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二甲醚混合制冷剂跨临界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毕胜山 陈强 +1 位作者 吴江涛 刘志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07-1810,共4页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对CO_2/DME混合制冷剂替代CO_2的跨临界制冷循环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O_2/DME混合制冷剂的质量配比范围为90/10~100/0时,可实现混合制冷剂的直接充灌。在相同的工况下,CO_2/DME跨临界制冷循环的最优高压侧压力降...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对CO_2/DME混合制冷剂替代CO_2的跨临界制冷循环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O_2/DME混合制冷剂的质量配比范围为90/10~100/0时,可实现混合制冷剂的直接充灌。在相同的工况下,CO_2/DME跨临界制冷循环的最优高压侧压力降低了3 MPa,制冷系数提高4.3%;过热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纯质CO_2要大于混合工质CO_2/D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dme 跨临界制冷循环 性能
下载PDF
CO_2/DME混合工质热泵循环性能分析及可燃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学武 覃旭松 +2 位作者 杜永强 关西文 陈申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针对跨临界CO2热泵循环压力高的问题,提出了以CO2/DME混合制冷剂替代纯CO2制冷剂的跨临界热泵循环系统。通过理论计算了不同配比下系统循环性能,并与纯CO2工质性能进行对比;为解决DME可燃性问题,实验测试并研究了混合工质爆炸极限。研... 针对跨临界CO2热泵循环压力高的问题,提出了以CO2/DME混合制冷剂替代纯CO2制冷剂的跨临界热泵循环系统。通过理论计算了不同配比下系统循环性能,并与纯CO2工质性能进行对比;为解决DME可燃性问题,实验测试并研究了混合工质爆炸极限。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混合工质配比下,系统存在最优压力使COPh最大;随DME质量比的增加,系统最优压力下降,而COPh先小幅下降而后持续增加;CO2/DME质量配比在90/10时系统性能存在局部最优值,此时系统的最优压力比纯CO2下降了23%,而最优COPh则增加了5.1%。混合工质中CO2对DME具有一定的阻燃作用,当CO2/DME体积比为7.2时达到临界抑爆点,高于此临界抑爆点混合工质不会发生爆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二甲醚 热泵循环 制热系数 爆炸极限
下载PDF
CO_2/DME混合工质在水平管内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佳 张信荣 徐建阳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0-114,共5页
采用CO2/DME(二甲醚)混合流体作为传热工质,建立了其在水平管内的物理模型和控制方程,对其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混合工质在管内的速度和温度分布规律,比较了雷诺数和DME质量分数对混合工质传热的影响.研究... 采用CO2/DME(二甲醚)混合流体作为传热工质,建立了其在水平管内的物理模型和控制方程,对其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混合工质在管内的速度和温度分布规律,比较了雷诺数和DME质量分数对混合工质传热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CO2/DME混合工质传热特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流体的热物理特性.分析表明CO2/DME混合工质在水平管内具有良好的换热特性:在雷诺数2 300的工况下,CO2/DME(70/30)混合流体可以有效提高换热效率20%;工质在管内受到的流动阻力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DME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dme 混合工质 对流换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O_2+DME混合体系跨临界吸收式动力循环热转换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乐军 郑丹星 +1 位作者 陈静 史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8-973,共6页
本文以CO_2+DME二元体系作为吸收式动力循环的潜力工质对.引入"化学热机"概念,用子循环划分的方法将整个循环分为化学热机子循环和热机子循环.基于循环系统的操作压力和与热源的匹配程度,对比分析了CO_2+DME体系跨临界操作条... 本文以CO_2+DME二元体系作为吸收式动力循环的潜力工质对.引入"化学热机"概念,用子循环划分的方法将整个循环分为化学热机子循环和热机子循环.基于循环系统的操作压力和与热源的匹配程度,对比分析了CO_2+DME体系跨临界操作条件优于亚临界和超临界条件的本质原因.建立了一套典型的CO_2+DME跨临界吸收式动力循环模拟模型.基于文献报道的气液相平衡数据,选择PR方程作为物性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循环物流的组成、流率、焓值和熵值.根据循环系统的T-s和lgp-h图,分别分析了两个子循环之间的耦合关系与能量转换.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由于耦合了化学热机,不仅实现了对能量的梯级利用,同时进一步降低了透平出口压力,热转功过程得到强化,使得热机子循环热转功效率由14.06%提升到15.79%.最后,采用参数分析法,探索了不同吸收温度(25, 30, 35和40℃)下,化学热机子循环高压端压力对整个循环热转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化学热机子循环运行压力是循环优化的一个方向,有助于提高对能量的二次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动力循环 化学热机 能量梯级利用 热转功效率 co2+dme
原文传递
螺旋管内超临界CO2/DME混合工质冷却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巴清心 李雪芳 +1 位作者 黄腾 程林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43-1750,共8页
CO2/DME(Dimethyl ether二甲醚)混合工质作为制冷剂既可以降低CO2单独使用时过高的工作压力,又可抑制二甲醚的可燃性。针对跨临界热泵系统中制冷剂在超临界压力下放热时复杂的传热性能,本文对超临界CO2/DME混合工质和超临界CO2在螺旋管... CO2/DME(Dimethyl ether二甲醚)混合工质作为制冷剂既可以降低CO2单独使用时过高的工作压力,又可抑制二甲醚的可燃性。针对跨临界热泵系统中制冷剂在超临界压力下放热时复杂的传热性能,本文对超临界CO2/DME混合工质和超临界CO2在螺旋管内流动冷却的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纯CO2相比,在高温区CO2/DME混合工质的换热性能更优;通过比较不同配比的CO2/DME混合工质的换热特性,得到了不同温度范围对应的换热性能最优的CO2/DME混合工质配比。此外,对固定质量比的CO2/DME混合工质,分别分析了不同质量流速和热流密度下的流体温度、壁面温度及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并与纯CO2传热系数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该研究为制冷剂选取及热泵系统中气冷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co2/二甲醚混合工质 数值模拟 换热特性
原文传递
CO_2/DME/CH_3OH和CO_2/DME/C_2H_5OH体系的汽液相平衡研究
6
作者 曹文 郑丹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5,共5页
文中基于对CO2 /DME ,DME/CH3 OH ,CO2 /CH3 OH和DME/C2 H5OH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的文献调查 ,采用Gibbs Duhems方程对实验数据做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和热力学模型评价。研究表明 ,PR NRTL模型组合对四个体系都有良好的表现。进而基于通过... 文中基于对CO2 /DME ,DME/CH3 OH ,CO2 /CH3 OH和DME/C2 H5OH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的文献调查 ,采用Gibbs Duhems方程对实验数据做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和热力学模型评价。研究表明 ,PR NRTL模型组合对四个体系都有良好的表现。进而基于通过检验的二元体系数据拟合了 5个组合的NRTL模型的交互作用参数 ,并以此模型研究了CO2 /DME/CH3 OH和CO2 /DME/C2 H5OH两个三元体系。计算给出的CH3 OH/DME/CO2 体系的VLE数据与文献值偏差很小 ,表明此PR NRTL模型组合能较好地描述其高压下的VLE行为 ,在此基础上对C2 H5OH/DME/CO2 体系的VLE行为进行了预测 ,给出了VLE相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dme/CH3OH co2/dme/C2H5OH 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PR-NRTL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