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史伯翀 郑皓予 +2 位作者 吴华健 胡湘麟 严望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3-1201,共9页
目的探讨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96例MPNST患者资料。男46例,女50例;年龄15~87岁,平均48.2岁。肿... 目的探讨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96例MPNST患者资料。男46例,女50例;年龄15~87岁,平均48.2岁。肿瘤位于躯干50例,四肢39例,头颈部7例。肿瘤最大径<5 cm 49例,≥5 cm 32例,缺失15例。肿瘤深度:深部77例,表浅19例。法国国家癌症中心联盟(FNCLCC)组织学分级:G19例,G212例,G334例,缺失41例。37例为复发型MPNST,32例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26例为Ⅳ期MPNST。25例接受术后辅助放疗,45例接受围术期化疗,30例接受安罗替尼靶向治疗,73例行R0切除。以是否合并NF1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分别绘制每个因素(年龄、性别、是否合并NF1、是否复发型MPNST、是否Ⅳ期MPNST、FNCLCC分级、是否R0切除、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深度、是否围术期化疗、是否术后辅助放疗、是否安罗替尼靶向治疗)下各分组人群的1年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3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不同生存曲线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MPNST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合并NF1组较未合并NF1组患者肿瘤更多位于表浅、FNCLCC分级较低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示,是否复发型MPNST、是否Ⅳ期MPNST、FNCLCC分级、是否R0切除、是否围术期化疗以及是否安罗替尼靶向治疗是1年DFS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Ⅳ期MPNST、FNCLCC分级以及是否围术期化疗是3年O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示,对于1年DFS,复发型MPNST和高级别FNCLCC分级(G3)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对于3年OS,Ⅳ期MPNST、肿瘤表浅、>60岁患者、接受术后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局部复发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原文传递
血清清蛋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恺迪 尹霄 +5 位作者 任占云 赵彦平 董佳怡 沈冲 马铁梁 陈如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00-503,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清蛋白(Alb)与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出院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09年4月至2017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首次诊断为IS的患者共2207例,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集... 目的观察血清清蛋白(Alb)与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出院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09年4月至2017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首次诊断为IS的患者共2207例,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集中随访,排除失访及Alb信息缺失者,最终共1976例纳入研究分析。参照限制性立方条样曲线选取合适截断值,将Alb>41 g/L共991例患者作为高Alb组;将Alb≤41 g/L共985例患者作为低Alb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lb表达水平高低对IS患者出院后发生死亡的相对危险度(HR)。结果在1976例随访IS患者中(中位数随访时间为4.72年),出院6个月后死亡102例。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血脂、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后,低Alb组相对于高Alb组死亡风险增加1.618倍(HR=1.618,95%CI:1.060~2.469)。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过65岁、男性、有高血压史的对象中,低Alb组相对于高Alb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且在TOAST分型中,低Alb组相对于高Alb组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时死亡风险增加。结论Alb水平低的IS患者出院后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清蛋白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下载PDF
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煜 张爱芸 +2 位作者 马娟 张旭 马燕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55,共4页
目的了解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0年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52例≥18周岁成年艾滋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在观察期间的生存状况... 目的了解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0年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52例≥18周岁成年艾滋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在观察期间的生存状况,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9月30日随访截止时,152例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中仍在治疗102例(67.11%),失访7例(4.61%),转诊10例(6.58%),停药5例(3.29%),死亡28例(18.42%);28例死亡患者中,死于艾滋病者21例(75.00%),因其他因素致死者7例(25.00%);21例死于艾滋病患者中,抗病毒治疗<1年死亡11例(52.38%),2~3年死亡7例(33.33%),4~5年死亡3例(14.2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WHO临床分期Ⅲ期以上、感染途径为异性和同性性途径感染是影响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和抗病毒治疗方案为≥2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是影响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CD4^+细胞计数、WHO临床分期、抗病毒治疗方案和感染途径是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生存状况 影响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5年预后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雷亚军 李军 +1 位作者 张利娟 夏彦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9期1046-1048,1052,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存因素,为评估预后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经治疗稳定的COPD患者187例,调查基线资料,随访5年生存状况和死亡原因,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存因素,为评估预后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经治疗稳定的COPD患者187例,调查基线资料,随访5年生存状况和死亡原因,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1) 1年、3年和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97.3%(95%CI:94.95%-99.65%)、86.2%(95%CI:81.10%-91.30%)和61.2%(95%CI:53.95%-68.45%)。(2)单变量分析显示:5年生存预后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量表(mMR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6分钟步行距离(6MWD)、血清白蛋白(ABL)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多变量分析显示:5年生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有BMI(RR=0.903,P=0.002)、mMRC(RR=1.931,P=0.000)、FEV1(RR=0.068,P=0.000)和6MWD(RR=0.989,P=0.021)。结论 BMI、mMRC、FEV1和6MWD是预测稳定期COP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存分析 队列研究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生存资料回归模型分析--基于MCMC过程构建生存资料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媛媛 李长平 胡良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本文目的是介绍采用PHREG过程及MCMC过程且基于贝叶斯统计思想分别构建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相关内容及其SAS软件实现。在MCMC过程中,有两种构建模型的方法:一是在MODEL语句中使用LAG函数;二是使用MCMC过程中的JOINTMODEL选项。两个过... 本文目的是介绍采用PHREG过程及MCMC过程且基于贝叶斯统计思想分别构建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相关内容及其SAS软件实现。在MCMC过程中,有两种构建模型的方法:一是在MODEL语句中使用LAG函数;二是使用MCMC过程中的JOINTMODEL选项。两个过程所得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而PHREG过程的程序相对简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 生存分析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马尔科夫蒙特卡洛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肺功能对特发性肺纤维化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健 孙梦月 +2 位作者 高秀江 张晨光 李淑静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临床特点、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肺功能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寻找MSCT征象及肺功能指标对IPF预后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12月—2014年12月临床病理证实的46例IPF...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临床特点、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肺功能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寻找MSCT征象及肺功能指标对IPF预后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12月—2014年12月临床病理证实的46例IPF患者行薄层MSCT扫描,对预定层面的MSCT各征象累及范围进行半定量评分,并对选定MSCT征象及肺功能指标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磨玻璃密度(包括实变)范围(HR=14.547,P=0.002,95%CI 2.626~80.580)、网状影范围(HR=0.245,P=0.047,95%CI 0.061~0.982),是否合并肺气肿(HR=0.044,P=0.027,95%CI0.003~0.702)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降低(HR=4.105,P=0.020,95%CI 1.250~13.474)是影响IPF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磨玻璃密度影范围、网状影范围、是否合并肺气肿及DLCO减低程度提示IPF预后不良。MSCT联合肺功能检测有助于IPF诊断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MSCT 肺功能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原文传递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陈茂山 张艳利 +4 位作者 侯令密 杨光伦 黄云辉 邓萍 杨宏伟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8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的评价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其DF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NAC的283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其DF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NAC的283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将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NLR值和PLR值作为截断值,按≥截断值和<截断值分为高、低比值组。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LR和PLR水平与其DFS的关系。结果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NLR值和PLR值分别为1.8和130.0,以之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NLR(≥1.8)组180例和低NLR(<1.8)组103例,以及高PLR(≥130.0)组130例和低PLR(<130.0)组153例。中位随访30个月(5~46个月),高NLR组患者中位DFS较低NLR组短(27.0个月比34.0个月,Log-rank检验:χ~2=26.25,P<0.001);高PLR组患者中位DFS较低PLR组短(27.5个月比32.0个月,Log-rank检验:χ~2=28.32,P<0.001)。在NAC后未达到p CR的239例患者中,高NLR组患者(n=161)DFS较低NLR组(n=78)差(HR=2.84,95%CI=1.43~4.45,P=0.002),高PLR组患者(n=118)DFS也较低PLR组(n=121)差(HR=2.62,95%CI=1.51~4.61,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有生育史(HR=3.90,95%CI=1.28~11.87,P=0.016)和高PLR(HR=1.01,95%CI=1.00~1.02,P=0.004)是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DFS的不良预后因素,而高NLR不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NAC前外周血高水平NLR和PLR预示其预后较差,PLR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 新辅助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