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作物航天育种20年的基本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183
1
作者 刘录祥 郭会君 +2 位作者 赵林姝 古佳玉 赵世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9-592,601,共5页
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农作物诱变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新途径。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已建立了全国航天育种研究协作网,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芝麻、牧草等作物上育成和审定了40多... 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农作物诱变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新途径。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已建立了全国航天育种研究协作网,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芝麻、牧草等作物上育成和审定了40多个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并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获得了一批有可能对产量和品质等重要经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航天诱变与地面模拟诱变育种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展;航天育种技术及其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航天诱变机理探索等方面研究得到稳步推进。本文系统评述了我国航天育种20年来的基本成就,并根据当前研究和应用形势提出了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航天育种 新品种 突变种质 发展战略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52
2
作者 罗冉 吴委林 +1 位作者 张旸 李玉花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43,共7页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是建立在PCR技术上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具有含量丰富、多态性高、共显性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在作物遗传多样...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是建立在PCR技术上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具有含量丰富、多态性高、共显性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在作物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分子辅助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和纯度鉴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分子标记 作物 遗传育种
下载PDF
作物空间诱变效应及其地面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3
作者 刘录祥 王晶 +4 位作者 赵林姝 杨俊诚 郭会君 赵世荣 郑企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7-251,共5页
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外空间植物学研究概况 ,评述了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等搭载作物种子开展空间诱变效应研究及其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现状。从粒子生物学、物理场生物学和重力生物学等不同角度介绍了地面模拟空间环境因素的方法途... 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外空间植物学研究概况 ,评述了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等搭载作物种子开展空间诱变效应研究及其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现状。从粒子生物学、物理场生物学和重力生物学等不同角度介绍了地面模拟空间环境因素的方法途径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空间诱变 地面模拟 诱变育种
下载PDF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103
4
作者 黎裕 王建康 +3 位作者 邱丽娟 马有志 李新海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25-1430,共6页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技术实现突破,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多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得到迅猛发展,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为代表的现代作物分子育种技术逐渐成...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技术实现突破,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多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得到迅猛发展,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为代表的现代作物分子育种技术逐渐成为了全世界作物育种的主流,在我国也正在成为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界定分子育种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我国作物分子育种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分子标记育种 转基因育种 分子设计育种 战略
下载PDF
作物航天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5
5
作者 刘录祥 赵林姝 郭会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29,共4页
空间是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的新领域。空间环境的显著特点是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超真空和超洁净等。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作物改良已经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和芝麻等作物上取得较好进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对重要经济性状有... 空间是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的新领域。空间环境的显著特点是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超真空和超洁净等。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作物改良已经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和芝麻等作物上取得较好进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对重要经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在简要概述国内外空间植物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航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空间诱变 航天育种 新品种
下载PDF
Crop Breeding Chips and Genotyping Platforms: Progress,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被引量:54
6
作者 Awais Rasheed Yuanfeng Hao +4 位作者 Xianchun Xia Awais Khan Yunbi Xu Rajeev K. Varshney Zh-onghu He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047-1064,共18页
There is a rapidly rising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 assays for gene map- ping and discovery in field crops and trees. Thus far, more than 50 SNP arrays and 15 different types of geno... There is a rapidly rising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 assays for gene map- ping and discovery in field crops and trees. Thus far, more than 50 SNP arrays and 15 different types of genotyping-by-sequencing (GBS) platform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over 25 crop species and perennial trees. However, much less effort has been made on developing ultra-high-throughput and cost-effective genotyping platforms for applied breeding program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scientific bottlenecks in existing SNP arrays and GBS technologies and the strategies to develop targeted platforms for crop mo- lecular breeding. We propose that future practical breeding platforms should adopt automated genotyping technologies, either array or sequencing based, target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underpinning economic traits, and provide desirable prediction accuracy for quantitative traits, with universal applications under wide genetic backgrounds in crops.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platforms faces serious challenges at both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due to cost ineffectiveness, and the knowledge level due to large genotype- phenotype gaps in crop plants. It is expected that such genotyping platforms will be achieved in the next ten years in major crops in consideration of (a) rapid development in gene discovery of important traits, (b) deepened understanding of quantitative traits through new analytical models and population designs, (c) integration of multi-layer -omics data leading to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and pathways responsible for important breeding traits, and (d) improvement in cost effectiveness of large-scale genotyping. Crop breeding chips and genotyping platforms will provid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ivars with desired yield potential, quality, and enhanced adaptation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Genotyping-by-sequencing (GBS) SNP arrays crop breeding Genotyping platforms
原文传递
深度学习在植物表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3
7
作者 岑海燕 朱月明 +5 位作者 孙大伟 翟莉 万亮 麻志宏 刘子毅 何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6,共16页
精确测量植物表型是深入分析表型-基因-环境互作关系,了解植物生理过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育良种和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精准管控的关键。伴随高通量植物表型测量与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法在植物表型研究与应... 精确测量植物表型是深入分析表型-基因-环境互作关系,了解植物生理过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育良种和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精准管控的关键。伴随高通量植物表型测量与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法在植物表型研究与应用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系统阐述相关研究最新成果和热点问题,该研究首先概述了植物表型与深度学习方法的背景;随后从植物识别与分类、胁迫分析、产量预测、面向精准育种和精准管理的表型分析等方面综述了深度学习在植物表型交叉研究的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深度学习和植物表型交叉融合研究与应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植物表型研究智能化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表型 管理 深度学习 识别与分类 作物育种
下载PDF
诱变结合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47
8
作者 刘进平 郑成木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对诱变与植物组织培养相结合进行育种的优缺点、方法及应用作了综述。
关键词 植物 组织培养 植物育种 诱变育种
下载PDF
作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9
作者 朱昌兰 胡岳峰 +1 位作者 陈莹 彭小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35-437,共3页
综述了空间条件诱变对作物育种的效应及其特点,概括了我国作物空间育种的成就,展望了作物空间诱变育种的前景。
关键词 空间条件 诱变 作物育种
下载PDF
作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杨震 彭选明 彭伟正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02-308,共7页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能保持粮食稳产增收,利用自然和诱变获得遗传变异是作物育种的基础。随着栽培作物基因库的日益贫乏,诱变育种技术已成为目前种质资源创新和挖掘新基因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植物诱变育种的发展简史,物理诱变、化...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能保持粮食稳产增收,利用自然和诱变获得遗传变异是作物育种的基础。随着栽培作物基因库的日益贫乏,诱变育种技术已成为目前种质资源创新和挖掘新基因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植物诱变育种的发展简史,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的主要类型、特点、异同及其在农业育种上的应用。由于诱变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益突变频率仍然较低,变异的方向和性质尚难控制,因此提高诱变效率,迅速鉴定和筛选突变体以及探索定向诱变的途径,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诱变 化学诱变 突变 作物育种
下载PDF
作物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1
作者 潘光辉 尹贤贵 +1 位作者 杨琦凤 张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853-857,共5页
本文从航天诱变的主要因素、生物学效应和航天育种的特点、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航天育种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我国航天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展望。
关键词 作物 航天诱变 航天育种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Haploid-Inducer Mediated Genome Editing System for Accelerating Maize Breeding 被引量:43
12
作者 Baobao Wang Lei Zhu +6 位作者 Binbin Zhao Yongping Zhao Yurong Xie Zhigang Zheng Yaoyao Li Juan Sun Haiyang Wang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597-602,共6页
Crop breeding aims to generate pure in bred lines with multiple desired traits. Doubled haploid (DH) and genome editing using CRISPR/Cas9 are two powerful game-changing technologies in crop breeding. However, both of ... Crop breeding aims to generate pure in bred lines with multiple desired traits. Doubled haploid (DH) and genome editing using CRISPR/Cas9 are two powerful game-changing technologies in crop breeding. However, both of them still fall short for rapid generation of pure elite lines with integrated favorable traits. Here, we re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 Haploid-Inducer Mediated Genome Editing (IMGE) approach, which utilizes a maize haploid inducer line carrying a CRISPR/Cas9 cassette targeting for a desired agronomic trait to pollinate an elite maize in bred line and to generate genome-edited haploids in the elite maize background. Homozygous pure DH lines with the desired trait improvement could be generated within two generations, thus bypassing the lengthy procedure of repeated crossing and backcrossing used in conventional breeding for integrating a desirable trait into elite commercial backgr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doubled HAPLOIDS (DH) CRSIPR/Cas9 haploid-inducer mediated genome EDITING (IMGE) crop breeding
原文传递
作物基因组学与作物科学革命 被引量:37
13
作者 贾继增 高丽锋 +2 位作者 赵光耀 周文斌 张卫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316-3332,共17页
作物科学的发展对于世界粮食的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历史。通过比较中国与国际上矮化育种时间、矮源的来源以及同期主要绿色革命国家产量的提高幅度,证明中国应该是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策源地与发起国之一。包括... 作物科学的发展对于世界粮食的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历史。通过比较中国与国际上矮化育种时间、矮源的来源以及同期主要绿色革命国家产量的提高幅度,证明中国应该是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策源地与发起国之一。包括"中国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等成果在内的中国作物科学研究成果对中国及世界作物生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当前中国的作物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次绿色革命之后的数十年间,中国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遗传改良年增长仅为0.7%—0.9%,远低于1.7%的需求;肥水利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3;机械化程度虽有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产品品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问题。鉴于上述情况,目前迫切需要开展一场以"更高产、更高效、更优质、更环保"为主要目标的新的绿色革命。尽管传统的作物科学对作物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事实证明,仅靠传统的作物科学难以完成新的绿色革命重任。作物基因组学是当前生物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新兴学科。当前大多数作物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标志着作物科学已经进入基因组时代,为基于基因组学的作物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基因组学的发展正在促进作物科学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促进作物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与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种质资源变异组学科的形成;(2)促进作物育种理论与育种方法的重大突破,推动育种基因组学的形成与发展;(3)推动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影响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批受环境因素调控的基因将被发现,促进栽培学研究向栽培基因组学的方向发展;(4)迅速提高特色作物的研究水平,缩小作物间研究差距。当前是作物科学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科学 基因组学 作物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 作物栽培
下载PDF
植物应答低温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4
作者 计淑霞 戴绍军 刘炜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3-1019,共7页
低温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之一,而植物响应低温胁迫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尤其是低温下植物体内生理生化、细胞骨架结构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改变及相关机制,一直受到研究者... 低温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之一,而植物响应低温胁迫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尤其是低温下植物体内生理生化、细胞骨架结构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改变及相关机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该文主要从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入手,将低温胁迫下植物对低温的响应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着重对植物通过细胞内部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来抵御或适应低温,尤其对细胞骨架,以及低温信号转导受体及中间体、下游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内部的调控及应答机制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为耐低温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及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植物 细胞器结构与功能 信号转导受体及中间体 胁迫相关基因 耐低温植物新品种
原文传递
作物耐盐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为 潘宗瑾 潘群斌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30-33,36,共5页
阐述了作物耐盐性含义、耐盐种类、耐盐机理、耐盐性的鉴定技术和指标,并浅析了提高耐盐性的栽培措施。重点综述了耐盐品种的选育,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种(水稻、小麦、大豆)、转基因育种(棉花、大麦)、分子设计育种等。最后对作... 阐述了作物耐盐性含义、耐盐种类、耐盐机理、耐盐性的鉴定技术和指标,并浅析了提高耐盐性的栽培措施。重点综述了耐盐品种的选育,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种(水稻、小麦、大豆)、转基因育种(棉花、大麦)、分子设计育种等。最后对作物耐盐性状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耐盐 盐胁迫 分子育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机遇还是挑战? 被引量:33
16
作者 储成才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2,共13页
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育种技术,也是当前国际上进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研究领域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育种诞生以来,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应用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该文就世界上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 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育种技术,也是当前国际上进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研究领域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育种诞生以来,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应用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该文就世界上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现状、几个主要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案例及最终结果,以及如何科学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期帮助公众科学地理解和面对转基因生物技术所带来的育种技术上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转基因作物 生物技术育种 商业化 生物安全
原文传递
基于地方品种的种质创新: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春辉 王天宇 黎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2-1379,共8页
地方品种作为种质创新的重要资源,对当前和今后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育种应用价值、创新利用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现状的评述,并从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未来的地方品种研究与利用进行了... 地方品种作为种质创新的重要资源,对当前和今后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育种应用价值、创新利用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现状的评述,并从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未来的地方品种研究与利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育种价值 种质创新
下载PDF
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进展、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策略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志文 傅廷栋 +2 位作者 刘雪平 涂金星 陈宝元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82-90,共9页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及其检测手段的发展,开发和应用成本的降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优势日益明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AS在基因聚合、基因转移和数量性状改良上的研究进展。总结了MAS的影响因素,包括标记与基因间的距...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及其检测手段的发展,开发和应用成本的降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优势日益明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AS在基因聚合、基因转移和数量性状改良上的研究进展。总结了MAS的影响因素,包括标记与基因间的距离、目标性状的遗传率、群体大小、所用分子标记的数目、类型和相位等。并提出育种和定位同步进行、选择合适分子标记类型和数量、简化DNA提取方法、背景选择的逐步选择法、确定合适选择方案等MAS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作物育种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DNA提取方法 分子标记技术 应用成本 基因聚合 检测手段
下载PDF
论DNA直接导入植物—一项育种新途径的建立与评述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陈启锋 陈璋 +1 位作者 林学健 季慧强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10多年来,我国建立发展了外源 DNA 直接导入的作物育种新途径。本文根据大最的实验结果,研究论文和有关资料,对这项育种新途径进行了概括评述,扼要介绍了这项育种额途径的研究对象和历史;系统综述了这项育种新途径的研究进展。包括应... 近10多年来,我国建立发展了外源 DNA 直接导入的作物育种新途径。本文根据大最的实验结果,研究论文和有关资料,对这项育种新途径进行了概括评述,扼要介绍了这项育种额途径的研究对象和历史;系统综述了这项育种新途径的研究进展。包括应用范围、导人技术、遗传变异以及新品种选育等;并对这项育种新途径有关概念、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育种 分子育种 DNA导入
下载PDF
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的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福军 赵开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6,共16页
基因组定点编辑(site-specific genome editing)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生物DNA序列进行定点改造的遗传操作技术,其在基因功能解析、动植物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基因组定点编辑工作原理是利用序列特异性核酸内... 基因组定点编辑(site-specific genome editing)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生物DNA序列进行定点改造的遗传操作技术,其在基因功能解析、动植物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基因组定点编辑工作原理是利用序列特异性核酸内切酶(sequence-specific nucleases,SSNs)在基因组靶定位置切割DNA双链,造成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并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或同源重组(homology-directed repair,HDR)的DNA修复途径在基因组特定位点造成靶标基因的碱基插入、缺失或DNA片段替换,从而实现基因组的定点改造。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的SSNs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CRISPR/Cas system)。从发展态势看,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必将成为作物遗传改良和分子设计育种的核心技术之一。论文简要概述了ZFNs、TALENs和CRISPR/Cas系统这3种基因组编辑的技术背景及工作原理;结合案例重点综述上述3种技术在作物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改良及水稻雄性不育系创制上的研究进展;详细梳理基于CRISPR/Cas的植物基因组单碱基编辑系统和DNA-free植物基因组编辑系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比较分析3种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的一般原则;介绍了美国和欧盟等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安全监管和商业化应用的政策法规,及业界人士对基因编辑作物提出的监管框架协议;最后,针对基因编辑技术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缺陷,讨论该技术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 作物育种 遗传改良 TALENs CRISPR/C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