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泡沫改善吸水剖面实验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健 吴松芸 +2 位作者 余恒 张作伟 徐鹏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4期22-25,共4页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平面水驱不均、纵向吸水差异大、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开展了CO_2泡沫驱改善吸水剖面室内评价试验研究,建立了三组渗透率级差分别为3、6、9的高、低渗透率并联岩心组合驱替模型,采用CO_2泡沫驱替岩心,研究C...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平面水驱不均、纵向吸水差异大、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开展了CO_2泡沫驱改善吸水剖面室内评价试验研究,建立了三组渗透率级差分别为3、6、9的高、低渗透率并联岩心组合驱替模型,采用CO_2泡沫驱替岩心,研究CO_2泡沫驱替过程中渗透率级差以及含油饱和度级差对吸水剖面改善效果的影响及CO_2泡沫驱油效率。研究表明,渗透率极差越小,CO_2泡沫对注入剖面的改善效果越好,并考虑到不同渗透率级差下CO_2的驱油效率,实际应用中应当将同一层系的渗透率级差控制在6以内;含油饱和度越高,CO_2泡沫对剖面的改善效果越好,在实际应用中注入时机应当选择含油饱和度级差的范围为4~6。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吉林油田A区块CO_2泡沫驱矿场试验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泡沫 渗透率级差 含油饱和度级差 改善吸水剖面 驱油效率
下载PDF
油田驱油用CO_(2)泡沫剂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任韶然 杜翔睿 +5 位作者 孙志雄 许鹏 张攀锋 仝永帅 裴树峰 张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108,共7页
利用CO_(2)泡沫体系控制气窜和降低气体流度是CO_(2)驱油工艺成功的关键技术。但由于CO_(2)的活性较高,常规表面活性剂形成的CO_(2)泡沫在油藏条件下没有氮气和天然气泡沫那样稳定,因此需要研发具有良好抗温、抗盐和稳定性能的CO_(2)表... 利用CO_(2)泡沫体系控制气窜和降低气体流度是CO_(2)驱油工艺成功的关键技术。但由于CO_(2)的活性较高,常规表面活性剂形成的CO_(2)泡沫在油藏条件下没有氮气和天然气泡沫那样稳定,因此需要研发具有良好抗温、抗盐和稳定性能的CO_(2)表面活性剂体系。对CO_(2)泡沫剂体系的研发和应用进展进行总结描述,分析不同CO_(2)泡沫用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包括基于常规表面活性剂的CO_(2)泡沫体系、CO_(2)气溶性表面活性剂体系、CO_(2)敏感性表面活性剂体系和不同表面活性剂/泡沫稳定剂复配体系,对高效CO_(2)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研发和现场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泡沫 表面活性剂 气溶性表面活性剂 co_(2)敏感性表面活性剂 复配体系
下载PDF
改性纳米SiO_(2)颗粒提高CO_(2)泡沫稳定性
3
作者 宁创 张丽伟 +1 位作者 童长兵 景正正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550-1554,共5页
泡沫注入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稳定性和改善泡沫从裂缝向基质的运移一直是裂缝性油藏泡沫注入领域的2个主要问题。使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进行改性来稳定二氧化碳泡沫,选择FTIR分析和接触角测量表... 泡沫注入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稳定性和改善泡沫从裂缝向基质的运移一直是裂缝性油藏泡沫注入领域的2个主要问题。使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进行改性来稳定二氧化碳泡沫,选择FTIR分析和接触角测量表征泡沫的产生和稳定性。实验在不同质量分数的NPs(0.04%~0.20%)、2种质量分数的SDS(0.236%~0.472%)、存在和不存在MgCl_(2)盐的情况下进行。结果表明:APTES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后,纳米颗粒在油水体系中更亲油,在空气-水体系中更亲气。这反过来又放大了改性二氧化硅(MS)向水气界面的迁移,增强了CO_(2)泡沫的稳定性。泡沫稳定性实验证实了这一机制的存在,将泡沫稳定剂从二氧化硅切换到MS纳米颗粒导致泡沫最大半衰期增加33.3%。泡沫性不受NPs类型的影响;然而,由于SDS在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泡沫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稳定性 起泡性 co_(2)泡沫 表面改性SiO_(2)
下载PDF
原油沥青质含量对纳米颗粒-十二烷基硫酸钠发泡二氧化碳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4
作者 SADEGHI Hossein KHAZ'ALI Ali Reza MOHAMMADI Mohsen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和SiO_(2)纳米颗粒作为发泡体系,在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下进行泡沫稳定性实验,测量CO_(2)泡沫半衰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图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和Zeta电位测量,分析沥青质降低CO_(2)泡沫稳定性的机理...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和SiO_(2)纳米颗粒作为发泡体系,在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下进行泡沫稳定性实验,测量CO_(2)泡沫半衰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图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和Zeta电位测量,分析沥青质降低CO_(2)泡沫稳定性的机理。研究表明:当合成油与发泡体系质量比为1∶9时,合成油沥青质质量分数从0增至15%,SDS稳定泡沫半衰期从751 s减少至239 s,SDS-SiO_(2)稳定泡沫半衰期从912 s缩短至298 s;当合成油与发泡体系质量比为2∶8时,随着沥青质质量分数增大,SDS稳定泡沫半衰期从526 s缩短至171 s,SDS-SiO_(2)稳定泡沫半衰期从660 s缩短至205 s。由于沥青质与SDS和SiO_(2)纳米颗粒在水相中的相互作用,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颗粒表面电荷降低,导致薄液膜两侧界面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从而破坏泡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泡沫 泡沫稳定性 沥青质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排斥力 表面电荷 ZETA电位
下载PDF
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提升泡沫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根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10期45-49,共5页
利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SiO_(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得到改性SiO_(2)纳米粒子,通过FTIR和接触角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SiO_(2)-SDS纳米流体、改性SiO_(2)-SDS纳米流体在有、无... 利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SiO_(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得到改性SiO_(2)纳米粒子,通过FTIR和接触角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SiO_(2)-SDS纳米流体、改性SiO_(2)-SDS纳米流体在有、无氯化镁存在下对CO_(2)泡沫的起泡性、发泡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SiO_(2)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在油-水体系中更亲油,在空气-水体系中更亲气;与SDS溶液(质量浓度0.236%,半衰期80 min)相比,SiO_(2)(质量浓度0.06%)-SDS纳米流体、改性SiO_(2)(质量浓度0.05%)-SDS纳米流体的泡沫半衰期均有所延长,分别延长至120 min、140 min;当SDS质量浓度从0.236%增至0.472%时,改性SiO_(2)-SDS纳米流体的泡沫半衰期从140 min延长至270 min;在氯化镁存在下,改性SiO_(2)-SDS纳米流体的泡沫半衰期可达9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纳米粒子 co_(2)泡沫 表面改性 泡沫稳定性
下载PDF
延长油田基质酸化改性CO_(2)泡沫酸的室内研究
6
作者 聂安琪 何成海 +2 位作者 武常茹 赵爱民 黄天怿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5期53-57,共5页
本文研制一种超临界CO_(2)泡沫酸,以提高碳酸盐基质酸化的泡沫稳定性。在高压和高温(HPHT)条件下进行泡沫稳定性和虫洞生成实验。观察了5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泡沫衰减时间。其中(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椰油酰胺二乙酸二钠和氧化胺的混合... 本文研制一种超临界CO_(2)泡沫酸,以提高碳酸盐基质酸化的泡沫稳定性。在高压和高温(HPHT)条件下进行泡沫稳定性和虫洞生成实验。观察了5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泡沫衰减时间。其中(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椰油酰胺二乙酸二钠和氧化胺的混合物)和椰油双(2-羟乙基)氧化胺的泡沫衰减时间很长。在HPHT条件下,根据HCl浓度、表面活性剂混合比例和HCl的注入速度,对表面活性剂混合物进行了泡沫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混合物中加入20%浓度的HCl可以提高泡沫稳定性。使用延长靖边的石灰岩进行了虫孔生成实验。由于超临界CO_(2)泡沫酸的注入,使所有的岩芯样品都形成了主导的虫孔,且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孔径≥0.5mm的大孔数量增加,因此,CO_(2)泡沫酸与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在碳酸盐储层中表现出较高的基质酸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co_(2)泡沫 表面活性剂 渗透率
下载PDF
耐温耐盐CO_(2)泡沫体系性能评价
7
作者 汪万飞 李富荣 +2 位作者 张治海 刘超 付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35,共7页
通过表面活性剂复配并添加纳米颗粒稳泡剂的协同作用来增强CO_(2)泡沫性能,优选得到泡沫体系0.2%SDS+0.3%C 12 E 4+0.05%N1,考察了其发泡性、稳定性、流变性以及吸附性。结果表明,泡沫体系在84℃和19.7 MPa条件下,其泡沫体积能达到570 ... 通过表面活性剂复配并添加纳米颗粒稳泡剂的协同作用来增强CO_(2)泡沫性能,优选得到泡沫体系0.2%SDS+0.3%C 12 E 4+0.05%N1,考察了其发泡性、稳定性、流变性以及吸附性。结果表明,泡沫体系在84℃和19.7 MPa条件下,其泡沫体积能达到570 mL,泡沫半衰期为88.6 min,泡沫综合指数为37876.5 mL·min;老化90 d后泡沫体积保持率达69.5%;泡沫体系黏性模量大于弹性模量,含油体积分数大于10%时,出现“遇油消泡”特性;吸附后的泡沫保留率高达73.8%;泡沫通过剪切稀释进入油层深部,形成有效封堵,封堵后的平衡压差是转注前的3倍左右,封堵性良好。为高温高盐油藏CO_(2)气窜控制技术的现场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窜控制 co_(2)泡沫 纳米颗粒 封堵 协同作用
下载PDF
CO_(2)泡沫压裂井筒气-液-固三相流动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玉伟 彭根博 +3 位作者 陈勉 张军 魏建光 杨春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CO_(2)泡沫压裂技术具有低伤害、易返排、节约水资源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开采,但目前CO_(2)泡沫压裂液井筒流动模型大多只考虑气、液两相,忽略了支撑剂固相对CO_(2)泡沫压裂液流动性的影响。通过体积平均法将支撑剂固相与CO... CO_(2)泡沫压裂技术具有低伤害、易返排、节约水资源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开采,但目前CO_(2)泡沫压裂液井筒流动模型大多只考虑气、液两相,忽略了支撑剂固相对CO_(2)泡沫压裂液流动性的影响。通过体积平均法将支撑剂固相与CO_(2)泡沫耦合建立气-液-固三相CO_(2)泡沫压裂液井筒流动计算模型,并与现场压裂井实测温度数据对比,温度平均误差仅为2.7%,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实例计算表明:支撑剂固相会使CO_(2)泡沫压裂液井筒压力升高,井筒内温度和压力随支撑剂体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0.3,井底压力增大9.0 MPa;泡沫质量增加会明显增大井筒内CO_(2)泡沫压裂液温度;增大质量流量会导致温度和压力降低,质量流量增加10 kg/s,井底压力降低5 MPa、温度降低0.4℃。研究成果可以实现CO_(2)泡沫压裂井筒气-液-固三相流动温度和压力等参数耦合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泡沫 气-液-固三相 流固耦合 井筒摩阻 温度分布 压力分布
原文传递
SiO_(2)纳米基CO_(2)泡沫驱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振 郭洋 +1 位作者 李付玉 胡丰旭 《能源化工》 CAS 2021年第5期6-11,共6页
通过进行CO_(2)泡沫驱替岩心试验,考察了不同电解质浓度和试验温度对SiO_(2)纳米微粒修饰后CO_(2)泡沫体系稳定性和流变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加入w(NaCl)从1%增加到15%时,驱替体系产生泡沫量明显增加,破裂完全用时显著延长,泡沫稳定... 通过进行CO_(2)泡沫驱替岩心试验,考察了不同电解质浓度和试验温度对SiO_(2)纳米微粒修饰后CO_(2)泡沫体系稳定性和流变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加入w(NaCl)从1%增加到15%时,驱替体系产生泡沫量明显增加,破裂完全用时显著延长,泡沫稳定性增加,同时泡沫流度下降;对于多种离子通过协同效应影响CO_(2)泡沫体系时,体系产生泡沫量显著增加,但是由于不同金属离子对纳米微粒表面双电层影响不同形成不平衡效应,导致泡沫体系稳定性下降。该试验结果可以为CO_(2)泡沫体系的配制及CO_(2)泡沫驱矿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三次采油 co_(2)泡沫 纳米微粒 岩心驱替试验 泡沫膨胀系数
下载PDF
原位二氧化碳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秀茹 汪万飞 付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5,178,共9页
原位CO_(2)泡沫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原位CO_(2)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优化了生气体系、泡沫体系以及注入参数,得到了最佳的注入量、注入速度和适用的渗透率级差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地层水矿化度为10 00... 原位CO_(2)泡沫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原位CO_(2)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优化了生气体系、泡沫体系以及注入参数,得到了最佳的注入量、注入速度和适用的渗透率级差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地层水矿化度为10 000 mg/L条件下,得到可以作用于地层深部的原位CO_(2)泡沫体系,其配方为:2.1%碳酸氢铵+1.6%醋酸+9.5%氯化铵+0.1%α-烯烃磺酸钠AOS+0.1%油酸酰胺丙基甜菜碱DHSB,泡沫体积可达810 mL,泡沫综合指数为15552 mL·min。该体系形成的泡沫在油藏中部具有较高黏度和较大弹性的特性,能够有效封堵高渗通道,表现出良好的封堵能力。在渗透率级差为6左右时,原位CO_(2)泡沫体系注入速度控制在1.0mL/min左右,注入段塞量控制在0.3 PV,能够发挥最佳的调驱效果。研究还发现,该泡沫体系在渗透率级差为3.9~13.7的非均质储层中能有效提高采收率,而在渗透率级差为15.6的条件下,虽然未能显著提高低渗层采收率,但在高渗管中仍然有一定的洗油作用。本研究为原位CO_(2)泡沫驱技术的应用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co_(2)泡沫 渗透率级差 封堵 非均质储层 提高原油采收率
下载PDF
孔隙介质中超临界CO_(2)泡沫稳态传输机制及数值模拟方法
11
作者 魏兵 杨孟珂 +2 位作者 赵金洲 Kadet Valeriy 蒲万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2-1129,共8页
CO_(2)泡沫是降低气相流度,扩大气体波及体积和提高CO_(2)封存效率的现实手段,其孔隙介质中的稳态传输行为对表征泡沫流变特征和流度控制能力至关重要。针对超临界CO_(2)泡沫稳态传输机制不清的问题,建立了模拟超临界CO_(2)泡沫长期稳... CO_(2)泡沫是降低气相流度,扩大气体波及体积和提高CO_(2)封存效率的现实手段,其孔隙介质中的稳态传输行为对表征泡沫流变特征和流度控制能力至关重要。针对超临界CO_(2)泡沫稳态传输机制不清的问题,建立了模拟超临界CO_(2)泡沫长期稳态流动的实验装置及方法,系统研究了气液表观流速、泡沫质量对其传输行为的影响规律,绘制了稳态压力梯度等值线图版,创建了表征低干度区域上翘行为的液膜拖拽力函数模型,建立了描述孔隙介质中超临界CO_(2)泡沫稳态传输机制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渗透率为302 mD的孔隙介质中,超临界CO_(2)泡沫稳态传输产生的压力梯度在0.620~1.872 MPa/m;②超临界CO_(2)泡沫的稳态传输不符合传统的高、低干度机制,低干度区域压力梯度等值线上翘,即随着液相流速增大,压力梯度逐渐降低;③在传统隐性泡沫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液膜拖拽力函数模型,可以准确描述超临界CO_(2)泡沫的稳态传输机制,特别是低干度区域的上翘行为;④在高、低干度区域,超临界CO_(2)泡沫均表现出剪切变稠的流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和封存 流动控制 超临界co_(2)泡沫 稳态传输机制 数值模拟方法
原文传递
纳米纤维强化泡沫液膜渗透性及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神根 王瑞 +3 位作者 易勇刚 张鑫 徐金山 尚晋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3年第1期81-88,共8页
泡沫可有效改善致密油藏气驱因气液流度差异、裂缝等造成的窜流问题,扩大气驱波及效率。但泡沫为热力学亚稳定体系,其长期稳定性受限制。基于纳米纤维(NCF)强化泡沫体系,对比分析其对N_(2)泡沫、CO_(2)泡沫中气体通过液膜渗透性影响,并... 泡沫可有效改善致密油藏气驱因气液流度差异、裂缝等造成的窜流问题,扩大气驱波及效率。但泡沫为热力学亚稳定体系,其长期稳定性受限制。基于纳米纤维(NCF)强化泡沫体系,对比分析其对N_(2)泡沫、CO_(2)泡沫中气体通过液膜渗透性影响,并观察两种NCF强化泡沫体系在不同含油条件下的微观形态变化,探讨了纳米纤维对泡沫稳定性的改善作用及泡沫体系稳定性与泡沫液膜渗透率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纳米纤维能有效降低液膜渗透性,0.1 wt%的NCF能使N_(2)气泡、CO_(2)气泡的渗透率分别降低约89%、65%,消泡时间分别提升2.7倍、11.3倍,表明纳米纤维通过降低液膜渗透性抑制了气泡失稳;经显微观察,NCF强化N_(2)泡沫液比CO_(2)泡沫初始膜厚度更大、泡沫直径更小,在不同含油条件下NCF强化CO_(2)泡沫的失稳趋势更强,表明NCF对N_(2)泡沫稳定性增强效果更佳。通过纳米纤维能改善泡沫性能,优化泡沫体系,从而增强泡沫稳定性,相关研究对提高油藏气驱采收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N_(2)/co_(2)泡沫 液膜渗透性 泡沫稳定性 含油条件
下载PDF
纳米颗粒与双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CO_(2)泡沫压裂液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晓琴 翟成 +4 位作者 郑仰峰 吴西卓 孙勇 丛钰洲 唐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3-975,共13页
为提高CO_(2)泡沫压裂液稳定性,使用十八酰胺双子表面活性剂(乙撑基-双十八酰胺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八酰胺双子表面活性剂(乙撑基-双八酰胺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与不同粒径的纳米颗粒配制不同比例发泡基液.通过高温高压发泡装置、IKA黏度计... 为提高CO_(2)泡沫压裂液稳定性,使用十八酰胺双子表面活性剂(乙撑基-双十八酰胺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八酰胺双子表面活性剂(乙撑基-双八酰胺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与不同粒径的纳米颗粒配制不同比例发泡基液.通过高温高压发泡装置、IKA黏度计、Teclis Tracker-S界面流变仪测定了发泡体积和泡沫半衰期,确定了具有最佳发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时溶液的成分,并研究了温度、NaCl质量浓度对最佳发泡溶液发泡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0.1%80 nm SiO_(2)-1.0%八酰胺表面活性剂溶液泡沫性能最佳,泡沫的耐高温性能及对Na~+的适应能力较好,且泡沫压裂液整体黏弹性提高,最佳发泡体积及泡沫半衰期分别为540 mL,63.30 min.当温度低于50℃,NaCl质量浓度低于2.0 g/L时,更利于纳米SiO_(2)与八酰胺表面活性剂溶液协同稳泡.泡沫半衰期随溶液中八酰胺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升高而升高,当八酰胺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从0.2%增加到1.0%,泡沫半衰期增大12倍;泡沫半衰期随纳米SiO_(2)质量分数升高(0.1%~0.5%)而降低,其质量分数每升高0.1%,泡沫半衰期约降低13 min;泡沫半衰期与纳米颗粒种类有显著关系,与粒径则无.在纳米颗粒粒径较大时,发泡体积较高.本研究展现了纳米技术在煤层压裂过程中的潜在应用,对促进CO_(2)泡沫压裂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泡沫压裂液 纳米颗粒 双子表面活性剂 泡沫稳定性
原文传递
低渗透油藏纳米微球强化CO_(2)泡沫体系控制气窜实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云海 王健 +3 位作者 黄伟豪 张莉伟 彭琦林 杜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0-486,共7页
吉林油田黑46区块小井距注气试验区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水窜气窜严重。为此,在CO_(2)泡沫中加入纳米微球颗粒,形成气液固三相组成的纳米微球强化CO_(2)泡沫体系,开展纳米微球强化CO_(2)泡沫体系控制气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纳米微... 吉林油田黑46区块小井距注气试验区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水窜气窜严重。为此,在CO_(2)泡沫中加入纳米微球颗粒,形成气液固三相组成的纳米微球强化CO_(2)泡沫体系,开展纳米微球强化CO_(2)泡沫体系控制气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纳米微球强化CO_(2)泡沫体系组成是质量分数0.10%FA-1+0.50%FA-2+0.10%M-1;在不同温度和矿化度条件下,纳米微球强化CO_(2)泡沫体系较常规CO_(2)泡沫体系综合性能更好,其阻力因子增加20.03%;并联岩心渗透率级差为5.80时,剖面改善率较常规CO_(2)泡沫体系提高了14.29%;并联岩心渗透率级差为4.34时,最终采收率为79.97%,纳米微球强化CO_(2)泡沫驱较气驱提高采收率15.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油田 低渗透油藏 高温油藏 气窜 纳米微球 co_(2)泡沫体系
下载PDF
深层煤岩气二氧化碳泡沫压裂压后评价方法
15
作者 陈海涌 苏伟东 +3 位作者 武月荣 徐洋 王筱箐 王历历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1,共5页
为了评价CO_(2)泡沫压裂对深层煤岩气的适用性及分析深层煤的压裂地质特征,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水平井X1井的CO_(2)泡沫压裂作业为例,通过采用压裂停泵压降速率分析、G函数压降曲线分析及压裂注入沿程管路摩阻分析等压力诊断方... 为了评价CO_(2)泡沫压裂对深层煤岩气的适用性及分析深层煤的压裂地质特征,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水平井X1井的CO_(2)泡沫压裂作业为例,通过采用压裂停泵压降速率分析、G函数压降曲线分析及压裂注入沿程管路摩阻分析等压力诊断方法,评价了X1井的压裂地质特征、裂缝扩展特征及压裂液类型对压后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的深部煤岩具有较好的渗透性;CO_(2)压泡沫压裂工艺能够满足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水平井的压裂作业需要,增能助排优势突出,压后增产效果明显;与胍胶压裂液相比,CO_(2)泡沫压裂液改造后的停泵压降速率更快、渗透性更好;通过提高单簇进液强度、提高压裂的裂缝内压力能够改善地层的渗透性。此外,与砂岩相比,煤岩CO_(2)泡沫压后的CO_(2)喷势小、气体浓度低,见到了CO_(2)在地层中被吸附的预期。本研究可为深层煤岩气的压裂工艺优选及压裂参数优化提供经验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岩气 co_(2)泡沫压裂 压力诊断 压后评价
下载PDF
HPAM聚合物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CO_(2)泡沫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冀辉 蔡杭 +3 位作者 梁云峰 辻健 林梅钦 彭勃 《石油科学通报》 2023年第1期69-86,共18页
CO_(2)泡沫驱可以有效地控制CO_(2)相的流度从而提高波及效率,同时它还能够进行CO_(2)地质封存,减少碳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表面活性剂能降低CO_(2)泡和水相液膜之间的界面张力(IFT),从而增加因拉普拉斯毛细管自吸效应导致的... CO_(2)泡沫驱可以有效地控制CO_(2)相的流度从而提高波及效率,同时它还能够进行CO_(2)地质封存,减少碳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表面活性剂能降低CO_(2)泡和水相液膜之间的界面张力(IFT),从而增加因拉普拉斯毛细管自吸效应导致的泡沫液膜中液体析出的阻力。聚合物可以提高泡沫液膜黏度,也可以减缓液膜中的液体析出并缓解气泡聚并现象。二者同时被用作提高泡沫稳定性的化学试剂,然而表面活性剂分子根据亲水头基电荷正负属性不同会具有不同的界面行为,在微观尺度下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分子之间的协同作用还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油藏条件下阴离子型(SDS)和阳离子型(CTAB)表面活性剂分别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水解度25%)在CO_(2)与水相界面处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TAB比SDS具有更强的降低CO_(2)与水之间IFT的能力,IFT的大小与界面宽度和界面覆盖率呈正相关性。具有相同电性的HPAM与平衡离子Br-在CTAB界面膜上形成竞争吸附关系;而带有相反电性的HPAM与平衡离子Na+在SDS界面膜附近形成盐桥结构。前者更有利于降低气—液界面处IFT和增大液膜厚度,两种模式对泡沫液膜剪切黏度的提高程度差别不大。本研究揭示了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别与水解聚合物分子协同作用稳定CO_(2)泡沫的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泡沫稳定性 泡沫液膜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界面张力 黏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CO_(2)泡沫压裂优化设计与实践——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鸿照 苑秀发 +7 位作者 李云云 王玉柱 雒君 曹晓莉 赵国英 徐传龙 吴则鑫 朱会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4,共9页
CO_(2)泡沫压裂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中部为下一步稳产重要接替区,相对于北部主产区,其储层连续性、物性均较差,可动水饱和度较高,导致常规水基压裂气井水锁伤害现象严重、压裂液返排难度增大。以苏... CO_(2)泡沫压裂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中部为下一步稳产重要接替区,相对于北部主产区,其储层连续性、物性均较差,可动水饱和度较高,导致常规水基压裂气井水锁伤害现象严重、压裂液返排难度增大。以苏X-A3井为例,基于CO_(2)泡沫压裂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首先应用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储层物性、含气性与可动水分布等生产特征选井选层,避水布井射孔;其次应用地质压裂一体化,研究储层物性与压裂工艺匹配性,优化压裂液体系与压裂规模、泵注程序;最后应用评估修正一体化,根据返排试气试采资料,评价压裂效果与工艺的适应性,修正压裂前地质模型,完成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闭环。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应用于CO_(2)泡沫压裂优化设计,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储层品质与生产动态,提高CO_(2)泡沫压裂设计的针对性,为CO_(2)泡沫压裂效果提供保障。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法较以往常规水基压裂设计更符合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co_(2)泡沫压裂 可动水饱和度 致密砂岩气藏 优化设计
下载PDF
CO_(2)泡沫改性水泥基浆液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功勋 谢康 +1 位作者 张箭 梁鑫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5-1002,共8页
为探究CO_(2)泡沫对水泥基浆液性能的改进作用,利用CO_(2)泡沫水泥浆替换相同水灰比的原始水泥浆,对影响浆液性能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浆液的水胶比、粉灰比、胶砂比和膨水比进行极差分析,综合确定影响改性浆液性能的主要因素,并确定... 为探究CO_(2)泡沫对水泥基浆液性能的改进作用,利用CO_(2)泡沫水泥浆替换相同水灰比的原始水泥浆,对影响浆液性能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浆液的水胶比、粉灰比、胶砂比和膨水比进行极差分析,综合确定影响改性浆液性能的主要因素,并确定浆液最佳配比。此外,将改性浆液与南京地铁7号线盾构施工中所使用的同步注浆浆液各项性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SEM和XRD微观机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当浆泡比为1∶4.5,水灰比为1∶2.4,发泡气压为0.02 MPa,转速为70 r/s时,浆液抗压强度较高,且密度、析水率、相对密度等性能满足实际现场要求。2)相比非加气浆液,CO_(2)的碳化作用使得泡沫水泥浆在较短养护时间内达到了较高的强度。极差分析结果表明:1)浆液最佳配比为水胶比0.8,粉灰比2.0,胶砂比0.5,膨水比0.16。2)浆液凝结时间随水胶比和膨水比的增大而增加;膨水比对浆液稠度、初始流动度和析水率的影响显著。与南京地铁7号线盾构施工中所使用的同步注浆浆液相比,改性浆液具有较低的流动性和较小的密度,稠度、初始流动度性能得以改善,凝结时间缩短,强度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co_(2)泡沫 碳化作用 浆液性能 影响因素 正交试验 极差分析 微观机制分析
下载PDF
海上低渗油藏CO_(2)微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利军 谭先红 +2 位作者 焦钰嘉 贾昊卫 于海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53,共9页
海上低渗透油藏层间非均质性较强,注CO_(2)气窜严重,制约了CO_(2)驱油及封存效果。借助室内实验评价了海上低渗透油藏CO_(2)微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效果,并与CO_(2)连续气驱、水气交替驱进行了对比,同时研究了各驱油方法的碳封存规律,通过... 海上低渗透油藏层间非均质性较强,注CO_(2)气窜严重,制约了CO_(2)驱油及封存效果。借助室内实验评价了海上低渗透油藏CO_(2)微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效果,并与CO_(2)连续气驱、水气交替驱进行了对比,同时研究了各驱油方法的碳封存规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微泡沫驱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O_(2)微泡沫驱的流度控制能力高于水气交替驱,可以显著提高波及体积;在渗透率级差为6.35的并联岩心实验中,采用CO_(2)微泡沫驱可以实现分流率反转,封堵高渗区域,提高低渗区域波及体积,进而提高采收率;提高微泡沫驱气水比可以提高驱油效果,但影响埋存效果,需根据储层及实际需求优化气水比,当气水比为1:1时,微泡沫在水驱的基础上使高渗岩心和低渗岩心的采收率分别提高20.32和24.32个百分点;微泡沫驱具有最优的碳封存能力,碳埋存率高达86.64%。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O_(2)微泡沫驱能有效控制气窜,降低生产气油比,注微泡沫5年后采收率达到了48%,高于连续气驱12个百分点。本文研究可为海上非均质低渗油田注CO_(2)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低渗透油藏 非均质性 co_(2)驱 co_(2)微泡沫 co_(2)埋存
下载PDF
CO_2泡沫压裂液流变特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申峰 张锋三 +3 位作者 吴金桥 张军涛 郭庆 孙晓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6-570,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域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前期研究表明陆相页岩储层具有岩性致密、地层压力低、渗透率小和水敏性强等特点,常规压裂技术在陆相页岩气开采中适用性较差。为此,针对页岩储层提出了CO_2泡沫压裂技术,主要研...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域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前期研究表明陆相页岩储层具有岩性致密、地层压力低、渗透率小和水敏性强等特点,常规压裂技术在陆相页岩气开采中适用性较差。为此,针对页岩储层提出了CO_2泡沫压裂技术,主要研究了CO_2泡沫压裂液流变特性,分析了泡沫质量、剪切速率、温度和压力对CO_2泡沫压裂液流变参数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CO_2泡沫压裂井较常规压裂井的平均自喷返排率提高26%,平均排液周期缩短21d,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泡沫压裂液 流变性 表观黏度 页岩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