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脱碳控制全球平均温度 被引量:4
1
作者 Frits Mathias Dautzenberg 路勇 徐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6-192,共7页
建立能可靠预测全球平均温度(T_(e))的方法,对于寻求政治和全球合作以及大量财政资源来推动CO_(2)减排至关重要。基于可预见的若干年内CO_(2)排放量不能显著降低这一假设,目前的气候模型似乎都预测T_(e)将会持续上升。然而,将大气中的CO... 建立能可靠预测全球平均温度(T_(e))的方法,对于寻求政治和全球合作以及大量财政资源来推动CO_(2)减排至关重要。基于可预见的若干年内CO_(2)排放量不能显著降低这一假设,目前的气候模型似乎都预测T_(e)将会持续上升。然而,将大气中的CO_(2)作为多因素地球气候系统的唯一变量,来关联观察到的温度异常,很可能过于简单化了,因为大气中H_(2)O的存在是至少应该要考虑的。受控于太阳活动的大气H_(2)O含量是T_(e)的首要决定因素,其次才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CO_(2)排放,而CO_(2)排放将来可能降低。基于地球平均温度观测值和热力学数据,建立了新的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方程,可以分析过去、当前和未来大气中CO_(2)和H_(2)O含量并可计算出相应的T_(e)。这是一个还未见公开报道的、更精确的模型。本模型预测,依据将较基准情景(business-as-usual,BAU),到2050年T_(e)可能上升至15.5°C;通过合理的绿色技术行动方案,T_(e)可能降至约14.2°C,预测未来30年CO_(2)可减排513千兆吨。绿色技术应用场景包括诸如各种CO_(2)减排行动,碳捕获,矿化以及生物碳生产等,其中至2050年CO_(2)减排的主要贡献将来自于电力、农业和运输行业。另外,也对更激进的Plausible和Drawdown方案进行了分析,预测未来30年CO_(2)可分别减排1051和1747千兆吨,但这些方案可能会减少全球粮食生产。要强调的是,全球变暖的成因和预测应该视为开放的科学问题,因为涉及与全球变暖相关的物理过程的多个问题仍然无解。例如,太阳活动耦合米兰科维奇(Milankovitch)循环扮演的角色就没有完全理解。还有,海洋对CO_(2)的吸收和火山活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无法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平均温度计算方法 大气co_(2)含量 大气H2O含量 全球变暖 co_(2)减排
下载PDF
CO_(2)气调处理对鲜莲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舒小芳 郜海燕 +2 位作者 韩延超 房祥军 陈杭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为研究CO_(2)气调处理对鲜莲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十里荷一号”鲜莲为试材,在4℃、5%O_(2)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CO_(2)(4%,8%和12%)贮藏鲜莲20 d,测定其外观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4%CO_(2)处理虽可降低莲子的失重率和褐变度,但淀粉消... 为研究CO_(2)气调处理对鲜莲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十里荷一号”鲜莲为试材,在4℃、5%O_(2)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CO_(2)(4%,8%和12%)贮藏鲜莲20 d,测定其外观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4%CO_(2)处理虽可降低莲子的失重率和褐变度,但淀粉消耗较为严重,贮藏20 d后淀粉含量(98.01 mg/g)比对照组(104.99 mg/g)低6.98 mg/g;8%CO_(2)处理在贮藏结束时褐变度、失重率、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63,8.54%,0.76%,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别为163.44 U/(min·g)和99.63 U/(min·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气调处理组(P<0.05),而淀粉含量为119.68 mg/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12%CO_(2)处理使莲子受到高浓度CO_(2)伤害,贮藏20 d后其a*值(-10.03)高于对照组(-12.68),而b*值(24.95)低于对照组(28.03),褐变程度也比对照组更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5%O_(2)+8%CO_(2)为较适宜新鲜莲子贮藏保鲜的气调参数。该处理在减少莲子营养物质消耗和表皮护绿等方面也表现出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研发鲜莲采后保鲜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莲 co_(2) 气调处理 贮藏品质
下载PDF
CO_(2)气调对不同品种哈密瓜采后品质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王宏宇 丁旭 +4 位作者 潘娜 苗泽 刘涛 李喜宏 姜瑜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8期114-121,共8页
以2个山东哈密瓜品种‘晓蜜25号’及‘玫珑’为材料,研究不同CO_(2)浓度气体调控(controlled atmosphere,CA)下不同品种哈密瓜的采后品质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CO_(2)浓度处理能够有效延缓不同品种哈密瓜失重率的... 以2个山东哈密瓜品种‘晓蜜25号’及‘玫珑’为材料,研究不同CO_(2)浓度气体调控(controlled atmosphere,CA)下不同品种哈密瓜的采后品质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CO_(2)浓度处理能够有效延缓不同品种哈密瓜失重率的上升,保持果实的硬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以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提高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延缓丙二醛含量的上升,保持抗氧化能力并在贮藏结束时仍维持较好的品质。这些结果表明,采后维持CA条件有助于改善哈密瓜的品质,延长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气体调控 co_(2) 抗氧化 贮藏
下载PDF
N_(2)/CO_(2)气氛下木屑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王洋 杨子毅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35-37,共3页
本研究利用固定床管式炉开展了不同N_(2)/CO_(2)比例气氛下的木屑生物质热解实验,考察了CO_(2)浓度、载气流速和停留时间对热解油和焦炭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油和焦炭的产率随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热解油产率随反应气氛... 本研究利用固定床管式炉开展了不同N_(2)/CO_(2)比例气氛下的木屑生物质热解实验,考察了CO_(2)浓度、载气流速和停留时间对热解油和焦炭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油和焦炭的产率随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热解油产率随反应气氛中CO_(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N_(2)和CO_(2)气氛下,载气流速升高均使热解油产率下降,而焦炭产率则在15%左右保持不变。添加HZSM-5和ZIF-67两种催化剂,发现ZIF-67在CO_(2)气氛下的热解油产率可以达到72.3%,相比其在N_(2)气氛下的热解油产率提升了近1.5倍;而HZSM-5由于其微孔孔道对生物质大分子传质的限制,产生最多焦炭(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co_(2)气氛 热解油 焦炭
下载PDF
Enhancement of the CO_(2)adsorption and hydrogenation to CH_(4)capacity of Ru–Na–Ca/γ–Al_(2)O_(3)dual function material by controlling the Ru calcination atmosphere
5
作者 Alejandro Bermejo-López Beñat Pereda-Ayo +2 位作者 Jon A.Onrubia-Calvo JoséA.González-Marcos Juan R.González-Velasc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92-305,共14页
Integrated CO_(2)capture and utilization(ICCU)technology requires dual functional materials(DFMs)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in a single reaction system.The influence of the calcination atmosphere on efficiency of 4%Ru-8... Integrated CO_(2)capture and utilization(ICCU)technology requires dual functional materials(DFMs)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in a single reaction system.The influence of the calcination atmosphere on efficiency of 4%Ru-8%Na_(2)CO_(3)-8%CaO/γ-Al_(2)O_(3)DFM is studied.The adsorbent precursors are first co-impregnated onto alumina and calcined in air.Then,Ru precursor is impregnated and four aliquotes a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calcination protocols:static air in muffle or under different mixtures(10%H_(2)/N_(2),50%H_(2)/N_(2)and N_(2))streams.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XRD,N_(2)adsorption-desorption,H_(2)chemisorption,TEM,XPS,H_(2)-TPD,H_(2)-TPR,CO_(2)-TPD and TPSR.The catalytic behavior is evaluated,in cycles of CO_(2)adsorption and hydrogenation to CH_(4),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reactants and products concentrations is analyzed.The calcination atmosphere influences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ultimately,activity of DFMs.Characterization data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discover the acccomodation of Ru nanoparticles disposition and basic sites is mostly influencing the catalytic activity.DFM calcined under N_(2)flow(RuNaCa-N_(2))shows the highest CH_(4)production(449μmol/g at 370℃),because a well-controlled decomposition of precursors which favors the better accomodation of adsorbent and Ru phases,maximizing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the Ru-basic sites interface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different basic sites in the CO_(2)methanation reaction.Thus,the calcination in a N_(2)flow is revealed as the optimal calcination protocol to achieve highly efficient DFM for integrated CO_(2)adsorption and hydrogenation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methanation Integrated co_(2)capture and utilization(ICCU) Dual functional material(DFM) Ru calcination atmosphere
原文传递
CO_(2)抑制高硫煤自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兰安畅 郭春生 +4 位作者 李耀谦 张吉林 白刚 周西华 王思琪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48,55,共6页
为了研究CO_(2)对高硫煤自燃的抑制特性,选取阳泉高硫无烟煤,进行不同比例φ(O_(2))/φ(CO_(2))气氛下的热重分析实验,从燃烧特性、放热性及活化能角度探究CO_(2)对高硫煤自燃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_(2)体积分数增加,高硫煤燃烧的... 为了研究CO_(2)对高硫煤自燃的抑制特性,选取阳泉高硫无烟煤,进行不同比例φ(O_(2))/φ(CO_(2))气氛下的热重分析实验,从燃烧特性、放热性及活化能角度探究CO_(2)对高硫煤自燃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_(2)体积分数增加,高硫煤燃烧的3个阶段温度范围呈"滞后性",放热量和放热速率逐渐减小;着火温度、燃烧温度、最大失重温度随着CO_(2)的增大而增加,CO_(2)抑制了高硫无烟煤燃烧的过程,在惰性气氛下,高硫煤的燃烧性降低,燃烧所需的能量变大。从燃烧性、放热性的降低和活化能的提高,揭示了CO_(2)对高硫无烟煤自燃过程中的抑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 煤自燃 co_(2)气氛 活化能 燃烧特性
下载PDF
气调贮藏对毛豆采后叶绿素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艳 韩延超 +5 位作者 吴伟杰 刘瑞玲 陈杭君 高原 房祥军 郜海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1-201,共11页
本文研究了5%O_(2)气调贮藏条件下,不同体积分数CO_(2)(4%CO_(2)、8%CO_(2)、12%CO_(2))对毛豆叶绿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贮藏能够有效延缓毛豆荚的黄化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分解,保持较好的外观品质;在毛豆贮藏过程中CO_(2)处理显... 本文研究了5%O_(2)气调贮藏条件下,不同体积分数CO_(2)(4%CO_(2)、8%CO_(2)、12%CO_(2))对毛豆叶绿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贮藏能够有效延缓毛豆荚的黄化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分解,保持较好的外观品质;在毛豆贮藏过程中CO_(2)处理显著抑制了脱植基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含量的上升,延缓叶绿素的降解,贮藏第20天时,8%CO_(2)贮藏组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40.32μg/g和20.37μg/g,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CO_(2)贮藏组显著钝化脱镁螯合酶以及脱镁叶绿素酶的活性,在贮藏末期8%CO_(2)贮藏组酶活性相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9.8%和7.2%。因此,毛豆在5%O_(2)+8%CO_(2)气调贮藏条件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贮藏 co_(2) 毛豆 叶绿素降解
下载PDF
2010年—2020年全球陆地区域大气CO_(2)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姚依欣 李贵才 +1 位作者 唐世浩 江飞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82-1791,共10页
本文基于2010年—2020年GOSAT卫星二氧化碳柱总量产品,从全球空间分布、纬向分布、区域分布、年际与季相变化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大气CO_(2)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2020年全球陆地区域大气CO_(2)浓度持续上升,年均值从387.42 ... 本文基于2010年—2020年GOSAT卫星二氧化碳柱总量产品,从全球空间分布、纬向分布、区域分布、年际与季相变化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大气CO_(2)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2020年全球陆地区域大气CO_(2)浓度持续上升,年均值从387.42 ppm上升至410.32 ppm,年均增长率约为2.33 ppm/a,其中2016年全球陆地区域平均大气CO_(2)浓度首次超过400 ppm,年增长量超过3 ppm,为近10年最高。季相变化方面,北半球春季最高、夏末秋初最低,南半球波动相位相反,波动幅度北半球远高于南半球,且纬度越高波动越大。纬向分布特征明显,从南向北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受到云及数据质量控制等因素影响,在赤道附近,存在较为明显的下降,峰值出现在0°—10°N和30°N—40°N。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多年均值的最大值出现在南美热带,最小值出现在北美北部,差异将近30 ppm;年均增长率方面亚洲温带最高,亚洲北部最低,分别为2.36 ppm/a和2.27 pp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AT co_(2)浓度 全球陆地区域 时空变化特征 大气 长时序 遥感
原文传递
微等离子体转化二氧化碳发射光谱诊断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江宏 孙素蓉 +1 位作者 王海兴 马弢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0,共9页
火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如果能够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方法高效分解二氧化碳,使其转化为氧气和一氧化碳加以利用,可以大幅降低航天员生命保障相关载荷长途运输的成本,进一步提高生命保障能力。低温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活... 火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如果能够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方法高效分解二氧化碳,使其转化为氧气和一氧化碳加以利用,可以大幅降低航天员生命保障相关载荷长途运输的成本,进一步提高生命保障能力。低温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活性组分,可以在数百度温度下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解离,是具有很大潜力的二氧化碳解离与转化方式。设计了一种尺度在亚毫米级、功率输入为数瓦的直流微槽等离子体反应器,可以在较低气体温度下实现二氧化碳分解。测量了反应器电流、功率等放电参数,采用发射光谱确定了体系中激发态组分,分析了激发态粒子谱线强度随输入电压、稀释气体比例等反应器工作参数变化,利用氮气分子振转谱带测量了等离子体放电区振动温度和气体温度。研究表明,添加氩、氦、氮气均可以增强二氧化碳的分解,添加氦气可以促进二氧化碳的电离过程。稀释气体激发态因具有高能量,可以通过潘宁解离通道增强二氧化碳分解。氦组分激发态的能量高于二氧化碳电离能,可以促进二氧化碳的电离反应。微等离子体内存在强烈的振动-平动非平衡现象:振动温度约为4400~4800 K,而气体温度仅为450~600 K,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放电和结构设计,定向将能量注入到振动态,从而进一步促进二氧化碳的振动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分解 发射光谱 微等离子体 原位资源利用 火星大气
下载PDF
Ca^(2+)对3Cr钢在CO_(2)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雅妮 邵英杰 +4 位作者 张少刚 吉楠 龙岩 樊冰 王思敏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5-62,共8页
随着油气开发进入到高含水期,高Ca^(2+)、高Cl-的地层水环境对管柱的安全服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高温高压釜模拟井下流态环境,结合电化学研究结果,分析了Ca^(2+)浓度和暴露时间对3Cr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Ca^(2+)的存在... 随着油气开发进入到高含水期,高Ca^(2+)、高Cl-的地层水环境对管柱的安全服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高温高压釜模拟井下流态环境,结合电化学研究结果,分析了Ca^(2+)浓度和暴露时间对3Cr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Ca^(2+)的存在会促使溶液酸化,但3Cr钢在含Ca^(2+)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更多取决于试样表面的膜层质量。当溶液中总Cl-浓度为128000 mg/L,Ca^(2+)浓度在0~3600 mg/L的范围内时,3Cr钢在Ca^(2+)浓度为1080 mg/L时平均失重速率最大,为2.2 mm/a。在Ca^(2+)含量为180 mg/L的环境中,3Cr钢的失重速率曲线显示3Cr钢的失重速率随时间呈反“V”变化趋势,当腐蚀时间为240 h时,试样的平均失重速率达到最大值。当将3Cr钢放入通入CO_(2)的含有Ca^(2+)的溶液中时,3Cr钢表面形成Fe_(x)Ca_(1-x)CO_(3)化合物,Fe/Ca之间并无严格的比例,产物形态取决于溶液中的Ca^(2+)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r钢 腐蚀行为 含Ca^(2+)环境 co_(2)气氛 膜层
下载PDF
CO_(2)气调储藏中稻谷水分变化对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屠婉铃 蒋俊浩 +3 位作者 周旭 孙彬 裴函 潘丹杰 《粮食储藏》 2022年第3期35-39,共5页
为研究稻谷在CO_(2)气调储藏过程中水分对储藏品质变化的影响,以新鲜收获的粳稻和籼稻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整水分为12.5%和15.5%,并在37℃和20℃下密封储藏,在储藏的第0 d、第90 d、第180 d测定稻谷脂肪酸值、丙二醛、电导率、发芽率等指... 为研究稻谷在CO_(2)气调储藏过程中水分对储藏品质变化的影响,以新鲜收获的粳稻和籼稻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整水分为12.5%和15.5%,并在37℃和20℃下密封储藏,在储藏的第0 d、第90 d、第180 d测定稻谷脂肪酸值、丙二醛、电导率、发芽率等指标,并结合感官评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CO_(2)气调储藏中不同水分稻谷在不同温度下储藏,高水分含量的稻谷脂肪酸值增加转TP,加速了丙二醛的产生,细胞电解质渗透增强,在其他储藏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分含量增加对稻谷品质劣变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气调储藏过程中,可通过降低水分含量抑制稻谷储藏品质变化,延长稻谷的储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储藏 稻谷 co_(2) 储藏品质
下载PDF
火星大气条件下基态CO_(2)放电简化集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泰恒 王绪成 张远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09-228,共20页
近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活动不断掀起新的热潮.研究表明,火星尘暴内的强电场可能引发CO_(2)大气放电现象.对其中的放电机理进行分析不但有助于深化对火星地表演化的认识,也为基于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实现火星原位制氧提供了可能.本文在深... 近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活动不断掀起新的热潮.研究表明,火星尘暴内的强电场可能引发CO_(2)大气放电现象.对其中的放电机理进行分析不但有助于深化对火星地表演化的认识,也为基于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实现火星原位制氧提供了可能.本文在深入分析火星CO_(2)放电过程的基础上,基于图论与粒子依赖性分析的方法,结合整体模型,提出了一种定量确定火星大气条件下CO_(2)放电简化集合的方法.首先从反应粒子构成的网络拓扑图及粒子间相互作用关系入手,筛除C_(2)O,C_(2)O_(2)^(+),O_(4)^(-)等低活跃粒子,得到CO,CO_(2)^(+),CO_(3)^(-)等主要粒子,实现对粒子种类的选取;随后基于反应速率分析,定量获得各反应对CO_(2)放电过程的贡献比重,最终确定包含16种粒子、67种反应的基态CO_(2)放电反应简化集合.数值模拟表明,使用简化集合与初始集合的计算结果一致,这也给出了火星大气条件下CO_(2)放电的关键过程.从方法学上来讲,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实现复杂化学等离子体体系中,反应粒子与反应种类的自动化、精确化与智能化选择提供依据,同时本文提供的方法能够定量分析反应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精确研究火星CO_(2)放电中的各种产物,实现基于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的火星原位制氧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放电 火星大气 反应集合 原位制氧
下载PDF
An ignored key link in greenhouse effect:Soil and soil CO_(2) slow heat loss 被引量:2
13
作者 Weixin Zhang Chengde Yu +4 位作者 Zhifeng Shen Shu Liu Suli Li Yuanhu Shao Shenglei Fu 《Soil Ecology Letters》 CAS 2020年第4期308-316,共9页
The ever-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_(2) concentration is a key driver of modern global warming.However,the low heat capacity of atmosphere and strong convection processes in the troposphere both limit heat retention.Gi... The ever-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_(2) concentration is a key driver of modern global warming.However,the low heat capacity of atmosphere and strong convection processes in the troposphere both limit heat retention.Given the higher heat capacity and CO_(2) concentration in soil compared to the atmosphere,the direct contributions of soil to the greenhouse effect may be significant.By experimentally manipulating CO_(2) concentrations both in the soil and the atmosphere,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soil-retained heat and the slower soil heat transmission decrease the amount of heat energy leaking from the earth.Furthermore,the soil air temperature was affected by soil CO_(2) concentration,with the highest value recorded at 7500 ppm CO_(2).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soil and soil CO_(2),together with atmospheric CO_(2),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greenhouse effect.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soils and soil CO_(2)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given their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o_(2)concentration Soil temperature atmosphere temperature Soil heat loop Earth heat balance
原文传递
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气调包装对生鲜鸡翅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依萍 李冉 +3 位作者 叶可萍 张园园 王雪艳 高倩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7-224,共8页
为探究不同二氧化碳和氮气比例对生鲜鸡翅贮藏过程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对照组和气调包装组(20%CO_(2)+80%N_(2)、30%CO_(2)+70%N_(2)、40%CO_(2)+60%N_(2)、100%N_(2)),运用GC-IMS研究其在低温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 为探究不同二氧化碳和氮气比例对生鲜鸡翅贮藏过程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对照组和气调包装组(20%CO_(2)+80%N_(2)、30%CO_(2)+70%N_(2)、40%CO_(2)+60%N_(2)、100%N_(2)),运用GC-IMS研究其在低温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同时监测其感官品质、菌落总数、pH及色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照组的菌落总数在第6 d超出国家限量标准,同时出现明显的不良气味,而20%~40%CO_(2)气调包装组中尚未产生腐败气味。随着包装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气调包装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增强。GC-IMS分析发现,对照组腐败样品中己醛、吲哚含量高于未腐败样品。贮藏6 d,对照组中己醛、2-甲基丙酸、吲哚、2-癸酮、丁酸等挥发性有机物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且这些物质的相对浓度随着包装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较高浓度的CO_(2)可有效抑制鸡翅腐败气味的产生,己醛、2-甲基丙酸、吲哚等有机物可能是生鲜鸡翅中腐败气味形成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生鲜鸡翅的保鲜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包装 co_(2) 浓度 鸡翅 感官品质 挥发性有机物 菌落总数
下载PDF
铜质文物在C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缓蚀剂研究
15
作者 周浩 尤世界 王胜利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9-1056,共8页
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反应性监测技术,结合Cu表面腐蚀产物分析,揭示了铜质文物在CO_(2) 环境中的初期腐蚀行为。进而针对性地引入苯骈三氮唑(BTA)和L-半胱氨酸(CYS)为主的复配气相缓蚀剂(VCI)以提高对铜质文物的抗腐蚀能力,同时结合... 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反应性监测技术,结合Cu表面腐蚀产物分析,揭示了铜质文物在CO_(2) 环境中的初期腐蚀行为。进而针对性地引入苯骈三氮唑(BTA)和L-半胱氨酸(CYS)为主的复配气相缓蚀剂(VCI)以提高对铜质文物的抗腐蚀能力,同时结合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复配VCI对铜质文物的缓蚀机制。结果表明,CO_(2) 浓度的增大以及相对湿度的升高均会加速铜质文物的腐蚀,在CO_(2)环境暴露后的初期,腐蚀产物主要为Cu_(2) O、CuO和CuCO_(3)·Cu(OH)2。BTA与CYS对铜质文物腐蚀有显著的协同缓蚀性能,当BTA与CYS复配比为4∶1时,缓蚀率最高为86.2%。由于CYS与BTA相比,其较小的尺寸而产生较少的空间位阻,可以充分填补BTA膜的空隙,使得复合缓蚀剂膜更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质文物 co_(2)气氛环境 腐蚀机理 石英晶体微天平 气相缓蚀剂
原文传递
CO_(2)对煤热解过程及产物的影响
16
作者 王思敏 顾晨恺 +2 位作者 李烨 李瑞阳 金晶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7-61,共5页
为了研究CO_(2)对煤热解过程及产物的影响,基于ReaxFF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有无CO_(2)气氛下淖毛湖煤的热解过程。对比分析了2种气氛下三相产物(焦炭、焦油和热解气)的演变、焦油产率以及煤分子键的断裂重组过程,结果表明:有无CO_(2)... 为了研究CO_(2)对煤热解过程及产物的影响,基于ReaxFF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有无CO_(2)气氛下淖毛湖煤的热解过程。对比分析了2种气氛下三相产物(焦炭、焦油和热解气)的演变、焦油产率以及煤分子键的断裂重组过程,结果表明:有无CO_(2)气氛下煤的热解过程皆可分为活化阶段,主要热解阶段和重组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CO_(2)对焦油产率的影响发生显著变化。在焦油生成温度点至1650 K之间,CO_(2)降低了重质焦油产率。在1650-2200 K温度区间内,CO_(2)提高了重质焦油的产率,而对轻质焦油的产率影响较小。在2200-2600 K温度区间内,CO_(2)提高了轻质焦油的产率;1700 K时CO_(2)减少了脂环结构重组反应的发生,并促进了脂环结构的开环及重质焦油片段的生成,此现象与重质焦油产率变化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XFF 分子动力学 煤热解 co_(2)气氛 焦油产率
下载PDF
退火气氛中CO_(2)含量及加热时间对钢坯氧化的影响
17
作者 曾维冬 丁翠娇 +3 位作者 戴方钦 郭悦 潘卢伟 陈平安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6-384,共9页
在热轧加热炉中,燃气热值的波动会带来退火气氛的变化,钢坯在炉停留时间也会受生产节奏变化的影响产生变化,从而造成钢坯氧化难以预测和控制。本工作在1250℃的加热温度及CO_(2)+N;的气氛下进行实验,研究了CO_(2)含量和加热时间对钢坯... 在热轧加热炉中,燃气热值的波动会带来退火气氛的变化,钢坯在炉停留时间也会受生产节奏变化的影响产生变化,从而造成钢坯氧化难以预测和控制。本工作在1250℃的加热温度及CO_(2)+N;的气氛下进行实验,研究了CO_(2)含量和加热时间对钢坯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钢坯氧化动力学曲线分为线型和抛物线两个阶段,随着CO_(2)含量的增加,线型阶段缩短,该阶段的氧化增重也减少;在抛物线阶段,抛物线速率常数k_(p)与CO_(2)含量呈对数关系。钢坯表面氧化层分为致密层和疏松层,致密层位于氧化层外侧,由Fe_(3)O_(4)及其还原产物FeO组成;疏松层位于致密层/金属基体之间,由FeO及其先共析产物Fe_(3)O_(4)组成。疏松层存在孔洞,并且CO_(2)含量越高孔洞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加热炉 退火气氛 钢坯氧化 co_(2)含量 加热时间
原文传递
焦炭在H_(2)O+CO_(2)气氛中的溶损反应特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窦明辉 孙洋 +2 位作者 韩嘉伟 孙章 梁英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33,共8页
为了研究富氢高炉内焦炭的溶损反应特性,开发了连续进水的全自动焦炭反应性测定装置,分别利用CO_(2)和N_(2)载带不同比例H_(2)O(0%~30%)提供H_(2)O+CO_(2)(H_2O和CO_(2)混合气体)和H_(2)O+N_(2)(H_2O和N_2混合气体)的含水气氛进行焦炭... 为了研究富氢高炉内焦炭的溶损反应特性,开发了连续进水的全自动焦炭反应性测定装置,分别利用CO_(2)和N_(2)载带不同比例H_(2)O(0%~30%)提供H_(2)O+CO_(2)(H_2O和CO_(2)混合气体)和H_(2)O+N_(2)(H_2O和N_2混合气体)的含水气氛进行焦炭溶损试验,通过红外气体分析仪实时记录出口气体中CO和H_(2)的摩尔分数,研究了焦炭在H_(2)O+CO_(2)气氛下的溶损反应过程以及碳溶反应(C+CO_(2)=2CO)和水煤气反应(C+H_(2)O=CO+H_(2))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随着H_(2)O+CO_(2)混合反应气氛中H_2O比例的增加,焦炭的碳素溶损率和溶损速率均逐渐增大,而且水煤气反应的溶损速率逐渐变大、碳素溶损率逐渐升高,但是碳溶反应的溶损速率则逐渐减小、碳素溶损率也逐渐降低,这说明H_(2)O+CO_(2)反应气氛中H_(2)O和CO_(2)同时与焦炭反应存在显著的竞争作用。通过分析碳素溶损率和水蒸气含量线性关系的拟合斜率发现,焦炭在H_(2)O+CO_(2)混合反应气氛中发生的碳溶反应和水煤气反应的斜率均小于单纯单一气氛下的碳溶反应和水煤气反应的斜率,并提出基于斜率差值的抑制因子α表征H_(2)O和CO_(2)对碳溶反应和水煤气反应互相影响程度,CO_(2)对水煤气反应的抑制因子α_(CO_(2)/H_(2)O)为0.253,H_(2)O对碳溶反应的抑制因子α_(H_(2)O/CO_(2))为0.179,α_(CO_(2)/H_(2)O)为α_(H_(2)O/CO_(2))的1.41倍,CO_(2)对水煤气反应的抑制程度强于H_(2)O对碳溶反应的抑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溶损反应 H_(2)O+co_(2)气氛 竞争 抑制因子
原文传递
O_(2)/N_(2)和O_(2)/CO_(2)气氛下煤半焦-生物质的混燃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锦萍 陈磊 +3 位作者 沈靖淳 徐鲁橹 杜勇博 车得福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为掌握煤半焦与生物质在O_(2)/N_(2)和O_(2)/CO_(2)条件下的混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获得了煤半焦-生物质混合燃料的孔隙结构,采用热重实验分析了两种燃料的混燃特性和反应动力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了燃料... 为掌握煤半焦与生物质在O_(2)/N_(2)和O_(2)/CO_(2)条件下的混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获得了煤半焦-生物质混合燃料的孔隙结构,采用热重实验分析了两种燃料的混燃特性和反应动力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了燃料比、比表面积与混燃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O_(2)/N_(2)气氛下,掺混生物质可改善煤半焦的着火、燃尽及综合燃烧特性;O_(2)/CO_(2)气氛下,掺混生物质能改善煤半焦的着火特性,但会延迟其燃尽。混燃的活化能在低温区和高温区有显著差异,生物质掺混比增大,两个温区的活化能都降低;两种气氛下,低温区的活化能相近,但O_(2)/CO_(2)气氛下高温区的活化能显著高于O_(2)/N_(2)气氛下的。O_(2)/N_(2)气氛下孔隙结构对燃烧特性的影响更显著,而O_(2)/CO_(2)气氛下燃料比对燃烧特性的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半焦 生物质 混燃 O_(2)/co_(2)气氛 孔隙结构
下载PDF
O_(2)/CO_(2)气氛下催化裂化烟气循环再生系统模型
20
作者 孙世源 王龙延 +1 位作者 闫鸿飞 杨鑫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6-1452,共7页
富氧燃烧和烟气循环再生技术可实现催化裂化(FCC)再生烟气中CO_(2)的富集。根据采用烟气循环再生的FCC单段再生、并列式两段再生和重叠式两段再生系统型式,基于烧焦动力学模型和充分烧焦设定,分别建立了再生系统模型,并对3种再生系统进... 富氧燃烧和烟气循环再生技术可实现催化裂化(FCC)再生烟气中CO_(2)的富集。根据采用烟气循环再生的FCC单段再生、并列式两段再生和重叠式两段再生系统型式,基于烧焦动力学模型和充分烧焦设定,分别建立了再生系统模型,并对3种再生系统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O_(2)流量、烟气循环流量等操作条件,单段再生系统烟气、重叠式两段再生系统烟气和并列式两段再生系统第二再生器烟气中CO_(2)体积分数可富集至95%以上,但并列式两段再生系统第一再生器烟气中CO_(2)体积分数难以富集至95%以上。通过再生系统模型可优化再生器操作,在达到较好再生效果的同时,实现CO_(2)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FCC) O_(2)/co_(2)气氛 烟气循环再生 co_(2)捕集 建模 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