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亚临界循环用螺杆式压缩机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剧成成 曲宏伟 +3 位作者 李建风 张浩杰 王毅 李振宇 《制冷与空调》 2015年第12期25-27,24,共4页
介绍NH_3/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以及螺杆式压缩机在CO_2亚临界循环中的研究现状,通过搭建试验系统并进行系列螺杆式压缩机试验,结合螺杆式压缩机优点及试验结果分析,认为螺杆式压缩机适合应用于CO_2亚临界循环。
关键词 co_2制冷 亚临界循环 螺杆式压缩机 试验研究
下载PDF
跨临界CO_2水冷式制冷系统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郭贵林 黎立新 《制冷与空调》 2005年第3期19-23,共5页
本文通过对跨临界CO2水冷式制冷系统进行变工况模拟与热力学分析,得出系统主要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最优压力值与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之间的关联式。这些结论可为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热力学分析 制冷系统 跨临界 水冷式 co2 主要性能参数 气体冷却器 工况模拟 变化规律 出口温度 二氧化碳 关联式 压力值
下载PDF
太阳能-余热联合驱动吸收过冷CO_(2)制冷-淡水联产系统性能分析
3
作者 代宝民 赵佳仪 +4 位作者 刘圣春 杨海宁 李伟锋 章立标 陈月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为了同时满足制冷和淡水的共同需求,提出了太阳能-余热联合驱动吸收过冷CO_(2)制冷-淡水联产系统(AbsCWCS),在提高CO_(2)制冷系统能效的同时可生产淡水。建立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系统能效(COP)的影响。此外... 为了同时满足制冷和淡水的共同需求,提出了太阳能-余热联合驱动吸收过冷CO_(2)制冷-淡水联产系统(AbsCWCS),在提高CO_(2)制冷系统能效的同时可生产淡水。建立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系统能效(COP)的影响。此外,为进一步分析气候条件的影响,选取5个典型缺水城市,对年度性能系数(APF)和年淡水产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Abs-CWCS的COP和淡水产量均显著提升,与基础CO_(2)增压制冷-淡水联产系统(Base-CWCS)相比,COP提高了1.95%~41.02%,淡水产量增加了0.8~28.6倍,Abs-CWCS的CO_(2)制冷系统排气压力可降低7.86%;AbsCWCS可有效提高系统的APF,5个典型缺水城市的APF可提升3.66%,年淡水产量的提升率可达9.54%~64.62%。研究结果为同时解决制冷和淡水需求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过冷 co_(2)制冷系统 太阳能 制冷-淡水联产 余热
下载PDF
回热对跨临界CO_(2)喷射制冷系统的影响
4
作者 吴董炯 胡江 李杨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研究回热对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仿真模拟软件建模,分析在不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25~45℃)、高压侧排气压力(7.4~9.5 MPa)、蒸发温度(-40~-15℃)和中间压力(3~5 MPa)的情况下,回热对低压压缩... 目的:研究回热对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仿真模拟软件建模,分析在不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25~45℃)、高压侧排气压力(7.4~9.5 MPa)、蒸发温度(-40~-15℃)和中间压力(3~5 MPa)的情况下,回热对低压压缩机吸气温度、排气温度、比功率增量以及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结果:在特定的回热度下,随着中间压力的增加,低压压缩机排气温度和比功率增量升高;但随着蒸发温度升高,低压压缩机排气温度和比功率增量逐渐降低。在标准工况下,回热系统的性能系数低于不带回热系统的,同时随着回热度的增加,回热系统的能效降低。结论:随着回热度的增加,低压压缩机吸气温度、排气温度和比功率增量显著升高。但回热改善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热器 跨临界 co_(2)制冷 喷射器 性能系数 低压压缩机
下载PDF
离心式CO_(2)逆布雷顿制冷系统的[火用]分析研究
5
作者 周娇乐 李昊 王厉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3,共11页
离心式逆布雷顿循环(CRBC)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势能-压力能转换的制冷循环,工质在旋转管内的离心和向心流动实现高效压缩和膨胀过程,为提升气体制冷循环的效率提供了潜在可能性。以CO_(2)为制冷工质,水为冷却介质,建立了离心式逆布雷顿制... 离心式逆布雷顿循环(CRBC)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势能-压力能转换的制冷循环,工质在旋转管内的离心和向心流动实现高效压缩和膨胀过程,为提升气体制冷循环的效率提供了潜在可能性。以CO_(2)为制冷工质,水为冷却介质,建立了离心式逆布雷顿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进行[火用]分析,研究系统的[火用]效率及[火用]损分布情况,为系统的评估及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送风温度下,加热器进口温度存在优化可能,系统最大[火用]损率出现在离心等温压缩、绝热压缩和向心绝热膨胀流动过程,分别约为20%,空气冷却过程和离心绝热压缩流动过程的[火用]损率较小且与加热器进口温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离心式逆布雷顿循环的[火用]效高达19.2%,远高于CO_(2)逆布雷顿循环的8.1%、开式空气逆布雷顿循环的4.9%和闭式空气逆布雷顿循环的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布雷顿循环 co_(2)制冷循环 超重力场 [火用]分析
下载PDF
CO_(2)制冷技术在人工冰场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振雯 宇文怡旋 张振迎 《制冷》 2021年第2期28-33,共6页
为了将2022北京冬奥会办成绿色、环保和节能的体育盛会,冬奥场馆建设中首次采用CO_(2)人工冰场制冷系统。本文对人工冰场CO_(2)制冷系统进行了原理和优缺点分析,回顾了人工冰场CO_(2)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以期为自然工质CO_(2)在冰场的... 为了将2022北京冬奥会办成绿色、环保和节能的体育盛会,冬奥场馆建设中首次采用CO_(2)人工冰场制冷系统。本文对人工冰场CO_(2)制冷系统进行了原理和优缺点分析,回顾了人工冰场CO_(2)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以期为自然工质CO_(2)在冰场的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工质 co_(2)制冷系统 人工冰场 冬奥会
下载PDF
商超两级节流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圣春 李佳钰 +1 位作者 代宝民 王嘉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26,共7页
针对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在炎热地区性能不佳的问题,构建了带有内部热交换器、使用并行压缩和机械过冷的3种改进的CO_(2)制冷系统热力学模型,对包括基本两级节流CO_(2)制冷系统在内的4种系统构型的运行特性进行了优化和分析,并基于中... 针对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在炎热地区性能不佳的问题,构建了带有内部热交换器、使用并行压缩和机械过冷的3种改进的CO_(2)制冷系统热力学模型,对包括基本两级节流CO_(2)制冷系统在内的4种系统构型的运行特性进行了优化和分析,并基于中国典型城市气象参数,对系统的季节和全年性能进行评估,并进行碳排放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带有内部热交换器的系统在环境温度为7.0~14.0℃时性能提升最显著;当环境温度大于14.0℃时,机械过冷系统的性能提升效果最明显。在气候炎热地区使用时全年性能系数偏低,采用改进的CO_(2)制冷系统可显著改善炎热地区使用时的系统性能,其中机械过冷系统的改善效果最明显,全年性能系数最高提升18.7%,全年能耗降低19.3%,在厦门地区使用机械过冷系统可减少碳排放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制冷 内部热交换器 并行压缩 机械过冷 全年性能评估 碳排放
下载PDF
渔船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设计与热力学分析
8
作者 刘业凤 罗勇辉 张华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3年第9期32-36,共5页
为充分利用渔船柴油机余热,提出一种以CO_(2)为工质的新型余热利用技术,通过能源梯级利用,实现发电、制冷、制淡水的三联供系统。建立船舶余热驱动的CO_(2)超临界发电、跨临界制冷及蒸馏制淡水循环系统的热力学稳态模型,并以排气温度29... 为充分利用渔船柴油机余热,提出一种以CO_(2)为工质的新型余热利用技术,通过能源梯级利用,实现发电、制冷、制淡水的三联供系统。建立船舶余热驱动的CO_(2)超临界发电、跨临界制冷及蒸馏制淡水循环系统的热力学稳态模型,并以排气温度293℃、排气热量1668 kW的Wärtsilä6L45B型船舶柴油机为例,模拟分析关键热力参数对系统性能、余热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余热利用系统可为渔船提供6.7~284.0 kW的净发电量,同时可为船上-40℃的速冻库和4℃的食品保鲜库分别提供22~150 kW和194~1311 kW的冷量用于速冻、保鲜或舱内空调,并提供5.25~12.75 t/d的淡水;通过控制膨胀机入口压力和海水淡化温度,灵活控制系统输出的净发电量、中低温冷量和淡水量以满足渔船在航行、捕捞等工作阶段对不同能量的需求。通过柴油机余热利用技术提供的电能、制冷量以及淡水,可减少渔船对柴油的消耗,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为远洋作业渔船的余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船余热利用 co_(2)超临界循环发电 co_(2)跨临界循环制冷 海水淡化
下载PDF
跨临界CO_(2)制冷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改进途径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艳艳 乔家辉 李连生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3年第5期679-686,共8页
跨临界CO_(2)制冷是一种以CO_(2)作为制冷剂气体冷却过程在临界点以上的新型制冷技术。对近年来CO_(2)制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括及分析。针对传统制冷剂与CO_(2)制冷剂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二者在物理性质上的区别,说明了CO_(2)作为新型制... 跨临界CO_(2)制冷是一种以CO_(2)作为制冷剂气体冷却过程在临界点以上的新型制冷技术。对近年来CO_(2)制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括及分析。针对传统制冷剂与CO_(2)制冷剂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二者在物理性质上的区别,说明了CO_(2)作为新型制冷剂的可取性;针对提升制冷系数的目标,讨论了两级压缩、膨胀机、回热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综述了新型双级压缩CO_(2)制冷循环的研究现状,归纳了CO_(2)制冷循环进一步改善性能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改进途径 制冷剂对比 双级压缩 跨临界co_(2)制冷
下载PDF
一种梯级利用LNG冷能的CO_(2)载冷系统
10
作者 任美凤 沈今阳 胡炜 《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8期41-45,共5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多级冷能回收流程的载冷系统,可实现LNG气化冷能的梯级利用。该系统以CO_(2)作为载冷剂,将LNG的冷能导出并输送至各用冷点如大中型规模的速冻、冻干、冷库、制冰等项目,在替代很多传统压缩式制冷系统运行的同时,可节省压... 提出了一种采用多级冷能回收流程的载冷系统,可实现LNG气化冷能的梯级利用。该系统以CO_(2)作为载冷剂,将LNG的冷能导出并输送至各用冷点如大中型规模的速冻、冻干、冷库、制冰等项目,在替代很多传统压缩式制冷系统运行的同时,可节省压缩制冷电力消耗,间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与海水冷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该系统通过前级冷能回收流程额外回收一部分冷能用于冷却后级载冷剂并调控该冷能量的方式实现上下游用冷点用冷量波动时互不影响。采用两级冷能回收CO_(2)载冷系统,使一用冷项目的压缩制冷电力消耗节省95%以上,LNG冷能利用效率由单级回收的65%提高到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冷能 二氧化碳 co_(2)制冷 节能
下载PDF
CO_(2)制冷系统用电磁阀及电子膨胀阀行业标准要点解析
11
作者 王汝金 孙云 +3 位作者 柯瑶 陈亮 周会平 屈博艺 《制冷与空调》 2023年第1期11-15,共5页
CO_(2)作为天然制冷剂,在冷冻冷藏、热泵热水、新能源汽车空调等领域制冷系统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介绍了CO_(2)制冷系统阀件产品特征,阐述了JB/T《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电磁阀》和JB/T《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电子膨胀阀》两部同步制定的行... CO_(2)作为天然制冷剂,在冷冻冷藏、热泵热水、新能源汽车空调等领域制冷系统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介绍了CO_(2)制冷系统阀件产品特征,阐述了JB/T《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电磁阀》和JB/T《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电子膨胀阀》两部同步制定的行业标准的编制背景,从标准适用范围、产品型式、基本参数、最大动作压差试验与气密性等综合性能评价检验项目等方面系统解读了标准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制冷系统 电磁阀 电子膨胀阀 标准制定
下载PDF
4种商超CO_(2)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性能
12
作者 杨俊兰 杜雨帆 +1 位作者 韩一飞 王林秀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28-334,共7页
为了提高商超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的性能,对4种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制冷循环(TCTC、TCEC、TCRG、TCRG)建立热力学模型.主要分析了高压压力、中间压力、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等参数对性能系数(COP)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 为了提高商超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的性能,对4种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制冷循环(TCTC、TCEC、TCRG、TCRG)建立热力学模型.主要分析了高压压力、中间压力、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等参数对性能系数(COP)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TCEC循环COP相对最高,比基础循环最优高压COP提高49.82%,最优中间压力COP提高61.41%;TCRC和TCTC循环COP相差无几;TCRG循环COP相对最低.TCRG循环不适用于中低温制冷;TCTC、TCRC循环由于在气冷器出口温度高于37℃后急速下降,不适用于气冷器出口温度较高工况,系统制冷性能受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影响较大,添加回热器反而降低了系统C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制冷循环 热力分析 双级压缩 中间冷却
下载PDF
CF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finned-tube CO_(2)gas coolers with various inlet air flow patterns
13
作者 Xinyu Zhang Yunting Ge Jining Sun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 2020年第3期233-241,共9页
A detailed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on a finned-tube CO_(2)gas cooler has been developed and validated.The model is then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niform and mal-distribu... A detailed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on a finned-tube CO_(2)gas cooler has been developed and validated.The model is then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niform and mal-distribution inlet airflow profiles on the coil performance.The airflow mal-distribution velocity profiles include linear-up,linear-down and parabolic while the effected coi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contain airside pressure drop,average airsid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approach temperature and coil heating capacity.The model also enables to predict the CO_(2)refrigerant temperature profile along the coil pipes from refrigerant inlet to outlet at different operation conditions.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inlet airflow velocity profil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gas cooler performance.The uniform airflow velocity profile case shows the best thermal performance of gas cooler.Compared with the cases of linear-up and parabolic air velocity profiles,the linear-down airflow profile can influence more on the coil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Due to the thermal conduction between neighbour tubes through coil fins,reversed heat transfer phenomenon exists which can be detected and simulated by the CFD model.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linear-down airflow profile can increase greatly the reversed heat transfer phenomenon and thus lead to the highest approach temperature and the lowest heating capacity amongst these four types of airflow profiles.The research method and outcom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have great potentials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a CO_(2)gas cooler and its associated refriger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finned-tube gas cooler Airflow misdistributions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o_(2)refrigeration system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modelling
原文传递
氨制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申江 张于峰 +1 位作者 李林 孙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9-36,共8页
氨具有良好的热物性和传输特性,是CFCs与HCFCs理想的替代工质。本文介绍了当今氨在制冷空调领域应用研究的新技术,包括NH_3/CO_2复叠制冷技术、氨用CO_2载冷技术、NH_3冷水机组等,另外,本文还从安全可靠、高效、小型化和自动化等方面阐... 氨具有良好的热物性和传输特性,是CFCs与HCFCs理想的替代工质。本文介绍了当今氨在制冷空调领域应用研究的新技术,包括NH_3/CO_2复叠制冷技术、氨用CO_2载冷技术、NH_3冷水机组等,另外,本文还从安全可靠、高效、小型化和自动化等方面阐述了氨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氨制冷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可靠性和先进性与国外差距较大,必须加强氨制冷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我国氨制冷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co2复叠制冷 co2载冷 冷水机组 安全可靠 小型化
下载PDF
带膨胀机和回热器的两级压缩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研究
15
作者 刘洋 田崇翼 《节能》 2023年第8期40-44,共5页
通过对比3种不同的两级压缩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研究节流阀、回热器和膨胀机对制冷循环COP和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种两级压缩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中,带膨胀机的制冷循环的COP和效率最高,带膨胀机和回热器的循环次之,带回热器和... 通过对比3种不同的两级压缩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研究节流阀、回热器和膨胀机对制冷循环COP和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种两级压缩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中,带膨胀机的制冷循环的COP和效率最高,带膨胀机和回热器的循环次之,带回热器和节流阀的循环的COP和效率最低;在合理参数范围内,增大压缩机1的压比可以提高3种循环的COP和效率;在合理参数范围内增大压缩机2的压比,3种制冷循环的COP和效率均先增大后降低;增大压缩机和膨胀机的等熵效率均可以显著提高两级压缩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的COP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 两级压缩 回热器 膨胀机 效率
下载PDF
带透平膨胀机的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热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振迎 郝佳伟 +2 位作者 许禹菲 杨美媛 常莉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提高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的性能,提出了冲动式透平膨胀机(ITE)改进方案,该方案可以在回收膨胀功的同时实现双级压缩,对相应的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学性能研究,获得了该循环最佳高压压力、最佳中间压力以及CO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 为提高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的性能,提出了冲动式透平膨胀机(ITE)改进方案,该方案可以在回收膨胀功的同时实现双级压缩,对相应的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学性能研究,获得了该循环最佳高压压力、最佳中间压力以及CO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蒸发温度从-10℃变化到15℃,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从30℃变化到50℃时,改进ITE制冷循环的COP相对基本制冷循环、回热制冷循环和传统ITE制冷循环,分别提高了38.4%~45.1%,31.1%~37.1%,21.5%~27.9%;蒸发温度越低,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越高,改进ITE制冷循环的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 冲动式透平膨胀机 双级压缩 高压压力
下载PDF
基于超音速两相膨胀的新型CO_(2)制冷循环研究
17
作者 曾钰培 罗二仓 +3 位作者 王晓涛 陈燕燕 董学强 公茂琼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超音速两相膨胀的新型CO_(2)制冷循环,开展热力学分析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空调温区工况,新型CO_(2)制冷循环COP较现有性能相对最优的CO_(2)跨临界制冷循环COP提升了63.2%,且系统运行高压大大降低;自然工质气体添加剂... 提出了一种基于超音速两相膨胀的新型CO_(2)制冷循环,开展热力学分析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空调温区工况,新型CO_(2)制冷循环COP较现有性能相对最优的CO_(2)跨临界制冷循环COP提升了63.2%,且系统运行高压大大降低;自然工质气体添加剂对循环性能有较大影响,加入C_(2)H_(2)和N;后制冷温度更低,加入C_(2)H_(2)可提高相对卡诺效率,且随加入量的增加,效果越显著,当加入30%的C_(2)H_(2)时,可获得最大相对卡诺效率为0.93,较单一CO_(2)的相对卡诺效率提高了26%,而加入N;则降低相对卡诺效率;超音速两相膨胀机入口压力、入口温度和旋流分离段出口压力均对循环性能有较大影响,可调节以上参数提升循环制冷表现。研究表明:新型CO_(2)制冷循环具有较好的原理可行性,为CO_(2)有效利用、人工合成制冷剂替代、CO_(2)高效制冷提供一种可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超音速两相膨胀机 新型co_(2)制冷循环 自然工质气体添加剂
原文传递
送风温度对车用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影响的仿真研究
18
作者 乔义友 方健珉 +2 位作者 殷翔 孙西峰 曹锋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2,共7页
为研究送风温度对实际车用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借助GT-Suite仿真软件,建立了单级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设计的三种工况,在风量设置上限的情况下对比了不同送风温度下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有效COP_(eff)的... 为研究送风温度对实际车用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借助GT-Suite仿真软件,建立了单级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设计的三种工况,在风量设置上限的情况下对比了不同送风温度下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有效COP_(eff)的概念并对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工况相同的条件下,提高送风温度可以提高系统的COP、有效COP_(eff)以及带风机功耗的有效COP_(eff,b);在低冷负荷工况下,考虑系统风机功耗后的综合性能COP_(b)存在最优值为3.819,即系统存在对应的最优送风温度,但当负荷增大至一定水平时,最优送风温度不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 送风温度 coP 系统性能
下载PDF
带内部热交换器的CO_(2)增压制冷系统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圣春 刘坤 +3 位作者 王嘉豪 代宝民 杨鑫 张鹏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70,共7页
为了研究CO_(2)增压制冷新系统形式及能效提升,建立了常规的CO_(2)增压制冷系统和带内部热交换器的CO_(2)增压制冷系统模型,并对其热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通过典型城市的全年性能分析,对系统在各个气候区域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 为了研究CO_(2)增压制冷新系统形式及能效提升,建立了常规的CO_(2)增压制冷系统和带内部热交换器的CO_(2)增压制冷系统模型,并对其热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通过典型城市的全年性能分析,对系统在各个气候区域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引入内部热交换器,可提高增压制冷系统在高环境温度工况下的性能,压缩机总功耗最高可降低8.73%,系统能效最高可提升6.36%,最优排气压力最高降低0.55 MPa。通过对我国典型城市的全年性能分析发现,内部热交换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挥了积极作用,COP可提升1.7%。本文为CO_(2)增压制冷系统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增压制冷系统 内部热交换器 热力学分析 全年性能分析
下载PDF
某CO_(2)跨临界冰场制冷系统中低压循环桶的选型分析
20
作者 郑鹏飞 李爽 +2 位作者 张紫薇 郭靖 王玉泰 《冷藏技术》 2023年第4期58-61,共4页
以上海某CO_(2)跨临界冰场中使用的桶泵供液系统为对象,通过计算低压循环桶的分离直径和容积确定低压循环桶的参数。低压循环桶分离直径的设计原则是确保蒸发器回到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能够充分分离。低压循环桶容积应适宜,以保证在系统... 以上海某CO_(2)跨临界冰场中使用的桶泵供液系统为对象,通过计算低压循环桶的分离直径和容积确定低压循环桶的参数。低压循环桶分离直径的设计原则是确保蒸发器回到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能够充分分离。低压循环桶容积应适宜,以保证在系统运行中不会发生低压循环桶液位过低或者液位过高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跨临界制冷系统 低压循环桶 稳定容积 缓冲容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