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式热管型机房空调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金鑫 瞿晓华 +1 位作者 祁照岗 陈江平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3-136,73,共5页
介绍了分离式热管型机房空调的工作原理、实验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对发热机柜出风温度、蒸发器出风温度、系统COP和能耗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平均温度20℃时,分离式热管型机房空调系统可以将发热机柜出风温... 介绍了分离式热管型机房空调的工作原理、实验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对发热机柜出风温度、蒸发器出风温度、系统COP和能耗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平均温度20℃时,分离式热管型机房空调系统可以将发热机柜出风温度控制在限定范围内,保证设备稳定运行;COP变化范围为4.66~13.9,实验平均COP可达9.05;与传统机房空调系统耗电量相比,其节电率达6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热管 节能 cop 机房空调
下载PDF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郁武 王如竹 +2 位作者 王泰华 吴静怡 许煜雄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3-925,共3页
本文针对自行设计、建造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实验样机进行了春季运行工况下的实验研究,并对其运行特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均值20.6℃、太阳辐射强度均值954.59 W/m2的室外气象条件下,将150升水从13... 本文针对自行设计、建造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实验样机进行了春季运行工况下的实验研究,并对其运行特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均值20.6℃、太阳辐射强度均值954.59 W/m2的室外气象条件下,将150升水从13.4℃加热到50.5℃只需要94分钟,热泵供热性能系数达到6.61.即使在环境温度为17.1℃的雨夜天气,热泵性能系数仍能够达到3.11.通过对典型工况下太阳能集热板的集热效率和过热度进行分析发现,如果用电子膨胀阀取代热力膨胀阀对供液量进行实时调节,可以进一步提高热泵的性能系数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 性能系数(cop) 集热效率(ηC)
下载PDF
污水热能利用现状与潜在用途 被引量:20
3
作者 郝晓地 叶嘉洲 +1 位作者 李季 江瀚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5-22,共8页
污水余温含有比有机物化学能高近10倍的热能,应审时度势予以开发。在污水管道上直接利用热量存在热交换器(热泵)防污、防堵、防腐构造问题,需要严控技术设计与采用特殊材料。居家水平原位利用热能亦存在同样问题,需要与源分离卫生设施... 污水余温含有比有机物化学能高近10倍的热能,应审时度势予以开发。在污水管道上直接利用热量存在热交换器(热泵)防污、防堵、防腐构造问题,需要严控技术设计与采用特殊材料。居家水平原位利用热能亦存在同样问题,需要与源分离卫生设施相结合。国内外目前已有污水热能利用项目以管道在线利用为主,但规模不大,这不仅取决于热泵材料与质量,重要的是难以保持长期稳定运行。污水处理后在出水端进行集中热交换优点颇多,但是被交换出的巨大热量需要就近、稳定的热量用户。出水集中热能利用首选是服务于周边住宅或工企空调热量交换;出水交换热量亦可用于污泥热干化补充热量;交换热量还可用于污水处理厂周边农业大棚/温室。因此,污水处理厂若利用热能终将会演变为"能源工厂",并以热量输出交换方式间接实现"碳中和"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热能 水源热泵 能效比(cop) 供热/制冷 集中利用 污泥热干化
原文传递
低温强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骏骥 杨昌仪 蔡佰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4,80,共4页
采用中间喷射的涡旋热泵热水器专用压缩机及带经济器的系统设计,构成低温喷气增焓热泵热水器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在-20~43℃环境下正常运行,制取65℃较高温度的热水。系统在环境温度高于20℃,且最高出水温度达到65℃... 采用中间喷射的涡旋热泵热水器专用压缩机及带经济器的系统设计,构成低温喷气增焓热泵热水器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在-20~43℃环境下正常运行,制取65℃较高温度的热水。系统在环境温度高于20℃,且最高出水温度达到65℃时,能效比(COP)在3.4以上;在-15℃环境温度下COP依然能够保持在2.0以上;在-7℃--7℃段制热能力比目前常规热泵系统提高21%-28.9%。有效地扩大了(非二氧化碳)热泵系统的气候适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喷气增焓 热水器 能效比(cop)
下载PDF
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运行与改造案例研究(1):冷水机组 被引量:20
5
作者 常晟 魏庆芃 +4 位作者 蔡宏武 常良 陈永康 吴稼培 陈盛业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3-36,共4页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冷水机组实际运行能耗和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介绍了提升冷水机组运行效率的改造与优化措施,可为采用大型冷水机组的建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冷水机组 cop 压缩比 负荷率
下载PDF
北京某农村住宅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运行性能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楠 田昕 +1 位作者 王皆腾 徐俊芳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40,共5页
某农村住宅安装了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供暖系统。针对2014—2015年度供暖季系统的制热量、耗电量等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室内日平均温度为19.6℃,热泵机组日平均COP为4.29,供暖系统日均综合能效比为3.52,日均太阳能贡献率为4.... 某农村住宅安装了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供暖系统。针对2014—2015年度供暖季系统的制热量、耗电量等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室内日平均温度为19.6℃,热泵机组日平均COP为4.29,供暖系统日均综合能效比为3.52,日均太阳能贡献率为4.87%。该供暖系统的热泵机组具有较好的运行性能,但太阳能贡献率偏低,整个供暖系统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太阳能供暖 性能系数cop 综合能效比 太阳能贡献率 农村住宅
下载PDF
北京农村空气源热泵供暖项目运行实测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爱松 李忠 +1 位作者 聂晶晶 刘宗江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8-142,107,共6页
为评估北京农村清洁能源供暖项目中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选取15个典型住宅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进行了供暖期监测。介绍了项目的概况,在确定合理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对比了各项目的监测结果,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为评估北京农村清洁能源供暖项目中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选取15个典型住宅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进行了供暖期监测。介绍了项目的概况,在确定合理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对比了各项目的监测结果,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农村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供暖末端形式显著影响系统COP,变频压缩技术有助于系统COP的提升,室外温度较相对湿度对系统COP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供暖 空气源热泵 性能系数(cop) 监测
下载PDF
基于PV/T的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贺云龙 代彦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3-89,共7页
设计一种基于光伏/光热吸收器的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在光伏组件背面布置有吸热板及流道,可有效将光伏组件的热量传递给流道内的载热工质,经过热泵循环后水箱温升可达约30℃,系统热力COP约为5.0;光伏光热吸收器自己发电基本实现自供能。... 设计一种基于光伏/光热吸收器的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在光伏组件背面布置有吸热板及流道,可有效将光伏组件的热量传递给流道内的载热工质,经过热泵循环后水箱温升可达约30℃,系统热力COP约为5.0;光伏光热吸收器自己发电基本实现自供能。针对PV/T太阳能热泵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发现系统热COP仿真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泵 PV/T 光伏 cop
下载PDF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4):系统耦合运行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袁艳平 曹晓玲 +1 位作者 雷波 张丹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4-117,77,共5页
采取数值计算与解析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在构建地埋管换热器与地上机组耦合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变热流边界条件下单U形地埋管换热器与地上机组耦合运行的非稳态特性。分析了连续运行工况和间歇运行工况下地源热泵机组COP、单位管长换... 采取数值计算与解析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在构建地埋管换热器与地上机组耦合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变热流边界条件下单U形地埋管换热器与地上机组耦合运行的非稳态特性。分析了连续运行工况和间歇运行工况下地源热泵机组COP、单位管长换热量、埋管进出口流体温度及钻孔壁面平均温度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耦合运行 cop 单位管长换热量 温度
下载PDF
太阳能空气源复合多功能热泵系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紫祺 徐国英 张小松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4-58,共5页
构建了一种多功能直膨式太阳能与空气源复合的热泵系统。在常州的冬季及春季分别对试验样机的运行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冷暖联供的工况下,即同时产生生活热水和冷冻水,整个过程平均COP为6.0;在冬季,太阳辐射强度为354 W/m^... 构建了一种多功能直膨式太阳能与空气源复合的热泵系统。在常州的冬季及春季分别对试验样机的运行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冷暖联供的工况下,即同时产生生活热水和冷冻水,整个过程平均COP为6.0;在冬季,太阳辐射强度为354 W/m^2时,系统制生活热水平均COP为4.32;模拟系统供暖,即将循环水从40℃加热至45℃时,测试结果中最低COP为5.07。在春季,太阳辐射强度为856 W/m^2时,系统制生活热水平均COP为5.78。夏季时,系统同时生产冷热水用于生活热水和供冷的需求;冬季时,由于太阳能的辐射,提高了系统的蒸发温度,热泵的性能因此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与空气源复合热泵 生活热水 cop 太阳辐射强度
下载PDF
严寒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金光 陈正浩 +2 位作者 郭少朋 王瑾瑾 李雨宸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1-257,共7页
针对严寒地区所构建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实验装置,进行热泵独立运行及蓄热水箱-热泵双热源联合运行的供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空气源热泵单独供暖时,当室外温度低于-12℃时系统COPs达到最低,无法满足室内采暖需求;当室外温... 针对严寒地区所构建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实验装置,进行热泵独立运行及蓄热水箱-热泵双热源联合运行的供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空气源热泵单独供暖时,当室外温度低于-12℃时系统COPs达到最低,无法满足室内采暖需求;当室外温度在-12~-7℃之间时,室内采暖需求虽可得到满足,但系统COPs仅为1.10~1.44,节能效果不明显;当室外温度大于-7℃时,室内平均温度可达到20℃以上,系统节能性较好;蓄热水箱的加入会影响运行初期机组的稳定性,但可使室温得到快速提升并提高系统的制热性能,在相同运行条件下,蓄热水箱-热泵混合供暖期间室内平均温度为24.61℃,系统COPs为2.01,较蓄热水箱与空气源热泵交替供暖及单一空气源热泵供暖模式分别提高6.90%、21.08%,供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 供暖 cop 实验研究 严寒地区
下载PDF
严寒地区PV/T-空气源热泵集成供热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慧星 曹炽洪 +2 位作者 冯国会 张然 黄凯良 《建筑节能》 CAS 2015年第5期52-55,共4页
严寒地区太阳能光伏光热(PV/T)技术应用于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能实现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高效制热,最大限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研究分析了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严寒地区使用的局限性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太阳辐射传热机理和空气... 严寒地区太阳能光伏光热(PV/T)技术应用于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能实现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高效制热,最大限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研究分析了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严寒地区使用的局限性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太阳辐射传热机理和空气传热介质的特点,研制出PV/T-空气源热泵集成供热系统,空气源热泵机组即使在室外空气温度-20℃时,其理论COP值也能达到5.37,提高了严寒地区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效率,为今后严寒地区供暖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 PV/T集热器 cop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冬冷夏热地区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靖华 汪波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81,共3页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建筑节能方式,但其工作过程复杂,投资昂贵。探讨了如何在冬冷夏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合理选配热泵热水系统,达到最佳技术经济效益。认为在该地区。
关键词 空气源 热泵热水器 能效比 技术经济性 冬冷夏热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应用能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晓虹 封海辉 刘克福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0,共5页
以成都某高校公共浴室热水系统为例,连续跟踪采集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2年的运行数据。分析运行数据明确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实际运行能效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制热效率受冬季室外气温影响最严重,浴室热水机组在不同年份运行能效是不... 以成都某高校公共浴室热水系统为例,连续跟踪采集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2年的运行数据。分析运行数据明确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实际运行能效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制热效率受冬季室外气温影响最严重,浴室热水机组在不同年份运行能效是不同的。基于此提出基于典型气象年气象数据评估热泵热水机组的能效。给出了热泵机组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根据温度频数法将全年运行环境分为高温区、中温区和低温区,简化APF计算公式,方便计算。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由测试数据计算得到机组运行全年能效3.9,与基于典型气象年的全年能效计算结果 APF=4.1接近,而和机组额定能效比COP=4.5相差较大。结果表明:利用基于典型气象年数据和BIN分析法的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评价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能效较额定COP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机组 空气源热泵 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 能效比cop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能量与[火用]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曲明璐 王海洋 +1 位作者 闫楠楠 卢明琦 《暖通空调》 2022年第2期118-123,共6页
针对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是否具有节能优势,利用TRNSYS软件建立了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仿真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与单一光伏发电系统、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全年运行对比,并进行了能量分析与[火用]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是否具有节能优势,利用TRNSYS软件建立了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仿真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与单一光伏发电系统、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全年运行对比,并进行了能量分析与[火用]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的全年平均电效率、全年总发电量、热泵机组COP、能耗及[火用]损均优于单一光伏发电系统加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光热 热泵 光伏发电 能量分析 [火用]分析 电效率 cop
下载PDF
基于空气源热泵的温室冬季加温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强 杨禹尧 +3 位作者 夏礼如 鲍恩财 曹凯 伍德林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50,共7页
采用空气源热泵配合管道通风的方式对日光温室进行加温处理,测量室内热环境、计算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COP)以及与传统燃煤锅炉加温进行节能比较,研究空气源热泵冬季温室的加温效果。结果表明:典型晴天空气源热泵的平均COP值为1.76,与... 采用空气源热泵配合管道通风的方式对日光温室进行加温处理,测量室内热环境、计算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COP)以及与传统燃煤锅炉加温进行节能比较,研究空气源热泵冬季温室的加温效果。结果表明:典型晴天空气源热泵的平均COP值为1.76,与燃煤锅炉加温相比节能23.4%。采用空气源热泵加温,温室白天平均温度可达23.09℃,夜间8.68℃,比对照温室分别提高6.95℃和3.99℃,增温效果明显;温室白天平均相对湿度为47.45%,夜间为70.02%,比对照温室分别降低18.56、18.75个百分点,除湿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空气源热泵 冬季加温 cop 节能率
下载PDF
回热器对跨临界CO_2水源热泵的影响判别式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姜云涛 马一太 +1 位作者 张子坤 王伟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07-311,共5页
分析了回热器对跨临界CO2压缩循环效率等的影响,推导出回热器对系统的制热效率影响的判别式。在带回热器和不带回热器两种情况下完成了跨临界CO2水源热泵系统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2水源热泵系统的制热效率和制冷效... 分析了回热器对跨临界CO2压缩循环效率等的影响,推导出回热器对系统的制热效率影响的判别式。在带回热器和不带回热器两种情况下完成了跨临界CO2水源热泵系统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2水源热泵系统的制热效率和制冷效率略高于不带回热器时系统的效率;带回热器时热泵系统的制热效率比不带回热器系统的制热效率高约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cop CO2 回热器
下载PDF
光伏-直膨太阳能热泵系统在变水温工况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裴刚 季杰 +3 位作者 刘可亮 何汉峰 陆剑平 韩崇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7-592,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光伏-直膨太阳能热泵(PV-DXSAHP)的系统原理,建立了PV-DXSAHP系统试验台。对PV- DXSAHP系统在水温从15℃升高到55℃工况下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温升高到55℃时,PV-DXSAHP系统COP为4.1,测试过程的平... 提出了一种新型光伏-直膨太阳能热泵(PV-DXSAHP)的系统原理,建立了PV-DXSAHP系统试验台。对PV- DXSAHP系统在水温从15℃升高到55℃工况下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温升高到55℃时,PV-DXSAHP系统COP为4.1,测试过程的平均光电效率为13.2%。研究表明PV-DXSAHP系统具有优越的热泵性能和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直膨太阳能热泵 性能系数 PV-DXSAHP cop
下载PDF
基于微细通道集热/蒸发器的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伟 张小松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提出了一种自主设计的微细通道集热/蒸发器,采用树形分支模型,由2块铝板冷轧吹胀而成,减小了接触热阻,提高了集热器的换热系数。将集热/蒸发器应用到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中,介绍了集热/蒸发器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 提出了一种自主设计的微细通道集热/蒸发器,采用树形分支模型,由2块铝板冷轧吹胀而成,减小了接触热阻,提高了集热器的换热系数。将集热/蒸发器应用到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中,介绍了集热/蒸发器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系统性能系数COP、集热器集热效率、加热时间及各运行参数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将150L水从15℃加热到50℃时,系统全年平均COP为4.8,平均集热效率为1.3,平均加热时间为314min;环境温度的升高和太阳辐照度的降低会使集热效率显著增大;热泵系统性能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证明了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集热器 蒸发器 热泵热水系统 集热效率 性能系数(cop) 加热时间 性能模拟
下载PDF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集热/蒸发器性能优化及其低温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道川 姚剑 +1 位作者 赵耀 代彦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0-197,共8页
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集热/蒸发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由六边形与四边形单元组合的流道结构,并进行仿真与实验研究。在上海地区,冬季工况下,将水温从10℃加热到50℃,系统COP可达到4.5;夏季工况下,将水温从30℃加热到55℃,系统COP可达... 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集热/蒸发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由六边形与四边形单元组合的流道结构,并进行仿真与实验研究。在上海地区,冬季工况下,将水温从10℃加热到50℃,系统COP可达到4.5;夏季工况下,将水温从30℃加热到55℃,系统COP可达到6.60。在此基础上,针对严寒地区冬季运行,研究了与喷气增焓循环耦合的低温型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在环境温度为-10℃时,系统COP可达到3.79;环境温度为-20℃时,系统COP可达到3.69。依据实验与仿真数据,运用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分析方法,以当量热价(LCoH)为评价指标,为太阳能热泵采暖经济性分析提供计算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泵系统 集热/蒸发器 cop 喷气增焓 全生命周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