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3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78
1
作者 耿旭 刘海霞 孙静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5期1390-1391,共2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2 630例,回顾性统计分析这些患者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应用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行CT增强扫描的2 6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2 630例,回顾性统计分析这些患者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应用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行CT增强扫描的2 630例患者中,共有79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其中轻度不良反应60例,占76.0%;中度不良反应17例,占21.5%;重度不良反应2例,占2.5%;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对于CT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采取一定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降低甚至消除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对照观察 被引量:52
2
作者 谢汝明 周新华 +1 位作者 马大庆 张海青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评价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对照观察。方法对39例经过手术、纵隔镜、穿刺活检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共180个淋巴结进行影像学分析,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16~67岁,中位年龄26岁。所有病例均做CT增强扫描。结果... 目的评价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对照观察。方法对39例经过手术、纵隔镜、穿刺活检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共180个淋巴结进行影像学分析,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16~67岁,中位年龄26岁。所有病例均做CT增强扫描。结果根据病灶强化形态学特征分为5种强化类型:(1)不均匀强化占28.3%(51个),病灶最大直径4.5cm;(2)环形强化占26.1%(47个);(3)均匀强化占25.0%(45个);(4)无明显强化占14.4%(26个);(5)分隔样强化占6.11%(11个)。病理观察,淋巴结强化类型与病灶实质内含血管的肉芽组织和干酪坏死灶的分布密切相关。39例淋巴结结核病例中28例(71.8%)强化是以2种或2种以上形式联合存在,其余11例(28.2%)强化是以单一形式为表现。结论直径在1.0~<2.0cm大小的淋巴结结核依次以均匀强化、无强化、不均匀强化和环形强化为主要表现;直径≥2.0cm的淋巴结结核依次以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均匀强化和无强化为主要表现。当淋巴结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时应考虑淋巴结结核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结核 对照观察 增强表现 成人 ct增强扫描 主要表现 影像学分析 形态学特征 穿刺活检 中位年龄 病灶强化 病理观察 肉芽组织 结核病例 环形 纵隔镜 大直径 坏死灶
原文传递
数控注射器在CT增强时的护理操作体会 被引量:47
3
作者 张红 《实用护理杂志》 2000年第12期33-34,共2页
总结了我院CT室 1995年 9月~ 1999年 6月 12 6 8例患者应用数控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时的护理体会。本组病例中男性 85 5例 ,女性 413例。最小年龄 3岁 ,最大年龄 87岁 ,平均年龄 5 2 5岁。 6 0~ 6 9岁年龄段患者作CT增强检查最多 ,占C... 总结了我院CT室 1995年 9月~ 1999年 6月 12 6 8例患者应用数控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时的护理体会。本组病例中男性 85 5例 ,女性 413例。最小年龄 3岁 ,最大年龄 87岁 ,平均年龄 5 2 5岁。 6 0~ 6 9岁年龄段患者作CT增强检查最多 ,占CT增强总人数的 34 5 %。 12 6 8例病人中随访除穿刺部位局部渗漏 2 8例 ,上臂浅静脉炎 6例 ,上肢肿涨 2例外 ,无空气栓塞 ,无心脑血管病意外发生。说明数控注射器推注造影剂配合CT增强扫描是准确 ,安全 ,可靠的。指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操作方法 ,严谨的管道内排气 ,正确的编程 ,适当的造影剂注入流量、流速及总量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注射器 ct增强扫描 静脉穿刺 造影剂 护理
原文传递
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4
作者 张娟 陈金凤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7期929-934,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0例2 0 1 4年1 2月至2 0 1 5年1 2月于我院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施行常规的CT增强扫描的护理,实验...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0例2 0 1 4年1 2月至2 0 1 5年1 2月于我院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施行常规的CT增强扫描的护理,实验组在对患者施行常规CT扫描的护理外,加以综合性护理措施。评价两组患者检查前后生命体征异常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性护理措施后血压异常率比对照组低(P<0.05),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在进行CT增强检查造影剂带来的不良反应、改善不良情绪、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不良反应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 被引量:45
5
作者 梁俊丽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对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cT增强检查的17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总结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结果17198例患者中18例(0.10...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对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cT增强检查的17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总结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结果17198例患者中18例(0.10%)发生造影剂外渗。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10岁或≥60岁)、合并肿瘤、穿刺血管部位(前臂小静脉、手背静脉)、注射速度快(3~4mL/s)及注射渗透压高(〉500mOsnVkgH2O)是引发造影剂外渗的原因(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发生造影剂外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重视医学健康教育、提高穿刺与注射技术、合理选择穿刺静脉、科学使用高压注射器,是降低造影剂外渗的有效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外渗 护理干预
下载PDF
CT增强薄层扫描异形血管强化征对小肺癌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振峰 张承惠 +5 位作者 张伟章 吴沛宏 卢丽霞 李家尧 伍尧泮 林浩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CT增强薄层扫描图像上显示的异形血管强化征对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CT增强薄层扫描和常规CT增强扫描对比研究37例直径<3cm的小肺癌,并同期研究18例需鉴别的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作对照,... 目的:探讨CT增强薄层扫描图像上显示的异形血管强化征对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CT增强薄层扫描和常规CT增强扫描对比研究37例直径<3cm的小肺癌,并同期研究18例需鉴别的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作对照,分析这3种病变的CT增强薄层扫描征象特点。结果:①CT增强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小肺癌病灶内肿瘤血管的特征性表现一异形血管强化征,而常规CT扫描难以显示该征象;②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病灶内一般不出现该种病理血管征象。结论:异形血管强化征对小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小肺癌 诊断 异形血管强化征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被引量:42
7
作者 管骅 《全科护理》 201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其防范和护理措施。[方法]2 894例CT增强扫描的病人中发生造影剂外渗31例,对病人一般资料、扫描及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12岁或>60岁、基础合并症、注射血管细、...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其防范和护理措施。[方法]2 894例CT增强扫描的病人中发生造影剂外渗31例,对病人一般资料、扫描及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12岁或>60岁、基础合并症、注射血管细、注射速度快及注射渗透压高均为引发外渗的重要原因(P<0.05或P<0.001)。造影剂外渗病人均伴有不等程度的肿胀、淤血和疼痛感。外渗量不足20mL病人18例,外渗14.8mL±4.55mL,护理后24h内消肿,淤血也于3d内消散;外渗量超过20mL的病人13例,外渗33.8mL±7.21mL,护理后2d^3d消肿,淤血也于1周内消散。[结论]造影剂的注射质量受穿刺血管质量、注射条件、病人配合度及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提高穿刺技术和护理水平的基础上选择高质量血管并根据血管充盈度和耐受性控制注射条件,是控制造影剂外渗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外渗 ct增强扫描 原因 护理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的CT增强特点及其血供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36
8
作者 李相生 肖湘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30-731,共2页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增强扫描 血供病理学
下载PDF
链式护理流程管理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郭海丽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链式护理流程管理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CT室进行CT增强检查的病人,将2018年11月—2019年4月的1 96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管理。2019年5月—2019年1... 目的:探讨链式护理流程管理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CT室进行CT增强检查的病人,将2018年11月—2019年4月的1 96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管理。2019年5月—2019年10月的2 256例病人为试验组,实施链式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病人造影剂外渗率、外渗分级的差异。结果:试验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0.49%)低于对照组(1.78%),试验组外渗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护理流程管理可有效降低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率和外渗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流程管理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外渗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和DSA检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 被引量:37
10
作者 黄卫民 徐辉 汪继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9期77-79,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CT增强扫描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的检出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TACE治疗,术后半年内均行DSA和CT复查,比较两种影像学... 目的对比研究CT增强扫描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的检出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TACE治疗,术后半年内均行DSA和CT复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肿瘤残留病灶和新发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CT扫描显示密整型29例,缺损型12例,稀少型9例。CT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共检出12枚新发病灶。经DAS检查发现,密整型患者中2例完全填充,呈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明确,肿瘤均无染色,27例可见边缘有缺损的类圆形病灶,密度不均,肿瘤染色明显,可见供血血管。缺损型患者透视下可见浅淡的、蜂窝状高密度影,血管迂曲,肿瘤在门静脉期呈浅淡染色。稀少型透视下有较为淡薄的染色。DSA检查发现36例患者的栓塞灶周围有血管增多、增粗表现,检出34枚新发病灶。CT扫描的肿瘤复发转移检出率为28.0%,DSA为72.0%,CT扫描的小病灶检出率为24.0%,DSA检查为68.0%。DSA的肿瘤复发转移检出率和小病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扫查,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能较好地反映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内的碘化油沉积情况,DSA检查对小病灶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E术 原发性肝癌 DSA ct增强扫描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朱芳成 陈鸿光 郎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2期29-31,97,共4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的收治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的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术后均进行了CT平扫及增强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的收治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的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术后均进行了CT平扫及增强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DSA共检出59个病灶,CT平扫共检出病灶41个(69.49%),CT增强共检出病灶58个(98.30%),CT增强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但与DSA检查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对≥3cm、<3cm大小的病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4.44%、97.56%,明显高于CT平扫(P<0.05);CT增强对病灶供血动脉来源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CT增强对合并门静脉癌栓诊断灵敏度为70.83%,明显高于CT平扫70.83%(P<0.05);CT检查显示碘油沉积类型:完全型9个,缺损型22个,稀疏型11个,新发病灶17个。结论 CT增强扫描能有效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后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近期疗效 应用价值
下载PDF
CT增强检查前进行预注射降低造影剂渗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9期3138-3139,共2页
[目的]加强CT增强检查中对病人的护理,降低造影剂外渗率。[方法]选取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前预注射生理盐水20mL,再注射碘海醇1mL,确认无外渗后再进行碘海醇注射;选取630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穿刺成功... [目的]加强CT增强检查中对病人的护理,降低造影剂外渗率。[方法]选取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前预注射生理盐水20mL,再注射碘海醇1mL,确认无外渗后再进行碘海醇注射;选取630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穿刺成功后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观察两组外渗发生率。[结果]采用预注射的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碘海醇外渗率为0.31%,而采用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的630例,外渗发生率2.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预注射可有效防止造影剂外渗,提高CT增强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预注射 生理盐水 碘海醇注射液 外渗
下载PDF
肺隐球菌病(PC)肺部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吴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肺隐球菌病(PC)肺部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病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肺部CT增强扫描,记录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 目的观察肺隐球菌病(PC)肺部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病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肺部CT增强扫描,记录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肺部CT检出多发结节型30例,单发结节型18例,实变型6例,以病变区域位于胸膜下端,与胸膜宽基底相贴,呈炎性肉芽肿改变,呈坏死,无钙化为CT特征,病理可见肉芽肿样病变,PAS(+)、CMS(+)。结论 PC其特异性CT征象为病变区域位于胸膜下端,与胸膜宽基底相贴,病变呈炎性肉芽肿改变,呈坏死表现,无钙化,对非典型病变者,配合病理穿刺活检可提升其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ct增强扫描 病理特征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陈义 邱凯凯 敬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减少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及提高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特殊护理)和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各100例。比较2组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护理错误、来...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减少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及提高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特殊护理)和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各100例。比较2组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护理错误、来自注射误差的扫描失败、扫描时间、患者与CT技师满意程度等。结果 2组造影剂渗漏情况及护理错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误差扫描失败、扫描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技师满意度情况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减少造影剂渗漏上应用效果不明显,但在提高满意度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渗漏 满意度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减少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31
15
作者 任丽 石亚娜 +1 位作者 周海燕 朱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探讨前期心理干预在减少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2月—2014年4月在我院行CT增强检查患者897例(男性454例,女性443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7例前期心理干预,对照组450例常规护理,记录分析两组患者造影检... 目的:探讨前期心理干预在减少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2月—2014年4月在我院行CT增强检查患者897例(男性454例,女性443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7例前期心理干预,对照组450例常规护理,记录分析两组患者造影检查中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轻、中度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4,P<0.05);实验组的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X^2=11.017,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检查前的心理干预能够安抚患者紧张情绪,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整体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心理干预 对比剂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丹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2期3864-3866,共3页
CT增强扫描即经静脉注入含碘有机化合物即对比剂进行CT扫描的一种方法,可清晰显示器官与病灶影像,帮助了解病变部位血供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1]。但受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患者配合度、血管弹性等各种因素影响,注入对比剂后,部分患者易出... CT增强扫描即经静脉注入含碘有机化合物即对比剂进行CT扫描的一种方法,可清晰显示器官与病灶影像,帮助了解病变部位血供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1]。但受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患者配合度、血管弹性等各种因素影响,注入对比剂后,部分患者易出现外渗现象,从而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组织坏死,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同时,对比剂注入人体静脉易产生过敏反应,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对比剂过敏反应与外渗预防工作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肢体功能障碍 血管弹性 对比剂 血供情况 过敏反应 护理人员 ct扫描
下载PDF
PDCA管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志芳 卢艳君 张碧红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2990-2992,共3页
目的探讨PDCA管理[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管理]在预防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松岗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拟行CT增强扫描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PDCA管理[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管理]在预防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松岗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拟行CT增强扫描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PDCA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外渗程度,以及检查过程中肢体移动、依从性、医疗纠纷发生率、对CT增强扫描认知、不良反应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外渗,对照组有10例发生外渗,且观察组的外渗以轻中度为主,对照组以中重度为主,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查过程中肢体移动率(2.22%vs 13.33%)、医疗纠纷发生率(0 vs 8.89%)、不良反应发生率(6.67%vs 22.22%)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88.89%vs 66.67%)、对CT增强扫描认知度评分[(12.62±2.75)分vs(8.12±2.03)分]、护理服务满意率(91.11%vs 71.11%)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管理可提高患者CT增加扫描过程中依从性,减少造影剂外渗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管理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防 影像科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的环节质量控制 被引量:30
18
作者 刘玉君 李梅 +2 位作者 陈静 何晓燕 黄晓萍 《护理学报》 2017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在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放射科2015年7—12月CT增强扫描患者21 564例为对照组,分析碘对比剂外渗率和发生原因。2016年1月成立降低碘对比剂外渗率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将2016年1—6月CT...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在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放射科2015年7—12月CT增强扫描患者21 564例为对照组,分析碘对比剂外渗率和发生原因。2016年1月成立降低碘对比剂外渗率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将2016年1—6月CT增强扫描患者26 511例设为观察组,对检查前评估、血管选择与置管、高压注射、外渗处理等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实施干预措施。结果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后,碘对比剂外渗率由0.450%下降到0.245%。结论实施环节质量控制有利于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和外渗程度,并缩短外渗后水肿消退时间,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节质量控制 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 外渗率
下载PDF
肝血管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及微创治疗 被引量:29
19
作者 崔彦 董家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38-340,共3页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微创治疗 临床特点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血管内皮细胞瘤 病理 肝脏良性肿瘤 硬化性血管瘤 ct增强扫描
下载PDF
值得注意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平扫CT征象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辉 李铁一 郝晓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 描述能提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平扫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9例经临床治疗证实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例的螺旋CT影像 ,发现能提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平扫异常征象。结果 在 4 9例平扫影像中 ,共有 10例出现肺动脉密度改变 ,其中局... 目的 描述能提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平扫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9例经临床治疗证实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例的螺旋CT影像 ,发现能提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平扫异常征象。结果 在 4 9例平扫影像中 ,共有 10例出现肺动脉密度改变 ,其中局限性密度增高 6例 ,局限性密度减低 4例。结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确诊需要行CT增强扫描 ,但对于不能使用对比剂或因非典型心肺症状而仅作平扫的病例 ,肺动脉CT平扫的异常密度改变能提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ct平扫 ct征象 改变 病例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 型心 提示 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