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MDEA混合胺CO2富液的膜解吸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卫风
邓兆雄
+3 位作者
邱雪霏
马伟春
李娟
王秋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50-756,共7页
针对以MDEA为主体、MEA和PG为添加剂的2种混合胺的解吸工况,采用膜解吸法对其CO2富液进行解吸再生。在对比2种吸收液的膜解吸效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条件对CO2解吸率和解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解吸时间下,MDEA+MEA富液的...
针对以MDEA为主体、MEA和PG为添加剂的2种混合胺的解吸工况,采用膜解吸法对其CO2富液进行解吸再生。在对比2种吸收液的膜解吸效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条件对CO2解吸率和解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解吸时间下,MDEA+MEA富液的解吸率比MDEA+PG富液的解吸率高;在相同吸收液质量分数下,MDEA+PG富液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温度升高和N2吹扫体积流量增大均有利于提高CO2解吸率,同时也会加速解吸进程;CO2富液体积流量增大会导致CO2解吸率下降;综合考虑,选择MDEA+MEA为吸收剂,解吸温度为50℃,CO2富液体积流量为0.89×10-3 m3/s,N2吹扫体积流量为150 m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吸
富液
混合胺
解吸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弱碱性吸收剂碳捕集及CO_(2)富液生物再生性能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敏楠
张佳音
+6 位作者
张新妙
徐恒
栾金义
陆丁香
赵鹏宇
陈湘泽
武振康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8,共9页
碳捕集转化一体化工艺能利用CO_(2)转化过程同步实现CO_(2)富液再生,有望降低碳捕集转化整体成本。为评价生物甲烷化与碳捕集耦合的可行性,首先,在填料塔中考察了以4.2 g/L NaHCO_(3)、6 g/L Na_(2)CO_(3)、微生物营养液配制的弱碱性吸...
碳捕集转化一体化工艺能利用CO_(2)转化过程同步实现CO_(2)富液再生,有望降低碳捕集转化整体成本。为评价生物甲烷化与碳捕集耦合的可行性,首先,在填料塔中考察了以4.2 g/L NaHCO_(3)、6 g/L Na_(2)CO_(3)、微生物营养液配制的弱碱性吸收剂(pH=10)对模拟烟气中CO_(2)的吸收性能;其次,在厌氧瓶内利用生物甲烷化过程对CO_(2)富液开展5个周期的循环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填料塔气体流量≤1.0 L/min时,随液体流量增加,所有试验组CO_(2)去除率逐渐上升并能稳定在80%以上,该填料塔液体流量宜≤0.9 L/min;不同气体流量(0.4~1.2 L/min)下填料塔体积总传质系数基本稳定在17~19 mol/(h·kPa·m^(3));CO_(2)吸收导致吸收液中NaHCO_(3)增加、Na_(2)CO_(3)减少,二者变量比值在1.2~1.9。气体流量为0.6 L/min、液体流量为0.7 L/min时,在维持80%以上CO_(2)去除率的前提下,该弱碱性吸收剂可循环使用6次,此时活性组分CO_(3)^(2-)利用率达89.5%,形成的CO_(2)富液中总无机碳量为0.127 mol/L,pH为8.82,能为生物甲烷化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CO_(2)富液循环生物再生试验表明,每次再生后的吸收剂CO_(2)吸收量基本稳定在69.6~78.6 mmol/L,且再生期间CH 4产生过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再生试验后,Firmicutes、Actinobacteriota等耐碱性门水平细菌得到一定富集;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在再生前后古菌属中占比均接近99%,但再生试验期间弱碱性环境导致Methanobrevibacter相对丰度降低了19.5%,unclassified_f_Methanobacteriaceae增加了18.7%。初步证实了碳捕集耦合生物甲烷化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转化一体化
吸收剂
co
_(
2
)富液
生物再生
生物甲烷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MDEA混合胺CO2富液的膜解吸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卫风
邓兆雄
邱雪霏
马伟春
李娟
王秋华
机构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装备管理与保障学院
出处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50-756,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209300)。
文摘
针对以MDEA为主体、MEA和PG为添加剂的2种混合胺的解吸工况,采用膜解吸法对其CO2富液进行解吸再生。在对比2种吸收液的膜解吸效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条件对CO2解吸率和解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解吸时间下,MDEA+MEA富液的解吸率比MDEA+PG富液的解吸率高;在相同吸收液质量分数下,MDEA+PG富液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温度升高和N2吹扫体积流量增大均有利于提高CO2解吸率,同时也会加速解吸进程;CO2富液体积流量增大会导致CO2解吸率下降;综合考虑,选择MDEA+MEA为吸收剂,解吸温度为50℃,CO2富液体积流量为0.89×10-3 m3/s,N2吹扫体积流量为150 mL/min。
关键词
膜解吸
富液
混合胺
解吸率
Keywords
membrane
desorption
co
2-
rich
solution
mixed
absorption
solution
desorption
rate
分类号
X70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弱碱性吸收剂碳捕集及CO_(2)富液生物再生性能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敏楠
张佳音
张新妙
徐恒
栾金义
陆丁香
赵鹏宇
陈湘泽
武振康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08547)。
文摘
碳捕集转化一体化工艺能利用CO_(2)转化过程同步实现CO_(2)富液再生,有望降低碳捕集转化整体成本。为评价生物甲烷化与碳捕集耦合的可行性,首先,在填料塔中考察了以4.2 g/L NaHCO_(3)、6 g/L Na_(2)CO_(3)、微生物营养液配制的弱碱性吸收剂(pH=10)对模拟烟气中CO_(2)的吸收性能;其次,在厌氧瓶内利用生物甲烷化过程对CO_(2)富液开展5个周期的循环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填料塔气体流量≤1.0 L/min时,随液体流量增加,所有试验组CO_(2)去除率逐渐上升并能稳定在80%以上,该填料塔液体流量宜≤0.9 L/min;不同气体流量(0.4~1.2 L/min)下填料塔体积总传质系数基本稳定在17~19 mol/(h·kPa·m^(3));CO_(2)吸收导致吸收液中NaHCO_(3)增加、Na_(2)CO_(3)减少,二者变量比值在1.2~1.9。气体流量为0.6 L/min、液体流量为0.7 L/min时,在维持80%以上CO_(2)去除率的前提下,该弱碱性吸收剂可循环使用6次,此时活性组分CO_(3)^(2-)利用率达89.5%,形成的CO_(2)富液中总无机碳量为0.127 mol/L,pH为8.82,能为生物甲烷化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CO_(2)富液循环生物再生试验表明,每次再生后的吸收剂CO_(2)吸收量基本稳定在69.6~78.6 mmol/L,且再生期间CH 4产生过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再生试验后,Firmicutes、Actinobacteriota等耐碱性门水平细菌得到一定富集;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在再生前后古菌属中占比均接近99%,但再生试验期间弱碱性环境导致Methanobrevibacter相对丰度降低了19.5%,unclassified_f_Methanobacteriaceae增加了18.7%。初步证实了碳捕集耦合生物甲烷化工艺的可行性。
关键词
碳捕集转化一体化
吸收剂
co
_(
2
)富液
生物再生
生物甲烷化
Keywords
integrated
carbon
capture
and
co
nversion(iCCC)
absorbent
co
_(2)-
rich
solution
bio-regeneration
biomethanation
分类号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MDEA混合胺CO2富液的膜解吸法试验研究
张卫风
邓兆雄
邱雪霏
马伟春
李娟
王秋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弱碱性吸收剂碳捕集及CO_(2)富液生物再生性能
赵敏楠
张佳音
张新妙
徐恒
栾金义
陆丁香
赵鹏宇
陈湘泽
武振康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