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多平面联合肺小结节分析重建对肺内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卢春平 王秀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1期162-165,共4页
探究临床上针对肺内磨玻璃结节进行定性诊断时,CT多平面联合肺小结节分析重建所发挥的实际检查疗效。方法 研究选择的对象经临床多项检查诊断,符合本次研究标准48例患者纳入其中。分析检查方式是螺旋CT检查,流程是先肺容积扫描,随后对... 探究临床上针对肺内磨玻璃结节进行定性诊断时,CT多平面联合肺小结节分析重建所发挥的实际检查疗效。方法 研究选择的对象经临床多项检查诊断,符合本次研究标准48例患者纳入其中。分析检查方式是螺旋CT检查,流程是先肺容积扫描,随后对结节病症区域做行增强扫描检查。在检查后,通过高分辨率CT、多平面重建、肺小结节分析重建软件对成像进行分析,观察成像特点。结果 无论何种病症分型,肺小结节分析重建的检出率均高于多平面重建。结论 针对肺内磨玻璃结节的临床定性诊断,建议实施CT多平面重建联合肺小结节分析重建技术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磨玻璃结节 ct平面 肺小结节分析重建技术 定性诊断
下载PDF
CT多平面重建对胸膜凹陷相关结节切迹检出的价值 被引量:71
2
作者 陈广 马大庆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 认识胸膜凹陷相关结节切迹 (NNPI)的征象。探讨CT多平面重建 (MPR)配合多层螺旋CT对恶性胸膜凹陷的诊断价值。方法  (1)观察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 (SPLC) 91例 ,良性小结节 5 9例。 9例SPLC、2例良性结节术后用改良Heitzman法... 目的 认识胸膜凹陷相关结节切迹 (NNPI)的征象。探讨CT多平面重建 (MPR)配合多层螺旋CT对恶性胸膜凹陷的诊断价值。方法  (1)观察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 (SPLC) 91例 ,良性小结节 5 9例。 9例SPLC、2例良性结节术后用改良Heitzman法充气固定肺叶制成病理大切片。比较分析良、恶性胸膜凹陷对照组及充气标本扫描和病理切片。 (2 )对恶性胸膜凹陷 2 0例、良性 12例行CTMPR ,观察MPR显示NNPI的作用。结果  (1)NNPI是指胸膜线影进入结节内部 ,于结节表面形成切迹改变。此征对恶性胸膜凹陷特异度为 96 5 %。 (2 )恶性胸膜凹陷切迹在MPR的检出率为 80 % ,与横断面扫描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13 2 0 5 ,P <0 0 5 )。结论 NNPI对于恶性胸膜凹陷有高特异性诊断价值。MPR配合多层螺旋CT能提高此征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面重建 胸膜 层螺旋ct 诊断 周围型小肺癌
原文传递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叶文钦 陈忠 +2 位作者 练旭辉 陈锦垣 容小冰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和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8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 ,常规层厚 4mm ,重建间隔 1.5mm ,颅底等结构较薄、范围较短处层...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和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8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 ,常规层厚 4mm ,重建间隔 1.5mm ,颅底等结构较薄、范围较短处层厚 1~ 2mm ,重建间隔 1mm ,螺距 1.0~ 1.5 ,原始轴位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SSD和MIP三维重建 ,分析比较各种技术图像在显示骨折线、碎骨片移位、塌陷程度和空间关系方面的优势。结果 :8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中 ,SSD显示 42例 ,2 2例显示不全 ,16例未能显示 ;MIP显示 63例 ,17例显示不全 ;MPR结合轴位图像全部显示。SSD在显示碎骨片明显移位者的空间关系方面较MIP、MPR显示为佳 ,尤其在脊柱滑脱、旋转和关节脱位方面效果良好 ;而MIP在显示微小骨折和结构细节方面有优势 ,尤其在骨质密度高区域的骨折和中颅窝观察有关神经孔受累方面效果尤佳。结论 :螺旋CT的MIP、SSD和MPR技术的综合运用对各部位骨折、关节脱位的显示效果良好 ,有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平面重建 MPR 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 最大密度投影 MIP 骨关节外伤
下载PDF
基于CT多平面重建及MRI分析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内骨折区域形态类型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33
4
作者 莫凌 梁德 +7 位作者 黄锦菁 江晓兵 杨志东 叶林强 崔健超 张顺聪 姚珍松 晋大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7-1653,共7页
背景:既往有学者根据X射线、MRI等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进行分类,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椎体内骨折区域的形态类型及分布规律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应用CT多平面重建及MRI观察并总结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 背景:既往有学者根据X射线、MRI等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进行分类,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椎体内骨折区域的形态类型及分布规律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应用CT多平面重建及MRI观察并总结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内的骨折区域形态类型及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9例,女283例,平均年龄73.07岁。入院后所有患者完善X射线、CT多平面重建、MRI及骨密度等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477个椎体为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将多平面重建CT中致密影或透亮线及MRI中骨髓水肿带定义为骨折区域,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及1名影像科医师通过多平面重建CT及MRI观察并总结骨折区域的形态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已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ZYYECKYJ【2017】057。结果与结论:①MRI可清晰显示472个椎体内骨折区域,不能清晰显示5个椎体内骨折区域;多平面重建CT可清晰显示469个椎体内骨折区域,不能清晰显示8个椎体内骨折区域,其中包括MRI中无法分析骨折区域的5个椎体;两种检查方法观察骨折椎体内骨折区域无明显差异(P=0.402),最终发现8个椎体不能通过CT或MRI判断其骨折区域形态;②以矢状面CT、MRI图像为主观察469个椎体,骨折区域形态类型分为嵌插型(n=311,66.31%)和裂隙型(n=158,33.69%),在裂隙型椎体中,26个椎体裂隙内含有气体,28个椎体裂隙内含有液体,7个椎体裂隙内同时存在气体和液体;③以矢状面CT、MRI图像为主观察469个椎体,骨折区域在椎体内的分布位置分为上方型(n=238,50.75%)、下方型(n=80,17.06%)、前方型(n=21,4.48%)、中央型(n=110,23.45%)、混合型(n=20,4.26%);④结果表明,结合多平面重建CT及MRI能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ct平面重建 MRI 骨折区域 形态类型 分布 嵌插骨折 裂隙征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及容积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劲 张雪林 +2 位作者 李树祥 郑卫权 赵修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及容积重建技术 (VRT)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使用SiemensPlus 4螺旋CT机对 2 3例骨盆损伤患者进行扫描 ,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MPR、SSD及VRT重建观察损伤细...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及容积重建技术 (VRT)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使用SiemensPlus 4螺旋CT机对 2 3例骨盆损伤患者进行扫描 ,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MPR、SSD及VRT重建观察损伤细节 ,并与二维CT(2DCT)比较。结果 MPR、SSD及VRT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骨折的细节。VRT重建可立体直观显示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结论 螺旋CTMPR、SSD及VRT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 ,对诊断复杂性骨盆骨折应作为首选。VRT对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螺旋ct平面重建 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 容积重建技术
下载PDF
CT多平面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被引量:24
6
作者 孔庆奎 谢元忠 +1 位作者 万大兰 王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08-509,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ct平面重建 诊断
原文传递
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采用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7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肺内磨玻璃结节患者45例,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成像法处理图像以后,对处理的技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肺内磨玻璃结节患者45例,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成像法处理图像以后,对处理的技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恶性病变患者纯磨玻璃样结节与混合磨玻璃样结节的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边缘形态中VR、MIP和MPR相比有差异。任何单一诊断在边缘形态、邻近结构改变方面都有差异。在恶性病变中,VR、MIP的边缘形态、形状、瘤肺界面和MPR有差异。在边缘形态、形状、瘤肺界面、邻近结构改变中3者联合与任何单一诊断均有差异,P均<0.05。多层螺旋CT处理技术应用后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由好到坏分别为三者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成像法。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结合MPR、VR、MIP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早期诊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磨玻璃小结节 ct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 MPR VR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与数字化X线摄影对照分析在叁期尘肺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雅娟 曾凤霞 +2 位作者 吴天琼 陈小轲 叶更新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叁期尘肺及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20年9月,选择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94例叁期尘肺患者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和MPR检查,对大阴影检出率及有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叁期尘肺及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20年9月,选择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94例叁期尘肺患者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和MPR检查,对大阴影检出率及有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结果患者MPR和DR胸片分别检出大阴影178、132个,与DR检查比较,MPR对肺结核、肺气肿、胸膜增厚和黏连、肺门及纵膈淋巴结增大和钙化、气胸、胸腔积液和肺炎等尘肺相关并发症的检出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大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R检查比较,MPR对空洞、钙化、支气管扩张、瘢痕旁气肿征象的诊断检出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R对叁期尘肺大阴影及并发症的检出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并发症 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化X线摄影 ct平面重建技术
原文传递
分析多层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对踝关节、足部骨折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润先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5期86-87,共2页
目的:本次实验将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对踝关节、足部骨折的诊断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踝关节、足部骨折的患者,并进行多层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的相关检查... 目的:本次实验将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对踝关节、足部骨折的诊断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踝关节、足部骨折的患者,并进行多层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的相关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多平面诊断中,骨折人数80例,符合率为100%;数字X线摄影检查的诊断中,骨折人数72例,符合率为90%;在容积再现技术诊断中,骨折人数75例,符合率为93.7%,即多平面诊断率最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踝关节、足部骨折患者采用MPR诊断和VR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对骨折的治疗,特别是手术方案的制定给予数据基础。与此同时,对于临床医师而言,能够在三维立体空间的环境下对骨折有着全面认识,从而更为详细的了解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螺旋ct平面 三维重建技术 踝关节 足部骨折
下载PDF
Ⅲ期尘肺行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与X线摄影对照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穆迎民 孟育茹 马永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36-337,共2页
目的通过对50例Ⅲ期尘肺所行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MPR)与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对照分析,探讨MPR对Ⅲ期尘肺大阴影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Ⅲ期尘肺患者拍摄DR正侧位胸片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对大阴影个数及各类并发症进... 目的通过对50例Ⅲ期尘肺所行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MPR)与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对照分析,探讨MPR对Ⅲ期尘肺大阴影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Ⅲ期尘肺患者拍摄DR正侧位胸片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对大阴影个数及各类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PR检出大阴影病灶126个,DR胸片检出大阴影84个。两种检查方式比较MPR对胸膜肥厚粘连、肺大泡、肺气肿、肺部感染及肺结核检出率均高于DR方法(P<0.05),对胸腔积液、肺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R对Ⅲ期尘肺大阴影及并发症在诊断方面优于DR,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尘肺 64排螺旋ct平面重建 数字化X线摄影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小新 陈时洪 孙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29-632,共4页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ELLDH)在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PR)的特征表现 ,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 2 5例ELLDH进行常规CT扫描 +薄层螺旋扫描和冠状面、矢状面的MPR ;2 5例中男 18例 ,女 7例 ,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2 5例E...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ELLDH)在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PR)的特征表现 ,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 2 5例ELLDH进行常规CT扫描 +薄层螺旋扫描和冠状面、矢状面的MPR ;2 5例中男 18例 ,女 7例 ,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2 5例ELLDHMPR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及压迫同位节段脊神经根情况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 ,其中椎间孔内突出 15例 ,椎间孔外侧突出 4例 ,椎间孔内外突出 3例 ,椎间孔内并同节段椎管内后外侧突出 3例。其MPR特征为突入椎间孔内和椎间孔外的软组织块影 ,压迫同位节段脊神经根 ,形态多呈丘状、圆形或三角形。 2 5例ELLDH中有 7例常规CT扫描未发现ELLDH ,病人再行MPR均发现ELLDH ;8例常规CT扫描显示ELLDH可疑 ,通过MPR得到明确诊断 ;10例常规CT扫描虽发现ELLDH ,但不能清楚显示神经根受压情况 ;2 5例ELLDH通过MPR均直接显示了神经根受压情况。结论 MPR在ELLDH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能准确地提供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神经根的关系等解剖学信息 ,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螺旋ct平面重建 诊断价值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下颈椎椎弓根置钉偏差的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侯黎升 阮狄克 +6 位作者 何勍 叶晓健 贾连顺 徐云科 徐成 崔洪鹏 姜庆军 《解剖与临床》 2008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通过颈椎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资料的观测,了解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评价置钉偏差后的风险。方法:对8例非颈椎椎弓根病患者进行颈椎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观察,对C3椎弓根内外径、内倾角及四壁皮质厚度行数据测量。结果:组成... 目的:通过颈椎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资料的观测,了解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评价置钉偏差后的风险。方法:对8例非颈椎椎弓根病患者进行颈椎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观察,对C3椎弓根内外径、内倾角及四壁皮质厚度行数据测量。结果:组成横突孔的四界不在同一高度同时出现,形成内界的椎弓根明显高于外界。CT示部分椎弓根外壁及横突孔前壁存在滋养血管孔(10%和8.8%)。C3椎弓根内壁厚(1.8±0.3)mm,,外壁厚(0.9±0.3)mm,上壁厚(1.3±0.4)mm,下壁厚(1.4±0.4)mm,外径(5.3±0.6)mm,内径(2.6±0.7)mm,内倾角(45.9±4.4)°。结论:下颈椎椎弓根内径小,外壁薄,椎弓根螺钉置入时,外壁容易穿破;椎弓根主体高于横突孔外界,椎弓根螺钉穿破外壁时,椎动脉可向外逃逸,减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椎弓根螺钉 ct平面重建 三维重建 滋养血管 椎动脉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国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6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螺旋ct平面重建 诊断价值 层螺旋ct 容积扫描 椎间盘变性 纤维环破裂 密度分辨率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谭迎杰 颜剑豪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来笔者所在医院诊断、治疗的7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 reconstruction,MPR)对经过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来笔者所在医院诊断、治疗的7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 reconstruction,MPR)对经过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重建图像进行分析,分析其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MPR诊断时69例分叶征、68例细短毛刺征、62例血管集束征,均多于薄层扫描(P<0.05);两种诊断方法胸膜凹陷、空泡征差异不显著(P>0.05);SSD诊断时66例分叶征、54例胸膜凹陷,多于薄层扫描(P<0.05);SSD诊断中0例空泡征(占0%),低于薄层扫描(P<0.05);两组诊断方法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发病率较高,临床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螺旋ct平面重建技术 周围型肺癌 诊断效果 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及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潇 赵宝军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2期356-361,共6页
为研究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检测结果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本次研究筛选我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例非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均实... 为研究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检测结果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本次研究筛选我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例非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均实施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比两组及观察组内不同组织类型、不同临床分期患者CT重建参数(图像客观噪声、信噪比)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CT重建参数与胃肠道淋巴瘤临床分期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病理学检查证实,50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中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5例、黏膜相关淋巴瘤19例、小B细胞淋巴瘤4例、套细胞淋巴瘤2例,与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客观噪声低于对照组,信噪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不同组织类型患者、不同临床分期患者CT重建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参数中图像客观噪声与胃肠道淋巴瘤临床分期呈负向相关性(r=-0.74,P<0.05),信噪比与胃肠道淋巴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r=0.71,P<0.05)。据此可得,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取得的效果更佳且CT重建参数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对于辨别组织类型和判断临床分期具有重要参照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淋巴瘤 层螺旋ct平面重建 ct重建参数 临床分期
下载PDF
利用多层螺旋CT的MPR替代传统腰间盘扫描方式的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国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腰间盘突出症 扫描方式 层螺旋ct MPR 螺旋ct平面重建 临床医生 腰腿痛 诊断依据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诊断上颌埋伏牙中的应用——附19例报告 被引量:7
17
作者 连克乾 陈应明 +2 位作者 钟小龙 许鸿生 姚惠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0-331,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对诊断上颌埋伏牙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9颗埋伏牙的单纯曲面体层摄影与曲面体层摄影结合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建的图像。结果曲面体层摄影只能二维观察19颗埋伏牙的大致情况,而曲面体层摄影...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对诊断上颌埋伏牙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9颗埋伏牙的单纯曲面体层摄影与曲面体层摄影结合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建的图像。结果曲面体层摄影只能二维观察19颗埋伏牙的大致情况,而曲面体层摄影结合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建能清楚显示19颗埋伏牙的方向、位置和周围的阻力情况。结论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曲面重建结合曲面体层摄影能准确地显示颌骨的情况,可多层面、多角度地观察牙齿及牙槽骨,立体感强,能为正畸治疗提供准确的资料,对上颌埋伏阻生牙的诊治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平面重建 上颌埋伏牙 诊断 曲面体层摄影 螺旋ct扫描 上颌埋伏阻生牙 应用价值 分析比较 曲面重建 正畸治疗 回顾性 层面 牙槽骨 立体感 显示 准确
下载PDF
分析多层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对踝关节、足部骨折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7
18
作者 邢光柏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9期23-24,45,共3页
目的探究对踝关节、足部骨折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实施临床诊断的诊断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接收并给予对应治疗措施的踝关节、足部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踝关节、... 目的探究对踝关节、足部骨折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实施临床诊断的诊断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接收并给予对应治疗措施的踝关节、足部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踝关节、足部骨折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其实施整合、分析,给予全部患者多层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实现临床诊断。结果经多层螺旋CT多平面检查处理后,可知该次研究选取的40例踝关节、足部骨折患者存在骨折类型包含外踝、内踝、胫骨下端、跟骨、距骨、骰骨、跖骨、舟骨,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2例、2例、3例、27例、1例、2例、4例、2例,对患者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处理后,能够实现对患者关节范围、骨折块大小及位置移动情况的有效观察。结论对踝关节、足部骨折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实施临床诊断,诊断结果显著,能够为临床上相关后续治疗过程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螺旋ct平面 三维重建技术 足部骨折 踝关节 诊断疗效
原文传递
分析急性阑尾炎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小勤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5期185-186,共2页
目的研究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断的98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和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比较螺旋CT多平... 目的研究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断的98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和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比较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处理后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的准确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6种征象:阑尾增粗,且直径>6 cm;阑尾壁不连续;可在阑尾周围脂肪间隙及隔下探查到气泡影且呈低密度;肠系膜周围淋巴增大;膀胱直肠隐窝积液、反射性肠郁张等;阑尾周围脂肪间隙可观察到片絮状影且密度增高。结论急性阑尾炎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影像学表现主要有6种,临床诊断率和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螺旋ct平面重组技术 影像学表现 普勒超声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多平面重建定性诊断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英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2期90-91,共2页
目的:探究CT多平面重建方法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的应用结果及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患者300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资料实施回顾性总结、分析,依据相关标准对... 目的:探究CT多平面重建方法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的应用结果及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患者300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资料实施回顾性总结、分析,依据相关标准对肺部磨玻璃影像展开评断。根据评判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为良性组,观察组为恶性组。实施CT多平面重建,观察并比较不同层厚度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在胸膜凹陷、分叶、毛刺、空泡及边界清晰程度等方面特征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层厚度CT多平面重建方式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 mm层厚度螺旋CT扫描呈现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明显低于1 mm层厚度螺旋CT扫描(P<0.05)。结论:CT多平面重建方法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的应用结果显著,应用诊断价值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面重建 肺部磨玻璃小结节 定性诊断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