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华鄂尔多斯CCS封存场地CO_2泄漏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君 翁力 +2 位作者 赵兴雷 郭屹 李轩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5,共5页
CO2气体泄漏预测及其监测是CO2捕集与封存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针对神华鄂尔多斯CCS项目,建立CO2泄漏扩散预测模型,研究CO2泄漏扩散特征及其泄漏扩散模式,并运用CO2泄漏监测仪监测现场的CO2泄漏量,在此基础上将文中预测计算结果和实验测... CO2气体泄漏预测及其监测是CO2捕集与封存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针对神华鄂尔多斯CCS项目,建立CO2泄漏扩散预测模型,研究CO2泄漏扩散特征及其泄漏扩散模式,并运用CO2泄漏监测仪监测现场的CO2泄漏量,在此基础上将文中预测计算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文中预测方法的正确性。基于此预测模型,进一步研究了CO2泄漏量和测试距离、风速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目前的天气状况,对此泄漏速率下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下风向距离的增加,CO2浓度显著降低,而随着测试点距离泄漏点高度的增加,CO2浓度降低相对较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co2泄漏预测 co2泄漏监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机理及泄漏监测
2
作者 范卜凡 纪佑军 王力龙 《四川水泥》 2019年第9期251-251,共1页
CO2地质封存(CSS)作为一项减小温室气体效应的有效措施,在降低CO2排量的同时也会引发CO2泄漏、地层变形、甚至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效应。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研发现:①CO2封存场所包括枯竭油气藏、深部咸水层和不可开采煤层;②CO2封存包... CO2地质封存(CSS)作为一项减小温室气体效应的有效措施,在降低CO2排量的同时也会引发CO2泄漏、地层变形、甚至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效应。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研发现:①CO2封存场所包括枯竭油气藏、深部咸水层和不可开采煤层;②CO2封存包括物理封存和化学封存;③CO2泄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对CO2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封存 温室效应 co2泄漏监测
下载PDF
海洋碳封存技术:现状、问题与未来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江海 孙贤贤 +3 位作者 徐小明 吴酬飞 彭娟 袁建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5,共9页
过度使用化石能源致使过量排放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并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碳封存是有效缓解大气中CO_2浓度激增的重要手段。海洋碳封存是一种新兴的碳减排理念,其封存主体是海洋水柱和海底沉积物,它们不但封存潜力巨大,而且与陆... 过度使用化石能源致使过量排放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并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碳封存是有效缓解大气中CO_2浓度激增的重要手段。海洋碳封存是一种新兴的碳减排理念,其封存主体是海洋水柱和海底沉积物,它们不但封存潜力巨大,而且与陆地碳封存相比安全性更高。阐述了海洋碳封存的技术原理与封存机制、海洋碳封存的潜力与封存时间、影响海洋碳封存的主要因素、海上CO_2注入技术、CO_2泄漏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以及CO_2泄漏的监测技术等,并对未来海洋碳封存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未来海洋碳封存技术的主要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封存 海洋水柱 海底沉积物 co_2泄漏监测技术
原文传递
CO_(2)地质封存源汇匹配及安全性评价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士伦 汤勇 +5 位作者 段胜才 秦佳正 陈一诺 刘雅昕 郑鹏 赵国庆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3期269-279,共11页
CC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中国正处于“双碳”目标的落实阶段,在CO_(2)地质封存的经济界限评价、源汇优化和安全监测方面还缺乏成熟的技术体系。从封存技术经济界限、源汇匹配技术、封存安全性及监测3个方面总结了中国CO... CC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中国正处于“双碳”目标的落实阶段,在CO_(2)地质封存的经济界限评价、源汇优化和安全监测方面还缺乏成熟的技术体系。从封存技术经济界限、源汇匹配技术、封存安全性及监测3个方面总结了中国CO_(2)地质封存技术发展历程。回顾了CCUS技术在捕集、运输、注入封存阶段的经济成本,进一步总结了目前各阶段的技术经济界限及其影响因素。此外,通过总结国内外CCUS源汇匹配技术发展现状,明确了中国源汇特征及其分布,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源汇匹配优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最后,通过总结CO_(2)地质封存安全风险评价及封存监测技术,明确了经济高效、有效、定量的监测方法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封存技术经济界限 源汇匹配 安全风险评价技术 co_(2)泄漏监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