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ed a honeycomb metallic BiC and a direct semiconducting Bi_(2)C monolayer as excellent CO_(2)adsorbents
1
作者 Menghui Xi Chaozheng He +4 位作者 Houyong Yang Xi Fu Ling Fu Xiaoli Cheng Jiyuan Gu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2595-2599,共5页
We predicted two stable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of carbon and bismuth elements,namely BiC and Bi_(2)C monolayers.The stabilities of two monolayers were examined by cohesive energy,Born criteria,first-principle MD si... We predicted two stable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of carbon and bismuth elements,namely BiC and Bi_(2)C monolayers.The stabilities of two monolayers were examined by cohesive energy,Born criteria,first-principle MD simulations and phonon spectra,respectively.By including the spin-orbit coupling effects,the BiC monolayer is a metal and the Bi_(2)C monolayer possesses a narrow direct(indirect)band gap of 0.403(0.126)eV under the HSE06(GGA-PBE)functional.For the adsorption of CO_(2)molecules,the BiC and Bi_(2)C monolayers have three stable adsorption sites C2,T3 and T4 with the adsorption energies as-0.57,-0.51 and-0.81 eV,and the activation ability on the adsorption as T4>T3>C2.These consequences make the BiC and Bi_(2)C monolayers to be promising adsorbents to capture CO_(2)gas,the Bi_(2)C monolayer to be well photovoltaics and optoelectronics material,and the BiC monolayer to be ideal battery and electronics materials,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Global optimization method MONOLAYER Bismuth carbide compounds co_(2)adsorbents SEMIcoNDUCTING
原文传递
Li_(4)SiO_(4)基CO_(2)吸附材料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希璇 潘登 +2 位作者 薛天山 黄亮 王强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9,共19页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量随之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在所有温室气体中,CO_(2)占比最多、贡献最大,被认为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人为排放的CO_(2)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除...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量随之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在所有温室气体中,CO_(2)占比最多、贡献最大,被认为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人为排放的CO_(2)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除了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加植物碳汇等措施外,对工业排放的CO_(2)进行捕集封存必不可少。目前限制CO_(2)捕集和分离工艺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成本过高,为解决该问题,开发第2代低能耗固体CO_(2)吸附材料对推动工业源CO_(2)减排具有重要意义。Li_(4)SiO_(4)凭借较高的吸附容量、较低的再生能耗和成本在高温CO_(2)捕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推进Li_(4)SiO_(4)材料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工艺中的应用,综述了Li_(4)SiO_(4)基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合成方法及合成条件对Li_(4)SiO_(4)材料的影响,论述了材料的性能改性方法及其影响机制,归纳了近年来Li_(4)SiO_(4)材料的成型及应用技术,最后总结了目前Li_(4)SiO_(4)基吸附材料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Li_(4)SiO_(4)吸附CO_(2)的过程可分为化学吸附和孔内扩散,其中扩散过程是Li_(4)SiO_(4)吸附CO_(2)的决速步骤,通过调控合成工艺可获得具有更小粒径及多孔结构的吸附剂材料,从而促进CO_(2)扩散过程。此外,利用碱金属盐负载也可改善吸附剂表面活性点位,从而提高其吸附动力学。对于材料成型应用,传统挤压造粒易造成Li_(4)SiO_(4)颗粒孔道结构破坏和比表面积降低,一般可通过模板支撑和造孔剂添加进行改善,对于成型材料还需合适的反应器及吸脱附工艺匹配,目前这些研究有待进一步优化。Li_(4)SiO_(4)基材料处于从基础研究向工程应用过渡的阶段,除了对吸附材料有更高活性及稳定性需求外,其规模化生产及成型、合成成本、吸脱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高温co_(2)捕集 固体co_(2)吸附剂 Li_(4)SiO_(4) 造粒 吸附增强型产氢
下载PDF
碳基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于航 孟洪 +1 位作者 杨祥富 金君素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48,共14页
近年来,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持续增加,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托底技术,二氧化碳捕集成本占整个CCUS全链条的70%左右,开发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是推动CCUS技术应用推广的... 近年来,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持续增加,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托底技术,二氧化碳捕集成本占整个CCUS全链条的70%左右,开发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是推动CCUS技术应用推广的重中之重。虽已开发多种先进材料(如沸石、金属有机骨架、介孔二氧化硅和聚合物)以应对二氧化碳捕集,但对活性炭(ACs)的研究仍是主流。碳材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孔隙结构丰富、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现有碳基吸附材料仍存在二氧化碳吸附容量低、吸附选择性差等缺点,制约了其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碳基吸附材料改性工作,以满足工业应用需求。通过梳理碳基吸附材料造孔和表面改性两方面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的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模板法等造孔方法以及表面氧化、氮杂化、硫杂化、金属杂化等改性方法,并全面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目前的造孔技术,综合考虑选用更低成本的软模板剂和更易处理的硬模板剂;而在众多改性方法中,氮杂化改性和金属杂化改性目前研究较多,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碳基吸附材料大规模放大生产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碳基材料 二氧化碳吸附剂 改性
下载PDF
基于钴离子交换分子筛为模板的三维有序微孔炭低温合成及其宏量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宏伟 李莉香 +6 位作者 左怀洋 曲迪 张涵 陶林 孙呈郭 巨东英 安百钢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1-874,共14页
沸石模板炭(ZTCs)由于具有独特的三维有序微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在吸附和能量存储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优异的性能。然而,ZTCs有效合成方法的缺乏和大规模合成的困难严重限制其发展。本文通过使用钴离子交换的Y型沸石分子筛作为模板,采用直... 沸石模板炭(ZTCs)由于具有独特的三维有序微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在吸附和能量存储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优异的性能。然而,ZTCs有效合成方法的缺乏和大规模合成的困难严重限制其发展。本文通过使用钴离子交换的Y型沸石分子筛作为模板,采用直接乙炔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开发出一种低温CVD合成及宏量制备ZTCs的简单工艺路线。沸石中的钴离子作为Lewis酸位点,通过d-π配位效应催化乙炔在400℃低温热解,使碳沉积选择性地发生在沸石内部。通过对CVD温度和时间的优化,ZTC_((Co))-400-8h具有优异的三维有序微孔结构、高比表面积(3000 m^(2) g^(-1))、大的孔体积(1.33 cm^(3) g^(-1)),CO_(2)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分别为2.78 mmol g^(-1)(25℃,100 kPa)和98。本工作中,利用简单的合成方法实现了高质量ZTCs的宏量制备,使用10.0 g/批次沸石模板制备的ZTC_((Co))-400-8h(L)的比表面和孔体积可达到2700 m^(2) g^(-1)和1.27 cm^(3) 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模板炭 钴离子交换 低温化学气相沉积 有序微孔 二氧化碳吸附剂
下载PDF
生物质多孔炭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宇佳 田峰武 +1 位作者 郭晓莎 邵先钊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4期35-39,共5页
本文对生物质多孔炭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不同的生物质作为前驱体制备的吸附材料,着重对生物质多孔炭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影响CO_(2)吸附的主要因素,并对生物质多孔炭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 本文对生物质多孔炭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不同的生物质作为前驱体制备的吸附材料,着重对生物质多孔炭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影响CO_(2)吸附的主要因素,并对生物质多孔炭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多孔炭 co_(2)吸附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铁基载氧体化学链水分解制氢耦合乙酸热分解试验
6
作者 高道星 豆斌林 +2 位作者 张华 罗川奇 杜金博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采用载氧体催化剂化学链直接分解水一步制纯氢,并将其与生物质热转化耦合,开发具有应用前景和经济性的制氢同时制合成气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探究金属螯合溶胶-凝胶方法制备掺杂Ce-Ni的铁基载氧体,以化学链水分解耦合乙酸热分解方式... 采用载氧体催化剂化学链直接分解水一步制纯氢,并将其与生物质热转化耦合,开发具有应用前景和经济性的制氢同时制合成气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探究金属螯合溶胶-凝胶方法制备掺杂Ce-Ni的铁基载氧体,以化学链水分解耦合乙酸热分解方式制取纯氢和富氢合成气,首先在氧化态载氧体作用下,乙酸催化热分解制取富氢合成气,载氧体被还原,实现了载氧体晶格氧的迁移,通过原位CO_(2)吸附实现热分解过程强化;其次是利用还原态载氧体与水发生铁-蒸汽过程制氢。研究发现,在乙酸催化热分解过程进行原位CO_(2)吸附强化,提高了合成气H2纯度并减少积碳。与无掺杂纯氧化铁与空白石英砂对照,掺杂适量的Ce与Ni的Fe基载氧体具有显著制氢作用,随Ce、Ni量增加,乙酸分解阶段CO_(2)和CO生成量减少,水分解阶段H2先增后降,最佳载氧体Fe、Ce和Ni组分物质的量比为100∶10∶3,加入相对于载氧体不同质量比的CO_(2)吸附剂均可有效降低合成气中CO_(2)与CO气体量,最佳质量比为1∶2,在该条件下合成气中H2体积分数提高了11.96%~26.17%,CO_(2)体积分数减少了22.85%~49.28%,CO体积分数减少了29.18%~34.05%,15次循环后载氧体仍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螯合溶胶-凝胶法 化学链水分解制氢 co_(2)吸附剂 乙酸热分解 合成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