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3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 被引量:157
1
作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32-743,共12页
自2003年开始,国际公认的64排CT应用于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已经超过10年,目前已经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无创影像学工具。近年来CT设备成像能力进一步提升,标志性的进步体现在CCTA图像质量... 自2003年开始,国际公认的64排CT应用于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已经超过10年,目前已经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无创影像学工具。近年来CT设备成像能力进一步提升,标志性的进步体现在CCTA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而患者的辐射剂量大幅降低。在此领域,国内外专家积累了一定的应用经验和医学研究证据,并发布了多篇专家共识或指南,但均缺乏详细的技术操作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心脏冠状动脉 技术规范化 指南 应用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中国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双源CT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06
2
作者 张宗军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16-418,共3页
双源CT具有双球管和双组探测器,其单扇区重建时间分辨率可达83m s,可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同时,双球管可同时输出不同能量的X线,提高了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对病变诊断的正... 双源CT具有双球管和双组探测器,其单扇区重建时间分辨率可达83m s,可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同时,双球管可同时输出不同能量的X线,提高了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对病变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双能量ct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00
3
作者 李婷 林雁潮 +2 位作者 王瑶 吴建 陈明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05-2009,共5页
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 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CTA与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各组检查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以DSA为检查金标准,CVUS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准确率分别为52.94%(9/17)、72.00%(18/25)、74.07%(20/27)、0%(0/2);CTA分别为70.59%(12/17)、80.00%(20/25)、81.48%(22/27)、50.00%(1/2);MRI分别为88.24%(15/17)、92.00%(23/25)、92.59%(25/27)、50.00%(1/2),Kappa值分别为0.503、0.670、0.853。结论 CVUS、CTA与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RI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CVUS与CTA检查,具有独特优势,可作为临床检查首选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质量,血管狭窄和放射剂量评估的对照性研究 被引量:81
4
作者 N. Hirai J. Horiguchi +5 位作者 C. Fujioka M. Kiguchi H. Yamamoto N.Matsuura 邱建星(译) 唐光健(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目的证实前瞻性心电图(ECG)触发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下称前瞻性cT血管成像)和回顾性ECG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下称回顾性CT血管成像)同样有效。方法研究得到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并获得知情同意书。60例心率低于75次/min且需行... 目的证实前瞻性心电图(ECG)触发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下称前瞻性cT血管成像)和回顾性ECG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下称回顾性CT血管成像)同样有效。方法研究得到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并获得知情同意书。60例心率低于75次/min且需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病人入组。使用64层CT进行了前瞻性和回顾性CT血管成像。记录数据采集时间。2位独立心脏影像诊断医师使用美国心脏协会17段分段法,对影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1为优秀,4为差),并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0%狭窄,1%~49%狭窄,50%-75%狭窄,〉75%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回顾性心电门控 血管狭窄 64层ct 影像质量 剂量评估 ct血管成像 美国心脏协会
下载PDF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77
5
作者 陈春林 宋小磊 +8 位作者 余艳红 欧阳振波 刘萍 徐玉静 唐雷 王建平 谭欢庆 昌仁民 钟世镇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构建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基于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获取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 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 im ics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 目的探讨构建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基于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获取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 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 im ics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的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清楚地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及其多级分支,甚至子宫动脉上行支等。与重建的骨盆配准融合后,各支动脉血管的解剖走行及供血范围变得更加清晰明确。结论基于CTA数据集,应用适当的计算机软件可构建出理想的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为术前手术模拟"真人化"以及数字模型物理化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女性盆腔 动脉血管 数字化 模型
原文传递
膜性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李世军 郭锦洲 +5 位作者 左科 张炯 吴燕 周长圣 卢光明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观察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NS)的膜性肾病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并探讨发生肾静脉血栓(RVT)的危险因素。方法:临床诊断NS且经肾活检确诊膜性肾病的患者100例,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观察VTE的发生率。结果:36例(36%)患者共计... 目的:观察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NS)的膜性肾病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并探讨发生肾静脉血栓(RVT)的危险因素。方法:临床诊断NS且经肾活检确诊膜性肾病的患者100例,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观察VTE的发生率。结果:36例(36%)患者共计发生血栓部位78处,平均每例2.2处。RVT33例(33%),下腔静脉19例,髂静脉2例,生殖静脉5例,腘静脉2例。17例(17%)患者发现肺动脉栓塞(PE),其中9例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RVT中仅2例有肉眼血尿,5例有腰痛症状。与无血栓组相比,血栓组蛋白尿明显高于无血栓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如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镜下血尿及肾小管功能)均无明显差异。凝血指标中,血栓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血小板计数低于无血栓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抗凝血酶Ⅲ水平下降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膜性肾病NS患者的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高达36%,其中RVT33%,PE17%。多数患者并无典型血栓栓塞的临床症状,D二聚体阳性率与血栓栓塞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医师必须意识到RVT是膜性肾病的常见并发症,应常规行D二聚体监测,必要时行CT血管成像检查,以确诊有无RVT和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肾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3D-CTA、2D-DSA及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1
7
作者 郭建新 冒平 +4 位作者 牛刚 赵婷婷 丁辉 王茂德 杨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5期21-23,3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64排3D-CTA、2D-DSA及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筛选31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完整的3D-CTA、2D-DSA、3D-DSA及手术资料。比较3D-CTA、2D-DSA、3D-DSA对颅内动... 目的对比分析64排3D-CTA、2D-DSA及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筛选31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完整的3D-CTA、2D-DSA、3D-DSA及手术资料。比较3D-CTA、2D-DSA、3D-DSA对颅内动脉瘤检查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及其对颅内动脉瘤形态及瘤颈的显示情况。结果 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3D-DSA共检出35枚颅内动脉瘤,3D-CTA及2D-DSA均检出34枚颅内动脉瘤。3D-CTA检查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88.89%。三种检查手段的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显示3D-CTA与3D-DS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2D-DSA。3D-DSA及3D-CTA均能良好显示检出动脉瘤的几何形态及动脉瘤瘤颈情况,效果明显优于2D-DSA(P<0.05)。结论利用3D-CTA可安全、有效地检查颅内动脉瘤,其检查效果优于2D-DSA,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及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手段。对于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且3D-CTA阴性的患者,可推荐进一步行3D-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双源CT原理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8
作者 张宗军 卢光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7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的结构、原理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和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西门子双源64层螺旋CT的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双源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与常规多层CT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 目的:探讨双源CT的结构、原理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和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西门子双源64层螺旋CT的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双源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与常规多层CT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双源CT的双球管探测器结构具有时间分辨率高,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的优点;其双能技术可以用于鉴别组织成分、显示特定的组织,评价增强时组织的碘含量及其血流灌注和去除骨及钙化等。结论:双源CT能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为CT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双能量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王俊锋 王会轩 高朝前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6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MR肺动脉成像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疾病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病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MR肺动脉成像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疾病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病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的CT组和采用MR肺动脉成像诊断的MR组,每组60例,对两组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检查对PE的显示率均为100%,且两组患者栓子栓塞部位比例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PE的间接征象有马赛克征、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肺段梗死、局限性肺纹理稀疏,两组患者具体征象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MR肺动脉成像进行诊断较为方便,准确率也高,是一种简便、快捷、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70kV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冠状动脉CTA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曹剑 易妍 +10 位作者 王怡宁 林路 王明 孔令燕 薛华丹 宋兰 王志伟 王少华 张龙江 卢光明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对比剂用量方案对比,探讨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 上应用70 kV 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对体重指数正常(BMI≤25 kg/m^2)的患者行冠状动脉 CTA 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装备整合回路探... 目的:通过与常规对比剂用量方案对比,探讨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 上应用70 kV 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对体重指数正常(BMI≤25 kg/m^2)的患者行冠状动脉 CTA 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对50例BMI≤25 kg/m^2的患者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比剂流率和用量分别为4.0和32 mL (350 mgI/mL),B组对比剂流率和剂量为4.0和50 mL (350 mgI/mL)。两组管电压均采用70 kV,对原始数据进行SAFIRE迭代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和心率,比较两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信噪比和放射剂量,测量并比较两组图像冠脉各节段的管腔内的CT 值和图像对比噪声比。以段为单位,对两组的冠脉图像质量采用4分法(1~4分,优-无法评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BMI和心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信噪比和放射剂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有效辐射剂量约为0.9 mSv。3支冠脉主干远段CT值的比较,B组显著高于A组;而冠脉近、中段及主动脉根部CT 值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在冠脉各节段对比噪声比方面,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以段为单位,两组冠脉图像质量平均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组1.16±0.18,B组1.18±0.18,P=0.75)。两组冠脉可评价节段率均>98%。结论: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 上对正常体重指数患者应用70 kV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进行冠状动脉CTA 的检查可以在亚毫希伏条件下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较常规方案对比剂用量显著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原则和策略 被引量:40
11
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7-600,共4页
随着CT技术的迅速进展,CT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检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静脉注射对比剂增强的CT检查,尤其是CTA的普及更是增加了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应用。在很多医疗机构,CTA已基本代替了常规DSA检查,成为血管性病变诊断首选的影... 随着CT技术的迅速进展,CT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检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静脉注射对比剂增强的CT检查,尤其是CTA的普及更是增加了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应用。在很多医疗机构,CTA已基本代替了常规DSA检查,成为血管性病变诊断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甚至被认为可作为影像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新的CT设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当前CT快速的扫描能力使进行对比增强CT扫描时常可以获得足够诊断的图像质量,但在非常短的扫描时间内确保得到靶部位最大程度的强化却成为一个很大的临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碘对比剂 静脉注射 增强ct扫描 影像检查 病变诊断 DSA检查 ct技术
原文传递
全脑CT灌注成像结合头颈部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惠浩 葛朝元 +1 位作者 黄大耿 谢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2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全脑CT灌注成像(CTP)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94例疑似AIS患者依次进行CT平扫、CTP和CTA检查,计算CTP联合CTA诊断AIS灵敏度和特异度,测量CTP参数CBF、CBV、MMT和TTP,评价脑... 目的研究全脑CT灌注成像(CTP)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94例疑似AIS患者依次进行CT平扫、CTP和CTA检查,计算CTP联合CTA诊断AIS灵敏度和特异度,测量CTP参数CBF、CBV、MMT和TTP,评价脑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然后分析不同病变程度脑组织CBF、CBV、MMT和TTP变化情况及其与脑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294例患者中最终确诊为AIS者253例(86.05%),CTP联合CTA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7%和92.68%;CTP检查发现明显灌注异常者207例,其中梗死灶194处、半暗带182处,两者同时存在173处,且梗死区CBF、CBV低于对照区和半暗带,MTT、TTP高于对照区和半暗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暗带CBF低于对照区,MTT和TTP高于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颈内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CBF、CBV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MTT呈负相关性(P<0.05),与TTP呈正相关性(P<0.05),但相关程度均较低。结论 CTP检查可有效评估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缺血严重程度,并准确区分梗死区和半暗带,CTA则可准确检测脑动脉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不仅可对AIS进行准确诊断,同时还可评估病情及疗效,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颅脑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38
13
作者 周思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究颅脑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后24h内均接受颅脑CT平扫、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qu... 目的探究颅脑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后24h内均接受颅脑CT平扫、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在诊断患者脑动脉狭窄、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并根据患者出院后90d随访情况,评价CTA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5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1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19例,闭塞12例。CTA检查显示6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0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6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17例,闭塞13例,CTA诊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总体符合率为82.14%(46/56),一致性评价Kappa=0.768(t=10.922,P<0.001)。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诊断侧支循环的灵敏度90.32%,特异度88.00%,准确率89.29%,阳性预测值90,32%,阴性预测值84.62%;预后良好患者CTA检查脑血管狭窄/闭塞情况及侧支循环情况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A检查脑血管狹窄/闭塞程度、脑血管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454,0.337,P<0.05)。结论颅脑CT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其诊断的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9
14
作者 郑峰 唐敏 费世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8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形成及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均有128排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评价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形成及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均有128排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在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形成及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对42例患者共242个血管节段进行狭窄程度评估,CTA与DSA诊断符合率为85.12%(206/242);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正常、重度和闭塞的诊断与DSA具有高度一致性(K=0.84、0.75、0.87),对轻度、中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DSA诊断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0.69、0.65);DSA与CT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及斑块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脑侧支循环形成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6.67、准确度为88.10%、阳性预测值为92.31%、阴性预测值为81.25%,CTA与DSA诊断脑侧支循环具有高度一致性(K=0.745)。结论 128排256层螺旋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形成及脑侧支循环形成具有良好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斑块 脑侧支循环 诊断
下载PDF
3D-CTA、DSA对颅内动脉瘤诊疗价值的对比 被引量:39
15
作者 李祥 于如同 +1 位作者 范月超 郭克勤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评价3D—DSA、3D—CTA、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动脉瘤患者3D—DSA、3D—CTA、2D—DSA和手术资料。结果32例患者共35个动脉瘤(有3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3D—DSA能清楚显示所有动脉瘤的形态,准确判... 目的评价3D—DSA、3D—CTA、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动脉瘤患者3D—DSA、3D—CTA、2D—DSA和手术资料。结果32例患者共35个动脉瘤(有3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3D—DSA能清楚显示所有动脉瘤的形态,准确判断3例多发动脉瘤中破裂的动脉瘤且手术顺利夹闭;3D—CTA检出33个,遗漏1个前交通动脉瘤及1个颈内动脉瘤;2D—DSA检出32个,遗漏2个前交通动脉瘤和1个大脑中动脉瘤。3D—DSA及3D—CTA在显示瘤颈上明显优于2D—DSA,3D—CTA可准确显示动脉瘤与相邻骨质结构关系。结论3D—CTA是检查颅内动脉瘤高度敏感的无创影像手段,其诊断效价优于2D—DSA,可以作为动脉瘤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必要时再行3D—DSA进行确诊,尤其是多发复杂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及3D—CTA阴性的SAH患者,3D—DSA应视作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脑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刘翔 戴建平 +1 位作者 詹炯 孙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32-736,共5页
目的 评价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 (CTA)在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7例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 ,14例行单层CT灌注成像 ,对比剂总量为 50ml ,注射流率为 4.5ml s。 13例行 2次CT灌注成像 ,每次对比剂剂量... 目的 评价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 (CTA)在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7例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 ,14例行单层CT灌注成像 ,对比剂总量为 50ml ,注射流率为 4.5ml s。 13例行 2次CT灌注成像 ,每次对比剂剂量为 3 5ml。随后使用螺旋CT扫描对颈内动脉颅外段和 (或 )颅内段行CTA。由 2名神经影像医生阅片比较 2种CT灌注成像的最大峰值时间 (timetopeak ,PT) ,以及平均通过时间 (meantransittime ,MTT)和相对血流量 (relativeflow ,RF)图像。观察CT血管成像的螺旋横轴面图像以评价管壁斑块。应用Xtension软件实现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 ,MIP)和表面阴影成像 (thresholdshadedsurfacedisplay ,SSD)以观察血管整体形态 ;使用FlyThrough软件生成CT仿真血管内窥镜图像以观察血管内部形态。结果  2 7例患者常规CT图像检出 2 9个病灶。CT灌注图像共检出 43个病灶 ,其中 8个病灶RF与对侧相比无明显降低 ;其MTT略延长 ,PT明显延长。注射 3 5ml对比剂与注射 50ml对比剂的CT灌注图像的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487,P >0 .0 5)。 13例患者 2 6支颈动脉中 2 1支颈动脉可以观察到动脉管壁钙化斑块 ,15支颈动脉可以观察到密度值为 -12~ 15HU的软斑块。S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诊断 颈内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闭塞 血液动力学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结肠成像及图像融合技术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的术前评估价值 被引量:35
17
作者 卞琳杰 巫丹萍 +4 位作者 张追阳 倪建明 张雷 陈义钢 顾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1-636,共6页
目的观察右半结肠血管走行和变异情况,探讨CT血管成像和CT结肠成像及图像融合技术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38例行腹腔镜... 目的观察右半结肠血管走行和变异情况,探讨CT血管成像和CT结肠成像及图像融合技术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38例行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行腹、盆腔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CT血管成像和CT结肠成像重建,并将其融合,得到血管及肠道的三维图像。观察指标:(1)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情况。(2)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3)胃结肠静脉干组成情况。结果38例患者CT结肠成像检查融合血管和原发肿瘤的扫描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并获得良好的血管成像效果。容积再现图像上的各血管与术中镜下所见裸化血管的走行情况进行对比,吻合率为100.0%(38/38)。(1)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情况:CT血管成像检查和术中解剖结果示38例患者右结肠动脉出现率为94.7%(36/38),中结肠动脉出现率为92.1%(35/38),回结肠动脉出现率为100.0%(38/38)。28例患者存在1支右结肠动脉。10例患者存在右结肠动脉结构变异,其中3例出现2支右结肠动脉,2例右结肠动脉缺如,2例出现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动脉共干后再汇人肠系膜上动脉,3例右结肠动脉与回结肠动脉共干后再汇入肠系膜上动脉。(2)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CT血管成像检查和术中解剖结果示38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出现率均为100.O%(38/38);其中20例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腹侧,18例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背侧。(3)胃结肠静脉干组成情况:CT血管成像检查和术中解剖结果示38例患者中29例出现胃结肠静脉干,其属支共有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术前评估 血管重建技术 ct血管成像 ct结肠成像 扩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大范围颈动脉MDCTA与DSA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周建军 周康荣 +8 位作者 陈祖望 吴东 陈惠明 陈刚 陈锦 缪熙音 张利军 陆秀良 刘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MDCTA与DSA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差异以期评价M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搜集经颈动脉DSA和MDCTA检查的临床病例19例。(2)随机选择实验动物猪10头,通过导丝损伤和外科手术建立猪颈动脉血管腔内、腔外狭窄模型,行DSA... 目的通过比较MDCTA与DSA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差异以期评价M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搜集经颈动脉DSA和MDCTA检查的临床病例19例。(2)随机选择实验动物猪10头,通过导丝损伤和外科手术建立猪颈动脉血管腔内、腔外狭窄模型,行DSA和MDCTA造影对照。根据国外采用的分类方法并结合血管外科手术与否的判断标准,以50%为界将狭窄程度分成两组,分别评价MDCTA诊断价值。数据分析采用诊断实验评价。结果DSA检查正常13例中,MDCTA正常12例,1例误诊为轻度狭窄。狭窄血管56处,MDCTA漏诊3处。MD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有很好的相关性,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92.3%,准确性94.2%,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80.0%。其中,狭窄在50%以下者37处,CTA漏诊3处,敏感性为91.9%;狭窄超过50%者19处,MDCTA无漏诊,敏感性为100%。MDCTA显示病灶不规则内表面4例,斑块溃疡3例,均经病理标本证实,而DSA显示不规则2例,溃疡1例。结论颈动脉MDCTA可以取代诊断用途的DSA。在显示血管狭窄的形态、斑块表面不规则、斑块溃疡以及重度狭窄后血管等方面,大范围颈动脉MDCTA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多排螺旋ct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狭窄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与报告书写专家共识 被引量:34
19
作者 王怡宁 吕滨 曹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23-30,共8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已成为临床筛查冠状动脉疾病安全、可靠的首选技术之一。随着技术发展,后64排高端CT设备近年已有大量装机,但在扫描适应证、扫描方式及对比剂使用等方面仍存在...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已成为临床筛查冠状动脉疾病安全、可靠的首选技术之一。随着技术发展,后64排高端CT设备近年已有大量装机,但在扫描适应证、扫描方式及对比剂使用等方面仍存在大量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CCTA扫描与报告书写的规范化、标准化应用水平亟待提高。制定本共识的目的即是建立可共同遵循的扫描适应证及规范化扫描方案和影像报告等指导原则,以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规范化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适应证 碘对比剂 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
下载PDF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4
20
作者 王彪 陈兴灿 +2 位作者 应小丰 金滨 潘永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117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单扇区重建技术行冠脉CTA扫描,以心率75次/分为界分为高心率组(38例)和低心率组(79例),分别采用标准算法(STD)和...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117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单扇区重建技术行冠脉CTA扫描,以心率75次/分为界分为高心率组(38例)和低心率组(79例),分别采用标准算法(STD)和SSF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所获图像由本科诊断医师进行分析,以LiKert 5分制评分标准对冠脉整体质量进行评分,要求3分以下者需重新进行检查。结果:117例患者的STD图像的平均得分(4.18)显著低于SSF重建图像(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心率组中STD图像的平均得分(3.43)显著低于SSF重建图像(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心率组STD图像的平均得分(4.56)与SSF重建图像(4.6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能有效提高冠脉CTA的图像质量,尤其是对心率较快的患者,可提高对高心率患者冠脉成像的可判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 心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