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55
1
作者 管汉雄 熊颖 +7 位作者 申楠茜 樊艳青 邵剑波 李宏军 李小明 胡道予 朱文珍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中国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临床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VID-19的高分辨CT演变特点:①病灶呈多发性、双侧性分布,以胸膜下及两... 中国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临床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VID-19的高分辨CT演变特点:①病灶呈多发性、双侧性分布,以胸膜下及两下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多见。②早期以胸膜下斑片状、结节状、团状、节段或亚段性磨玻璃影(GGO)多见,常见血管充血增粗穿行,也可表现为GGO合并实变及纤维化;进展期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发展为双肺多叶受累的GGO与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化,也可呈"铺路石征",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呈"白肺",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吸收缓解期可见病灶范围缩小,伴较多纤维化病灶。CT演变特征可为早期诊断与鉴别、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时防控、诊疗决策及治疗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 ct表现 ct演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202
2
作者 缪飞 展颖 +3 位作者 王晓颖 汪登斌 陈克敏 江浩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 描述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  ( 1)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 ,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 ,造影后动脉期呈轻度... 目的 描述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  ( 1)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 ,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 ,造影后动脉期呈轻度强化 ,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 ,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扫描均呈低密度。 ( 2 )囊实性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 7例 ,囊性结构为主者 3例 ,其CT表现分别为囊实部分相间分布或实质部分呈附壁结节。 ( 3)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 1例 ,其CT表现为囊性部分位于包膜下。 ( 4)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胰腺 ,呈圆形、椭圆形 ,多有完整包膜 ,增强后强化明显 ,与胰腺分界清晰。 ( 5 )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 ( 6 ) 8例术前诊断为良性、3例诊断为低度恶性肿瘤。结论 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 ,且CT诊断有其重要价值 ,需与黏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囊腺癌、胰腺癌囊变、胰性假性囊肿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 ct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77
3
作者 李子平 许达生 孟悛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通过软件功能调整CT值阈值和透明度,显示含气器官或主动脉的内腔,赋予人工伪彩色,重建出沿空腔器官中轴行程一致的多...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通过软件功能调整CT值阈值和透明度,显示含气器官或主动脉的内腔,赋予人工伪彩色,重建出沿空腔器官中轴行程一致的多幅器官内表面图像。再用电影功能依次回放,获得仿真内窥镜效果。用此方法检查21例患者及正常人,其中喉部8例,气管支气管3例,结肠5例,主动脉5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喉、气管支气管及结肠CT仿真内窥镜获得类似纤维内窥镜显示管腔器官腔壁或腔内病变形态的效果。尚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主动脉CT仿真内窥镜能显示血管内壁、假性动脉瘤的破口、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瓣。结论CT仿真内窥镜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窥镜的补充手段,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术 ct 计算机仿真
原文传递
CT和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50
4
作者 孙灿辉 李子平 +1 位作者 孟悛非 许达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超声内镜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1例均行螺旋CT平扫 ,10例行双期增强扫描 ,8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 8例 ,食管、十二指肠和直肠...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超声内镜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1例均行螺旋CT平扫 ,10例行双期增强扫描 ,8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 8例 ,食管、十二指肠和直肠各 1例。本组良性者 ,肿瘤直径≤5cm ,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 ,可见单个坏死灶。恶性者 ,有如下特征 :(1)肿块直径≥ 7cm ;(2 )肿瘤边缘有分叶 ;(3)瘤体内有多个小片状坏死或大块坏死 ;(4)肿瘤的溃疡大而深 ;(5 )瘤旁常伴成簇状或线状排列的小血管 ;(6 )瘤体内有散在分布的细小钙化点 ;(7)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本组CT定位准确度为 5 4 5 %(6 / 11) ,超声内镜定位准确度为 87 5 %(7/ 8)。病理学检查肿瘤为良性者 3例 ,恶性者7例 ,增生活跃者 1例。CT判定良恶性准确度为 72 7%(8/ 11) ,超声内镜判定良恶性准确度为6 2 5 %(5 / 8)。结论 CT和超声内镜结合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良恶性的判断 ,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超声内镜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 增强扫描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的CT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3
5
作者 谢榜昆 关玉宝 +1 位作者 袁小平 李海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的诊治方面,普遍存在术前误诊率高(达40%~70%)和首次术后癌残留率高(达30%)两方面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癌CT表现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CT及术...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的诊治方面,普遍存在术前误诊率高(达40%~70%)和首次术后癌残留率高(达30%)两方面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癌CT表现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CT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46例甲状腺癌中31例密度不均匀,30例形态呈不规则状,37例肿瘤边缘模糊不清楚,16例出现瘤周“半岛状”瘤结节,10例瘤周“强化残圈”征;20例肿瘤出现钙化(其中9例细沙粒状钙化,7例混合性钙化,7例表现“囊内钙化性结节”);23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15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类型与钙化形式、外周受侵情况关系密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ct表现 病理学 诊断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膨胀土干湿循环胀缩裂隙演化的CT试验研究 被引量:132
6
作者 卢再华 陈正汉 蒲毅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7-422,共6页
对南阳重塑膨胀土在干湿循环过程中裂隙的演化进行了CT试验研究,试样的CT图像显示了原有裂隙开展,新裂隙产生,裂隙数量增加并连通,最后形成裂隙网络的过程。定义了基于CT数据的裂隙损伤变量,分析了裂隙损伤变量随累计干缩体变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胀缩裂隙 膨胀土 干湿循环 ct技术 雨水入渗 蒸发 气候条件
下载PDF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被引量:129
7
作者 罗德红 石木兰 李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10 8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  10 8例中 ,颈上中深组淋巴结转移 76例 ,颈下深组及锁骨上窝 86例 ,气管食管沟 5 2例 ,纵隔 17例。 84例乳头状癌...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10 8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  10 8例中 ,颈上中深组淋巴结转移 76例 ,颈下深组及锁骨上窝 86例 ,气管食管沟 5 2例 ,纵隔 17例。 84例乳头状癌中 ,16例淋巴结密度与正常甲状腺相似 ,2 4例有囊性变 ,其中 18例淋巴结囊内有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 ,11例有细颗粒状钙化。 2 4例滤泡癌、髓样癌、透明细胞癌中 ,17例淋巴结明显强化 ,17例与甲状腺原发或复发肿瘤密度一致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结论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周围、气管食管沟及纵隔 ;淋巴结明显强化、与正常甲状腺密度一致、囊性变、囊壁内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及细颗粒状钙化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改变 ;淋巴结明显强化、与甲状腺肿瘤密度一致为滤泡癌、髓样癌、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 ct 诊断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4
8
作者 裘敏剑 郑伟良 +1 位作者 胡红杰 章士正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8,I004,共4页
目的 分析应用切割穿刺针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连续的2 90例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患者。回顾性总结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率与穿刺部位、穿刺针直径、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2 90例... 目的 分析应用切割穿刺针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连续的2 90例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患者。回顾性总结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率与穿刺部位、穿刺针直径、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2 90例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患者中 ,发生少量气胸 6 9例 (2 3 8% ) ,中等量气胸 11例 (3 8% ) ,肺内出血 46例 (15 9% ) ,皮下气肿 1例(0 3% ) ,咯血 2例 (0 7% ) ,胸膜腔出血 2例 (0 7% ) ,经统计学分析 ,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不同的病例组之间 ,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相同的病例中 ,不同部位之间穿刺活检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可行的诊断方法。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以气胸和肺内出血为多见 ,发生率与病变所在部位关系不大 ,而随穿刺针经过肺组织的深度的增深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肺穿刺 ct引导 安全性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诊断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血供特点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9
9
作者 黄娟 周翔平 +4 位作者 刘荣波 陈宪 许崇永 严志汉 徐建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肝细胞性肝癌 (PHCC)的血供方式及其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盲法下观察 5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CC病例的螺旋CT强化方式及影像学表现 ,将PHCC的血供分为 4型。并将PHCC血供类型与癌细胞分化程度 (... 目的 探讨原发肝细胞性肝癌 (PHCC)的血供方式及其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盲法下观察 5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CC病例的螺旋CT强化方式及影像学表现 ,将PHCC的血供分为 4型。并将PHCC血供类型与癌细胞分化程度 (Edmonson分类法 )和组织学类型 (WHO分类法 )的相关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5 0例PHCC中 ,肝动脉供血型共 36例 ,占 72 % ;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共 6例 ,占 12 % ;门静脉和少血供型各 4例 ,各占 8%。 7例I级PHCC中 ,肝动脉供血型 2例、门静脉供血型 2例 ,双重血供 3例 ;16例Ⅲ级和 9例Ⅳ级PHCC为肝动脉供血。 3例纤维硬化型PHCC均为少血供 ,8例实体型PHCC均为肝动脉供血 ,34例梁状型PHCC中 2 6例由肝动脉供血。结论 大多数PHCC为肝动脉供血型 ,部分为门静脉供血型、双重供血型和少血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供特点 螺旋ct 病理学 诊断
原文传递
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109
10
作者 刘其顺 梁长虹 +3 位作者 黄飚 张忠林 刘艳辉 林华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影像学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为了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发病...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影像学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为了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发病部位特征,在腮腺矢状面将其分成4个象限。30例中男29例(96.67%),女1例;50岁以上者26例(86.67%)。结果30例患者37侧发病,共44个病灶,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25个(56.82%);多发者10例(33.33%);42个病灶边界清楚;22例行CT检查共发现32个病灶,其中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29.27±14.11)HU,3例CT延迟扫描显示3个病灶强化延迟。8例行MR检查,共发现12个病灶,其内信号全不均匀。结论>50岁的男性患者,CT和(或)MRI发现腮腺浅叶的后下象限病灶,边界光整,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匀,有明显强化,而且多发者,诊断时应首先考虑腺淋巴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腺淋巴瘤 MRI诊断 MRI表现 病理学改变 影像学特征 组织病理学 回顾性分析 影像学分析 50岁以上 病灶数目 发病部位 ct检查 病灶强化 延迟扫描 MR检查 男性患者 信号 象限 矢状面 平均值 ct 密度 后下 多发 边界
原文传递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10
11
作者 唐光健 许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杯口征与劈裂征的形成机制 ,评价其对AML与肾癌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CT或病理诊断直径 5cm以下的AML 30例 ,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小于 4cm的原发性肾癌 2 6例 ,分别统计AML组与肾癌组“杯口征”及...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杯口征与劈裂征的形成机制 ,评价其对AML与肾癌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CT或病理诊断直径 5cm以下的AML 30例 ,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小于 4cm的原发性肾癌 2 6例 ,分别统计AML组与肾癌组“杯口征”及“劈裂征”的阳性率 ,进行盲法研究并与病理表现相对照。结果  30例AML中 2 5例杯口征阳性 (83 3% ) ,2 2例劈裂征阳性 (73 3% ) ,其中 7例无或少脂成分AML中 ,杯口征阳性 6例 ,劈裂征阳性 5例 ;2 6例小肾癌中 6例杯口征阳性(2 3 1% ) (P <0 0 0 5 ) ,5例劈裂征阳性 (19 2 % ) (P <0 0 0 5 )。经统计学检验 ,笔者结果及盲法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2 333,P >0 1;χ2 =0 177,P >0 5 )。结论 杯口征与劈裂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ML的生物学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 阳性 肾癌 盲法 ct 鉴别诊断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帮助 显著性 直径
原文传递
局限性Castleman病特征性钙化的CT表现和病理学对照 被引量:109
12
作者 王仁贵 那佳 +5 位作者 宾怀有 朱学俊 王仪生 唐光健 蒋学祥 高玉洁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 讨论局限性Castleman病特征性钙化的CT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2 2例局限性Castleman病中有 5例合并钙化。瘤灶位于后腹膜腔者 3例 ,前纵隔者 2例。均经CT扫描和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2 2例局限性Castleman病 5例有钙化 ,CT均... 目的 讨论局限性Castleman病特征性钙化的CT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2 2例局限性Castleman病中有 5例合并钙化。瘤灶位于后腹膜腔者 3例 ,前纵隔者 2例。均经CT扫描和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2 2例局限性Castleman病 5例有钙化 ,CT均表现为中央性分布的分支状或斑点状 ,其中 1例伴有周边壳状钙化。增强扫描均呈显著均匀强化。病理学分型为透明血管型 4例 ,中间型1例 ,分支钙化均沿增生的小血管分布。结论 中央性分支状钙化和病灶显著均匀强化是局限性Castleman病定性诊断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CASTLEMAN病 特征性钙化 ct表现 病理学 巨淋巴结增生 钙质沉着症
原文传递
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06
13
作者 明兵 李振勋 +4 位作者 高源统 汪永桢 王晓阳 蒲青凡 余瑞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96-900,共5页
目的 探讨CT对临床或 (和 )X线平片疑为肠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或 (和 )X线平片疑为肠梗阻疾病的 52例患者的平扫及增强CT检查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5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 ,48例 (92 % )手术结果与CT... 目的 探讨CT对临床或 (和 )X线平片疑为肠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或 (和 )X线平片疑为肠梗阻疾病的 52例患者的平扫及增强CT检查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5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 ,48例 (92 % )手术结果与CT表现相符 ,包括肠肿瘤 1 2例 ,肠粘连1 0例 ,肠套叠 9例 (含 5例肿瘤 ) ,肠扭转及腹外疝各 5例 ,胆石 3例 ,回盲部感染 3例 ,Crohn病 1例。肠肿瘤和肠粘连各误诊 2例 ;5例肠壁缺血 (提示肠绞窄 ) 4例CT诊断明确 ,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及肠壁强化减弱。结论 CT能区分机械性肠梗阻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管扩张 ,快速显示梗阻的部位和病因 ,提示肠绞窄 ,有助于临床及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ct 评价研究 诊断
原文传递
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9
14
作者 郭燕 黄兆民 +1 位作者 刘明娟 曾薇芬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27-629,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 15例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小实性肾癌 13例 ,增强扫描皮质期 9例呈明显强化 ,4例呈轻中度强化 ;小囊性肾癌 2例 ,增强后皮质期囊壁、壁结节、囊内分隔明... 目的 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 15例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小实性肾癌 13例 ,增强扫描皮质期 9例呈明显强化 ,4例呈轻中度强化 ;小囊性肾癌 2例 ,增强后皮质期囊壁、壁结节、囊内分隔明显强化。实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 ,呈快进快退改变。病理上所有病例血窦丰富 (2例小囊性肾癌囊变明显 ,但实性部分血窦丰富 )。结论 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 ;多数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 ,呈“快进快退”表现 ,这一强化形式有定性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螺旋ct 诊断
原文传递
京津唐地区地壳结构与强震的发生──I.P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96
15
作者 孙若昧 刘福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99-607,T001,共10页
用1984-1991年发生在京津唐地区(37°-41°N,112.5°-120°E)的2505个地震的22234条P波到时进行的层析成像,揭示了地震活动性与速度图像间的联系:1.公元1000年以来该区... 用1984-1991年发生在京津唐地区(37°-41°N,112.5°-120°E)的2505个地震的22234条P波到时进行的层析成像,揭示了地震活动性与速度图像间的联系:1.公元1000年以来该区强震震中在上地壳的投影大多分布在高速块体内或高速块体与低速块体相交地带,偏高速体的一侧.2.唐山地震和三河-平谷地震所处的构造背景相似,均未依傍大断层,处在介质速度变化剧烈部位.3.宁河与唐山、滦县分别位于规模大小、位置深浅不同的两个不同的高速块体处,可以解释唐山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分布东北浅西南深的总体特征.4.唐山地震可能是由一条北西向的地下隐伏断层扩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唐地区 ct 地震活动性 地壳结构 强震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与早期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00
16
作者 张立安 贺静 +6 位作者 王玉丽 张明祥 周洪超 王东 王守波 曹来宾 徐爱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34-737,共4页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的分期、早期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6 2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及低场MRI检查 ,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及等级稚和H检验和敏感性对照。结果 全部患者X线平片均诊断为早期ANFH ,共 91个部位。...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的分期、早期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6 2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及低场MRI检查 ,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及等级稚和H检验和敏感性对照。结果 全部患者X线平片均诊断为早期ANFH ,共 91个部位。其中Ⅰ期 46个 ,表现为骨疏松及骨硬化 ;Ⅱ期 45个 ,为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CT发现 5 6例早期ANFH ,共 86个部位。其中Ⅰ期34个 ,表现为星芒结构变形、骨疏松和骨硬化 ;Ⅱ期 30个 ,呈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 ;Ⅲ期 2 2个 ,以“新月征”为特征。低场MRI仅发现 44例 (73个部位 ) ,Ⅰ期 30个 ,为斑点状T1WI低或高信号 ;Ⅱ期2 3个 ,为T1WI及长TE梯度回波 (GRL)序列不规则形低、等、高信号 ;Ⅲ期 2 0个 ,在T1WI及GRL序列呈片状低信号 ,并有高信号带环绕。经等级稚和H检验 ,以及三者敏感性的两两比较 ,结果显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CT及低场MRI可准确地显示早期ANFH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分期 磁共振成像 ct
原文传递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研究 被引量:102
17
作者 李绍林 张雪林 +2 位作者 陈燕萍 陈斌 苍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 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的CT、MRI诊断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 32例 ,2 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5例做了MR检查 ,2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上病灶呈肿块型 18例、浸润狭窄型 7例、... 目的 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的CT、MRI诊断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 32例 ,2 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5例做了MR检查 ,2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上病灶呈肿块型 18例、浸润狭窄型 7例、腔内生长型 4例 ,有 3例未见明确肿块。病灶增强早期强化不明显者 13例 (4 4 8% )、周边强化者 8例 (2 7 6 % ) ;延迟后内部无强化 7例(2 4 1% )、不均匀强化 8例 (2 7 6 % )、均匀性强化 5例 (17 2 % )。组织病理学上见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 ,形成早期边缘强化 ,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 ,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IHPCC的关键技术 ,早期边缘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基础 肝内 胆管细胞癌 周围型 MRI诊断 ct 早期 延迟 边缘 扫描
原文传递
肺间质疾病的高分辨率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和诊断意义 被引量:98
18
作者 马大庆 李铁一 +2 位作者 关砚生 贺文 聂永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研究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病理基础及其对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肺间质疾病的尸检及手术切除的肺脏14例,制成充气膨胀固定标本,做HRCT和1cm厚度切片的钼靶X线片,并作组织学检查。分析72例肺间... 目的研究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病理基础及其对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肺间质疾病的尸检及手术切除的肺脏14例,制成充气膨胀固定标本,做HRCT和1cm厚度切片的钼靶X线片,并作组织学检查。分析72例肺间质疾病的HRCT表现,并观察其中10例随防病例的HRCT动态变化。结果根据HRCT与病理对照观察,详细分析肺间质疾病的HRCT表现:(1)小叶内间质增厚(33例,46%),分为细线形、细网形、放射状线形影和界面征;(2)小叶间隔增厚(24例,33%);(3)支气管血管束异常(35例,49%),均表现为边缘毛糙、光滑或有结节;(4)胸膜下弧线影(31例,43%);(5)磨玻璃密度(22例,31%),分为外围、弥漫及局限性分布;(6)蜂窝征(27例,38%),根据蜂窝大小分为3mm以下、3~5mm及5mm以上。在动态观察的10例中,2例CT征象消失,8例进展为蜂窝肺。结论肺间质疾病的各种HRCT表现的形态基础是肺脏轴心间质、外围间质和间隔间质的异常,有的还合并肺泡改变。根据HRCT表现可以区别肺间质纤维化及无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变,这是进一步鉴别诊断的基础。磨玻璃密度、小叶内间质增厚和胸膜下弧线影是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疾病 ct 病理学 诊断
原文传递
免疫损害患者肺结核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97
19
作者 马大庆 赵大伟 潘克梫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95-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几种免疫损害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X线和CT所见 ,包括糖尿病、肾移植术后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方法 回顾分析合并有肺结核的 2 0例糖尿病患者的胸部CT所见、1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 2例AIDS患者的CT片... 目的 探讨几种免疫损害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X线和CT所见 ,包括糖尿病、肾移植术后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方法 回顾分析合并有肺结核的 2 0例糖尿病患者的胸部CT所见、1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 2例AIDS患者的CT片。结果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CT表现为 :大片融合性肺实变 (10例 ) ,在单一病变区内有多发小空洞 (9例 ) ,病变不按肺段分布(2例 ) ,多数病变具有卫星灶。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的胸部X线表现为 :斑片及大片融合实变(6例 )和粟粒型肺结核 (4例 )。AIDS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为 :纵隔淋巴结肿大 (1例 ) ,肺内浸润(1例 )及胸部以外的结核病变 (2例 ) ,包括颈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3种免疫损害病变患者并发肺结核的主要CT及X线表现为大片融合病变、单一病变内的多发小空洞、粟粒型肺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疾病 肺结核 X线诊断 ct
原文传递
CT观察胸段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89
20
作者 顾雅佳 王玖华 +1 位作者 相加庆 马龙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评价CT对胸段食管癌伴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经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段食管癌病例 46例 ,对照气管食管沟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  46例病例中 ,14例有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 ,占 30 %... 目的 评价CT对胸段食管癌伴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经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段食管癌病例 46例 ,对照气管食管沟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  46例病例中 ,14例有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 ,占 30 %。手术共取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2 77枚 ,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 16枚 ,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与否与胸段食管癌部位及T分期无相关性(P >0 0 5 )。CT诊断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 18枚 ,平均直径 1 0cm(0 3~ 2 5cm)。CT检查发现气管食管沟淋巴结个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7 5 0 %和 98 47% ,阳性预测值 77 78% ,阴性预测值 99 2 3%。结论  (1)对食管癌病人而言 ,气管食管沟处出现结节 ,即可认为是淋巴结转移。 (2 )对不手术的放射治疗病人 ,下颈部及胸部CT检查应列为常规 ,并以此指导制订放疗计划。 (3)胸段食管癌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扫有临床意义 ,但如果CT显示两侧气管食管沟阴性 ,再加上临床检查两侧下颈部颈内静脉淋巴结链区以及两侧锁骨上区淋巴结阴性者 ,可选择性不行三野清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转移 ct 诊断 食管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