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增强磨牙支抗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寻春雷 曾祥龙 王兴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5-508,共4页
目的 介绍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经验 ,评价该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有效性。方法 在 6 7例采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的临床病例中 ,选择 5例II类骨型、上牙弓前突或双牙弓前突患者 ,矫治设计上颌均为减数双侧第... 目的 介绍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经验 ,评价该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有效性。方法 在 6 7例采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的临床病例中 ,选择 5例II类骨型、上牙弓前突或双牙弓前突患者 ,矫治设计上颌均为减数双侧第一前磨牙 ,支抗设计为磨牙强支抗。内收前牙阶段的治疗应用自攻型微钛钉支抗种植体 ,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部之间的牙槽间隔 ,以每侧 15 0~ 2 0 0g力滑动法内收前牙。比较内收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 ,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  5例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切牙切缘平均内收 6 4mm ,支抗磨牙平均前移 0 3mm ,均获得磨牙强支抗的效果。治疗过程中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 自攻微型钛钉种植体能作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 ,代替口外力的使用 ,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该型种植体具有操作简单灵活 ,可即刻加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 磨牙 支抗 正畸治疗 有效性
原文传递
减数下颌第二磨牙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探索 被引量:53
2
作者 林久祥 谷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7-541,共5页
目的研究拔除结合固定矫正技术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 14例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12.0~17.1岁,平均(13.3±0.8)岁。全部患者均被视为手术适应证,但患者均拒绝接受... 目的研究拔除结合固定矫正技术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 14例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12.0~17.1岁,平均(13.3±0.8)岁。全部患者均被视为手术适应证,但患者均拒绝接受手术治疗。故采用拔除结合固定矫治器进行非手术矫治。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以常规头影方法及 Pancherz 头影测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下颌中切牙角减少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下唇凸点至 SnPg'距离的差值,由矫治前的负值转变为矫治后的正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减数结合固定矫正技术可成功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使患者软组织侧貌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错[牙合] 安氏Ⅲ类 拔牙
原文传递
18例12~20岁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非手术正畸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林久祥 谷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 旨在对非手术矫治成功的 12~ 2 0岁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侧位片作头影测量分析 ,进行牙及软组织侧貌的评价 ,为临床矫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18例恒牙期与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 ,男 5例 ,女 13... 目的 旨在对非手术矫治成功的 12~ 2 0岁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侧位片作头影测量分析 ,进行牙及软组织侧貌的评价 ,为临床矫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18例恒牙期与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 ,男 5例 ,女 13例。年龄 12~ 2 0 (14 6± 2 5 )岁。 12例采用Tip Edge差动直丝弓矫正技术 ,6例采用Begg细丝弓矫正技术。平均治疗时间为 (2 5±0 8)年。病例选择标准 :①近中或超完全近中磨牙关系 ,后者指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恒磨牙颊沟 ;②下颌不能后退 ;③Ⅲ类骨型 (ANB <- 1 5°) ;④多为高角病例 ,SN MP平均值为(34 9± 5 9)°,有 4例合并前牙开畸形 ;⑤侧貌呈凹面型 ;⑥已经其他正畸医师诊断为手术适应证 ,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 ,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头影测量各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 ,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治疗结束后上颌前牙发生明显的唇向倾斜移动 ,下颌前牙发生明显的舌向倾斜移动 ,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U1 SN角平均增加了 5 9° (P <0 .0 0 1) ,L1 MP角平均减少了 6 6°(P <0 0 0 1)。上下唇至Sn Pg审美线的差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20岁 骨性Ⅲ类牙颌畸形 非手术治疗 正畸治疗 错胎畸形 口腔医学
原文传递
伴错[牙合]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沈潇 施捷 +1 位作者 徐莉 孟焕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2,共7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长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P患者25例,收集初诊(T0)、...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长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P患者25例,收集初诊(T0)、正畸治疗完成后(T1)、正畸结束3年以上末次复查(T2)时的全口根尖X线片,通过根尖X线片评价患者根形态异常情况、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评价根形态异常对牙周-正畸治疗的影响,并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与正畸后长期牙槽骨高度变化相关的牙和个体水平因素。结果T0、T1时统计25例患者的693颗牙,T2期随访14例患者,共观测368颗牙。牙周-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根形态异常(估计值为-2.392)、牙位(上颌牙vs.下颌牙估计值为3.139;前牙vs.后牙估计值为?3.469)和T0期的牙槽骨高度变化(估计值为-0.391)(P<0.05)。根形态异常、下颌牙、前牙以及T0时牙槽骨高度高,都是牙槽骨增加的不利因素。正畸后长期观察,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牙位(上颌牙vs.下颌牙估计值为3.735;前牙vs.后牙估计值为-5.318)、T0时探诊深度(估计值为-1.594)和T0时牙槽骨高度(估计值为-0.498)(P<0.05)。下颌牙、前牙、T0时牙槽骨高度增加和T0探诊深度增加,都是正畸后长期牙槽骨增加的不利因素。结论多因素分析显示,正畸治疗结束时,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根形态异常、牙位和T0时牙槽骨高度;正畸后3年以上复查,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牙位、T0时的探诊深度和T0时牙槽骨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正畸学 矫正 牙槽骨吸收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临床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被引量:42
5
作者 刘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38-542,共5页
近年,在材料学和生物力学领域不断创新的影响下,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治疗范围逐步扩大,从简单的拥挤排齐、间隙关闭到轻中度错畸形的减数或非减数治疗.然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既有前瞻性三维设计的独特优势,也有牙齿移动三维控制方面... 近年,在材料学和生物力学领域不断创新的影响下,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治疗范围逐步扩大,从简单的拥挤排齐、间隙关闭到轻中度错畸形的减数或非减数治疗.然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既有前瞻性三维设计的独特优势,也有牙齿移动三维控制方面的不足,因此正畸医师必须全面了解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特点,才能选择适合的病例进行矫治,进而提高矫治效果.同时,正畸医师也需在三维矫治方案设计中充分发挥临床经验、充分预估不同类型牙齿移动实现效能的差异,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正畸矫正器 可摘式 无托槽隐形矫治
原文传递
牙周炎致错位前牙的正畸牙周联合治疗 被引量:38
6
作者 施捷 周彦恒 傅民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 对牙周炎致唇向散开的前牙经环切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进行正畸治疗 ,观察其疗效。方法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 16例患者唇向散开的上前牙 ,使用临床牙周健康指数分析、根尖片观察牙槽骨高度变化及模型分析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 目的 对牙周炎致唇向散开的前牙经环切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进行正畸治疗 ,观察其疗效。方法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 16例患者唇向散开的上前牙 ,使用临床牙周健康指数分析、根尖片观察牙槽骨高度变化及模型分析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正畸压入使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 1 2mm ,前牙覆盖由 7 0mm减至 2 0mm ,覆由 4 0mm减至 2 0mm;牙周组织健康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经环切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 ,正畸压入治疗在矫正患牙咬合关系的同时可改善牙周组织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前牙错位 正畸治疗 牙周治疗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疗效及对牙周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翟明表 孙艳 郭剑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疗效及对牙周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需行牙齿正畸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治...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疗效及对牙周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需行牙齿正畸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转位牙扭正时间、倾斜牙矫正时间及治疗时间)、治疗前后牙周健康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转位牙扭正时间、倾斜牙矫正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除SPD外,其它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PL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OHIP评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固定矫治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有助于促进牙周健康,提升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正畸矫正器 牙周健康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5
8
作者 沈潇 施捷 +3 位作者 徐莉 焦剑 路瑞芳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评价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 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 目的:评价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 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畸治疗完成后(T2)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后出血比率(percentage of sites with bleeding on probing,BOP%),通过根尖片评价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及牙根吸收发生状况。结果:(1)在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前(T1)及正畸治疗完成后(T2),PD、BI、BOP%以及PD>3 mm位点的百分比均有显著降低(P<0.001)。(2)T0时全口RBH均值为68.37%±15.60%,牙周-正畸治疗后RBH为70.2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切牙[T0为58.79%±16.71%,T2为65.54%(55.74%,78.13%)]、上尖牙[T0为77.62%(66.06%,87.17%),T2为79.57%(69.75%,86.52%)]及上磨牙[T0为74.30%(61.69%,84.45%),T2为76.76%(68.12%,85.09%)]在正畸治疗后RBH增高明显(P<0.05)。(3)正畸治疗后人均有23.94%±13.45%的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以下切牙及上切牙的发生率最高,总发生率分别为68.48%和65.31%。结论:伴错畸形的Ag P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不会引起牙周炎症加重或牙槽骨吸收;约2/3的上、下切牙可发生轻度的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正畸学 矫正 牙槽骨质丢失 牙根吸收
下载PDF
固定矫治器中切牙转矩的控制 被引量:32
9
作者 白丁 辜岷 张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讨切牙转矩定量的控制规律。方法 使用转矩测量仪 ,对横截面积为 0 4 6mm× 0 6 3mm的平直不锈钢丝与钛镍丝 ,7 0mm高垂直曲不锈钢丝 ,3 0mm长和 6 0mm长L形水平曲不锈钢丝 ,在单个 0 5 6mm中切牙托槽内的转矩力矩与... 目的 探讨切牙转矩定量的控制规律。方法 使用转矩测量仪 ,对横截面积为 0 4 6mm× 0 6 3mm的平直不锈钢丝与钛镍丝 ,7 0mm高垂直曲不锈钢丝 ,3 0mm长和 6 0mm长L形水平曲不锈钢丝 ,在单个 0 5 6mm中切牙托槽内的转矩力矩与扭转角度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 (1)这些弓丝的抗扭刚度分别为 4 90 9、1 32 5、4 137、3 4 4 8和 3 0 2 4N·mm/度 ;(2 )转矩力矩达到2 0N·mm时 ,上述弓丝将分别扭转 19 14 3、36 832、19 85 1、2 1 812和 2 2 4 18度 ;(3)不锈钢丝和钛镍丝的转矩余隙角分别为 15 0 7度和 2 1 73度 ;(4)曲能起到降低不锈钢丝的抗扭刚度、增加弓丝弹性范围的作用 ,其中以水平曲的效用更优。结论 平直不锈钢丝不是控制切牙转矩的理想选择。曲 ,特别是水平曲 ,能显著降低弓丝的转矩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器 切牙转矩 正畸矫正器 正畸学
原文传递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学 郑立舸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522-1524,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21/3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观察组的牙齿松动、移位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5/3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牙列间隙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牙列间隙出现率13.33%(7/3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恢复时间为(9.96±1.15)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7.89±1.85)个月;观察组治疗费用为(3.98±0.19)千元,明显多于对照组(2.84±0.12)千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疗效满意,可改善患者的咬合关系,美化面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 牙缺失/并发症 正畸学 矫正 颌畸形/并发症
下载PDF
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牙周联合治疗的CT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施捷 周彦恒 傅民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 :对牙周炎致唇向散开的前牙经牙龈环切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进行正畸治疗 ,使用CT观察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方法 :1 6名牙周炎患者唇向散开的上前牙被随机分到牙龈环切组和非环切组。使用前牙区CT扫描和根尖片来比较分析治疗... 目的 :对牙周炎致唇向散开的前牙经牙龈环切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进行正畸治疗 ,使用CT观察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方法 :1 6名牙周炎患者唇向散开的上前牙被随机分到牙龈环切组和非环切组。使用前牙区CT扫描和根尖片来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结果 :经牙龈环切后正畸压入治疗可以增加错位患牙的牙槽骨高度。牙龈环切后正畸压入的患牙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 1 .2mm。牙周病损对称的患牙中牙龈环切组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 0 .8mm ,牙周病损不对称的患牙中病损轻、中、重牙龈环切组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 0 .9、1 .4、2 .2mm。非牙龈环切组治疗后牙槽骨高度的平均增加量仅为 0 .1mm。牙龈环切组与非环切组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牙龈环切后正畸治疗在矫正患牙咬合关系的同时增加了牙槽骨高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错位前牙 治疗 CT 正畸学
下载PDF
正畸联合正颌治疗对骨性Ⅲ类错颌畸形伴偏颌患者侧貌改善及咬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徐建华 王玲 +1 位作者 刘怀勤 徐扬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正颌治疗对骨性Ⅲ类错颌畸形伴偏颌患者侧貌改善及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正畸联合正颌治疗患者27例。比较正颌手术前后患者软组织的不对称率,评价患者外貌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正颌手术前后患者正中咬紧时不同肌束...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正颌治疗对骨性Ⅲ类错颌畸形伴偏颌患者侧貌改善及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正畸联合正颌治疗患者27例。比较正颌手术前后患者软组织的不对称率,评价患者外貌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正颌手术前后患者正中咬紧时不同肌束的表面募集电位和肌不对称指数,评价患者咬合功能。结果正颌手术后3个月患者两侧上唇偏斜量和两侧下唇偏斜量的Q值较治疗前1个月降低,而两侧下颌偏斜量的Q值较治疗前1个月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右侧咬肌募集电位、左右两侧的二腹肌募集电位低于治疗前1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左右颞肌募集电位、左右咬肌募集电位和左右二腹肌募集电位明显高于治疗前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颞肌不对称指数、咬肌不对称指数和二腹肌不对称指数较治疗前1个月明显升高,治疗后6个月颞肌不对称指数、咬肌不对称指数和二腹肌不对称指数均较治疗前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性Ⅲ类错颌畸形伴偏颌患者采用正畸联合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同时满足患者对美容和咬合功能恢复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颌畸形 正畸学 矫正 骨性Ⅲ类
下载PDF
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下牙列拥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姜若萍 傅民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59-463,共5页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式托槽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患者的下牙列变化,探讨自锁托槽解除牙列拥挤的机制。方法选择26例下牙列拥挤患者,分为自锁组和传统组,每组13例,分别使用自锁托槽(Damon3)和传统托槽(传统结扎式托槽)进行...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式托槽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患者的下牙列变化,探讨自锁托槽解除牙列拥挤的机制。方法选择26例下牙列拥挤患者,分为自锁组和传统组,每组13例,分别使用自锁托槽(Damon3)和传统托槽(传统结扎式托槽)进行非拔牙矫治。对矫治前后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逐步回归分析拥挤解除机制以及影响下切牙唇倾度改变量的相关因素。结果矫治前后两组患者下颌尖牙间、前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量及下切牙唇倾度改变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矫治后自锁组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1.42mm、下切牙凸距增加2.66mm,传统组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0.65mm、下切牙凸距增加1.5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回归分析显示,自锁组对下切牙唇倾度变化量解释的总测定系数高达96.6%,被选入模型的变量为矫治前下颌拥挤度、下颌平面角、第一磨牙问牙弓宽度,以及矫治前后尖牙及第一前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量。结论非拔牙矫治下牙列拥挤时,自锁组和传统组患者均出现下切牙唇倾及下牙弓宽度增加,自锁组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量及下切牙前移量较传统组多;自锁组下切牙唇倾度的改变不仅受拥挤度和矫治前牙弓宽度影响.而且受患者自身骨面犁及牙弓帘序蛮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牙弓 正畸托槽 切牙
原文传递
先天缺失牙治疗中应用牙体种植联合正畸疗法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喻爱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98-200,205,共4页
目的观察先天缺失牙治疗中应用牙体种植联合正畸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先天缺失牙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单独采用牙体种植治疗,观察组采用牙体种植+正畸疗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种植成功率、咬合力及咀嚼功能、... 目的观察先天缺失牙治疗中应用牙体种植联合正畸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先天缺失牙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单独采用牙体种植治疗,观察组采用牙体种植+正畸疗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种植成功率、咬合力及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牙体种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种植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咬合力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缺失牙患者采用牙体种植联合正畸疗法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牙体种植成功率和牙齿咬合力,改善了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失 牙种植 正畸学 矫正
下载PDF
可调式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被引量:22
15
作者 高雪梅 曾祥龙 +1 位作者 傅民魁 谭全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可调式阻鼾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可调式阻鼾器组 30例OSAHS患者(男 24例,女 6例),平均年龄(49 9±9 9)岁,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 (AHI) ( 33 1±22 7 )次 /h。对照组为同... 目的 探讨可调式阻鼾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可调式阻鼾器组 30例OSAHS患者(男 24例,女 6例),平均年龄(49 9±9 9)岁,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 (AHI) ( 33 1±22 7 )次 /h。对照组为同期治疗的 30例年龄、体重、病情相当的OSAHS患者(男 23例,女 7例),戴用普通下颌前移类矫治器。单盲法取证并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分析可调式阻鼾器组患者于治疗前、医师经验位和最终调整位的上气道、舌骨位置和下颌定位的差异。结果 可调式阻鼾器组的AHI值相对降低 85 8 %,高于对照组 (P<0 05);其最终调整位为下颌前伸(5 8±1 4)mm,上下切缘距(4 6±1 1)mm,占最大前伸量的(71±26)%。结论 可调式阻鼾器的疗效改善明显,其最终调整位可为下颌定位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式阻鼾器 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正畸学
原文传递
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 被引量:22
16
作者 施捷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55-460,共6页
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患者需要在良好的牙周治疗基础上进行完善的正畸治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可以改善咬合关系,有效促进炎症控制,并有利于疗效长期稳定。
关键词 牙周炎 正畸学 矫正 错[牙合]畸形
原文传递
输送带跑偏原因、对策和纠偏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持平 卢世坤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共3页
针对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的原因,同时根据不同的跑偏状况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并对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纠偏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跑偏 纠偏 对策 发展趋势 展望
下载PDF
摇椅形唇弓矫治力系统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莉 张丁 +2 位作者 傅民魁 孙树立 梁颖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摇椅弓施予牙弓中各个牙的初始力系统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摇椅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用非线性分析法分析其施予各牙的力系统。结果 在摇椅弓作用下 ,切牙受龈向力、唇向力、根... 目的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摇椅弓施予牙弓中各个牙的初始力系统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摇椅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用非线性分析法分析其施予各牙的力系统。结果 在摇椅弓作用下 ,切牙受龈向力、唇向力、根舌向转矩、近中唇向扭矩 ;尖牙受向力、根舌向转矩、冠远中倾斜力矩及近中唇向扭矩 ;双尖牙受向力、根舌向转矩及近中唇向扭矩 ;磨牙受到龈向力、颊向力、根颊向转矩、近中唇向扭矩。结论 作为连续唇弓 ,摇椅弓施予牙弓中每个牙的初始力系统 ,都是包含多个力及力矩的三维复杂力系。在压低切牙磨牙、升高双尖牙的同时 ,还有引起牙齿轴向扭转及倾斜度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椅形唇弓 力系统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 正畸学 矫治
原文传递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牙弓间宽度不调的矫治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巍然 马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间牙弓宽度不调的研究及对患者正畸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结该类患者正畸治疗的特点。方法 对 4 8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检查 ,记录其上下牙弓间的宽度关系 ;根据患者错情况制... 目的 通过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间牙弓宽度不调的研究及对患者正畸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结该类患者正畸治疗的特点。方法 对 4 8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检查 ,记录其上下牙弓间的宽度关系 ;根据患者错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中出现上下颌牙弓宽度不调的比率为 6 0 .4 % ,双侧后牙反为 33.3% ,单侧后牙反为 16 .7%。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2 )宽度不调以双尖牙区为重 ,上尖牙区是扩弓治疗的重点。 (3)磨牙区牙弓宽度的不协调常较轻微 ,一些患者甚至上颌最后磨牙区略宽 ,对 5例患者 (占 10 4 % )进行了上颌磨牙的腭向移动。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中上颌多需扩弓 ,且扩弓潜力较大。对于严重拥挤的患者 ,拔牙决定应在扩弓后作出。扩弓治疗应在牙槽突植骨前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术后并发症 牙弓间宽度不调 矫治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语言交互活动中的重铸反馈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顾姗姗 王同顺 《中国外语》 CSSCI 2009年第4期54-59,共6页
语言交互过程中的重铸在母语和二语习得领域都是一种重要的反馈方式。目前,国内对于重铸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本文深入讨论了重铸的概念、性质,辨证地阐明了其纠正性的性质;同时,分析了重铸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的作用及... 语言交互过程中的重铸在母语和二语习得领域都是一种重要的反馈方式。目前,国内对于重铸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本文深入讨论了重铸的概念、性质,辨证地阐明了其纠正性的性质;同时,分析了重铸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应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看待重铸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并且,总结了国外关于重铸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出应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将重铸的研究拓展到认知、心理等多个领域,从而在全面深入了解重铸的性质和作用基础上将其应用于语言教学;最后,探讨了重铸在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指明了将重铸研究应用于我国外语教学实践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铸 反馈 纠正性 内隐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