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ar control of CO2^+ultraviolet doublet emission on Mars
1
作者 ZiChuan Li Jun Cui +3 位作者 Jing Li XiaoShu Wu JiaHao Zhong FaYu Jiang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20年第6期543-549,共7页
The CO2^+;ultraviolet doublet(UVD)emission near 289 nm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dayside airglow emission from planetaryupper atmospheres.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brightness profiles of CO2^+;UVDemission on Mars... The CO2^+;ultraviolet doublet(UVD)emission near 289 nm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dayside airglow emission from planetaryupper atmospheres.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brightness profiles of CO2^+;UVDemission on Mars by using the extensive observationsmade by the lmaging Ultraviolet Spectrograph on board the recent 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le Evolution spacecraft.Strong solar cycleand solar zenith angle variations in peak emission intensity and altitude were revealed by the data:(1)Both the peak intensity and altitude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solar activity,and(2)the peak intensity decreases,whereas the peak altitude increases,with increasingsolar zenith angle.These observations can be favorably interpreted by the solar-driven scenario combined with the fact that photoionization and photo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excited-state cotand consequently the intensity of CO2^+;UVDemission.Despite this,we propose that an extra driver,presumably related to thecomplicated variation in the background atmosphere,such as the occurrence of globaldust storms is required to fuly interpret theobservations.In general,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CO2^+;UVD emission is a useful diagnostic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dayside Martianatmosphere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dri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S DAYGLOW ^co2^+ MAVEN
下载PDF
基于四核混合价态[Co_2~ⅡCo_2~Ⅲ(SO_4)_6]^(2-)分子簇构为筑的三维网络结构
2
作者 谭育慧 王艳 +3 位作者 杨韶平 高继兴 徐庆 唐云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46-2451,2467,共7页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H2biim(H2biim=2,2'-联咪唑)与金属离子CoII组装,得到一个结构新颖的混合价态CoII/III四核簇状配合物[Co4(H2biim)4(Hbiim)2(SO4)3]·3H2O(1),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拓扑分析、X-射线单晶...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H2biim(H2biim=2,2'-联咪唑)与金属离子CoII组装,得到一个结构新颖的混合价态CoII/III四核簇状配合物[Co4(H2biim)4(Hbiim)2(SO4)3]·3H2O(1),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拓扑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定。标题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23477(6)nm,b=2.19524(13)nm,c=2.22162(9)nm,β=121.735(2)°,Z=4,V=5.1216(4)nm3,Dc=1.779 g·cm-3,μ=1.486mm-1。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四核簇状配合物1中H2biim配体分别以中性的H2biim配体和负一价的Hbiim-配体与钴离子配位,SO2-4分别以单齿、三齿和四齿与钴离子配位,构成四核[Co4(SO4)6]2-簇,四核Co簇再进一步以[Co(H2biim)(Hbiim)2]+结构单元链接形成具有一维通道的三维孔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咪唑 簇状配合物 ^[co2^Ⅱco2^Ⅲ(SO4)6]^2-
下载PDF
热活化过硫酸钠耦合甲酸技术去除水溶液中六价铬与三氯乙烯复合污染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磊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A01期230-233,240,共5页
采用热活化过硫酸钠(PS)耦合甲酸(FA)技术处理水溶液中三氯乙烯(TCE)与六价铬[Cr(Ⅵ)],并考察温度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50℃时,当过PS和FA浓度均为100 mmol/L时,单独TCE或Cr(Ⅵ)分别在45 min和60min内基本完全去除。... 采用热活化过硫酸钠(PS)耦合甲酸(FA)技术处理水溶液中三氯乙烯(TCE)与六价铬[Cr(Ⅵ)],并考察温度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50℃时,当过PS和FA浓度均为100 mmol/L时,单独TCE或Cr(Ⅵ)分别在45 min和60min内基本完全去除。在TCE和Cr(Ⅵ)复合污染体系中,升高温度可提升复合污染的去除效率;TCE对Cr(Ⅵ)的还原具有轻微促进作用,而Cr(Ⅵ)会抑制TCE的降解。电子顺磁共振(EPR)试验证实了热活化PS耦合FA体系中羟自由基(·OH)和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2^·-)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六价铬 热活化过硫酸钠 ^二氧化碳自由基(co2^·-)
下载PDF
高温高压CO_2-Cl^-共存体系下4种常用Cr钢和碳钢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智 张泽霖 +4 位作者 张怡然 张超 杨玉豪 黄亮 徐一龙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3-116,134,共5页
为了预测钢材在高温高压CO_2-Cl-共存体系下的腐蚀情况,为某气田在开采周期内推荐安全经济的管材,现根据区块情况,模拟地层水环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4种常用Cr钢和碳钢进行腐蚀试验。采用腐蚀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 为了预测钢材在高温高压CO_2-Cl-共存体系下的腐蚀情况,为某气田在开采周期内推荐安全经济的管材,现根据区块情况,模拟地层水环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4种常用Cr钢和碳钢进行腐蚀试验。采用腐蚀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探究Cr钢和碳钢的CO_2腐蚀机理、腐蚀严重程度和抗CO_2腐蚀能力。结果表明:在150℃,CO_2分压2.2 MPa(总压30.0 MPa),Cl-含量6 400 mg/L的腐蚀环境中,随着Cr元素含量增加,钢材的抗CO_2均匀腐蚀能力会明显增加,但局部出现向内深入的点蚀坑;由于有Cl-存在,3Cr钢表面无法形成有效的钝化膜,加上气相中含CO_2的高温蒸汽附着在其表面,促进了腐蚀的发生,使3Cr钢的气相腐蚀速率与P110钢的气相腐蚀速率相当,因此在类似的气相腐蚀环境中不推荐使用3Cr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钢 碳钢 ^co2-Cl^- co2腐蚀 腐蚀形貌
下载PDF
油气田高含H_S、CO_2和Cl^-环境下压力容器腐蚀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5
作者 郭志军 陈东风 +4 位作者 李亚军 李循迹 宣培传 毛仲强 谢申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8年第5期53-58,共6页
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在油气田高矿化度采出水和高含硫化氢、二氧化碳、氯离子等环境下的压力容器使用现状,分析了H2S-CO2-Cl-环境下的腐蚀失效机理。
关键词 压力容器 ^H2S-co2-Cl^-腐蚀 腐蚀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东部幔源CO2气藏的CO2/^3He比率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7
6
作者 许多 周瑶琪 +1 位作者 朱岳年 查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0-294,共5页
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幔源CO2气藏的CO2/3He比率在107-1013之间,与幔源气体脱离玄武岩浆时恒定的CO2/3He比率(2×109~7×109)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形成于中生代的万金塔CO2气藏,具有109~1013的高CO2/3He比率,... 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幔源CO2气藏的CO2/3He比率在107-1013之间,与幔源气体脱离玄武岩浆时恒定的CO2/3He比率(2×109~7×109)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形成于中生代的万金塔CO2气藏,具有109~1013的高CO2/3He比率,而新生代以来形成的黄骅、济阳、苏北、三水等地的幔源CO2气藏,均以107-109的低CO2/3He比率为特征。研究表明,幔源气藏CO2/3He比率的形成受到了幔源气体的释放机制的控制。在玄武岩浆喷溢、侵入为幔源气藏的形成提供大量气源的同时,岩浆房中的幔源气体通过深切岩浆房的断裂通道直接释放,对幔源气藏的形成、幔源气体的补给以及气藏CO2/3He比率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中无机成因CO2气藏的CO2/3He比率特征为气藏的幔源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3He比率 幔源气 断裂 气藏形成 二氧化碳
下载PDF
雅克拉凝析气田单井集输管道抗腐蚀材质优选 被引量:11
7
作者 梁根生 颜超 +3 位作者 杨刚 代维 张玉蕾 胡仕庄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3-755,共3页
雅克拉凝析气田单井集输管道频繁发生腐蚀爆管,在对单井集输管道各种腐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抗腐蚀材质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并对多种抗腐蚀材质进行了适应性和经济性评价,优选出了满足雅克拉气田单井集输系统的抗腐蚀材质... 雅克拉凝析气田单井集输管道频繁发生腐蚀爆管,在对单井集输管道各种腐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抗腐蚀材质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并对多种抗腐蚀材质进行了适应性和经济性评价,优选出了满足雅克拉气田单井集输系统的抗腐蚀材质管道,有效解决了雅克拉凝析气田单井集输管道腐蚀穿孔问题,为治理高含CO_2、Cl^-及高流速的"甜性"腐蚀环境下的集输管道腐蚀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集输 ^co2-Cl^-环境 高流速 抗腐蚀材质 优选
下载PDF
Co(μ_2-bpy)V_2O_6(bpy=4,4'-联吡啶)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增和 银陈 +2 位作者 王如骥 王平 郭洪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33-1137,共5页
采用CoCl2·6H2O、4,4'-联吡啶和NH4VO3,以H2O作溶剂(摩尔比1∶2∶2∶1950)在170℃下水热反应合成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Co(μ2-bpy)V2O6(bpy=4,4'-联吡啶),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此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晶... 采用CoCl2·6H2O、4,4'-联吡啶和NH4VO3,以H2O作溶剂(摩尔比1∶2∶2∶1950)在170℃下水热反应合成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Co(μ2-bpy)V2O6(bpy=4,4'-联吡啶),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此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晶胞常数a=0.81599(7)nm,b=0.85826(7)nm,c=1.02031(8)nm,α=87.111(2)°,β=75.305(2)°,γ=74.784(2)°,Z=2.Co(μ2-bpy)V2O6是无机的双金属氧化物层,犤Co2V4O12犦n通过有机的桥式配体μ2-bpy以N-Co配位键桥联而成.晶体的三维共价结构含有多种开放式孔道,其中最大孔道的尺寸为0.5nm×0.7nm.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此晶体具有约2.0eV的光学能隙,属于半导体,在420℃以下是热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bpy)V206 4 4′联吡啶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漫反射光谱 杂多酸
下载PDF
致密油的CO_(2^(-))水注入驱替模型的仿真实验设计
9
作者 周丽霞 刘雨琪 +2 位作者 罗亚凌 赵承恩 王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该文设计了CO_(2^(-))水注入驱替致密油的仿真实验,引入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了水驱、CO_(2)驱和CO_(2^(-))WAG驱替纳米孔道内致密油的微观动力学过程,研究了驱替过程中的气、水、油的流动行为、所受阻力及各组分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 该文设计了CO_(2^(-))水注入驱替致密油的仿真实验,引入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了水驱、CO_(2)驱和CO_(2^(-))WAG驱替纳米孔道内致密油的微观动力学过程,研究了驱替过程中的气、水、油的流动行为、所受阻力及各组分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分析了三种驱替方法的驱替效率、驱替速率和临界驱动压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本实验深刻理解了油气田开发的不同驱替方式的微观过程以及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驱替过程的影响,掌握了研究油气田开发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创新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co_(2^(-))WAG驱 临界驱动压强 油气田开发
下载PDF
铁基非晶涂层在CO_2/Cl^-共存介质中的高温高压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毕凤琴 杨烁 +3 位作者 梁柱 管轶鑫 张旭昀 王勇 《化工机械》 CAS 2018年第2期157-160,266,共5页
利用失重法,借助高温高压H2S/CO_2腐蚀反应釜,研究了铁基非晶涂层在CO_2/Cl-共存介质中的高温高压腐蚀行为。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温度、CO_2分压、流速和Cl-浓度对铁基非晶涂层耐蚀性的影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铁基非晶涂层腐蚀... 利用失重法,借助高温高压H2S/CO_2腐蚀反应釜,研究了铁基非晶涂层在CO_2/Cl-共存介质中的高温高压腐蚀行为。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温度、CO_2分压、流速和Cl-浓度对铁基非晶涂层耐蚀性的影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铁基非晶涂层腐蚀速率的首要因素;高温高压条件下,非晶涂层的主要失效形式为基体与涂层结合处产生的缝隙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非晶涂层 高温高压 ^co2/Cl^-腐蚀 失重法 正交实验法
下载PDF
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分析本底大气CO_2的δ^(13)C和δ^(18)O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立新 周凌晞 +2 位作者 夏玲君 张芳 顾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99-1305,共7页
将商用MAT253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Airtrap高效预浓缩气体捕集阱与自加工16口自动进样器集成,建立了高精度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分析系统,用于程序化自动分析本底大气CO2的δ13C和δ18O.气样分析时用工作标气定量并穿插目标气测定,还定... 将商用MAT253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Airtrap高效预浓缩气体捕集阱与自加工16口自动进样器集成,建立了高精度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分析系统,用于程序化自动分析本底大气CO2的δ13C和δ18O.气样分析时用工作标气定量并穿插目标气测定,还定期用实验室上一级标气对工作标气和参比气进行标校,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和可比.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稳定同位素比范围的标气重复进样测试,发现该系统对δ13C和δ18O的分析精度分别优于0.03‰和0.06‰,能基本满足本底大气CO2的碳氧稳定同位素比分析需求和WMO/GAW质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 本底大气 co2 δ13C Δ18O
原文传递
07/09Cr2AlMoRE钢在油田高含H_2S、CO_2和Cl^-环境下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志军 周建军 +2 位作者 张玉福 谢申 吴学纲 《全面腐蚀控制》 2009年第6期25-30,共6页
系统地研究了07/09Cr2AlMoRE钢在油气田高含硫化氢、二氧化碳、氯离子等腐蚀性组分介质中的抗腐蚀特性,分析了在这种工况条件下07/09Cr2AlMoRE钢作为压力容器用材的可行性,认为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
关键词 07/09Cr2AlMoRE钢 压力容器 ^H_2S-co_2-Cl^- 腐蚀 选材
下载PDF
赣南横迳地区地热温泉气体幔源成因的厘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柏 孙文洁 +2 位作者 张文 孙占学 刘金辉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讨论了赣南横迳地区温泉逸出气体的化学组成及比率和氦、碳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结果表明:横迳地区地热气体主要成分是CO2,占总体积的96.47%~99.84%,属CO2型温泉气,其1δ3C值变化于-5.50‰^-4.43‰,符合岩浆-幔源无机成因;CO2/3He比率为6... 讨论了赣南横迳地区温泉逸出气体的化学组成及比率和氦、碳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结果表明:横迳地区地热气体主要成分是CO2,占总体积的96.47%~99.84%,属CO2型温泉气,其1δ3C值变化于-5.50‰^-4.43‰,符合岩浆-幔源无机成因;CO2/3He比率为6.35×107~1.02×109,符合我国东部火山活动区幔源气体低CO2/3He比率特征,并预示可能存在不同的气床;CH4/3He比率为2.38×107~5.3×108,大于幔源CH4的表征值5×106,说明横迳地区温泉气体的CH4是非幔源成因;3He/4He比值分别变化于1.90×10-6~2.95×10-6,R/Ra为1.36~2.1 l,具有明显的幔源成因,且幔源氦占总氦比例为16%~26%,显示温泉氦气壳-幔源复合型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地热气体 幔源成因 碳同位素 ^co2/^3He ^CH4/^3He
下载PDF
KNO_3促进剂对Ru/Sep氨合成剂表面碱性及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乐治平 黄艳秋 +3 位作者 林建新 俞秀金 黄耀宇 魏可镁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5-167,共3页
以海泡石为载体、KNO3为促进剂前驱体制备了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用FT-IR、XRD和CO2--TP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它们的催化活性。FT-IR、XRD表征结果表明,促进剂前驱体KNO3在氨合成反应条件下完全分解。CO2-TPD表征结果表明,改变促... 以海泡石为载体、KNO3为促进剂前驱体制备了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用FT-IR、XRD和CO2--TP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它们的催化活性。FT-IR、XRD表征结果表明,促进剂前驱体KNO3在氨合成反应条件下完全分解。CO2-TPD表征结果表明,改变促进剂的含量,不但影响到催化剂碱性吸附中心数目,还影响到催化剂碱性吸附中心强度和碱量。随着促进剂KNO3含量的升高,催化剂碱性吸附中心数目由一个增加到二个,且碱强度和碱量均增加。将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碱量关联,结果表明存在较好地一致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ep氨合成剂 表面碱性 催化活性 海泡石 钉基氨合成催化剂 KN03促进剂
下载PDF
双相不锈钢在油田H_2S-CO_2-Cl^-环境下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志军 周建军 王克栋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11年第1期16-21,5,共6页
通过U型弯曲恒应变应力腐蚀试验、点蚀试验、缝隙腐蚀和模拟介质的全面腐蚀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压力容器用双相不锈钢材料在油气田高含H_2S-CO_2-Cl^-环境下的腐蚀特性,分析了在这种工况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作为压力容器用材的适用性和适... 通过U型弯曲恒应变应力腐蚀试验、点蚀试验、缝隙腐蚀和模拟介质的全面腐蚀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压力容器用双相不锈钢材料在油气田高含H_2S-CO_2-Cl^-环境下的腐蚀特性,分析了在这种工况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作为压力容器用材的适用性和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压力容器 ^H_2S-co_2-Cl^- 腐蚀 油田 选材
下载PDF
g-C_(3)N_(4)-RGO-TiO_(2)光催化还原U(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珊珊 刘岳林 +4 位作者 段毅 陈翔 杨思芹 杨帆 谢水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55-3259,共5页
以尿素为氮源、TiO_(2)为钛源,引入还原氧化石墨烯,采用超声合成法制备了氮化碳-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g-C_(3)N_(4)-RGO-TiO_(2))三元异质Z型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还原低浓度含铀水溶液。结果表明,当pH=6,催化剂浓度为0.2 ... 以尿素为氮源、TiO_(2)为钛源,引入还原氧化石墨烯,采用超声合成法制备了氮化碳-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g-C_(3)N_(4)-RGO-TiO_(2))三元异质Z型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还原低浓度含铀水溶液。结果表明,当pH=6,催化剂浓度为0.2 g/L,光照强度为600 W时,铀的光催化还原率最高达到99%。U(Ⅵ)被还原为U(Ⅳ),除了光生电子(e^(-))的还原作用外,还原基团CO_(2)^(-)·也参与U(Ⅵ)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废水 光催化 可见光 g-C_(3)N_(4)-RGO-TiO_(2) ^co_(2)^(-)·
下载PDF
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7
作者 刘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97-308,F0002,共13页
高级还原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水处理技术之一,主要通过外加能量激活常规的还原剂而产生强还原性自由基和水合电子,还原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硝酸盐等毒性污染物.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_(2)^(·-))作为一种还原性自由... 高级还原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水处理技术之一,主要通过外加能量激活常规的还原剂而产生强还原性自由基和水合电子,还原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硝酸盐等毒性污染物.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_(2)^(·-))作为一种还原性自由基,具有极强的还原性,能快速与水中多种污染物反应,在水处理中具有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价值.结合国内外文献,介绍CO_(2)^(·-)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产生途径,以及其在去除水中有机氯、硝酸盐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并详细论述影响降解效果的因素和降解机制.最后,对CO_(2)^(·-)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 高级还原技术 污染物 水处理
下载PDF
重金属Cr(Ⅵ)新型光催化还原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班加星 姚俊 +3 位作者 杨琦 苏俊杰 张文 黄福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47,51,共6页
铬在废水中常以Cr(Ⅲ)与Cr(Ⅵ)存在,而当Cr(Ⅵ)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生物造成强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光催化新技术还原Cr(Ⅵ)。采用三聚氰胺为实验原料,高温灼烧的方法获得氮化碳(g-C_(3)N_(4)),通过对比紫外(U... 铬在废水中常以Cr(Ⅲ)与Cr(Ⅵ)存在,而当Cr(Ⅵ)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生物造成强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光催化新技术还原Cr(Ⅵ)。采用三聚氰胺为实验原料,高温灼烧的方法获得氮化碳(g-C_(3)N_(4)),通过对比紫外(UV)/HCOOH、UV/g-C_(3)N_(4)、UV/g-C_(3)N_(4)/HCOOH三种反应体系对Cr(Ⅵ)的还原效率,探究g-C_(3)N_(4)在光催化还原过程中的作用。首先采用X射线衍射实验(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g-C_(3)N_(4)的表面性质进行研究;然后探究四种影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包括pH、HCOONa投加量、污染物Cr(Ⅵ)浓度、水中常见阴离子(HCO_(3)^(-)、SO_(4)^(2-)、NO_(3)^(-)、Cl^(-));接着通过甲基紫精淬灭实验探究g-C_(3)N_(4)还原Cr(Ⅵ)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pH=3,g-C_(3)N_(4)浓度6.5 mmol/L,HCOONa浓度10 mmol/L,Cr(Ⅵ)浓度5 mg/L的条件下,UV/g-C_(3)N_(4)/HCOOH体系在20 min之内对Cr(Ⅵ)的还原率能达到100%;水体中的Cl^(-)、SO_(4)^(2-)、HCO_(3)^(-)、NO_(3)^(-)这4种主要的阴离子对g-C_(3)N_(4)还原Cr(Ⅵ)的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抑制效果由大到小依次是:HCO_(3)^(-)、SO_(4)^(2-)、NO_(3)^(-)、Cl^(-)。最终采用甲基紫精淬灭实验对Cr(Ⅵ)的还原机理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对还原Cr(Ⅵ)起主要作用的是光生电子,二氧化碳自由基(CO_(2)^(·-))起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污染 g-C_(3)N_(4) 光催化技术 光生电子 ^co_(2)^(·-)
下载PDF
Zn^2+、Co^2+和DMBI对脱氮假单胞杆菌发酵生产VB12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昆太 刘东洪 +3 位作者 庄英萍 王永红 张嗣良 赵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5-349,共5页
考察了Zn2+、Co2+和DMBI(5,6-二甲基苯并咪唑)对脱氮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生物合成VB1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Co2+和DMBI能显著提高VB12的生物合成量,而添加Zn2+能提高发酵液中ALA(δ-氨基乙酰... 考察了Zn2+、Co2+和DMBI(5,6-二甲基苯并咪唑)对脱氮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生物合成VB1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Co2+和DMBI能显著提高VB12的生物合成量,而添加Zn2+能提高发酵液中ALA(δ-氨基乙酰丙酸)和PBG(胆色素原)的合成量,从而促进VB12的合成。在此基础上,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ing System)的二次回归旋转中心组合实验对Zn2+、Co2+和DMBI 3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ZnSO4.7H2O、CoCl2.6H2O、DMBI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41.11、222.68和77.33 mg/L,经过优化后发酵液中(发酵96 h)VB12的浓度由69.36 mg/L提高到了78.2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脱氮假单胞杆菌 ^co^2+ ^ZN^2+ 5 6-二甲基苯并咪唑
下载PDF
CuO/ZnO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还原CO_(2)制合成气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清明 朱敏 周晓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5-1153,I0002,I0003,共11页
二氧化碳(CO_(2))还原制备合成气(CO和H2混合气),不仅可以实现碳循环降低温室效应,而且能缓解能源危机,而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在于催化剂设计。本研究采用金属离子共沉淀法制备了CuO及CuO/ZnO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通过调节催化剂... 二氧化碳(CO_(2))还原制备合成气(CO和H2混合气),不仅可以实现碳循环降低温室效应,而且能缓解能源危机,而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在于催化剂设计。本研究采用金属离子共沉淀法制备了CuO及CuO/ZnO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通过调节催化剂组分,探究其在不同电势下电化学CO_(2)还原制备合成气的性能。结果表明:引入锌(Zn)物种可以减弱中间物CO_(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强度,导致CO的法拉第效率(FE)降低,氢气FE增加,从而实现不同电势下合成气CO/H2在1/1~1/4范围内的可控调节。尤其是,当前驱液中铜和锌配比为1:2时,在–0.9 V(vs.RHE)的电势下,CO和H2总FE高达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合成气 CuO/ZnO ^中间物co_(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