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风口高度与导流板角度对猪舍空气龄和CO2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曹孟冰 杨婷 +3 位作者 宗超 滕光辉 庄晏榕 周胜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427-434,441,共9页
为了研究进风口形式对猪舍空气龄和CO2分布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某实验猪舍的风速、空气龄、CO2浓度以及生猪的对流换热量进行了模拟研究。原猪舍模型(方案A)进风口导流板角度为50°,进风口高度为1.8 m。本研究设计了... 为了研究进风口形式对猪舍空气龄和CO2分布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某实验猪舍的风速、空气龄、CO2浓度以及生猪的对流换热量进行了模拟研究。原猪舍模型(方案A)进风口导流板角度为50°,进风口高度为1.8 m。本研究设计了6种通风方案与原猪舍模型进行比较,方案B:进风口导流板角度为90°,进风口高度为1.8 m;方案C:进风口导流板角度为120°,进风口高度为1.8 m;方案D:进风口导流板角度为150°,进风口高度为1.8 m;方案E:进风口导流板角度为50°,进风口高度为1.6 m;方案F:进风口导流板角度为50°,进风口高度为1.4 m;方案G:进风口导流板角度为50°,进风口高度为1.2 m。研究结果表明:风速模拟值与测量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162,平均相对误差为26.7%,所构建的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猪舍内风速形态。通过比较各通风模拟方案发现:进风口高度和导流板角度会影响猪舍内空气龄和CO2的分布,其中方案C与方案F可显著降低舍内生猪活动区域平均空气龄以及平均CO2浓度,并具备较好的猪舍保温效果。研究同时发现,生猪生活区域的CO2浓度会受到生活区域的平均空气龄和整舍空气龄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舍 进风口 风速形态 对流换热 空气龄 co2分布
下载PDF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负压隔离病房带菌飞沫和CO2分布特性的模拟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嵇赟喆 王晓杰 +1 位作者 李晓静 张娅婷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1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比较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负压隔离病房内颗粒污染物分布和CO2示踪气体分布的相似性,并探讨用CO2检验病房内飞沫分布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结果的可行性,为进行病房气流组织的CFD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某呼吸道传染病房气流组织模型... 目的比较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负压隔离病房内颗粒污染物分布和CO2示踪气体分布的相似性,并探讨用CO2检验病房内飞沫分布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结果的可行性,为进行病房气流组织的CFD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某呼吸道传染病房气流组织模型,分别具有按稳态咳嗽模式释放的颗粒释放源及类似的CO2释放源,模拟计算颗粒和CO2随空气流动及分布状况,并分析两者分布的相似性。结果模拟患者释放飞沫分布与CO2的分布在大部分区域较相似。结论在呼吸道传染病房释放CO2的试验证明了相关CFD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采用CFD模拟计算病房内颗粒污染物的分布,并用CO2示踪气体验证其模拟结果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负压隔离病房 带菌飞沫 co2分布 气流分布 咳嗽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基于GOSAT L4B数据的全球和中国区域近地面CO_2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舒鹏 张兴赢 +1 位作者 王维和 方莉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63-68,共6页
CO2 作为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GOSAT L4B全球分布数据,分析全球及中国地区近地面CO2 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北半球近地面CO2 含量明显高于南半球,CO2 年增长率约2 ppm。全球高值区主要出现... CO2 作为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GOSAT L4B全球分布数据,分析全球及中国地区近地面CO2 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北半球近地面CO2 含量明显高于南半球,CO2 年增长率约2 ppm。全球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东亚、俄罗斯、欧洲和美国等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地区。北半球近地面CO2 含量季节分布显示,冬季的CO2 含量最高,夏季最低。中国区域近地面CO2 含量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东西差异显著,总体呈东高西低的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中国华北和长三角地区。中国范围内近地面CO2 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月平均含量4月(春季)升至最高值,为396.5ppm;7月(夏季)降至最低值,为382.8 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分布 GOSAT 温室效应
原文传递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地质构造及其CO_2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韦振权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6期155-156,共2页
本文对莺歌海、琼东南盆地断裂、岩浆活动、形成演化及CO2气藏成因类型与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探讨盆地构造与CO2气藏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琼东南盆地 地质构造 co2分布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浅层气藏二氧化碳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志龙 黄保家 +2 位作者 高岗 童传新 刘江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0-1147,共8页
从CO2的成因、充注期次以及不同底辟发育特征等出发,对不同类型底辟之上的CO2分布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浅层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壳源碳酸盐岩的高温分解,其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流体组成、充注期次的不同以及底辟活动强度... 从CO2的成因、充注期次以及不同底辟发育特征等出发,对不同类型底辟之上的CO2分布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浅层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壳源碳酸盐岩的高温分解,其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流体组成、充注期次的不同以及底辟活动强度的差异。在低幅度弱能量底辟带,二氧化碳主要富集在烃类气储层的下部。在高幅度中等能量底辟带,二氧化碳呈现明显的分块分层特征:在断裂的同一侧,浅层富烃,深层富二氧化碳;断裂上盘相对富烃,断裂下盘相对富二氧化碳;同一气层内部,靠近断裂富二氧化碳,远离断裂富烃。在喷口型强能量底辟带,二氧化碳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还表明,CO2分布深度与水中CO2溶解度有关,深层地层水中的CO2溶解度很大,游离态的CO2大量出现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co2分布特征 流体底辟 浅层气藏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拉曼激光雷达探测低对流层大气二氧化碳分布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海利 胡顺星 +6 位作者 吴晓庆 曹开法 孟祥谦 苑克娥 黄见 邵石生 徐之海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18,共6页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测量低对流层大气CO2时空分布的拉曼激光雷达系统,选用波长355nm的紫外激光作为光源,利用光子计数卡双通道采集大气中N2和CO2的拉曼后向散射信号。详细分析了拉曼激光雷达...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测量低对流层大气CO2时空分布的拉曼激光雷达系统,选用波长355nm的紫外激光作为光源,利用光子计数卡双通道采集大气中N2和CO2的拉曼后向散射信号。详细分析了拉曼激光雷达系统的定标方法,提出采用Li7500型H2O/CO2分析仪与拉曼激光雷达系统进行对比与标定,结果显示激光雷达与CO2分析仪数据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激光雷达具有很高的探测灵敏度与准确性,通过线性拟合水平方向标定误差小于0.2%,垂直方向小于1.4%。由标定关系反演出大气中CO2的时空分布,给出了合肥西郊低对流层大气CO2水平方向0~2.0km与垂直方向0~2.5km分布的典型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拉曼激光雷达 co2分布廓线 系统标定 低对流层
原文传递
不同驱油方式CO_2微观分布特征及埋存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郝永卯 韦馨林 董承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6-851,共6页
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不同驱油方式下CO_2的分布特征及埋存机制,并通过图像分析计算CO_2的埋存潜力。实验结果表明:CO_2非混相驱时,自由态CO_2主要分布于模型顶部,埋存机制主要为构造埋存;CO_2混相驱时,模型中上部主要聚集自... 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不同驱油方式下CO_2的分布特征及埋存机制,并通过图像分析计算CO_2的埋存潜力。实验结果表明:CO_2非混相驱时,自由态CO_2主要分布于模型顶部,埋存机制主要为构造埋存;CO_2混相驱时,模型中上部主要聚集自由态CO_2,而中下部为油气混相带,埋存机制主要为构造埋存及原油中的溶解埋存;非混相水驱交替时的自由态CO_2波及区从主流线向两侧扩散,越靠近采出端扩散程度越低,并且CO_2溶解于波及区内的注入水,埋存机制主要为构造埋存及水中的溶解埋存;混相水气交替和水驱后CO_2混相驱时CO_2的分布状况基本一致,混相态和自由态CO_2基本都离散分布于模型中,同时注入水中溶有CO_2,埋存机制主要为构造埋存及油水中的溶解埋存。埋存量计算结果表明,混相条件下埋存量远高于非混相条件,构造埋存是最主要的埋存机制,同时水驱后CO_2混相驱的埋存量较高,说明水驱后的油藏也是CO_2埋存的理想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实验 co2埋存 驱油方式 co2分布特征 埋存机制 埋存量
原文传递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桂林某高校图书馆CO_2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8
作者 苏枳赫 李翀潇 +2 位作者 王博琛 马鑫 许财华 《节能》 2018年第5期85-88,共4页
CO_2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对人体,地球表面温度、湿度有很大影响。当CO_2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CO_2会对人体有毒害作用。高浓度的CO_2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机体缺氧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对桂林某高校图书馆进行逐天的CO_2浓度以及温... CO_2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对人体,地球表面温度、湿度有很大影响。当CO_2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CO_2会对人体有毒害作用。高浓度的CO_2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机体缺氧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对桂林某高校图书馆进行逐天的CO_2浓度以及温、湿度的实地测量,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通过连续几个月的实测,结合两百多份问卷调查研究,获得了室内CO_2分布特征、室内热湿环境与CO_2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对CO_2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 热湿环境 co2分布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我国喀斯特地貌区建筑室内CO_2与热湿环境研究
9
作者 李翀潇 杨坤 +1 位作者 王博琛 马鑫 《节能》 2018年第11期65-71,共7页
为分析喀斯特地貌区建筑室内CO_2与热湿环境的关系,根据调查结果对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列举了喀斯特地貌区中的2种建筑环境,即某高校各个建筑室内环境和某农村某户人家室内环境,并对其进行逐天或逐时的CO_2浓度、风速以及温、湿度的实地... 为分析喀斯特地貌区建筑室内CO_2与热湿环境的关系,根据调查结果对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列举了喀斯特地貌区中的2种建筑环境,即某高校各个建筑室内环境和某农村某户人家室内环境,并对其进行逐天或逐时的CO_2浓度、风速以及温、湿度的实地测量,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经过长时间的数据测量并结合200多份问卷调查,最终得到了在校师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室内空气质量的满意程度和在不同环境下建筑室内CO_2与热湿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构建良好室内环境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区 co2分布特征 热湿环境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GOSAT反演的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浓度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东旭 刘毅 +1 位作者 蔡兆男 邓剑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1-550,共10页
卫星遥感监测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体积混合比(XCO2)是实现碳源汇全球监测的最有效手段,本文对国际上4种应用GOSAT卫星观测的短波红外反演算法进行了介绍和结果分析。首先对于4种反演产品的有效数据量的分析表明:现有单一反演产品... 卫星遥感监测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体积混合比(XCO2)是实现碳源汇全球监测的最有效手段,本文对国际上4种应用GOSAT卫星观测的短波红外反演算法进行了介绍和结果分析。首先对于4种反演产品的有效数据量的分析表明:现有单一反演产品还不足以支撑XCO2时空分布研究。其次利用集合平均方法,综合使用4种反演产品研究了2010年中国地区XCO2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XCO2呈现显著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不同地区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春季达到最高值、夏季达到最低值,多数地区全年高于380 ppm(×10-6);在地理分布上,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旺盛,周边多被森林和草地覆盖,碳源汇强度大,因此XCO2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全年约8 ppm;中、西部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植被覆盖稀疏,XCO2全年变化仅5 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AT反演算法 co2时空分布 中国地区
下载PDF
多元通风的室内温度场和空气品质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闵剑青 徐梓斌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32,16,共5页
为了研究多元通风的基本模式,基于K-ε模型、针对两种不同通风方案,对内设污染源和集中热源的房间内的三维温度场以及污染物CO2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不同通风模式、不同送风速度对室内温度场、污染物浓度场分布的影响,... 为了研究多元通风的基本模式,基于K-ε模型、针对两种不同通风方案,对内设污染源和集中热源的房间内的三维温度场以及污染物CO2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不同通风模式、不同送风速度对室内温度场、污染物浓度场分布的影响,通过对比温度效率和排污效率,得出具有较高空气品质、较高的热舒适性、并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的通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通风 温度分布 co2浓度分布 CFD
下载PDF
生态温室系统中作物冠层的CO2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海玲 董仁杰 +2 位作者 邢雅楠 刘再亮 刘广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259-263,共5页
将生态温室系统室内环境划分为主体环境与微环境两部分,在主体环境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生态温室系统中作物冠层的CO2微环境.以成行的单个植株描述冠层,以空心圆柱体描述植株的简化方法,在考虑冠层内空气运动的基础上,对冠层的每一层建立... 将生态温室系统室内环境划分为主体环境与微环境两部分,在主体环境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生态温室系统中作物冠层的CO2微环境.以成行的单个植株描述冠层,以空心圆柱体描述植株的简化方法,在考虑冠层内空气运动的基础上,对冠层的每一层建立CO2的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了CO2动态分析模型.以一山东的生态温室为例,利用实测试验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温室 co2浓度分布 冠层 co2动态模型
下载PDF
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中碳迁移及其相态分布规律
13
作者 胡婷 芮振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7,共12页
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双碳”战略下重要的碳减排手段,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地质利用方面,而对地层的碳封存潜力尤其是CO_(2)矿化潜力的定量评价存在不足。为此,通过程序开发手段,将闪蒸计算加入开源的反应溶质运移模拟软件中,利... 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双碳”战略下重要的碳减排手段,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地质利用方面,而对地层的碳封存潜力尤其是CO_(2)矿化潜力的定量评价存在不足。为此,通过程序开发手段,将闪蒸计算加入开源的反应溶质运移模拟软件中,利用改进后的软件建立了松辽盆地大情字井油田H59区块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历史拟合注采过程校正模型地层参数,最后采用校正后模型量化表征了不同注入阶段及注采结束后CO_(2)迁移与相态转化的时空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油藏CO_(2)混相驱条件下,CO_(2)在注入井端的小范围内呈现气相,在接触到油相前缘后,CO_(2)受浮力影响减弱,在垂向上逐渐趋于均匀分布,并向开采井端均匀推进;②气水同注阶段与注气阶段均有超过70%注入的CO_(2)溶解于油相,但气水同注阶段溶解于水相的CO_(2)含量明显增加;③注采结束后的相态演化特征表现为溶解水相CO_(2)逐渐转变为矿物相,而溶解油相CO_(2)存在转变为游离态气相的趋势;④注采结束后,主要矿化过程为绿泥石及铁白云石溶解产生铁、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构成方解石和菱铁矿等沉淀矿物(固碳矿物),而主要溶解矿物有钾长石、钙蒙脱石、铁白云石及绿泥石。结论认为,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利用嵌入闪蒸计算的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组分模拟软件,提高了对CO_(2)迁移及分布相态规律的进一步认识,研究结果对实现注CO_(2)高效提高采收率与封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 软件开发 碳迁移 co_(2)分布相态 矿物固相封存
下载PDF
空地一体化的地质碳封存泄露风险监测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慧 范怀伟 +3 位作者 王文峰 张云惠 鞠玮 秦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1-1473,共13页
为了有效验证和评估地质碳封存的持久性和安全性,本文设计空地一体化的地质碳封存区域泄露风险监测方法,并对封存区域的大气CO_(2)浓度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地质资料、CO_(2)地面站点数据、OCO-2卫星等数据为研究基础,以新疆维吾尔自... 为了有效验证和评估地质碳封存的持久性和安全性,本文设计空地一体化的地质碳封存区域泄露风险监测方法,并对封存区域的大气CO_(2)浓度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地质资料、CO_(2)地面站点数据、OCO-2卫星等数据为研究基础,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油田碳封存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了空地一体化的地质碳封存泄露风险监测方案,设计了“特征提取-特征嵌入-距离度量-特征解码”的空地监测数据融合方法,设计可变密度的地表监测传感节点优化部署网络算法,或密集或稀疏地布设监测节点有效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处理OCO-2碳卫星数据分析封存区域大气CO_(2)自然背景浓度波动本底,基于局部近似回归法逐步逼近回归拟合并分离地表监测时序数据,实现全生命周期长期而持续的地表监测CO_(2)局域特征及浓度梯度场分布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地一体化的地质碳封存泄露地表监测方法,能有效优化CO_(2)地质封存区的传感监测节点部署,通过融合碳卫星观测数据实现地质碳封存泄露扩散场景的长期监测并追踪,为封存泄露过程的精准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数据基础,为落实地质负碳创新技术成效和有关政策制定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碳封存 地表监测 无线传感网络 优化部署 大气co_(2)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