学表现,并分析与瘤...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风险评估中CT血管造影成像(CTA)应用有效性,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103例IA病人临床资料,对比破裂和未破裂者CTA影像形态学表现,并分析与瘤体破裂的相关性。结果:103例病人中,瘤体破裂78例(84个瘤体),未破裂瘤体25例(28个瘤体);IA破裂以后交通动脉为主,其次是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后循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和未破裂组病人的瘤体大小、瘤体位置、瘤体高度和瘤颈宽度比(AR)、瘤体深度和载瘤动脉直径比(SR)、动脉瘤面积与瘤颈处载瘤动脉面积比值(面积比)及子囊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瘤体大小、AR、SR、面积比是动脉瘤瘤体破裂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A可清晰、准确显示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征,瘤体大小、AR、SR及面积比等形态学表现可作为IA破裂风险的独立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风险 ct血管造影成像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与弛 陈文宽 +1 位作者 蒋杰 郭若汨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6期1-2,6,共3页
目的:分析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选取本院接受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总结100... 目的:分析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选取本院接受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总结10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100例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腹主动脉粥样硬化表现。100例患者中合并腹主动脉瘤患者6例,髂总动脉狭窄患者26例,髂内与外动脉狭窄患者28例,闭塞患者6例,股动脉狭窄患者46例,闭塞患者7例,颈前后动脉狭窄患者23例,多动脉多发节段型狭窄患者26例。结论: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方面的作用明显,并且对患者的辐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螺旋ct ct血管造影成像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 诊断应用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成像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探究
3
作者 刘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84-0187,共4页
探究CT血管造影成像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CT血管造影... 探究CT血管造影成像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的诊断效能更好(P<0.05),并且左心耳血栓存在与否会在诊断结果中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成像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成像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栓 准确率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CTA图像特点与破裂因素分析
4
作者 聂银银 时玉春 +3 位作者 陈淑宽 张海豹 张瑞 范倩倩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动脉瘤(BTA)CT血管造影成像(CTA)形态学特点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B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未破裂组(n=40)与破裂组(n=22)。比较2组患者术前CTA检查的形态学特点,并分析造成BTA患者动...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动脉瘤(BTA)CT血管造影成像(CTA)形态学特点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B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未破裂组(n=40)与破裂组(n=22)。比较2组患者术前CTA检查的形态学特点,并分析造成BTA患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BTA形态、BTA纵横比、基底血管角(BVA)、P1-P1角、分叉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动脉瘤数目、BTA大小比、动脉瘤角(AA)、血流角(FA)、双侧小脑下动脉夹角(SCA-S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动脉瘤破裂为自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指标为变量,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TA形态、BTA纵横比、BVA、P1-P1角是BTA患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使用CTA检查BTA可清晰显示瘤体形状、大小等形态学特点,其中BTA形态、BTA纵横比、BVA角、P1-P1角是BTA患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 ct血管造影成像 形态学特点 动脉瘤破裂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CTA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波 周胜利 +1 位作者 苗重昌 杨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461-1464,共4页
目的:总结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运用CTA技术探寻TOBS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列TOBS患者的常规MRI和DWI影像资料以及21例TOBS患者的椎-基底动脉CTA表现,对比不同MR序列对病灶的发现率及病灶的... 目的:总结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运用CTA技术探寻TOBS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列TOBS患者的常规MRI和DWI影像资料以及21例TOBS患者的椎-基底动脉CTA表现,对比不同MR序列对病灶的发现率及病灶的分布范围,分析椎-基动脉血管结构有否病变。结果:梗塞灶呈多发性分布于双侧丘脑、中脑、小脑、枕叶及颞叶内侧,26例TOBS患者DWI共发现183个病灶,远较T2WI发现的136个病灶为多(134.6%),其中呈对称性分布者21例(80.8%),另5例(19.2%)呈单侧分布。21例行CTA检查患者中14例(66.7%)有椎基底动脉形态异常,其中2例基底动脉瘤,3例椎动脉瘤,7例椎-基底动脉壁存在粥样硬化斑。结论:弥散加权成像(DW)是早期诊断TOBS的最敏感影像检查技术,CTA可追溯TOBS的部分栓塞原因,两者结合可加强TOBS的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ct血管造影成像
下载PDF
去骨剪影CTA和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凤涛 齐志 +2 位作者 张厚宁 禹璐 盛佳曦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368-373,共6页
目的将去骨剪影CT血管造影(CTA)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表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床症状疑为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 目的将去骨剪影CT血管造影(CTA)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表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床症状疑为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其CTA、MRA及DSA影像学检查资料。以DSA为金标准,测量瘤体及瘤颈大小,并计算长径/瘤颈比,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不同大小动脉瘤检出数量、瘤体形态及灵敏度、特异度方面的差异。结果DSA检查共有77例发现动脉瘤82个,其中68个动脉瘤体直径>3mm,14个直径≤3mm。CTA发现80个动脉瘤,MRA发现78个动脉瘤。在直径>3mm动脉瘤中,CTA、MRA检出率与D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DSA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56和0.827;在直径≤3mm动脉瘤中,CTA、MRA检出率与D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DSA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630,MRA与DSA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262。在对直径>3mm动脉瘤的测量中,CTA和MR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8.5%、100%、100%、92.9%、98.8%以及95.6%、92.3%、98.5%、80.0%、95.1%;在对直径≤3mm动脉瘤的测量中,CTA、MR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78.6%、84.6%、84.6%、78.6%、81.5%以及57.1%、69.2%、66.7%、60.0%、63.0%。CTA、MRA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MRA测量动脉瘤长径、瘤颈及长径/瘤颈比所得数据与D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和MRA对动脉瘤的诊断效能与DSA相当,可做为临床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造影成像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基于CT血管造影的形态学特征预测后交通囊状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
7
作者 李松 沈龙山 +2 位作者 罗宏 仝贺 王震寰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8期128-131,146,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囊状动脉瘤临床指标和形态学特征,评估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后交通囊状动脉瘤患者131例。根据动脉瘤破裂出血与否分为破... 目的比较分析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囊状动脉瘤临床指标和形态学特征,评估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后交通囊状动脉瘤患者131例。根据动脉瘤破裂出血与否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利用单因素比较分析临床基本资料和动脉瘤形态学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后交通囊状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因素,建立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模型。结果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在性别、动脉瘤顶指向、是否伴有子囊、瘤体最大径、瘤体宽度、瘤体高度、纵横比、尺寸比、长宽比以及入射角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动脉瘤顶指向外下方(OR=29.526,95%CI:3.205~271.987,P=0.003)、入射角度(OR=1.038,95%CI:1.002~1.077,P=0.014)、纵横比(OR=4.979,95%CI:1.046~23.712,P=0.044)、尺寸比(OR=6.233,95%CI:1.432~27.135,P=0.015)为影响后交通囊状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后交通囊状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预测模型,用预测模型的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877(0.815~0.93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后交通动脉瘤顶指向外下方、入射、纵横比和尺寸比是形态学预测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后交通囊状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囊状动脉瘤 形态学 危险因素 ct血管造影成像
下载PDF
体重指数正常患者80 kVp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与iDose4、FBP重建算法图像质量的对照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正凯 程绍玲 +1 位作者 赖声远 曲晓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80 kVp低剂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成像在体重指数(BMI) 20~25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BMI 20~25 kg/m2的患者30例,行80 kVp扫描,分别采用IMR(A组)、iDo... 目的探讨80 kVp低剂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成像在体重指数(BMI) 20~25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BMI 20~25 kg/m2的患者30例,行80 kVp扫描,分别采用IMR(A组)、iDose4算法(L4; B组)和滤波反投影(FBP; C组)重建。定量指标包括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冠脉主要分支近、中、远段CT值及图像噪声,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定性的指标包括主观图像噪声、血管边缘锐利度、条纹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采用5分法;冠脉每个节段采用4分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估,计算可评估节段数。结果 3组冠脉各节段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IMR冠脉各节段图像噪声值(SD)均明显低于iDose4及FBP算法(P<0. 001)。IMR冠脉各节段CNR均明显高于iDose4及FBP算法(P<0. 001)。IMR各定性图像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iDose4及FBP算法(P<0. 001)。IMR组冠脉各节段平均分数及可评估节段数均明显高于iDose4组和FBP组(P<0. 001)。而不可评估节段数明显低于iDose4组和FBP组(P<0. 001)。结论对于BMI 20~25 kg/m2的患者,IMR技术较iDose4及FBP可显著提高80 kVp CCTA成像的定性和定量图像质量,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全模型迭代算法 低管电压 体重指数(BMI)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
下载PDF
64排CT与MRI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建辉 林世明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8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DSA前下肢血管成像方式分为CTA组和MRA组。收集两组患者MRA和CTA的小腿及足部动脉血管图像及诊断报告,同时根据图像评估动脉节段狭窄程度,分别与DSA比较,统计两组符合率情况。结果 MRA组显示尚可,其中3例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显示不佳,行2次扫描。CTA组显示良好,狭窄段的血管、斑块等显示清晰。MRA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符合率为90.00%,漏诊率为2.50%,误诊率为7.50%。血管狭窄程度Ⅰ级(100%),Ⅱ级(90.91%)符合率显著高于Ⅲ级(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符合率为95.00%,漏诊率为0.00%,误诊率为5.00%。血管狭窄程度Ⅰ级(100.00%),Ⅱ级(95.83%)、Ⅲ级诊断符合率(85.70%)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DSA诊断符合率(95.00%)略高于MRA(9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和MR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的,但CTA靶血管显示效果更为理想,应作为主要检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糖尿病 下肢血管成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的应用效果观察
10
作者 董佳勇 连三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治疗的疑为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治疗的疑为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2组均进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造影剂检查,观察组采用低剂量造影剂检查。比较2组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质量、图像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ratio,CNR)、辐射剂量参数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oesindex,CTDIvol)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3.76±64.61)HU、(428.63±59.45)HU、(429.15±60.23)HU、(3.84±0.33)分,对照组分别为(418.49±62.27)HU、(410.91±57.16)HU、(412.83±58.90)HU、(3.91±0.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LP、CTDIvol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73.97±31.29)mGy·cm、(6.07±1.38)mGy、5.88%,对照组分别为(286.52±64.10)mGy·cm、(8.74±2.05)mGy,23.53%,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NR、CNR分别为(31.96±4.74)、(36.59±8.21),对照组SNR、CNR分别为(32.75±5.09)、(37.11±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检查中采用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获得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效果相当,但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检查能够减少辐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检查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 64排螺旋ct 低剂量造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参数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成像特征及UA、LTB4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价值
11
作者 刘春光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4年第5期703-705,708,共4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成像特征及尿酸(UA)、白三烯B4(LTB4)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成像特征及尿酸(UA)、白三烯B4(LTB4)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UA及LTB4水平,之后行CTA扫描检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发病90 d时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各指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观察组UA和LTB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TA灌注异常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UA和LTB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CTA灌注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者UA和LTB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患者CTA灌注异常情况和预后不良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和LTB4水平及CTA临床特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均P<0.001)。经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UA和LTB4水平及CTA临床特征联合应用评估患者预后质量的模型为Log(P)=0.617×UA+0.604×LTB4+0.599×CTA+0.61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A和LTB4水平及CTA临床特征联合应用评估患者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评估价值最高。结论CTA成像特征及UA、LTB4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各指标联合应用对预后水平有较高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成像特征 尿酸 白三烯B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质量
原文传递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宋耀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1-0054,共4页
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收集本院2022-2023年之间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0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给予观察组头颈部CTA检查,比较结果。结果 对照组... 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收集本院2022-2023年之间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0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给予观察组头颈部CTA检查,比较结果。结果 对照组的检查准确率和观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测lCH患者后续血肿扩大与CTA斑点征存具有相关性(F=2.293,P<0.05)。结论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 自发性脑出血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MS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培培 刘世超 王二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MS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86例ADA患者,均接受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MSCTA及DSA检查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MS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86例ADA患者,均接受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MSCTA及DSA检查对ADA的De Bakey分型、ADA动脉壁钙化、夹层血栓阳性的检出率,并于ADA患者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后,比较MSCTA及DSA检查患者术后内漏的发生情况。结果 MSCTA与DSA检查对ADA的De Bakey分型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对ADA动脉壁钙化、夹层血栓检出率及患者术后内漏发生率均高于DS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SCTA检查可提高对ADA患者动脉壁钙化、夹层血栓阳性检出率及术后内漏检出率,可作为临床诊治ADA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 钙化 血栓 内漏
下载PDF
CTA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管腔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覃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77-180,共4页
CT血管造影成像(CTA)为心脑血管疾病重要诊断评估方法,在对冠心病诊断中,管腔狭窄为该病诊断、预后评估提供直接影像学证据。但在CTA临床诊断中,受患者心率及呼吸运动伪影、冠状动脉壁钙化伪影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误诊率、漏诊率。随近... CT血管造影成像(CTA)为心脑血管疾病重要诊断评估方法,在对冠心病诊断中,管腔狭窄为该病诊断、预后评估提供直接影像学证据。但在CTA临床诊断中,受患者心率及呼吸运动伪影、冠状动脉壁钙化伪影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误诊率、漏诊率。随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发展,CTA对该病诊断中,利用CTA双能成像去钙化扫描,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利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诊断,可基本满足诊断需求,但是否可超越人工诊断结果仍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成像(ctA)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 管腔狭窄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波 于海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17期2635-2637,共3页
目的 探究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CTA)在自发性脑出血(ICH)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ICH患者66例,均给予头颈部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分析患者不同... 目的 探究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CTA)在自发性脑出血(ICH)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ICH患者66例,均给予头颈部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分析患者不同病因学发病年龄间差异,比较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与DSA诊断符合度,以及头颈部CT造影成像预测脑出血血肿意义,评价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 66例ICH患者经DSA检查结果显示:脑动脉瘤8例(12.12%),血管畸形6例(9.09%),烟雾病9例(13.64%),高血压性脑出血35例(53.03%),原因不明8例(12.12%),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是ICH主要病因。头颈部CTA阳性检出率为80.30%,遗漏1例(1.52%)脑动脉瘤、1例(1.52%)血管畸形、1例(1.52%)高血压性脑出血,与DS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首诊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8例(12.12%),其中见造影剂外渗所致斑点征3例(37.50%),血肿扩大2例(25.00%),未见扩大1例(12.50%)。未见造影剂外渗所致斑点征5例(62.50%),血肿扩大1例(12.50%),血肿未扩大4例(50.00%)。斑点征与血肿扩大之间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各为66.67%(2/3)、80.00%(4/5)。预测ICH患者后续血肿扩大与CTA斑点征二者存在明显相关性(F=13.526,P<0.05)。结论 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学诊断中,应用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效果明确,能了解病因,方便临床后续诊断与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 病因学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两期不同的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扫描图像质量的对比观察
16
作者 韦玲群 韦学 韦翠光 《微创医学》 2012年第5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探讨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CTA)的最佳的扫描参数和技术要点,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对该院收治的50例临床疑似颈动脉或椎动脉患者均采用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和延时扫描(18~25 s)两期颈部CTA检查,并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 目的探讨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CTA)的最佳的扫描参数和技术要点,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对该院收治的50例临床疑似颈动脉或椎动脉患者均采用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和延时扫描(18~25 s)两期颈部CTA检查,并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用两期不同扫描参数的颈部CTA均能不同程度地显示颈动脉和椎动脉异常血管的类型、位置、大小,但智能追踪触发扫描阳性率比较高,图像质量优于延时扫描。结论正确掌握好颈部CTA的技术操作及多种重建方法的综合运用,可提高颈部CTA的图像质量及对颈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 智能追踪触发扫描 延时扫描 图像质量 颈动脉 椎动脉
下载PDF
监测层及触发方式对头颈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刚 蒙姣姣 +1 位作者 杨晶莹 吴新淮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11期81-83,101,共4页
目的:探讨在常规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监测层面及扫描触发方式对成像成功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对60例患者行头颈联合CTA检查。A组在颈动脉层面监测,感兴趣区阈值设定为160 HU,手... 目的:探讨在常规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监测层面及扫描触发方式对成像成功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对60例患者行头颈联合CTA检查。A组在颈动脉层面监测,感兴趣区阈值设定为160 HU,手动触发扫描;B组在主动脉弓层面监测,阈值达到200 HU,自动触发。测量60例被检者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图像的CT值、噪声,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由2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对2组图像的质量进行评分。分别比较2组图像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CT值、噪声、SNR及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2组图像颈总动脉的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的CT值及SNR均高于B组,而噪声低于B组。2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的主观得分平均值(4.43±0.57)高于B组(3.53±0.68)。结论:用东芝320排螺旋CT行头颈联合CTA扫描,监测颈动脉层面扫描方法优于监测主动脉弓层面扫描方法,提高了检查成功率,有效地改善了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血管成像 头颈部 监测层面 图像质量
下载PDF
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在颅脑术后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李新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8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接受颅脑手术的患者术后应用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月内在我院接受颅脑术治疗后伴并发症的12例患者,所有患者接受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 目的:探讨接受颅脑手术的患者术后应用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月内在我院接受颅脑术治疗后伴并发症的12例患者,所有患者接受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检查。分析灌注患者经临床干预性处理后的预后情况以及不同GCS评分与低灌注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2例患者的灌注参数图像显示rCBF、rCBV、MTT都存在明确异常表现。结论: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检查应用于接受颅脑手术后伴并发症的患者可以帮助医师判断患者术后局部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有利于评估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全脑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 颅脑手术
下载PDF
对脑肿瘤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贤荣 杨东东 唐宇姣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9期161-162,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脑肿瘤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 目的 :探讨对脑肿瘤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脑内各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颅内动脉)成像的质量。结果 :这些患者脑内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颅内动脉成像的清晰度均较高。结论 :对脑肿瘤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到其脑内各动脉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1期113-113,共1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3-12收治的55例疑患有脑血管病变或脑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结果所有检查病例均能通过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3-12收治的55例疑患有脑血管病变或脑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结果所有检查病例均能通过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清楚地显示1~4级脑血管结构,多层螺旋CT扫描能在短时间内准确的完成各项数据的采集工作。结论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能够比较准确显示脑血管的状况,从而为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 技术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