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坝地区高密度钻井液CO_2污染处理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斌 石秉忠 +1 位作者 彭商平 于志纲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4,96,共3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气藏埋深大,地层压力和温度高,且从陆相千佛崖组到海相长兴组均含有不同程度的CO2流体。在前期几口井的施工过程中,高密度钻井液受到CO2污染后出现严重增稠、流动性变差和泵压升高的现象,处理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了钻井施... 川东北元坝地区气藏埋深大,地层压力和温度高,且从陆相千佛崖组到海相长兴组均含有不同程度的CO2流体。在前期几口井的施工过程中,高密度钻井液受到CO2污染后出现严重增稠、流动性变差和泵压升高的现象,处理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了钻井施工效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形成了采取稀释降黏,防止钻井液继续稠化的处理技术,该技术可以解决常规石灰水难以处理的CO2污染引起的钻井液增稠问题,处理后的被CO2污染钻井液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且具有更强的抗污染能力,其抗盐达10%、抗钙达1%、抗高含钙地层水达10%。在元坝29-1和元坝101-1井等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降黏防稠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co2污染 防稠降黏剂 元坝地区
下载PDF
层内生成二氧化碳增注技术在低渗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金迪 谢雪琴 +2 位作者 王惠清 肖东 孙晓清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8年第2期56-58,共3页
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注水困难的问题。层内生成二氧化碳增注技术是新疆油田公司2007年推广的一项新技术,与常规增注技术相比,层内生成二氧化碳增注技术有其鲜明的特点,他采用地层内生气技术,产生大量的高能量二氧化碳气... 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注水困难的问题。层内生成二氧化碳增注技术是新疆油田公司2007年推广的一项新技术,与常规增注技术相比,层内生成二氧化碳增注技术有其鲜明的特点,他采用地层内生气技术,产生大量的高能量二氧化碳气体,不仅可以有效解除地层深部污染和孔隙堵塞,降低地层的渗流阻力,达到降压增水的目的,而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原油中,可使原油粘度下降,有效的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同时在注入水前缘形成气液混相带,提高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层内生成二氧化碳 增注 污染
下载PDF
顺北16X井二次侧钻超高温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得水 汪露 +2 位作者 刘仕银 吴修振 王旭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顺北16X井是西北油田分公司部署在顺北16号断裂带的一口四开制斜井探井,完钻层位为奥陶系鹰山组,地质预测顺北16X井井底温度为168.9℃/6680 m。该井钻至设计井深6777 m后加深钻进,加深钻进使用ENVIROTHERM NT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卡钻回填... 顺北16X井是西北油田分公司部署在顺北16号断裂带的一口四开制斜井探井,完钻层位为奥陶系鹰山组,地质预测顺北16X井井底温度为168.9℃/6680 m。该井钻至设计井深6777 m后加深钻进,加深钻进使用ENVIROTHERM NT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卡钻回填后采用油基钻井液进行第一次侧钻,测试未见产,再次回填采用抗高温钻井液体系。第二次侧钻实钻完钻井深7533 m(斜)/7417 m(垂),实测井底温度达209℃,钻井液密度最高为1.75 g/cm^(3),属极高温超高压地层。通过采用抗超高温钻井液体系,保障了超高温下钻井液优良的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同时抗CO_(2)、盐水污染能力优良。该井第二次侧钻顺利完钻,钻井液性能稳定,井下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 co_(2)污染 盐水污染 沉降稳定性
下载PDF
四川盆地抗CO_(2)污染高密度水基钻井液
4
作者 范劲 郭艳 +1 位作者 李茂森 胡静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4期99-105,共7页
随着勘探领域的日益扩大,四川盆地下川东地区、蓬莱、高石梯、磨溪等酸性气田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受CO_(2)污染问题日趋凸显,造成钻井液流变性能失控,增大了钻井过程中卡钻、井漏等钻井井下故障及复杂情况的风险。通过CO_(2)污染钻井液机... 随着勘探领域的日益扩大,四川盆地下川东地区、蓬莱、高石梯、磨溪等酸性气田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受CO_(2)污染问题日趋凸显,造成钻井液流变性能失控,增大了钻井过程中卡钻、井漏等钻井井下故障及复杂情况的风险。通过CO_(2)污染钻井液机理分析、抗污染处理剂优选及体系优化,形成了一套抗CO_(2)污染的高密度钻井液体系。研究结果证实:(1) CO_(2)污染水基钻井液轻度污染时黏土颗粒从粗分散转变为细分散,水化分散能力增强,而严重污染时CO_(3)^(2-)、HCO_(3)^(-)压缩双电层,钻井液胶体稳定性变差,体系性能急剧恶化;(2)基于抗污染处理剂优选,集成抗盐土、复合抑制、拓宽固相容量限研发的抗CO_(2)污染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体系在高浓度CO_(2)、CO_(3)^(2-)、HCO_(3)^(-)污染下,性能稳定、抗污染能力强。在四川盆地高XX井现场试验中,在遭遇井底CO_(2)污染时性能全程保持稳定,与同区块邻井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5.6%~23.8%,钻井液处理方量降低6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污染 高密度 水基钻井液 污染机理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高浓度大气CO_(2)对铅污染刺槐幼苗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黄淑萍 王晓曼 +1 位作者 许智恒 张中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6,共7页
采用开顶箱气室内设置盆栽试验,研究高浓度大气CO_(2)耦合土壤Pb污染对刺槐幼苗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浓度大气CO_(2)条件下,刺槐根际土壤TOC、DOC、MBC、总糖、酚酸、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增加,细菌、真... 采用开顶箱气室内设置盆栽试验,研究高浓度大气CO_(2)耦合土壤Pb污染对刺槐幼苗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浓度大气CO_(2)条件下,刺槐根际土壤TOC、DOC、MBC、总糖、酚酸、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和FDA活性升高,除L-天门冬酰胺酶外,脲酶、脱氢酶、转化酶、β-葡萄糖苷酶有所提高,土壤pH值无显著变化。2)Pb污染条件下,土壤TOC、总糖、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及L-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升高,而DOC、MBC、酚酸含量和脲酶、脱氢酶、转化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细菌和真菌数量略有降低(4.06%和4.53%),放线菌和FDA下降趋势较大(12.86%和10.89%)。3)与单独Pb污染相比,高浓度大气CO_(2)耦合Pb污染(ECO_(2)+Pb)总体提高了土壤有机化合物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特性,冗余分析(RDA)表明,总糖、酚酸、MBC和pH值是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化合物与微生物特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综上表明,高浓度大气CO_(2)能够提高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含量,从而缓减Pb污染对刺槐幼苗根际微环境胁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大气co_(2) PB污染 根际土壤 有机化合物 微生物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