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在栗子壳基碳材料上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新辙 陈娟 +4 位作者 张明阳 户正雨 贤帅飞 唐明璇 张晨晨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450,共6页
由栗子壳制备栗子壳碳和栗子壳活性炭进行CO_(2)吸附,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模型与热力学模型拟合,计算得到动力学及热力学参数,探讨栗子壳基碳材料对CO_(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栗子壳碳和栗子壳活性炭对CO_(2)的吸附符合准一阶动力学... 由栗子壳制备栗子壳碳和栗子壳活性炭进行CO_(2)吸附,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模型与热力学模型拟合,计算得到动力学及热力学参数,探讨栗子壳基碳材料对CO_(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栗子壳碳和栗子壳活性炭对CO_(2)的吸附符合准一阶动力学模型,298 K下吸附自由能(ΔG)、吸附热(ΔH)和吸附熵(ΔS)均小于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的混乱度降低的自发过程,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过程主要发生在外表面单分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子壳基碳材料 co_(2)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负载氧化镁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
2
作者 田甜 张学奇 +3 位作者 王玉清 于戈文 丁健 赫文秀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6,共11页
MgO吸附剂因其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再生能耗低等优势在CO_(2)吸附领域应用广泛,但比表面积低限制了其吸附性能。以高表面积、多级孔结构的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POL-PPH_(3)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和超声煅烧法制备得到POL-PPH_(3)负载的Mg... MgO吸附剂因其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再生能耗低等优势在CO_(2)吸附领域应用广泛,但比表面积低限制了其吸附性能。以高表面积、多级孔结构的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POL-PPH_(3)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和超声煅烧法制备得到POL-PPH_(3)负载的MgO吸附剂(MgO/POL-PPH_(3)),用于CO_(2)捕集。探究制备方法、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MgO/POL-PPH_(3)吸附剂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浸渍煅烧法优于超声煅烧法,且随着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增加,MgO/POL-PPH_(3)样品上CO_(2)吸附容量逐渐降低。采用浸渍煅烧法,煅烧温度300℃,煅烧时间1 h时,MgO/POL-PPH_(3)-300-1吸附剂上获得最优CO_(2)吸附量,达0.55 mmol/g。在组成为12%CO_(2),其余为氮气的模拟烟道气中,MgO/POL-PPH_(3)-300-1吸附剂上CO_(2)吸附容量达0.02 mmol/g,200℃吸附60 min,370℃脱附15 min条件下,该吸附剂稳定循环使用5次后,CO_(2)吸附容量仍保持不变。结合N 2物理吸附、热重、FT-IR、XRD、SEM-EDX等表征手段,阐明MgO/POL-PPH_(3)吸附剂上吸附CO_(2)的构效关系。动力学模型分析表明采用浸渍煅烧法不同煅烧温度下获得的3种吸附剂上CO_(2)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而不同煅烧时间下获得的3种吸附剂包括MgO/POL-PPH_(3)-300-1吸附剂上CO_(2)吸附行为以化学吸附为主。高比表面积及多级孔道结构有利于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及CO_(2)传输与扩散,进而增大MgO/POL-PPH_(3)吸附剂的CO_(2)吸附容量。MgO在载体上高度分散也有利于增强与CO_(2)的接触,以加快CO_(2)吸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 MgO吸附剂 co_(2)捕集 co_(2)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