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剩余活性污泥和厨余垃圾的混合中温厌氧消化 被引量:61
1
作者 付胜涛 于水利 +1 位作者 严晓菊 付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59-1463,共5页
研究了混合比例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剩余活性污泥和厨余垃圾混合中温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混合进料按照TS之比分别采用75%:25%、50%:50%和25%:75%,HRT为10d、15d和20d.结果表明,在整个运行期间,进料VS有机负荷为1.53~5.63... 研究了混合比例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剩余活性污泥和厨余垃圾混合中温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混合进料按照TS之比分别采用75%:25%、50%:50%和25%:75%,HRT为10d、15d和20d.结果表明,在整个运行期间,进料VS有机负荷为1.53~5.63g/(L·d),没有出现pH降低、碱度不足、氨抑制和VFA积累等抑制现象.进料TS之比为50%:50%时,具有最大的缓冲能力,稳定性和处理效果都比较理想,相应的挥发性固体去除率为51.1%~56.4%,单位VS的甲烷产率为0.353~0.373L/g,甲烷含量为61.8%~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厨余垃圾 混合消化 厌氧消化
下载PDF
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混合消化产沼气协同效应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永会 赵明星 阮文权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36-2542,共7页
在(35±0.2)℃温度下,以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为原料,设置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比例(VS)分别为1∶0、2∶1、1∶1、1∶2和0∶1,研究其单独消化与混合消化的系统性能、产甲烷潜力及脱氢酶活性和F420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混合消化提高... 在(35±0.2)℃温度下,以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为原料,设置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比例(VS)分别为1∶0、2∶1、1∶1、1∶2和0∶1,研究其单独消化与混合消化的系统性能、产甲烷潜力及脱氢酶活性和F420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混合消化提高了系统稳定性,与餐厨垃圾单独消化相比,添加剩余污泥能调节pH、氨氮浓度和VFA浓度,缩短产气周期;与剩余污泥单独消化相比,添加餐厨垃圾能显著提高沼气产量。混合比例为1∶1组混合消化产甲烷潜力最佳,消化作用的协同效应最为明显,沼气和甲烷产量分别达358.2 mL/g VS和224.1 mL/g VS,较餐厨垃圾和污泥单独消化估计值分别提高了23.09%和36.80%。1∶1混合消化组脱氢酶活性最高达437.33 TFμg/(mL·h),比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单独消化分别提高93.60%和40.69%,辅酶F420浓度最高为1.718μmol/L,分别提高17.3%和1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剩余污泥 混合消化 脱氢酶 F420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mixture ratio on anaerobic co-digestion with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and food waste of China 被引量:38
3
作者 Jia Lin Jiane Zuo +5 位作者 Lili Gan Peng Li Fenglin Liu Kaijun Wang Lei Chen Hainan G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403-1408,共6页
The 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s for typical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FVW) and food waste (FW) from a northern China city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were 0.30, 0.56 m3 CH4/kgVS (volatile solids) with biodegrad... The 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s for typical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FVW) and food waste (FW) from a northern China city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were 0.30, 0.56 m3 CH4/kgVS (volatile solids) with biodegradabilities of 59.3% and 83.6%, respectively. Individual anaerobic digestion testes of FVW and FW were conducted at the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of 3 kg VS/(m3-day) using a lab-scale 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 at 35°C. FVW could be digested stably with the biogas production rate of 2.17 ma/(m3-day) and methane production yield of 0.42 m3 CH4/kg VS. However,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 for FW was failed due to acids accumulation. The effects of FVW: FW ratio on co-digestion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OLR. At FVW and FW mixing ratios of 2:1 and 1:1, the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 of the digester were maintained stable, with no accumulation of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 and ammonia. Changing the feed to a higher FW content in a ratio of FVW to FW 1:2,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VFAs concentration to 1100-1200 rag/L, and the methanogenesis was slightly inhibited. At the optimum mixture ratio 1:1 for co-digestion of FVW with FW, the methane production yield was 0.49 m3 CH4/kg VS, and the volatile solids and 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sCOD)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74.9% and 96.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erobic co-digestion 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 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 (CSTR)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food waste
原文传递
猪粪麦秆不同比例混合厌氧发酵特性试验 被引量:39
4
作者 楚莉莉 李轶冰 +2 位作者 冯永忠 杨改河 任广鑫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104,共5页
以猪粪、麦秆为原料,研究了35℃下二者按不同比例混合对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分析了消化过程中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甲烷含量、原料去除率、pH值以及氨态氮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猪粪与麦秆配比(干物质量比)1∶1时产气量最大,... 以猪粪、麦秆为原料,研究了35℃下二者按不同比例混合对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分析了消化过程中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甲烷含量、原料去除率、pH值以及氨态氮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猪粪与麦秆配比(干物质量比)1∶1时产气量最大,为383.0 mL/g,是麦秆单独发酵产气量(231.8 mL/g)的1.6倍;混合原料(猪粪和麦秆配比分别为1∶1、2∶1、3∶1)的VS去除率均在37%以上,比麦秆提高12.0%-26.9%;添加猪粪可提高发酵液中氨态氮含量,较麦秆提高35.6%~64.8%。因此,合理调控粪秆混合厌氧发酵的比例,能提高秸秆的产气率和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麦秆 沼气 混合发酵
下载PDF
稻草与猪粪混合厌氧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陈广银 郑正 +2 位作者 邹星星 李继红 杨世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5-188,共4页
在中温条件下(35℃),研究了稻草中添加猪粪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消化过程中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甲烷含量、pH、挥发性脂肪酸以及硝态氮和氨态氮的变化。结果表明,将猪粪与稻草混合厌氧消化产沼气可以顺利进行,混合物的VS产气... 在中温条件下(35℃),研究了稻草中添加猪粪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消化过程中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甲烷含量、pH、挥发性脂肪酸以及硝态氮和氨态氮的变化。结果表明,将猪粪与稻草混合厌氧消化产沼气可以顺利进行,混合物的VS产气量为330.14L·kg-1VS,沼气中甲烷含量为62.88%,添加猪粪对稻草产气量和有机酸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发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酸积累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添加猪粪可以大幅提高发酵液中NO3-N含量,较稻草的处理提高34.53%,对提高消化液的肥料价值有重要意义。因此,将稻草与猪粪混合厌氧消化产沼气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猪粪 厌氧发酵 混合消化
下载PDF
厨余和牛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气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荣平 刘研萍 李秀金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2期64-68,共5页
在中温(35℃)条件下,通过批式厌氧发酵对牛粪、厨余以及厨余和牛粪的混合物的产气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消化时,厨余的甲烷产量(以VS为基准)为362.2 ml/g,生物转化效率为60.2%,明显高于牛粪的144.3 ml/g和25.4%;混合消化时... 在中温(35℃)条件下,通过批式厌氧发酵对牛粪、厨余以及厨余和牛粪的混合物的产气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消化时,厨余的甲烷产量(以VS为基准)为362.2 ml/g,生物转化效率为60.2%,明显高于牛粪的144.3 ml/g和25.4%;混合消化时,由于发酵物营养平衡和C/N比得到改善,缓冲能力增强,因此混合消化效果要好于两者单独消化。在厨余/牛粪(质量比,下同)为11∶时,混合消化的协同作用最显著,对甲烷产量和生物转化效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7.3%和7.8%,消化时间缩短了9 d,说明混合消化是提高厌氧消化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 牛粪 生物气 厌氧发酵 混合消化
下载PDF
污水厂污泥和厨余垃圾的混合中温厌氧消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付胜涛 严晓菊 +1 位作者 付英 于水利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32-35,39,共5页
对污水厂污泥和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种混合物料,其污泥和垃圾按VS之比分别为75%∶25%和50%∶50%,HRT分别采用9、12、16、20 d.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反应器运行过程中,进料有机负荷为1.4-4.1 g/(L.d-1)VS,没... 对污水厂污泥和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种混合物料,其污泥和垃圾按VS之比分别为75%∶25%和50%∶50%,HRT分别采用9、12、16、20 d.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反应器运行过程中,进料有机负荷为1.4-4.1 g/(L.d-1)VS,没有出现如pH值降低、碱度不足和VFA积累等抑制现象.在进料VS之比为50%∶50%时,稳定性和处理效果都优于进料VS之比为75%∶25%时,当HRT为12 d时,此时VS去除率为58.6%-62.6%,甲烷产率为0.413-0.456L/g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污泥 厨余垃圾 厌氧消化 混合消化
下载PDF
互花米草厌氧发酵产沼气初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继红 杨世关 +3 位作者 郑正 宋华民 孟卓 邹星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54-1258,共5页
互花米草是一种分布在潮间带的耐盐耐淹的优势高等植物,具有很高的生产力,每年高达3154.8g·dw·m-2以上,作为外来物种其生态入侵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采用35℃批量发酵的方式,研究了6%、10%和15%3个总... 互花米草是一种分布在潮间带的耐盐耐淹的优势高等植物,具有很高的生产力,每年高达3154.8g·dw·m-2以上,作为外来物种其生态入侵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采用35℃批量发酵的方式,研究了6%、10%和15%3个总固体(TS)浓度条件下其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并且在TS浓度均设定为6%条件下,开展了辐照剂量为5kGy时γ-射线辐照预处理对其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试验,以及互花米草与土豆按4∶1和6∶1(以TS计)配比时混合厌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3个TS浓度水平下互花米草都可以顺利进行厌氧发酵,γ-射线辐照处理使互花米草厌氧发酵累积产气量提高了9.1%,4∶1和6∶1的混合原料以及互花米草的产气率分别为293.4、263.4、228.9mL·g-1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厌氧发酵 γ-射线辐照预处理 混合发酵
下载PDF
秸秆与畜禽粪便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玲 王聪 +1 位作者 田萌萌 李欣谕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7,共6页
为了提高北方地区玉米秸秆与牛粪的厌氧发酵产气效果,试验将秸秆与畜禽粪便混合来进行厌氧发酵研究。采用总固体(TS)质量分数为20%的发酵工艺,在35℃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玉米秸秆与猪粪、鸡粪、牛粪;牛粪与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大豆秸秆... 为了提高北方地区玉米秸秆与牛粪的厌氧发酵产气效果,试验将秸秆与畜禽粪便混合来进行厌氧发酵研究。采用总固体(TS)质量分数为20%的发酵工艺,在35℃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玉米秸秆与猪粪、鸡粪、牛粪;牛粪与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大豆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探讨原料的混合及配比对产气效果的影响。原料混合发酵可显著提高总产气量、产气速率。在玉米秸秆与不同粪便的混合发酵研究中,玉米秸秆和鸡粪以1∶2配比产气效果最好,产气率为309 m L·g-1TS;在牛粪与不同秸秆的混合发酵研究中,牛粪和玉米秸秆以3∶1配比产气效果最好,产气率为273 m L·g-1TS。确定了玉米秸秆与不同粪便及牛粪与不同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的最适混合及配比,为提高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秸秆 厌氧发酵 沼气
下载PDF
生物质废弃物厌氧发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杜婷婷 云斯宁 +3 位作者 朱江 黄欣磊 张仙梅 曾汉候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2,共7页
文章综述了不同生物质废弃物(如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等)厌氧发酵的研究进展,重点强调了混合发酵、预处理、添加催化剂等对厌氧发酵产气率的影响,并对生物质废弃物厌氧发酵未... 文章综述了不同生物质废弃物(如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等)厌氧发酵的研究进展,重点强调了混合发酵、预处理、添加催化剂等对厌氧发酵产气率的影响,并对生物质废弃物厌氧发酵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废弃物 沼气 厌氧发酵 预处理 混合发酵
下载PDF
稻秸、餐厨垃圾及人粪尿混合厌氧发酵 被引量:16
11
作者 许智 叶小梅 +4 位作者 常志州 朱瑾 杜静 徐跃定 张建英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47-2453,共7页
采用批次及批次与半连续耦合的发酵方法,35℃条件下,研究了稻秸与餐厨垃圾、人粪尿混合物(简称生活污水,下文同)的不同混合比例以及生活污水不同负荷对稻秸产沼气性能及污水中粪大肠菌群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总固体浓度(TS)为... 采用批次及批次与半连续耦合的发酵方法,35℃条件下,研究了稻秸与餐厨垃圾、人粪尿混合物(简称生活污水,下文同)的不同混合比例以及生活污水不同负荷对稻秸产沼气性能及污水中粪大肠菌群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总固体浓度(TS)为16%条件下,稻秸与生活污水混合比例为1∶1.72(W/W)时,稻秸TS产气量达到377 mL/g,比稻秸与生活污水比为1∶3.44的处理高7.71%,比单一稻秸高24.42%;在稻秸TS浓度为10%条件下,生活污水有机负荷(OLR)从0.5 g COD/(L.d)逐步提高到4.0 g COD/(L.d),其厌氧发酵系统运行正常,与单一稻秸发酵相比,容积产气效率提高,且沼气中甲烷含量提高近20%,与单一生活污水厌氧发酵相比,生活污水COD去除率基本一致,均超过80%,但是随着污水有机负荷的增加,粪大肠菌群去除率由99.4%下降到了86.0%,出水中粪大肠菌群未达到国家允许的1×104个/mL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秸 餐厨垃圾 人粪尿 混合发酵
原文传递
基于LCA的污水处理方案碳中和综合影响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百苗 张一梅 +5 位作者 栗帅 郭文瑾 郭晓倩 王森尧 梁希 耿学文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137,共8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碳中和规划中尚缺乏对工艺设计方案的定量化综合影响评价。为此,基于全生命周期(LCA)框架,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环境、经济综合影响评价模型(LCA-CEE),并利用该模型对2种不同污泥处理...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碳中和规划中尚缺乏对工艺设计方案的定量化综合影响评价。为此,基于全生命周期(LCA)框架,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环境、经济综合影响评价模型(LCA-CEE),并利用该模型对2种不同污泥处理工艺下污水处理厂(A方案:污泥填埋;B方案:污泥-厨余垃圾共消化)以30年为限的建设阶段、运行阶段、拆除阶段中能耗、物耗、污染排放等方面进行综合影响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方案利用共消化热电联产系统发电量高达38.9 MW·h,碳中和率达到133%,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经济效益较A方案提高1.6倍且环境影响显著减小。该LCA-CEE模型从全流程评价节能减排路径,为污水处理行业碳中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碳中和 碳足迹 共消化 综合评价模型
原文传递
活性污泥及其与秸秆共基质的厌氧消化特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紫琪 周海东 +1 位作者 张喆 王莹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321,共7页
为分析秸秆对污泥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在中温〔(35±1)℃〕条件下,研究了活性污泥单基质及其与秸秆共基质在SRT(固体停留时间)分别为10和15 d,以及C/N(质量比)分别为5.5∶1、10.0∶1的情况下,厌氧消化产沼气量及其组分、ρ(NH_4^+-N... 为分析秸秆对污泥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在中温〔(35±1)℃〕条件下,研究了活性污泥单基质及其与秸秆共基质在SRT(固体停留时间)分别为10和15 d,以及C/N(质量比)分别为5.5∶1、10.0∶1的情况下,厌氧消化产沼气量及其组分、ρ(NH_4^+-N)、ρ(TP)、ρ(CODCr)及ρ(VFA)〔以ρ(乙酸)计,其中VFA为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秸秆共基质厌氧消化在SRT为10、15 d时,累积沼气产量为5 818.0、9 026.0 m L,比活性污泥单基质的沼气产量(4 930.0、7 760.0 m L)分别提高了15.3%、14.0%;共基质所产沼气中φ(CH4)最高为69.3%,比活性污泥单基质高出15.4%.此外,在SRT为10和15 d时,活性污泥-秸秆共基质厌氧消化CODCr去除率分别为25.0%和28.0%,优于单基质的10.2%和13.1%;共基质平均ρ(NH_4^+-N)分别为278.5和254.9 mg/L,单基质平均ρ(NH_4^+-N)分别为215.6和213.5 mg/L;活性污泥-秸秆共基质平均ρ(TP)分别为168.6和175.9 mg/L,高于活性污泥单基质的129.2和152.2 mg/L.共基质有利于厌氧消化液中有机物的提高,从而增加ρ(VFA)、提高甲烷产量.研究显示,共基质可优化厌氧消化底物的C/N,促进厌氧消化反应,提高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秸秆 共消化 固体停留时间 甲烷
下载PDF
牛粪对互花米草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广银 郑正 +1 位作者 邹星星 杨世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30-2135,共6页
以互花米草和牛粪为原料,采用中温(35℃)批式发酵的方式,考察了添加牛粪对互花米草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单独发酵时,单位VS产气量为222.61mL/g,发酵过程出现酸化现象,pH最低为5.60;添加牛粪改善了厌氧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以互花米草和牛粪为原料,采用中温(35℃)批式发酵的方式,考察了添加牛粪对互花米草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单独发酵时,单位VS产气量为222.61mL/g,发酵过程出现酸化现象,pH最低为5.60;添加牛粪改善了厌氧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系统的缓冲能力,发酵过程未出现酸化现象,pH经短暂下降后很快恢复到7.2~7.5,累积产气量提高了38.83%,互花米草单位VS产气量为309.05mL/g.混合发酵对消化液中有机酸产量影响不大,但有机酸高峰提前5d出现.FTIR表明,混合发酵促进了微生物对互花米草中易分解有机物的利用.发酵前、后和混合发酵互花米草的结晶度指数CrI分别为0.6176、0.6200和0.6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牛粪 厌氧消化 混合发酵
原文传递
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需要污泥增量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郝晓地 李季 曹达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共6页
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已成为未来污水处理的核心内容,这就使得剩余污泥将成为潜在的能源载体物质,需要以增量方式去获得,从而彻底改变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种"负担"、需以减量方式使之消灭的现行观念。的确,具有足够的剩余... 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已成为未来污水处理的核心内容,这就使得剩余污泥将成为潜在的能源载体物质,需要以增量方式去获得,从而彻底改变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种"负担"、需以减量方式使之消灭的现行观念。的确,具有足够的剩余污泥量方能保证其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转化为碳中和运行的自给自足所需能量。为此,欧美等国家通过COD内源截留与外源挖潜方式最大限度地去实现"污泥增量"。在内源截留方面,可对进水COD实施前端浓缩或筛分,但仅限于高负荷COD进水情况。针对我国市政污水COD普遍偏低的情况,前端浓缩或筛分COD似乎并不适用,应寻求与厨余垃圾等市政有机固体废弃物共消化方能实现"污泥"增量的目的。其实,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的关键并不存在技术障碍,主要受限于政府的宏观环境政策。只要政府高瞻远瞩,予以政策支持、甚至是财政补贴,才能真正与国际接轨,触动污水处理行业朝着碳中和方向迈进,从而获得被普遍看好的综合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碳中和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污泥增量 共消化
原文传递
市政污泥与餐厨废弃物协同厌氧消化工程实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恒宝 许立群 +3 位作者 张有仓 曹波 刘文静 付玉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84,共6页
针对我国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单独厌氧消化营养不足、产气率低和餐厨废弃物单独厌氧消化过程酸累积、氯化钠含量过高导致系统不稳定的难题,采用了"餐厨预处理+污泥热水解+高含固/协同厌氧消化+沼渣深度脱水干化土地利用+沼气净化提... 针对我国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单独厌氧消化营养不足、产气率低和餐厨废弃物单独厌氧消化过程酸累积、氯化钠含量过高导致系统不稳定的难题,采用了"餐厨预处理+污泥热水解+高含固/协同厌氧消化+沼渣深度脱水干化土地利用+沼气净化提纯制天然气"的组合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效果良好,VS平均降解率可达53.5%,沼气产率约0.45 m^3/kg VS_(投加),即0.84 m^3/kg VS_(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餐厨废弃物 协同厌氧消化 沼气
原文传递
不同配比猪粪、小麦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楚莉莉 冯永忠 +2 位作者 李轶冰 杨改河 任广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猪粪与小麦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的产气特性,为提高小麦秸秆利用率和产气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猪粪、小麦秸秆及其不同配比(干物质质量比1∶1,2∶1,3∶1)的混合物为发酵原料,以沼液为接种物,研究不同发酵原料厌...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猪粪与小麦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的产气特性,为提高小麦秸秆利用率和产气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猪粪、小麦秸秆及其不同配比(干物质质量比1∶1,2∶1,3∶1)的混合物为发酵原料,以沼液为接种物,研究不同发酵原料厌氧发酵过程中pH值、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气体成分和干物质产气率的变化。【结果】仅以猪粪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时,日产气量的峰值(2 142.2 mL/d)、累积产气量(70.36 L)和干物质产气率(351.8 mL/g)明显高于其他4种发酵原料;在3种混合发酵原料中,猪粪与小麦秸秆配比为3∶1时,其日产气量的峰值(2 011.7 mL/d)、累积产气量(49.08 L)和干物质产气率(245.4 mL/g)明显高于其他2种混合发酵原料。随着厌氧发酵时间的延长,猪粪与小麦秸秆及其按不同比例配比时,所产气体中的甲烷体积分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在厌氧发酵中后期甲烷体积分数达到45%以上;所产气体中硫化氢的体积分数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猪粪所产气体中硫化氢的体积分数较其他处理高。【结论】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合理调控猪粪与小麦秸秆的配比,既能提高小麦秸秆的产气量,又能缩短猪粪的产气周期,降低硫化氢体积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混合发酵 猪粪 小麦秸秆 产气效率
下载PDF
餐厨垃圾与牛粪联合厌氧消化效率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裴占江 刘杰 +2 位作者 王粟 高亚冰 张大雷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42,共6页
试验对餐厨垃圾(FW)与牛粪(CM)联合厌氧消化效率进行了研究.在初始总固体(TS)负荷为6.7%和中温(35℃)条件下,考察不同的餐厨垃圾与牛粪TS配比(0:1,1:1,2:1,3:1,4:1,1:0)对联合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W与CM联... 试验对餐厨垃圾(FW)与牛粪(CM)联合厌氧消化效率进行了研究.在初始总固体(TS)负荷为6.7%和中温(35℃)条件下,考察不同的餐厨垃圾与牛粪TS配比(0:1,1:1,2:1,3:1,4:1,1:0)对联合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W与CM联合厌氧消化单位VS沼气产量与甲烷含量均明显提高.FW:CM为2时(T3),沼气产量和甲烷含量均最高,分别为574.15 mL·g-1VS和69.78%.整个厌氧消化过程T1 ~ T5的pH值稳定在6.0 ~8.0之间,未出现挥发性有机酸(VFAs)抑制现象,VFM浓度随着FW的比例增加而升高,FW单独发酵时,VFAs大量累积,第7d时达到35600 mg·L-1.产甲烷菌群利用丙酸转化为甲烷的效率较低,VFAs中丙酸浓度下降的幅度明显低于乙酸、丁酸.厌氧消化过程中T1~T5也未出现氨抑制现象,氨氮浓度整体呈现先迅速升高,后缓慢下降,再缓慢升高的变化规律.在常温沼气工程应用中,初始总固体(TS)为6.7%时,建议FW与CM的TS比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牛粪 联合厌氧消化
下载PDF
发酵底物混合厌氧发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董飞青 李霞 卢剑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15-2025,共11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下,生物能源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沼气发酵作为一种较成熟的生物质能转化方式,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快速的发展.如何提高沼气发酵的效率,使其规模化、产业化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混合厌氧发酵作为一种简单、低...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下,生物能源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沼气发酵作为一种较成熟的生物质能转化方式,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快速的发展.如何提高沼气发酵的效率,使其规模化、产业化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混合厌氧发酵作为一种简单、低成本、高效率的提升厌氧发酵的模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混合厌氧发酵研究的分析,归纳了各类发酵底物特征,主要阐述了动物粪便、污水污泥及工业废弃物等混合厌氧发酵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混合发酵的优势以及影响因素,并展望了混合厌氧发酵研究趋势及应用前景,旨在为混合厌氧发酵的推广及其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发酵 C/N 营养元素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AnMBR用于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共发酵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鲁斌 龚凯 +2 位作者 蒋红与 李倩 陈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90-2298,共9页
通过连续实验和活性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在不同有机负荷(OLR)条件下处理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效率、稳定性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AnMBR在各工况下(OLR:3.22~12.92gCOD/(L·d))能够稳定运行.其中在OLR为6.48gC... 通过连续实验和活性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在不同有机负荷(OLR)条件下处理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效率、稳定性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AnMBR在各工况下(OLR:3.22~12.92gCOD/(L·d))能够稳定运行.其中在OLR为6.48gCOD/(L·d)时运行性能最优,其甲烷产量为(4335±2)mL/d,甲烷产率为(361.2±0.2)mLCH_(4)/gCOD_(removal),COD的去除率维持在(98.6±0.9)%,pH值稳定在7.71±0.03.当OLR超过12.92gCOD/(L·d),反应器内挥发性脂肪酸(VFA)达到了6108mgCOD/L.膜污染以滤饼层污染为主;利用高通量测序(HTS)探究了系统中微生物的演变情况,Levilinea菌是优势细菌属,在OLR为6.48gCOD/(L·d)时其相对丰度最高(20.1%),Methanosarcina菌是优势古菌属,随着OLR增加相对丰度均维持在67%以上;比产甲烷活性实验表明随着OLR的增加,产甲烷菌对乙酸的降解能力不断提高.研究结果将为AnMBR处理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共发酵系统的最优工况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共消化 发酵性能 比产甲烷活性 膜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