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发展CO_(2)-EGR的思考
被引量:
23
1
作者
张烈辉
曹成
+3 位作者
文绍牧
赵玉龙
彭先
吴建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2,共10页
2020年9月,中国政府提出了在2030年前碳达峰以及争取在2060年前碳中和两阶段减排目标,该目标的确立为中国CO_(2)驱提高天然气采收率(CO_(2)-EGR)产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机遇。为了对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下CO_(2)-EGR的发展...
2020年9月,中国政府提出了在2030年前碳达峰以及争取在2060年前碳中和两阶段减排目标,该目标的确立为中国CO_(2)驱提高天然气采收率(CO_(2)-EGR)产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机遇。为了对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下CO_(2)-EGR的发展形成全局性的认识,系统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发展CO_(2)-EGR的意义,CO_(2)-EGR的潜力、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而针对我国CO_(2)-EGR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发展CO_(2)-EGR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加速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推动能源转型、进而尽早实现“双碳”目标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②我国应明确CO_(2)-EGR发展路径,构建CO_(2)-EGR空间布局,强化CO_(2)-EGR数字融合及其在多能互补能源系统中的减排作用,助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运用和传统难减排的煤炭行业深度脱碳;③充分借鉴欧美税收抵免政策和创新基金政策,加速建立CO_(2)-EGR政策支持体系;④积极开展CO_(2)-EGR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构建CO_(2)-EGR方法学与标准体系,助推行业快速规范发展;⑤在四川盆地建立CO_(2)-EGR示范区,进而向全国推广运用,通过建立规模产业集群提升综合经济效益。结论认为,“双碳”目标的提出给中国CO_(2)-EGR产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大力发展CO_(2)-EGR产业技术,既可以促进天然气产量上产,又可以推动枯竭气藏CO_(2)封存技术示范,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以及助力“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天然气
co
_
(2)-
egr
co
_
(
2
)封存
能源安全
能源转型
发展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及封存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成
陈星宇
+5 位作者
张烈辉
赵玉龙
文绍牧
赵梓寒
杨勃
朱浩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463-7475,共13页
CO_(2)利用与封存是CCUS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CO_(2)-EGR技术对于实现绿色碳减排与天然气增产的双重目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梳理了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及封存机理、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及封存的潜力与评价方法。结果表明:CO_(2)...
CO_(2)利用与封存是CCUS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CO_(2)-EGR技术对于实现绿色碳减排与天然气增产的双重目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梳理了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及封存机理、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及封存的潜力与评价方法。结果表明: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机理主要为:物性差异、竞争吸附及筛滤置换作用、连续对流排驱作用、恢复气藏压力与抑制水侵作用以及储层溶蚀改造作用;CO_(2)气藏封存机理包括构造封存、残余气封存、溶解封存以及矿化封存;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评价方法有数值模拟评价、理论评价、物理实验评价;气藏CO_(2)封存评价方法包括有效容积法、物质平衡法、数值模拟评价、理论评价等;尽管CO_(2)提高天然气藏采收率及封存评价方法已初步建立,但适用范围仍较小,需要结合中国天然气藏地质特征进一步完善,提高封存评价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_
(2)-
egr
气藏
co
_
(
2
)封存
驱气机理
封存机理
评价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O_(2)驱气机理与提高采收率评价模型
被引量:
17
3
作者
王高峰
廖广志
+3 位作者
李宏斌
胡志明
魏宁
丛连铸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5期734-740,共7页
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巨大,但实现天然气长期规模稳产,面临复杂气藏提高采收率等系列挑战,尤以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气等非常规资源为甚。碳中和背景下,驱气类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将CO_(2)驱提高天然气藏采收...
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巨大,但实现天然气长期规模稳产,面临复杂气藏提高采收率等系列挑战,尤以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气等非常规资源为甚。碳中和背景下,驱气类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将CO_(2)驱提高天然气藏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总结为优势吸附置换、连续对流排驱、补充气藏能量3种类型,并认为吸附态、游离态和溶解态这3种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划分适用于所有类型气藏,推导获得了CO_(2)驱提高气藏采收率效果预测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测算认为,CO_(2)驱有望提高页岩气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为突破大幅度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技术,建议针对具有较好碳封存条件的气藏开展CO_(2)驱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潜力评价,优选目标气藏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估,并开展多种类型的CO_(2)驱提高气藏采收率重大开发试验,检验烟气组分协同驱替效果和扩大CO_(2)波及体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气藏
co
_
(
2
)驱气机理
提高采收率评价模型
重大开发试验
烟气组分协同驱替
扩大波及体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发展CO_(2)-EGR的思考
被引量:
23
1
作者
张烈辉
曹成
文绍牧
赵玉龙
彭先
吴建发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海相页岩水平井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机理与一体化模拟研究”(编号:52234003)
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项目“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开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20CX010000)
+2 种基金
“川南深层与昭通中浅层海相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20CX020000)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非纯二氧化碳在枯竭气藏中的运移规律及封存机制研究”(编号:2022JDRC009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等资助)“含H2S/SO_(2)的CO_(2)—咸水—泥岩作用机制及其对盖层封闭性演化的影响”(编号:2022M710116)。
文摘
2020年9月,中国政府提出了在2030年前碳达峰以及争取在2060年前碳中和两阶段减排目标,该目标的确立为中国CO_(2)驱提高天然气采收率(CO_(2)-EGR)产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机遇。为了对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下CO_(2)-EGR的发展形成全局性的认识,系统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发展CO_(2)-EGR的意义,CO_(2)-EGR的潜力、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而针对我国CO_(2)-EGR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发展CO_(2)-EGR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加速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推动能源转型、进而尽早实现“双碳”目标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②我国应明确CO_(2)-EGR发展路径,构建CO_(2)-EGR空间布局,强化CO_(2)-EGR数字融合及其在多能互补能源系统中的减排作用,助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运用和传统难减排的煤炭行业深度脱碳;③充分借鉴欧美税收抵免政策和创新基金政策,加速建立CO_(2)-EGR政策支持体系;④积极开展CO_(2)-EGR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构建CO_(2)-EGR方法学与标准体系,助推行业快速规范发展;⑤在四川盆地建立CO_(2)-EGR示范区,进而向全国推广运用,通过建立规模产业集群提升综合经济效益。结论认为,“双碳”目标的提出给中国CO_(2)-EGR产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大力发展CO_(2)-EGR产业技术,既可以促进天然气产量上产,又可以推动枯竭气藏CO_(2)封存技术示范,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以及助力“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天然气
co
_
(2)-
egr
co
_
(
2
)封存
能源安全
能源转型
发展对策
Keywords
Carbon peak
Carbon neutrality
Natural gas
co
_
(2)-
egr
co
_
(
2
)sequestration
Energy security
Energy transition
co
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E3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及封存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成
陈星宇
张烈辉
赵玉龙
文绍牧
赵梓寒
杨勃
朱浩楠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463-747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3A2022)。
文摘
CO_(2)利用与封存是CCUS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CO_(2)-EGR技术对于实现绿色碳减排与天然气增产的双重目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梳理了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及封存机理、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及封存的潜力与评价方法。结果表明: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机理主要为:物性差异、竞争吸附及筛滤置换作用、连续对流排驱作用、恢复气藏压力与抑制水侵作用以及储层溶蚀改造作用;CO_(2)气藏封存机理包括构造封存、残余气封存、溶解封存以及矿化封存;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评价方法有数值模拟评价、理论评价、物理实验评价;气藏CO_(2)封存评价方法包括有效容积法、物质平衡法、数值模拟评价、理论评价等;尽管CO_(2)提高天然气藏采收率及封存评价方法已初步建立,但适用范围仍较小,需要结合中国天然气藏地质特征进一步完善,提高封存评价准确性。
关键词
co
_
(2)-
egr
气藏
co
_
(
2
)封存
驱气机理
封存机理
评价方法
Keywords
co
_
(2)-
egr
co
_
(
2
) storage in gas reservoirs
gas displacement mechanism
storage mechanism
evaluation method
分类号
TE3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_(2)驱气机理与提高采收率评价模型
被引量:
17
3
作者
王高峰
廖广志
李宏斌
胡志明
魏宁
丛连铸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开发事业部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5期734-740,共7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项目“CO_(2)驱提高气藏采收率可行性研究”(ks2021-01-04)
“老气田废弃气CCUS-EGR/CCS研究与试验”(kt2022-9-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页岩气气藏工程及采气工艺技术”(2017ZX05037)。
文摘
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巨大,但实现天然气长期规模稳产,面临复杂气藏提高采收率等系列挑战,尤以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气等非常规资源为甚。碳中和背景下,驱气类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将CO_(2)驱提高天然气藏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总结为优势吸附置换、连续对流排驱、补充气藏能量3种类型,并认为吸附态、游离态和溶解态这3种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划分适用于所有类型气藏,推导获得了CO_(2)驱提高气藏采收率效果预测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测算认为,CO_(2)驱有望提高页岩气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为突破大幅度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技术,建议针对具有较好碳封存条件的气藏开展CO_(2)驱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潜力评价,优选目标气藏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估,并开展多种类型的CO_(2)驱提高气藏采收率重大开发试验,检验烟气组分协同驱替效果和扩大CO_(2)波及体积技术。
关键词
非常规气藏
co
_
(
2
)驱气机理
提高采收率评价模型
重大开发试验
烟气组分协同驱替
扩大波及体积
Keywords
un
co
nventional gas reservoir
mechanism of
co
_
(
2
) flooding
calculation model of
co
_
(2)
egr
key field pilot test
co
llaborative displacement of flue gas
co
mponent
expanding sweeping volume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发展CO_(2)-EGR的思考
张烈辉
曹成
文绍牧
赵玉龙
彭先
吴建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及封存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曹成
陈星宇
张烈辉
赵玉龙
文绍牧
赵梓寒
杨勃
朱浩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CO_(2)驱气机理与提高采收率评价模型
王高峰
廖广志
李宏斌
胡志明
魏宁
丛连铸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