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增强扫描及后重建在肠道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泽光 葛湛 谢长浓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及后重建在肠道淋巴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淋巴瘤的39例患者的CT资料。结果:39例淋巴瘤患者中,18例发生在小肠,11例发生在大肠,3例累及小肠及临近肠系膜,3例同时累...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及后重建在肠道淋巴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淋巴瘤的39例患者的CT资料。结果:39例淋巴瘤患者中,18例发生在小肠,11例发生在大肠,3例累及小肠及临近肠系膜,3例同时累及回肠末段和回盲部,2例累及肠系膜和盲肠,1例同时发生在空肠和回肠,1例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根据肠道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可分为4型:①单发肿块型(15),②局部浸润型(14),③弥漫浸润型(8例),④多发病灶型(2例)。结论:CT增强扫描及后重建能较准确地显示肠道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大小形态、强化特点、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淋巴瘤 ct增强扫描 ct重建
下载PDF
消化道碘剂造影结合CT后重建对于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探究
2
作者 甄光 夏连仁 +1 位作者 杜勇 杨丹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S01期186-187,共2页
目的观察消化道碘剂造影联合CT后重建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肠梗阻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胸腹部联合透视,随后使用全消化碘剂造影,观察患者梗阻部位与性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 目的观察消化道碘剂造影联合CT后重建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肠梗阻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胸腹部联合透视,随后使用全消化碘剂造影,观察患者梗阻部位与性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发现梗阻或疑似梗阻时,行全腹部CT平扫检查,对扫描所得薄层数据进行MPR与VR重建,最终得到诊断结果;分析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60例肠梗阻患者中,共检测出57例,3例患者未能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5.00%,漏诊率为5.00%;其中对于十二指肠部位梗阻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对于绞窄性梗阻的检出率最低。结论消化道碘水造影联合CT后重建在肠梗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碘水 ct重建 肠梗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食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翟敏敏 丁长青 李攀 《影像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食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拟诊为食管异物的100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00例患者均行X线吞钡挂棉检查、常规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食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拟诊为食管异物的100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00例患者均行X线吞钡挂棉检查、常规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对这两种放射学诊断结果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临床确诊80例食管异物,X线吞钡挂棉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83.75%(67/80)、65%(13/20)、80%(80/100)、87.50%(70/80)、43.48%(10/23)、16.25%(13/80)、35%(7/20);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50%(78/80)、100%(20/20)、96%(96/100)、100%(78/78)、90.91%、2.50%(2/80)、0%。两种检查方法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较X线吞钡挂棉检查对食管异物的检出率高、准确性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异物 多层螺旋ct ct重建技术 诊断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余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2期399-400,411,共3页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肠梗阻(SBO)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经手术证实的小肠肠梗阻患者52例。所有手术前均实施腹部X线片及16层螺旋CT检查,且CT检查后对图像数据实施薄层重建及多平面图像重...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肠梗阻(SBO)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经手术证实的小肠肠梗阻患者52例。所有手术前均实施腹部X线片及16层螺旋CT检查,且CT检查后对图像数据实施薄层重建及多平面图像重建(MPR),统计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判定小肠肠梗阻存在情况、定位诊断情况,并诊断小肠肠梗阻病因。结果:16层螺旋CT检查后重建技术诊断为小肠肠梗阻准确率为100%(52/52),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69.23%(3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09,P<0.05);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定位准确率为96.15%(50/52),明显高于X线平片梗阻定位准确率44.23%(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02,P<0.05);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诊断小肠肠梗阻病因准确率为92.31%(48/52)。结论: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可较准确判定小肠肠梗阻分布位置、梗阻原因,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肠梗阻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重建对胸部骨转移瘤的优越性研究
5
作者 姜立杰 付广印 +3 位作者 李慧亭 刘树荣 迟宝权 刘文丽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6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在胸部常规检查中极易误漏诊的骨转移瘤,在应用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后检出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CT室检出的胸部骨转移瘤50例,全部病例均有常规扫描图像及重建图... 目的:探讨在胸部常规检查中极易误漏诊的骨转移瘤,在应用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后检出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CT室检出的胸部骨转移瘤50例,全部病例均有常规扫描图像及重建图像,重建方法有:MPR、VR、MIP等。两组图像作出比较。结果:常规扫描图像发现22例肋骨、胸椎、胸骨及肋软骨骨质破坏,11例可疑破坏,17例阴性,重建图像20例肋骨破坏,23例胸椎骨质破坏,1例胸骨,1例肋软骨。5例可疑破坏。结论:常规CT检查胸部时,常注意肺部及纵膈内的情况,对胸部骨质的观察仅限于纵膈窗。应用多层螺旋CT后,可对常规扫描后数据进行减薄,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后重建,应用多窗观察,能发现常规扫描易误漏诊的转移性骨肿瘤。有利于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常规ct检查 多层螺旋ct重建 误漏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