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开发页岩气技术 被引量:109
1
作者 王海柱 沈忠厚 李根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5,共6页
页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压力、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高含黏土等特点,开发难度较大。为了降低页岩气藏开发成本,提高页岩气经济技术可采储量,需要一种新的高效页岩气开发技术。通过分析页岩气成藏、页岩储层、页岩气和超临界CO2流体的特性,... 页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压力、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高含黏土等特点,开发难度较大。为了降低页岩气藏开发成本,提高页岩气经济技术可采储量,需要一种新的高效页岩气开发技术。通过分析页岩气成藏、页岩储层、页岩气和超临界CO2流体的特性,结合超临界CO2喷射破岩试验结果和CO2、CH4与岩层吸附特性可知:超临界CO2喷射钻井能够在页岩层中获得较高的机械钻速,同时不会使页岩层产生黏土膨胀、水锁等效应;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进行储层压裂改造,能使储层产生更多微小裂缝,有助于页岩气生产,最重要的是CO2与页岩的吸附强度高于CH4,CO2能置换吸附在页岩上的CH4,在提高产量和生产速率的同时,实现CO2永久埋存。因此,超临界CO2开发页岩气无论从技术上和经济上均具有较大优势,将成为未来页岩气高效开发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页岩气 页岩co2埋存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沁水盆地深煤层注入CO_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9
2
作者 申建 秦勇 +2 位作者 张春杰 胡秋嘉 陈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6-161,共6页
探讨CO2注入深煤层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可行性对于解放我国丰富深部煤层气资源具有积极意义。分析了沁水盆地不同深度条件下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开展了CO2注入煤层增产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煤储层参数随埋深呈非线性变化且各参数... 探讨CO2注入深煤层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可行性对于解放我国丰富深部煤层气资源具有积极意义。分析了沁水盆地不同深度条件下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开展了CO2注入煤层增产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煤储层参数随埋深呈非线性变化且各参数显著变化深度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存在500~600 m,950~1 150 m两个关键转折界限,据此将煤层划分为浅部、过渡、深部三带。随着埋深增加煤储层强非均质向均质转换,即所有参数在浅部较为离散而深部收敛。通过不同深度煤层的CO2注入生产效果模拟显示,注入CO2后煤层气采收率均得到不同幅度提高;注入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效果由过渡带、浅部、深部逐步递减;注入时间越早和越长,提高采收率效果越显著;要实现深部煤层气采收率显著增加必须保证一定的CO2注入量;深部CO2封存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深煤层 co2注入 采收率 封存
下载PDF
微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矿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3
作者 王红梅 吴晓萍 +1 位作者 邱轩 刘邓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0-189,共10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类矿物沉淀是地质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微生物主要通过其代谢活动促进细胞周围微环境pH值及水体[CO32]的升高,最终表现为碳酸盐类矿物饱和指数的增加。此外,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可作为碳酸盐晶核的成核位点...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类矿物沉淀是地质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微生物主要通过其代谢活动促进细胞周围微环境pH值及水体[CO32]的升高,最终表现为碳酸盐类矿物饱和指数的增加。此外,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可作为碳酸盐晶核的成核位点,为碳酸盐矿物晶体的生长进一步提供有利条件。微生物成因与纯化学成因的碳酸盐类矿物相比具有不同的矿物特征(如形貌、微量元素含量及碳同位素等)。深入了解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的行为对理解地质时期微生物活动及其在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中的潜在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沉淀的机理、代谢过程,总结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生物成因以及化学成因碳酸盐矿物的区别,最后指出了该项研究在微生物岩以及CO2地质封存上的一些可能的拓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碳酸盐沉淀 胞外聚合物 微生物岩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原文传递
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层的排放——CO_2地下储藏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段振豪 孙枢 +5 位作者 张驰 曾荣树 朱井泉 胡文宣 张毅刚 罗小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4-519,共6页
本文中简要介绍了CO2收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出了我国进行CO2收集技术预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温室气体 co2 地下储藏 原理
下载PDF
深圳特区城市植被的固碳释氧效应 被引量:27
5
作者 吴婕 李楠 +1 位作者 陈智 余世孝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92,共7页
以深圳特区各种类型城市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尺度的样方调查,获得6种城市植被类型(郊野林、休闲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生产绿地)的植物组成比例,以占据各城市植被类型70%以上的63种优势植物作为基底数据,结合航... 以深圳特区各种类型城市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尺度的样方调查,获得6种城市植被类型(郊野林、休闲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生产绿地)的植物组成比例,以占据各城市植被类型70%以上的63种优势植物作为基底数据,结合航片提取的各类型植被面积和PnET的气候模型,基于主要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参数,推算出特区各种类型城市植被月、年及单位面积固碳释氧量。结果表明,深圳特区城市植被固碳释氧效应的强度按季节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特区6种类型城市植被类型中,位于深圳特区外围的郊野林具有最大的年固碳释氧总量,深圳的道路系统绿地有最大的单位面积固碳释氧量,居住区和单位附属绿地的固碳释氧效应位居6种类型之末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 释氧 城市植被 深圳特区
下载PDF
赤泥安全堆存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松辉 管学茂 +1 位作者 冯春花 邱满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94-2200,共7页
赤泥是炼铝产生的废弃物,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它的储存、综合利用一直备受世界学者关注。本文概括了赤泥的物理化学性能,总结了目前赤泥的储存、处置技术,评述了赤泥在各领域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笔者前期的实验结果,提出了... 赤泥是炼铝产生的废弃物,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它的储存、综合利用一直备受世界学者关注。本文概括了赤泥的物理化学性能,总结了目前赤泥的储存、处置技术,评述了赤泥在各领域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笔者前期的实验结果,提出了赤泥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堆存 综合利用 co2封存
下载PDF
盐水层温室气体地质埋存机理及潜力计算方法评价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永智 沈平平 +2 位作者 宋新民 杨思玉 胡永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4-748,共5页
针对盐水层CO2地质埋存评价要求,提出了盐水层CO2埋存机理以及埋存潜力计算方法。CO2在盐水层中的埋存机理包括水力圈闭、残余气圈闭、溶解埋存和矿物埋存等4种基本方式。水力圈闭是CO2向上运动到达致密隔层受到遮挡后,在地质体中聚集,... 针对盐水层CO2地质埋存评价要求,提出了盐水层CO2埋存机理以及埋存潜力计算方法。CO2在盐水层中的埋存机理包括水力圈闭、残余气圈闭、溶解埋存和矿物埋存等4种基本方式。水力圈闭是CO2向上运动到达致密隔层受到遮挡后,在地质体中聚集,形成CO2气相埋存;残余气圈闭是由于驱替和吸吮相渗滞后现象存在,部分CO2以残余气形式被圈闭;溶解埋存是CO2溶解在水中,与水中的钙、镁、铁等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实现CO2圈闭;矿物埋存是CO2与储层岩石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形成碳酸盐矿物或HCO3-实现CO2封存。各种埋存方式随埋存时间不同,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埋存安全性级别各不相同。埋存潜力只由残余气圈闭和溶解圈闭两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埋存潜力计算公式及参数确定方法。埋存机理及潜力计算方法的提出为盐水层目标区CO2地质埋存评价提供了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减排 盐水层 co2埋存 埋存机理 埋存潜力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技术进展与废弃矿井采空区封存CO_2 被引量:22
8
作者 黄定国 杨小林 +1 位作者 余永强 梁为民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5期93-96,共4页
CO2的封存场所包括海洋和地下,其中地质封存研究较多。详细介绍了目前CO2地质封存的主要手段包括深部咸水层封存、油气田封存(废弃油气田封存和CO2驱油)以及废弃煤层封存(CO2驱气),并论述了这些封存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研究了中国的煤... CO2的封存场所包括海洋和地下,其中地质封存研究较多。详细介绍了目前CO2地质封存的主要手段包括深部咸水层封存、油气田封存(废弃油气田封存和CO2驱油)以及废弃煤层封存(CO2驱气),并论述了这些封存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研究了中国的煤矿废弃矿井采空区封存CO2的实际情况及优势,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封存 co2驱油 煤矿废弃矿井 采空区
下载PDF
CO_2驱提高气藏采收率及埋存实验 被引量:21
9
作者 汤勇 张超 +3 位作者 杜志敏 崔书姮 马勇新 米洪刚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5期34-40,49,共8页
温室气体CO_2在枯竭气藏中埋存和提高气藏采收率是目前世界研究热点。为了揭示气藏中CO_2埋存与提高气藏采收率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CO_2驱替CH_4的长岩心实验。通过8 MPa、80℃下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驱替速度... 温室气体CO_2在枯竭气藏中埋存和提高气藏采收率是目前世界研究热点。为了揭示气藏中CO_2埋存与提高气藏采收率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CO_2驱替CH_4的长岩心实验。通过8 MPa、80℃下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驱替速度、地层倾角、储层渗透率和束缚水存在对CH_4采收率、CO_2突破时间及埋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_2驱替CH_4过程采收率在86.92%~98.63%,CO_2突破时间在0.702 PV^0.879 PV,CO_2突破时CH_4采收率在71.73%~87.56%。有束缚水存在时储层中CO_2饱和度约为55%,溶解在水中部分占1.9%PV。驱替速度越小,CO_2突破越快,最终CH_4采收率越小;高注低采45°比低注高采10°、45°时CO_2突破要分别早0.1 PV、0.17 PV,采收率低约3.3%;束缚水存在使CO_2突破滞后0.11 PV,最终CH_4采收率增加约3%;渗透率越低时,相同注入PV时CO_2突破时间越早,最终CH_4采收率越低。研究结果说明,气藏中注CO_2可提高气藏采收率及实施CO_2埋存,CO_2超临界性质、重力作用、低速下扩散以及CO_2在地层水中溶解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超临界co2 co2埋存 提高气藏采收率 长岩心驱替 实验测试
下载PDF
建立城市绿地植物固碳量计算系统对于营造低碳景观的意义 被引量:21
10
作者 冀媛媛 罗杰威 王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35,共5页
随着大气中CO_2浓度的不断增加,植物的固碳效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固碳量的量化研究,开始由传统的实地测量方法向基于大数据库研究基础上研发而成的植物固碳定量计算系统转变,对现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地面植物和屋顶绿化植物的固碳... 随着大气中CO_2浓度的不断增加,植物的固碳效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固碳量的量化研究,开始由传统的实地测量方法向基于大数据库研究基础上研发而成的植物固碳定量计算系统转变,对现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地面植物和屋顶绿化植物的固碳系统分别进行了介绍,探讨了植物固碳及生态效益相关计算系统对于营造低碳景观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植物 co2固碳量 计算系统 低碳景观
下载PDF
燃煤电站二氧化碳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庆钊 赵长遂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9,共5页
温室气体CO2主要产生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其中电力生产过程是CO2的一个集中排放源,控制和减缓电力生产中CO2排放对于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世界CO2排放的状况和适应于火电厂CO2排放控制及综合利用的措... 温室气体CO2主要产生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其中电力生产过程是CO2的一个集中排放源,控制和减缓电力生产中CO2排放对于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世界CO2排放的状况和适应于火电厂CO2排放控制及综合利用的措施及其技术原理,对电力工业CO2的排放控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co2富集 分离回收 co2填埋
下载PDF
CO_2地质埋存后的逃逸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旭辉 郑委 刘庆杰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7-527,共11页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已排世界第一,对环境是严重的威胁.CO2地质埋存是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及减少大气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在地质埋存后,CO2一旦逃逸会引起地表的隆起或凹陷、污染水源、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等系列灾害,并...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已排世界第一,对环境是严重的威胁.CO2地质埋存是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及减少大气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在地质埋存后,CO2一旦逃逸会引起地表的隆起或凹陷、污染水源、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等系列灾害,并使温室气体埋存效果毁于一旦.本文在对CO2埋存问题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埋存后CO2逃逸问题的研究现状作综述.阐述了CO2埋存后通过盖层渗流和扩散、废弃井的渗透等逃逸方式,以及主要的控制参数,包括盖层渗透逃逸、扩散逃逸、油井及裂隙逃逸等方面的参数.通过分析,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1)控制CO2逃逸的主要参数需要通过模型实验确定;(2)需要建立考虑化学反应、地层特征和井口分布特征的多相渗流模型;(3)在CO2逃逸方面除要考虑扩散、渗流效应外,还要考虑井口分布、高气压引起的劈裂导致的渗透性急剧增加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埋存 逃逸 渗透 扩散 地层破坏
下载PDF
Sorption of methane and CO_2 for enhanced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 and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被引量:13
13
作者 Basanta Kumar Prusty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9-38,共10页
Sequestration of CO2 in deep and unmineable coal seams is one of the attractive alternatives to reduce its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Injection of CO2 in coal seams may help in enhancing the recovery of coalbed methan... Sequestration of CO2 in deep and unmineable coal seams is one of the attractive alternatives to reduce its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Injection of CO2 in coal seams may help in enhancing the recovery of coalbed methane. An experimental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coal samples from three different coal seams, to evaluate the enhanced gas recovery and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these coals. The coals were first saturated with methane and then by depressurization some of the adsorbed methane was desorbed. After partial desorption, CO2 was injected into the coals and subsequently they were depressurized again. Desorption of methane after the injections was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ability of CO2 to displace and enhance the recovery of methane from the coals. The coals exhibited varying behavior of adsorption of CO2 and release of methane. For one coal, the release of methane was enhanced by injection of CO2, suggesting preferential adsorption of CO2 and desorption of methane. For the other two coals, CO2 injection did not produce incremental methane initially, as there was initial resistance to methane release. However with continued CO2 injection, most of the remaining methane was produced.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preferential sorption behavior of coal and enhanced gas recovery pattern could not be generalized for all co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coalbed methane co2 injection enhanced coalbed methane co2 sequestration
下载PDF
CO_2驱油与埋存对低碳经济的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欢庆 胡永乐 +1 位作者 田昌炳 杨雪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15,共7页
针对目前世界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分析指出,CO2驱油与埋存研究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CO2排放量,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在低碳... 针对目前世界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分析指出,CO2驱油与埋存研究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CO2排放量,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研究表明,目前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国外发展已比较成熟,在国内处于矿场试验阶段。CO2埋存技术在国内外均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没有解决的难题。相关行业应该加强技术攻关,同时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降低成本,制定和协调相关的行业发展规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度,使该项研究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促进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co2驱油 co2埋存 co2驱油与埋存技术 co2排放量
下载PDF
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和利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义曼 庞忠和 +1 位作者 李捷 孔彦龙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70-79,共10页
CO2咸水层封存是减少人为CO2排放最有效的选择之一,是人工制造巨量碳汇的新型地质工程。全球商业化规模CO2封存项目和中试尺度的现场试验10年以上的平稳运行表明,CO2咸水层封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本文从CO2咸水层的封存机制、储量评价... CO2咸水层封存是减少人为CO2排放最有效的选择之一,是人工制造巨量碳汇的新型地质工程。全球商业化规模CO2封存项目和中试尺度的现场试验10年以上的平稳运行表明,CO2咸水层封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本文从CO2咸水层的封存机制、储量评价、监测和预测、安全评价和利用方面作了系统评述。水热实验和数值模拟是目前水-岩-CO2相互作用过程和CO2封存机制研究的重要方法,但需要现场试验数据的验证。储量评价主要基于CO2溶解捕获原理,参数的确定方法及不同尺度上方法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地震法为代表的地球物理方法能够有效监测储层中CO2晕的形态,但价格昂贵不宜广泛应用,新方法的试验很有必要;地球化学方法能够及时反映CO2注入后的运移及储层的响应,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需要监测孔;数值模拟方法能为CO2晕的运移形态和方向提供依据;需要依托一套适用性强的多种方法联用监测技术。安全评价技术包括数值模拟、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及各种模型建立,还需从公众认可度及加入大规模项目数据角度提高和完善。考虑到成本问题,CO2咸水层利用值得重视,特别是实现地热可持续开发利用的CO2-EATER技术的发展。国外在CO2海相咸水层封存的技术发展较快,国内沉积盆地可用于CO2封存的咸水层多以陆相沉积为主,储层水化学、水文地质和矿物岩性特征与海相咸水层有很大差异,非均质性也较突出,需要在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突出自己的特色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地质封存 咸水层 水-岩相互作用 储量评价 监测方法
原文传递
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的地下储藏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丽华 潘保芝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
为解决二氧化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通过水力捕集、溶解捕集和矿物碳化等机制,可将二氧化碳储藏在地下。利用地质媒介存储二氧化碳的方法有:用二氧化碳来强化油气开采;将二氧化碳注入废弃的油气田;用二氧化碳取代煤层中的甲烷;将二氧化碳... 为解决二氧化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通过水力捕集、溶解捕集和矿物碳化等机制,可将二氧化碳储藏在地下。利用地质媒介存储二氧化碳的方法有:用二氧化碳来强化油气开采;将二氧化碳注入废弃的油气田;用二氧化碳取代煤层中的甲烷;将二氧化碳注入深蓄水层;将二氧化碳存储在盐洞中。现实技术已证明这些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储藏 油气层 煤层 盐洞 蓄水层
下载PDF
页岩气藏超临界CO_(2)压裂—提采—封存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玉龙 黄义书 +5 位作者 张涛 胡浩然 张烈辉 文绍牧 吴建发 杨学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9-119,共11页
为了解决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使用水基压裂液造成的耗水量大和储层伤害等问题,将CO_(2)注入页岩气藏,利用超临界CO_(2)(SCCO_(2))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封存CO_(2),达到“利用与封存一体,增产与减排双赢”的效果... 为了解决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使用水基压裂液造成的耗水量大和储层伤害等问题,将CO_(2)注入页岩气藏,利用超临界CO_(2)(SCCO_(2))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封存CO_(2),达到“利用与封存一体,增产与减排双赢”的效果。为实现SCCO_(2)强化页岩气开采与地质封存一体化,系统综述了SCCO_(2)页岩气压裂、置换驱替及地下封存的研究进展,梳理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瓶颈,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相较于水基压裂液压裂,CO_(2)进入储层后将弱化页岩的力学性能,导致起裂压力更低,并且易于形成更复杂、更粗糙的裂缝网络;②页岩对于CO_(2)的吸附能力远大于CH4,利于有效置换出CH4,且CO_(2)不会与CH4进行大范围的混合,而是倾向于对CH4进行类活塞状驱替,从而提高页岩气采收率;③目前缺乏定量评价不同封存机制对CO_(2)封存潜力贡献的计算模型,同时长时间尺度上CO_(2)与盖层相互作用机理及突破压力的变化研究有待完善;④提升SCCO_(2)携砂能力、解决地面与井下设备腐蚀问题、降低CO_(2)的捕集与运输成本,是超临界CO_(2)提高页岩气采收率(SCCO_(2)-ESGR)技术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前提。结论认为,SCCO_(2)-ESGR为我国页岩气资源规模效益开采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新技术,能够加快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SCco_(2)-ESGR 超临界co_(2)压裂 置换驱替 竞争吸附 co_(2)封存 CCUS “双碳”目标
下载PDF
不同类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的环境监测问题与监测范围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劲风 杨杨 +3 位作者 蔡博峰 曹丽斌 周颖 李琦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4,共5页
针对CO_2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范围与泄露风险评价的目标,提出根据不同的CO_2地质封存项目类型和地质构造特征,需要采用不同的环境监测范围与关键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方法需要结合地质封存项目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技术体系与监测数据... 针对CO_2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范围与泄露风险评价的目标,提出根据不同的CO_2地质封存项目类型和地质构造特征,需要采用不同的环境监测范围与关键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方法需要结合地质封存项目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技术体系与监测数据,评价CO_2的实际封存量、泄漏量及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泄漏 环境风险 MRV 环境监测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of CO_2 sequestration in saline aquifers 被引量:10
19
作者 Yang Fang Bai Baojun +2 位作者 Tang Dazhen Shari Dunn-Norman David Wronkiewicz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83-92,共10页
Storage of CO2 in saline aquifers is a viable option for reducing the amount of CO2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all review of CO2 sequestration in saline aquifers. First, the principles of C... Storage of CO2 in saline aquifers is a viable option for reducing the amount of CO2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all review of CO2 sequestration in saline aquifers. First, the principles of CO2 sequestration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CO2 phase behavior, CO2-water-rock interaction, and CO2 trapping mechanisms. Then storage capacity and CO2 injectivity are discussed as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the storage potential of saline aquifers. Next, a site section process is addressed considering basin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concerns. Three main procedures are then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suitability of a site for CO2 sequestration, including site screening, detailed site characterization, and pilot field-scale test. The methods for these procedures are also presented, such as traditional sit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inally, some operational aspects of sequestration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well type, injection rate, CO2 purity, and injection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sequestration saline aquifer site selection screening criteria geological storage storage capacity
下载PDF
Indirect mineral carbonation of blast furnace slag with(NH4)2SO4 as a recyclable extractant 被引量:9
20
作者 Jinpeng Hu Weizao Liu +8 位作者 Lin Wang Qiang Liu Fang Chen Hairong Yue Bin Liang Li Lü Ye Wang Guoquan Zhang Chun L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927-935,共9页
Large quantities of COand blast furnace slag are discharged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Mineral carbonation of blast furnace slag can offer substantial COemission re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sation of the sol... Large quantities of COand blast furnace slag are discharged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Mineral carbonation of blast furnace slag can offer substantial COemission re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sation of the solid waste. In this study, a recyclable extractant,(NH)SO, was used to extract calcium and magnesium from blast furnace slag(main phases of gehlenite and akermanite) by using low-temperature roasting to fix COthrough aqueous carbonation.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nd efficiency of the roasting extraction, mineralisation, and Al recovery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ons of Ca, Mg, and Al can reach almost 100% at an(NH4)SO-to-slag mass ratio of 3:1 and at 370°C in 1 h. Adjusting the p H value of the leaching solution of the roasted slag to 5.5 with the NHreleased during the roasting resulted in 99% Al precipitation, while co-precipitation of Mg was lower than 2%. The Mg-rich leachate after the depletion of Al and the leaching residue(main phases of CaSOand SiO) were carbonated using(NH)COand NHHCOsolutions, respectively, under mild conditions. Approximately 99% of Ca and 89% of Mg in the blast furnace slag were converted into CaCOand(NH)Mg(CO)·4 HO,respectively. The latter can be selectively decomposed to magnesium carbonate at 100-200 °C to recover the NHfor reuse. In the present route, the total COsequestration capacity per tonne of blast furnace slag reached up to 316 kg, and 313 kg of Al-rich precipitate, 1000 kg of carbonated product containing CaCOand SiO, and 304 kg of carbonated product containing calcium carbonate and magnesium carbonate were recovered simultaneously. These products can be used, respectively, as raw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olytic aluminium, cement, and light magnesium carbonate to replace natural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furnace slag co2 Mineral carbonation co2 sequest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