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藻固定C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
作者 程丽华 张林 +1 位作者 陈欢林 高从堦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空气中CO2 浓度升高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已成为重大的环境问题 ,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概述了高效固定CO2 微藻藻种的筛选和培养方法 ,分析了微藻固定CO2 的无机碳利用形式和浓缩机制 ,讨论了高效光生物反应器设计和运行目标 ,简要介绍了微藻 ... 空气中CO2 浓度升高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已成为重大的环境问题 ,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概述了高效固定CO2 微藻藻种的筛选和培养方法 ,分析了微藻固定CO2 的无机碳利用形式和浓缩机制 ,讨论了高效光生物反应器设计和运行目标 ,简要介绍了微藻 (酶 ) 膜生物反应器集成新技术。并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在进一步探索微藻固定CO2 有关机理的基础上 ,构建高效固定CO2 的转基因微藻 ,开发高效膜生物反应集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固定 微藻 光生物反应器 碳酸酐酶(CA)
下载PDF
固定CO_2氢细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竞 周集体 +2 位作者 张晶晶 张爱丽 张劲松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1-275,共5页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高效固定CO2 的氢氧化细菌—专性化能自养菌BHA 15 ,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培养基 ρ/gL-1:NH4 Cl 4.0 ,Na2 HPO4 ·12H2 O 0 .75 ,KH2 PO4 0 .5 ,MgSO4 ·7H2 O 0 .3;V(H2 )∶V(O2 )∶V(CO2 ) =3 .5∶1∶1;p...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高效固定CO2 的氢氧化细菌—专性化能自养菌BHA 15 ,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培养基 ρ/gL-1:NH4 Cl 4.0 ,Na2 HPO4 ·12H2 O 0 .75 ,KH2 PO4 0 .5 ,MgSO4 ·7H2 O 0 .3;V(H2 )∶V(O2 )∶V(CO2 ) =3 .5∶1∶1;pH =7;最适生长温度θ =30℃ ) ,密闭摇瓶中恒温 (30℃ )培养 40h后 ,菌体浓度 ρ(DW)达 1.6mg/mL ,菌体蛋白含量 71.8% .图 7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固定 温室效应 生物固定 氢细菌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利用微藻技术减排CO_2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明明 杨忠华 +2 位作者 吴高明 李轩科 袁观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36-440,共5页
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对用来固定CO2的微藻进行育种,获得耐受高CO2浓度、可高效固定CO2的斜生栅藻突变株WUST-04,其最适宜生长的CO2浓度由诱变前的5%提高到诱变后的15%。在5 L的光生物反应器中初步研究了该微藻的固碳工艺。结果表明,在适宜... 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对用来固定CO2的微藻进行育种,获得耐受高CO2浓度、可高效固定CO2的斜生栅藻突变株WUST-04,其最适宜生长的CO2浓度由诱变前的5%提高到诱变后的15%。在5 L的光生物反应器中初步研究了该微藻的固碳工艺。结果表明,在适宜的CO2浓度下,微藻的CO2固定效率提高了17.5%,最大CO2固定效率达1.846 g/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减排 co2固定 微藻 斜生栅藻 紫外诱变
下载PDF
成熟马占相思水力导度对水分利用和光合响应的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平 孙谷畴 +1 位作者 倪广艳 曾小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6,共8页
通过测定成熟马占相思叶片的水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Tr)、叶面积指数、边材面积等参数,研究了湿季(5月)和干季(11月)叶片的水力导度(Kl)、水分和光合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大植株(平均树高20m、胸径0.26m)的边材面积与叶面积的比率(... 通过测定成熟马占相思叶片的水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Tr)、叶面积指数、边材面积等参数,研究了湿季(5月)和干季(11月)叶片的水力导度(Kl)、水分和光合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大植株(平均树高20m、胸径0.26m)的边材面积与叶面积的比率(Asp/Acl)比较小植株(平均树高14.5m、胸径0.19m)高8.5%,前者的木质部水分通量大于后者,以支持冠层叶片的水分利用.对木质部易损曲线进行分析,Kl降低50%时,湿、干季的叶片水势(Ψl)分别为-1.41和-1.55MPa,且干季的木质部空穴化的易损性高于湿季.湿、干季的Kl峰值分别为5.5和4.5mmol·m-2·s-1·MPa-1,最大蒸腾速率(Trmax)分别为3.6和1.8mmol·m-2·s-1,且湿季的Kl和Trmax明显大于干季.一天中Kl和Tr的多次波动反映了木质部空穴化和修复的往复循环,叶片气孔在Kl降低超过50%或Ψl达到-1.6MPa时关闭,气孔导度在K1达到50%前仍保持较高水平.干季的水力导度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较湿季明显.季节更迭导致叶片水力导度损失是Tr和CO2交换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水力导度 木质部空穴化 co2固定 马占相思
原文传递
碳循环研究:东亚生态系统为什么重要 被引量:14
5
作者 方精云 唐艳鸿 SON Yowhan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1-565,共5页
碳循环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它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为有机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最基本的物质资料和能量来源.
关键词 碳循环 生态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东亚 co2固定 光合作用 能量来源 有机质
原文传递
未来能源安全的柱石——来自微藻的生物柴油 被引量:9
6
作者 和晶亮 徐翔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7-71,共5页
为了应对原油价格上涨、资源枯竭、生产国政治的不稳定以及环境挑战,需要一种能源来缓解目前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生物柴油正是最佳的选择,这种可再生的碳中性的能源对于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生物柴油通常通过含油种子获得,但... 为了应对原油价格上涨、资源枯竭、生产国政治的不稳定以及环境挑战,需要一种能源来缓解目前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生物柴油正是最佳的选择,这种可再生的碳中性的能源对于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生物柴油通常通过含油种子获得,但同样的生物柴油可由微藻制成.微藻是一种独特的光合生物,因为它能累积高含量的天然油脂而且使用CO2作为唯一的碳源.微藻可成为可再生生物柴油的来源,也许只有它才有能力满足全球对运输燃料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微藻油 光合生物 co2固定
下载PDF
烟气环境条件下小球藻的生长及其CO_2固定 被引量:8
7
作者 岳丽宏 陈为公 +1 位作者 李建国 金建英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15-19,共5页
研究了SO2等烟气环境因子对小球藻ZY-1的生长及其CO2固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中的SO2是以增加培养液中的SO2-2浓度及降低pH的形式来影响ZY-1的生长及其对CO2的固定的,当其浓度大于50×10-6(v/v)时,需要进行烟气脱硫或控制培养... 研究了SO2等烟气环境因子对小球藻ZY-1的生长及其CO2固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中的SO2是以增加培养液中的SO2-2浓度及降低pH的形式来影响ZY-1的生长及其对CO2的固定的,当其浓度大于50×10-6(v/v)时,需要进行烟气脱硫或控制培养液pH变化来消除其影响;烟气中NO浓度不高于300×10-6(v/v)时,不影响ZY-1的生长及其对CO2的固定,反而可作为氮源供ZY-1生长用;对经过一般除尘处理的烟气来说,在利用小球藻ZY-1固定CO2时可不考虑溶解性烟尘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再一次证明了利用小球藻ZY-1固定烟气中的CO2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co2固定 小球藻ZY-1 烟气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廊坊地区杨树人工林的碳贮量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恭祎 马志波 +1 位作者 武惠肖 林淑荣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碳贮量 大气co2 廊坊 森林生态系统 植物根系 co2固定 光合作用 森林植物 地上部分
下载PDF
微藻生物固碳法在煤电碳减排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厉雄峰 李清毅 +2 位作者 胡达清 赵金龙 李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347-351,共5页
概述了煤电碳排放及烟气碳减排技术发展现状,从藻种选育、光反应器开发、产业化模式探索三方面阐述了微藻固碳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了平板式、管式、垂直柱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工程化应用的适用性,进一步探讨了耦合烟气减排、污水处理... 概述了煤电碳排放及烟气碳减排技术发展现状,从藻种选育、光反应器开发、产业化模式探索三方面阐述了微藻固碳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了平板式、管式、垂直柱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工程化应用的适用性,进一步探讨了耦合烟气减排、污水处理、微藻能源和藻体大宗产品的微藻商业化减排模式,展望微藻固碳在煤电减排工程化应用中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co2固定 煤电 碳减排 平板光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HCO_3^-对海生颗石藻细胞表面钙化和CO_2固定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庆余 白岩善博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3期285-289,共5页
颗石藻(EmilianiahuxleyiHayuandMohler)是海洋浮游生物中生物量最大的普生性种群。在添加了20mmol/LHCO-3的ESM培养液中生长的E.huxleyi,细胞表面形成颗石片落所固定的碳酸... 颗石藻(EmilianiahuxleyiHayuandMohler)是海洋浮游生物中生物量最大的普生性种群。在添加了20mmol/LHCO-3的ESM培养液中生长的E.huxleyi,细胞表面形成颗石片落所固定的碳酸钙与细胞合成的有机质干重比达2.47∶1,在不添加HCO-3的ESM培养液中生长的E.huxleyi,细胞表面的碳酸钙与细胞合成的有机质干重比为0.05∶1,脂类含量达细胞干重的186%。细胞钙化实验和扫描电镜分析证实,培养液中HCO-3离子是控制E.huxleyi细胞钙化的主要因素,E.huxleyi细胞除了具有光合作用途径利用和固定CO2外,在一定HCO-3离子的浓度条件下还具有另一条固定CO2的途径,形成以CaCO3为主要成分的钙质片落(颗石片落)。E.huxleyi细胞热转化成烃实验结果显示,富含脂类的E.huxleyi在300℃热解时产出的“氯仿沥青A”、饱和烃和芳烃的量很高,其饱和烃产量可达细胞干重的2.8%,是一般藻类产烃量的6~15倍。研究结果初步显示,E.huxleyi是开展碳循环的环境优化研究和可再生生物能源研究良好的实验生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o3^-离子浓度 co2固定 颗石藻 表面钙化
下载PDF
六种微藻固定CO_2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明升 魏群 +2 位作者 蔡元妃 孙红云 郭莉娜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4-548,共5页
为筛选具有较高固碳率的微藻,以6种淡水微藻为研究对象,利用SE培养基,在光照强度4 000 lux、温度25℃、光照周期12∶12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为期7d的微藻固碳实验。结果表明:CO2对微藻生长有较大的影响,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 为筛选具有较高固碳率的微藻,以6种淡水微藻为研究对象,利用SE培养基,在光照强度4 000 lux、温度25℃、光照周期12∶12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为期7d的微藻固碳实验。结果表明:CO2对微藻生长有较大的影响,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情况较好,但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生长受抑制;6种微藻固碳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斜生栅藻的固碳率最高,达到了76.00%,斜生栅藻CO2固定速率和生物量分别为0.225 g/(L.d)和0.837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co2固定 耐受 斜生栅藻
下载PDF
太湖地区长期不同施肥水稻土N_2和CO_2固定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与差异 被引量:7
12
作者 靳振江 潘根兴 +1 位作者 刘晓雨 李恋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92,共11页
土壤N2固定细菌和CO2固定细菌是土壤碳氮循环重要的微生物群落,不同施肥下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这两类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施肥对农田碳氮循环的影响特点。本文研究了太湖地区自1987年开始的水稻土长期施肥试验,选取不施肥... 土壤N2固定细菌和CO2固定细菌是土壤碳氮循环重要的微生物群落,不同施肥下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这两类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施肥对农田碳氮循环的影响特点。本文研究了太湖地区自1987年开始的水稻土长期施肥试验,选取不施肥(NF)、氮磷钾(NPK)肥(CF)、NPK肥与猪粪配施(CFM)和NPK肥与秸秆还田配施(CFS)小区,采集(0—20 cm)表层样本,以nifH和cbbLR基因分别作为N2和CO2固定细菌的指示基因,用PCR-DGGE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二者的群落结构,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土壤自生固氮细菌数量和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土壤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CF、CFM和CFS处理下的自生固氮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58%、66%和106%;CF、CFM和CFS处理下的nifH基因丰度分别提高了213%、1079%和344%。CF与CFM处理的土壤固氮酶活性显著高于NF和CFS处理。因此,施肥提高了cbbLR基因的多样性。与NF处理相比,CF、CFM和CFS处理下的cbbLR基因丰度分别提高了465%、1827%和758%。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自生固氮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bbLR和nifH基因丰度均与归一化的土壤养分呈极其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土壤养分平衡对维持N2和CO2固定细菌较高的丰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N2固定 co2固定 细菌群落 养分平衡 有机碳
下载PDF
A practical soil management to improve soil quality by applying mineral organic fertilizer 被引量:8
13
作者 Leilei Xiao Qibiao Sun +1 位作者 Huatao Yuan Bin Lian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98-204,共7页
Heavy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causes increasing soil and environmental crisis, and the use of organic fertilizer increases obviou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mineral organic fertilizer(MOF) and compound fertili... Heavy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causes increasing soil and environmental crisis, and the use of organic fertilizer increases obviou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mineral organic fertilizer(MOF) and compound fertilizer(CF) were applied in amaranth cultur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se two kinds of fertilizers on soil quality and the potential function for CO_2 fixation. Some soil parameters were tested, e.g. p H valu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microbial biomass, urease activity,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 In addition, some parameters of soil infiltration water were also determined, such as p H and HCO_3^- concentr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MOF improved soil quality and amaranth biomass and increased possible soil carbon sink.On the contrary, the utilization of CF worsened soil quality and made the soil acidize.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OF can partially replace CF to improve plant growth, soil quality and possible CO_2 si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tilizer management Mineral organicfertilizer Soil quality Natural way Carbon fixation
下载PDF
油菜素内酯对玉米叶片捕光、CO_2固定及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藏金萍 赵艾佳 +5 位作者 赵亚林 闫青地 冯佳佳 张海丽 王凤茹 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228-4234,共7页
【目的】明确油菜素内酯(BR)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油菜素内酯在玉米田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于玉米8叶期喷施100 nmol·L^(-1) BR,对其叶片进行叶绿体结构、淀粉粒积累、叶绿素含量、PEPC活性、... 【目的】明确油菜素内酯(BR)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油菜素内酯在玉米田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于玉米8叶期喷施100 nmol·L^(-1) BR,对其叶片进行叶绿体结构、淀粉粒积累、叶绿素含量、PEPC活性、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油菜素内酯处理8叶期玉米15 d后,与对照相比,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32.6%,同时,叶绿体中淀粉粒的积累明显变多变大,叶绿素含量高出对照28.57%,以上结果说明BR处理可提高玉米叶片的捕光能力;PEPC是C4植物中催化PEP固定CO_2的酶,本研究结果表明BR处理可提高玉米叶片中PEPC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其活性提高了14.52%,这说明BR处理可提高玉米叶片固定CO_2的能力;光合产物运输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玉米叶片疏导组织细胞的超微观察,发现BR处理后韧皮部输导组织的细胞内含物增加;蔗糖是光合产物的主要运输形式,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是蔗糖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可反映同化物向籽粒运输能力和强度,本研究发现BR处理后SS和SPS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8.26%和30.20%,上述结果说明BR处理可提高玉米光合产物的输出能力。【结论】油菜素内酯通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来提高玉米叶片的光能利用率;通过提高PEP羧化酶活性提高玉米叶片固定CO_2的能力;通过提高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酶活性,促进玉米叶片光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运输和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捕光能力 co2固定 有机物运输 玉米
下载PDF
温度、pH对非光合微生物菌群固碳效率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武满满 孙佩哲 +4 位作者 胡佳俊 王磊 李军 付小花 乐毅全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2年第1期45-51,共7页
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碳源和可再生资源,本实验通过研究温度和pH对非光合固碳微生物固碳效率的影响,以期获得非光合固碳微生物适宜的固碳条件,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 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碳源和可再生资源,本实验通过研究温度和pH对非光合固碳微生物固碳效率的影响,以期获得非光合固碳微生物适宜的固碳条件,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与固碳效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好氧/厌氧固碳微生物菌群生长的最适pH均在7左右。好氧固碳微生物菌群可在较大的温度范围(10℃~40℃)内良好生长,但其固碳速率在10℃左右时最高,之后微生物固碳速率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在40℃时,微生物固碳速率开始回升。厌氧时微生物的固碳效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与好氧时相似,但总体效果要比其在好氧时低20%~25%。由DGGE图谱及戴斯系数分析可得培养温度和pH对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优势菌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固碳效率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光合固碳微生物 co2固定 温度 vU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微生物电合成-电能驱动的CO_2固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华伟 张延平 李寅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88-1399,共12页
CO_2代表着地球上最广泛的可再生资源,通过生物固碳途径将CO_2转化为有机物,是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学品的重要方向,由于能量供给不足和微生物自身生理代谢的限制,生物固碳效率还有待提高.利用电能驱动微生物还原CO_2是实现CO_2高效... CO_2代表着地球上最广泛的可再生资源,通过生物固碳途径将CO_2转化为有机物,是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学品的重要方向,由于能量供给不足和微生物自身生理代谢的限制,生物固碳效率还有待提高.利用电能驱动微生物还原CO_2是实现CO_2高效转化的新策略,被称为微生物电合成.本文从电合成微生物种类、胞外电子传递、电极材料等方面综述了微生物电合成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电合成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合成 co2固定 生物电化学系统 胞外电子传递 电极材料
原文传递
供气条件对小球藻固定二氧化碳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岳丽宏 陈宝智 钱新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9-52,共4页
对三种不同的供气条件下 ,小球藻对 CO2 的固定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鼓泡系统供气时 ,在 CO2浓度渐增的条件下比固定 CO2 浓度条件下小球藻对 CO2 固定速率高。用旁路中空纤维组件吸收供气系统供气时 ,CO2 的传递率高于鼓泡供... 对三种不同的供气条件下 ,小球藻对 CO2 的固定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鼓泡系统供气时 ,在 CO2浓度渐增的条件下比固定 CO2 浓度条件下小球藻对 CO2 固定速率高。用旁路中空纤维组件吸收供气系统供气时 ,CO2 的传递率高于鼓泡供气系统 ;这两种供气系统中小球藻的生长模式和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co2固定 供气方式 大气污染控制
下载PDF
低浓度碱强化钢渣固定CO_2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日伟 周宏仓 +3 位作者 何都良 张彬 丁雨桦 陈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333-337,共5页
对低浓度碱强化钢渣固定CO_2进行研究。实验在单因素条件下考察碱渣比、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和液固比对钢渣固定CO_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渣比、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和液固比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碳酸化反应的进行;碱渣比8%、搅拌速度400... 对低浓度碱强化钢渣固定CO_2进行研究。实验在单因素条件下考察碱渣比、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和液固比对钢渣固定CO_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渣比、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和液固比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碳酸化反应的进行;碱渣比8%、搅拌速度400 r/min、反应温度80℃、液固比4∶1是强化钢渣固定CO_2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以电镀废水替代低浓度的碱进行钢渣固定CO_2实验,结果显示电镀废水的强化效果达到了纯水的160%,纯碱的75%~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介质 钢渣 co2固定 电镀废水
下载PDF
3-羟基丙酸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冰 刘成 +3 位作者 张鲲 邹少兰 吴经才 张敏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7期8-11,共4页
3-羟基丙酸途径是人们近些年才发现的一种新的CO2固定途径,存在于橙色绿屈挠菌和多种嗜酸嗜热的古细菌中。途径中的关键代谢中间产物为3-羟基丙酸,并且涉及到多种在其它的自养CO2固定途径中并不常见的多功能酶。介绍了近几年3-羟基丙酸... 3-羟基丙酸途径是人们近些年才发现的一种新的CO2固定途径,存在于橙色绿屈挠菌和多种嗜酸嗜热的古细菌中。途径中的关键代谢中间产物为3-羟基丙酸,并且涉及到多种在其它的自养CO2固定途径中并不常见的多功能酶。介绍了近几年3-羟基丙酸途径研究的新进展及其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固定 3-羟基丙酸途径 橙色绿屈挠菌 古细菌 多功能酶
下载PDF
生物固定CO_2代谢途径及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葛喜珍 赵有玺 +2 位作者 刘晓宇 辛鑫 田平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63-68,共6页
近年来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恶化引起了极大关注。生物固定CO2是降低碳排放的策略之一。文章综述了生物固定CO2的研究进展,CO2固定的主要代谢途径和关键酶。对基于理性设计和细胞网络重构实现高效利用CO2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co2固定 代谢途径 关键酶 细胞网络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